阿菩,原名林俊敏,当代知名网络作家。
中国作协成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理事会理事,广东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暨南大学文化史籍研究所史学硕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史学师从汤开建教授,文学师从蒋述卓教授。
主要作品《山海经密码》、《十三行》(网络原名《大清首富》)、《边戎》、《山海屠》、《陆海巨宦》、《桃花源传奇》、《唐骑》、《山海经·候人兮猗》等。
内容简介:
一代纨绔,真·二世祖吴承鉴,在他人生最为潇洒挥霍的年纪,家中生意遭人暗算,临危受命执掌家业,面对同行的落井下石与竞争对手的联合绞杀,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在商场出奇制胜,在朝廷左右逢源,倒和珅,通西洋,成为清朝没落之前的最后一道耀眼的亮光,富爆全世界。
本书以清朝时期著名的广东十三行为创作蓝本,通过对十三行及主人公家族史发展的描写,呈现了清代中国对外贸易以及商业发展的画面。通过十三行发展的兴衰荣辱,折射出整个大清帝国在当时的发展状态,以小见大,映射出清代社会、文化,特别是商贸变化的百年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近代商业贸易史题材小说。作者阿菩凭借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等知识的深入掌握,让小说在真实历史的背景下,看起来更有纵深感和厚重感。
◎题记
已是平生行逆境,更堪末路践危机。
后记
已经忘了多久没写后记了。
上一本完结的书是《山海经·候人兮猗》,但严格来说那本不是网文;再上一本是《寄灵》,但不算是在网站上正式完成的。再上一本,好吧,真正在网上通过创作、连载、冲榜、取得成绩等一系列动作完成的,跟《十三行》(网络原名《大清首富》)类似的书,是《唐骑》。然后我去查了一下,完本(后记的更新)时间是2014年12月30日……已经四年半有余了。
四年多啊,好长的一段时间。换了我三十岁以前,这是一段长得我不愿意等待的时间;但近几年,我忽然对很多事情都不着急了,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三十岁以前,让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琢磨一本书我都觉得太长,让我用一年的时间来等待一本书的机遇我做不到,但现在,我可能可以用五年甚至十年来守候时机。
不知道是时间让我改变了,还是经历让我改变了。
《十三行》这本书的出现其实是非常偶然的。
有关十三行的史料我一直在搜集,这肇端于我对海盗、海商的关注(老书友知道为什么),然后在两三年前吧,我开始想着要写一本关于十三行的书,随即让助理和学生去帮忙搜集资料。我的计划大概是2020年甚至2022年以后来启动这个项目——因为当时手头还有其他更紧急的事情(老书友知道我在准备什么)。
然后大概是去年(2018年)年中,具体日子中年痴呆症的我已经忘了,反正就是去年的杭州网络文学周,因为约了要跟阿里文学的总编见面,在见面的前一天,我的好友了了一生忽然打电话给我说:“菩巨,明天某某跟你见面,可能要跟你谈新书签约的事情。”
我当时愕然,因为虽然一直有要跟阿里文学合作的动向,但事情忽然要推进得这么快吗?然后他又说:“你到时候要准备本书给他哟。”
我就更加蒙了——临急临忙地,我上哪儿找一本书给他啊!我当时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再接着——我竟然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时间段——我开始构思故事,从九点左右开始想,到十点我想好了两个故事,然后就上床睡觉了。(暴露了……初老的我已经开始过上每天早睡早起的生活了……)
第二天和某某见面,前前后后的闲聊大概有几个小时。然后从酒店出来到吃饭点的车上时间,某某忽然说起新书的事情,我用几分钟把那两个故事讲了个大概,某某听完大感兴趣:“这个好啊,能不能两个故事都给我们?”
