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材料2 40年来,深圳这座带有改革基因的城市敢闯敢试。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工程招标制、住宅商品化、企业创办银行……经济社会各领域探索从这里起步,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从创造“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到如今跑出“三天一项制度”“一天51件发明专利”的创新加速度,“创”的劲头一以贯之。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深圳“核心引擎”的定位。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的光荣使命,明确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利好叠加,“双区”驱动,为深圳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材料3 有学者指出,40年来,深圳由一座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站在历史新起点的深圳,也面临巨大压力。在经济发展方面,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在科技创新方面,随着深圳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在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的压力更大;在城市治理方面,随着深圳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发展空间不足等挑战日益突出,城市治理承受的压力更大。 材料4 2018年,《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印发,提出7个产业、15个重点领城的创新任务。2019年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40%。今年上半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增长率较一季度回升8.7个百分点,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234户,同比上涨38.5%。 材料5 最近,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深圳,该中心将打造创新、创业、产业融合的全球开放创新平台。深圳还谋划了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系列国家级重大平台。“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成,将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 知识产权保护对引进创新人才至关重要。深圳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举措,2016年首创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2019年3月出台全国首部综合类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人才政策体系方面的不断优化和创新也让企业和各类人才持续受益,近年来相继推出“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鹏城英才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人才智力转化为创新成果。2017年,深圳发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设立深圳人才日(11月1日)。此外,还在深圳湾畔黄金地段拿出1156亩土地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诠释表达“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理念。 材料6 新型基础科研机构鹏城实验室实行全新机制,如“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社会化用人”,实行科研人才“全职+双聘”为主体、“兼职+临聘”为补充、“科研+管理+技术”分级分类管理和市场化激励的用人模式,成立一年多迅速集聚海内外专家1700多名,其创新实践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了解,近年来深圳还培育了多家像鹏城实验室这样的新型创新载体。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不完全像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也不完全像事业单位,但这样的“四不像”实实在在地成为知识产业碰撞“火花”的有效平台,人才活力释放更加充分、项目投入更加自主、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产品需求更加贴近市场。 材料7 近年来,深圳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陆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构建了“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是国内营商环境最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秒批”“无感申办”“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用跑”,深圳正积极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27.8万户,其中私营经济主体占比达97.8%,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7.3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中小板和创业板商事企业数量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投资。 材料8 J市市民赵先生今年70多岁了,他来到街道办反映,特别希望能引入S街道做法,在小区附近开设社区长者食堂。原来,S街道两年前借鉴外地经验在全市率先试行“社区长者食堂”政策,试点社区在原有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开辟专门场地建设了食堂,附近老人都可以到这个食堂享受低价餐。该食堂菜价比外面的快餐店便宜两三成,每天提供10多个菜品,5种面食,免费汤粥,还提供送餐服务。 S街道的做法曾得到媒体关注,据报道,随着居家养老不断发展,社区成为养老新“阵地”。社区长者食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由社会、社工和社区共同参与,社区负责具体运营。经过申请、审批合格后的社区长者食堂,将会获得每家10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但即便如此,这类惠民项目在实施中还是会遇到资金紧、场地缺等难题, “这本身就是公益项目,我们也正在尝试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利用多种方式创造效益反哺对老人的优待。”社区民政局相关人员说。 社区长者食堂是一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上海、广州、深圳、合肥、廊坊等很多城市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实践看,各地情况存在差异,运作模式不尽相同,但多数都作为公益项目由政府出资设立,聘请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具体运营。 材料9 “链长制”是近两年的一个热词,它的诞生是应对国际大环境变化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传统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倚重的粗放式招商引资,基于劳动、土地等要素成本优势的分工格局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制约。随着中国经济带来的比较优势演进,中国特定产业和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攀升,已经触及发达国家控制的高附加值、垄断性产业链环节,而单一点位断裂就会给整个产业链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倾覆性风险。为此,近年来国内多地出台“链长制”相关政策。比如,在深圳,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显示(8K)、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每条产业链都有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市委书记担任总链长,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重点保障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浙江推动开发区产业链的“链长制”建设,统筹区内外产业链配套企业资源,保障企业生产过程的完整性,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驾护航。一些地方公布了“链长”分工。如产业链链长要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研究制定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等。 材料1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缓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各地纷纷出台房租减免、复工复产帮扶等惠企政策。当前,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境外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境外的消费需求大幅削减,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业务遭受巨大冲击;订单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出现复工复产后再停工的苗头;部分企业由于上下游供需不足,企业资金回笼周期延长,现金流困难;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更新换代缓慢,销售渠道单一,技术创新能力差,市场竞争力薄弱;受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和金融服务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依旧困难重重。有专家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应从短期性的纾困救急转向长效化的保障促进。 材料11 近年来,我国城市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一些城市的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专家将之形象地比喻为以下几点:一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二是扮演“救火队”角色,治已病而非治未病;三是“一刀切”“齐步走”;四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按下葫芦浮起瓢”;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工作,他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有学者分析认为,“全周期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指治理体系应形成一个前期预警决策、中期应对执行、后期总结学习的管理闭环,在这样一个闭环中,前中后三个环节紧密相扣,各部门要做到权责明晰、科学配合,保障信息流通顺畅。