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北宋末宣和年间宋江起义之事,于史可征。
各类史书、文人作品中,可见相关记载,如“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震,吏多避匿”。
整体来说,这些记述比较简略。
南宋时,宋江故事出现在民间的街谈巷语和话本之中,民间艺人和文人对此进一步加工改写。
从南宋到明代,在口头故事、说书场、戏曲舞台,都可以听到梁山英雄的传说。
不论是宋代话本中“花和尚”“武行者”的个人传奇,还是完整故事初具雏形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抑或元杂剧中为数不少的水浒戏,都为水浒故事演化为小说提供了基本条件。
到元末明初,作者根据这些世代积累、集体创作的材料,取舍缀集,编纂加工,写成了《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
《水浒传》的作者,文献中共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施耐庵、罗贯中合作。
早期刻本多署“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一般认为施耐庵为作者,罗贯中则可能完成了编辑、整理的工作。
施耐庵的生平难以考察。相关文献只记载了他的姓名和籍贯。
一般认为他是元末明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另有施耐庵即苏北兴化施彦端的说法,但相关文献真伪存疑。
也有人提出施耐庵为化名、施耐庵即剧作家施惠等观点,尚未获公认。
施耐庵《水浒传》(人社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