我说:“先签一个吧,双开太累。个故事适合做剧,第二个故事适合做电影。另外第二个故事涉及一些边疆以及少数民族问题,比较敏感,可能要影视化的时候不好处理。我建议用个吧。”
某某想了一下说:“那就签个吧。”
这就是《十三行》的来源了。
也就是说,《十三行》其实是一个我花了一个小时(的二分之一)想出来,然后跟某某谈了几分钟后确定的一个故事……
我为了它,把另外一个写作计划给调后了,写了整整一年,然后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平心而论,说一个小时就想出两个故事,有吹牛之嫌,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而且有过超过一年以上的思考。当然,后也是因为形势所迫,在很短的时间内,逼得我把故事的总体走向给确定下来——因为在那一年的反复思索中,我想过至少七八种故事走向,后确定下来的,却完全不是那七八种故事走向中的任何一个。如果签约前一晚的情况稍微变化一下,也许《十三行》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甚至至今它都不会面世,文学创作的随机性与可变性,真是令人着迷。
《十三行》写作的过程,让我又痛苦又酸爽。《唐骑》之后,我已经好久没有在网上连载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所以签约的时候我是心怀忐忑的,因为当时我还在念博士,家里头的事情又多,我很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够像以前那样写连载。
然而,因为穷——穷到快没银子花了——阿里文学又给我开了一个无法拒绝的价钱,我脑袋一昏……就答应了。收了钱的合约,含泪也得写下去啊。
于是开始写,然后……然后就发现原来事情没我想的那么难做。我大概花了半个月就找回了感觉,再花半个月就知道自己没问题了,存了一个月左右的稿开始发更新的时候,已经变成当年那种不当回事的状态了。
好吧,原来我还是能够写连载的。虽然在存稿彻底告罄之后(大概六十万字的时候),让我痛苦了一把,但就总体的感觉而言,这本书真的叫我感到非常愉悦。我找回了失去很久的码字快感,找回了每个月有稿费领的安全感,找回了夕阳下那逝去的青春(得了吧)。
到昨天早上,我六点半起床,到九点钟写完后的六千字(后大半章加上尾声)时,那种完本的愉悦感就像黄石公园的活火山爆发一样,从我的身体里泄露了出来,满公司找人分享(结果公司的人都偷懒,九点多还不上班,只来了两个实习生……准备扣其他人工资),乐呵到……昨天连后记都没写。
总之一句话,真高兴啊。
从来没有一本书,完本的时候我这么高兴。
这是我以为自己失去了连载能力之后又找回的欣喜。这是我体会到年轻时同样感觉的欣喜。这是我完成又一个自我阶段的欣喜。这也是我书写完我所认知的另外一段历史的欣喜。
如果按照以前的网文套路,昊官回到广州之后,是可以继续冲出海外、暴打英军、称霸全世界的,从《唐骑》的经验看,我可以为此再写三百万字,不过那样的话,历史就改变了。我觉得,我们还是不冒这个险了吧。
而从传统文学的角度来说,现在的这个结局,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反正许多网文作者都批评我说:“菩,你早就是传统作家了好不!”“起开起开,明明是只蟾蜍,扮什么青蛙啊!”可是传统作者圈也不认我啊,我只能默默站在边缘地带,挥泪做个网文写手里的传统作者吧……
昨天完本之后,我决定犒劳一下自己,让魏岳大大帮我组装一台台式机,装个《文明V》(写《十三行》的时候我不敢玩啊,我的助理说这个游戏就是一个“时光机”,“老师一打开这个游戏,三四天就没有了!”),玩上一个月再说。然后9月码字存稿,大概10月开新书。
新书的名字先不说了,免得被抢注。写的还是古代商战,是从商业的角度切入,去看明朝张居正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大明的世情、人情与人心。这本书的女主角分量会比《十三行》更重一点,有一些写法我想做出改变与突破,希望能够取得成功。对阿菩还有宽容的朋友,敬请期待。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本书,嗯,老书友知道的,我也会努力的。
神话和历史,永远是我无法舍弃的两条线。
是为后记。
【阿菩】
【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
【己亥年六月廿四】
【于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白鹅潭侧】
阿菩《十三行》又名《大清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