在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引入“全周期管理”思维,这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辩证统一,其所聚焦的是目前城市治理中的短板与弱项。 材料12 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G市今年印发了构建全周期城市治理体系实施意见,主要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做法,破解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其全周期管理举措包括: (1)按照问题研判、资源动员、行动处置、监督反馈,总结提升的管理路径,确保管理内容、主体、层次的系统协调,整体推进;(2)通过党建引领作“绣针”,将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串连起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跨区域,跨层次协同管理;(3)明确平时整个体系的指挥系统,同时对战时应急作出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指挥,确保统一行动,步调一致,落实有力;(4)在社区和工业园区建立网格,设立网格员,结合实际建立差异化管理制度,同时对网格员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5)深化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打造基层治理数据库,实现治理风险精准预警、社区秩序远程监控、突发事件联合处置。 材料13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深圳充分发挥“双区”叠加的优势,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截至2019年底,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60个,其中连通“一带一路”17个国家36个城市。截至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国际友好港数量达到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港数量达到12个,连接沿线国家班轮航线达到186条。今年1-5月,深圳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达到2456.5亿元,同比增长5.8%;筹集抗疫急需物资,援赠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24个国家36个友好城市和相关友好机构。 材料14 据报道,到2022年,深圳将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与全球枢纽及国内主要城市群连通度、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城市交通品质化程度均稳步提升;到2035年,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基本实现枢纽间半小时直达。皇岗口岸今年开拆重建,新旅检大楼将于2022年年底建成。莲塘口岸今年8月正式开通,第一阶段先行启用货检场地通关服务。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密集发布关于支持“双区”建设的相关文件,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如拓宽了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的执业范围,提出了23项金融改革开放措施,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等,深圳也做出了多项有益探索,如对“深港创新圈”项目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允许科研资金过港使用,促进深港创新主体融合发展等。 材料15 2016年,香港青年小刘与创业伙伴从香港转战深圳,创立了前海某科技公司。公司坐落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这是深圳打造的众多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这里,小刘团队的创业项目得以快速落地,四年时间里,公司已多次获得资本垂青。近年来,深圳陆续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港澳青年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我觉得深圳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发展方向非常正面和积极,希望我可以和深圳一起,沿着这条路越走越好。”小刘说。 2019年9月21日,一场主题为“同心同根国旗升·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活动在深圳举行。全场300多名深港青少年目光紧紧跟随升起的国旗,齐声高唱国歌,表达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祝福。“今天我看到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我感到非常自豪。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够自信、自强、自律,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参加活动的香港代表说。 材料16 深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首创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率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建成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近年来深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历史性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今年1—5月,深圳PM2.5平均浓度降至20.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材料17 梳理深圳的改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深圳党的建设始终与深圳发展进程紧密结合。近年,深圳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纽带,构建“标准+服务阵地”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有机联结各级党组织,把党建、民政、文化、社会组织等各种服务资源吸聚进来,打造了统一标准的“1+10+N”的党群服务中心联盟。目前,全市建成各级党群服务中心1000多个,党员群众在1公里范围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的组织,感受党的服务,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团结引导群众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群众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中心。 材料18 深圳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公共文明、环境卫生、窗口服务、公共安全等指数监测,全方位、多角度检验衡量城市文明,让问题短板“无处通行”;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诚信奖惩机制,让诚信意识流淌在深圳人的血液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志愿者之城”建设中,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完善组织体系,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文明常态。今年,深圳出台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的道德力量。此外,深圳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将教育实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在点点滴滴中聚起人心。 三、作答要求 根据材料5和材料6,概括深圳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的做法。(20分) 要求: (1)概括全面,用词准确,条理清晰; (2)总字数不超过150字。 阅读材料9,提炼出“链长制”的内涵。(10分) 要求: (1)全面准确,文字精炼; (2)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针对材料10反映的困难,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政府可采取的长效化中小企业扶持措施。(25分) 要求: (1)考虑周全,对策合理,条理清晰; (2)总字数不超过300字。 当前,深圳全市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计划向全市公务员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公务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服务“双区”建设。请你草拟这份倡议书。(45分) 要求: (1)自拟标题,紧扣主题,结合材料;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3)语言流畅,感染力强; (4)总字数1000~1200字。
1、参考答案: 1.建设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开放创新平台和国家级重大平台;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出台综合性保护条例; 3.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政策,推动转化创新成果,设立人才日,建设人才公园; 4.培育新型创新载体。创新推行灵活用人模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进行市场化激励。 2、参考答案: “链长制”即每条产业链都由一位政府领导专门负责,最高负责人担任总链长,统筹资源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的制度。链长负责调研产业链现状并制定图谱和工作计划,统筹推进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协调沟通解决发展难题。 3、参考答案: 1.稳定海外市场。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协助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加强涉外政务服务,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2.协助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如发放消费券等,加强政商协调保障小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拉动消费增长,扩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