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2、D3、C4、A5、D6、C7、C8、B9、A10、A11、B12、B13、A14、C15、A16、B17、B18、D19、D20、C21、D22、C23、B24、D25、C26、C27、A28、A29、D30、B31、C32、B33、D34、A35、D36、D37、A38、C39、D40、C41、B42、C43、D44、B45、A46、B47、D48、B49、D50、C51、C52、B53、B54、A55、C56、B57、C58、D59、B60、C61、B62、D63、C64、B65、C66、B67、A68、A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856jiangsushiyedanweizonghezhishi.doc1
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文段第一句话说初唐的社会政治局面对初唐文坛的建设有积极作用。接下来用一个“但”做转折引出重点:以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是本末倒置。所谓“本末倒置”就是指结果和原因反了,即说以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是错误的。B选项是对文中重点信息的概括。
A项是对文段第一句话的概括,不是文段重点信息,故排除。
C选项文中并未提到,故排除。
D选项重在肯定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的积极作用,而文段是在否定这一结论,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文段首先指出辞书的编纂过程做出完全相同的释义是可能的,存在“共识”问题。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指出,这种“共识”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就是抄袭问题,故转折之后是重点,强调“超过限度的相同释义是抄袭”,对应D项。
A项,出现完全相同的释义是有可能的,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文段未讨论如何掌握释义相同的限度,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首句指出存在完全相同的释义是可能的,选项表述太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文段开篇指出讨论的内容为哲学的重大发展,随后通过“哲学的发展主要不在于·····而在于·····”提出“哲学的重大发展在于改变了自己提出哲学问题的方式”,文段后半部分对“哲学的重大发展”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文段中心强调的为“哲学的重大发展在于改变了自己提出哲学问题的方式”,对应C项。
A项,“能对时代发展有所促进”文段未提及,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B项,“对时代的新发展提出新问题”为解释说明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它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文段未提及,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文段开篇指出,从哲学角度看,儒家思想存在人性光辉,之后论述从历史角度看,儒家思想存在缺陷,即没有提供人道主义精神的底线伦理。尾句通过“应该”强调要在人道主义的框架内建立道德底线,故文段通过揭示传统文化的结构缺陷,强调要弥补缺陷,即建立底线文明,对应A项。
B项,文段通过其缺陷强调应该如何做,本身非重点,排除;
C项,文段并未提及要“继承儒家思想”,无中生有,排除;
D项,“什么样的新文化”表述不明确,文段重在强调“文明底线”,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文段开篇指出“不要过度依赖语言”,紧接着提出“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文段从两方面说明事实比语言更有力量,最后一句进一步解释说明观点,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文段并未对语言与事实重要性做比较,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B项,“语言是不可靠的”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是事实而非语言,排除;
C项,文段并未表述事实解不开的情况,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安详,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
6
文段首句点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紧接着通过转折词“而”引出传统民族体育等“将成为企业营销的好场所”,最后进行原因分析。故文段重点就是在谈传统文化有经济价值的潜力,对应C项。
A项,仅指出“开发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未指出要将其“推向市场”,并使其成为市场的一部分,片面表述,排除;
B项,“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氛围”与文段强调的“直接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向市场”不符,排除;
D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对应原因解释部分,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文段首句指出“原始社会没有人权概念”,接着通过“然后”指出“伴着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出现人权概念”,最后通过“因此”得出结论,即“没有生产力发展就没有人权产生”,对应C项。
A项,根据“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权问题的产生”可知人权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项,“奴隶的生存权利是最古老的人权要求”为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私有制是人权出现的根源”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文段开篇讲科普文章若想引起公众的兴趣需要作家写得好,接着讲科学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家也能够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所以,科学与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由此可知,B项符合文意,当选。
A、D两项为文段对应分述句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C项“互相依赖”表示缺一不可之意,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文段开篇提出观点,指出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影响了各种文化现象,接着通过举例列举各种文化形态与宗教的联系,最后进一步说明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等方面宗教对文化的影响。由此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强调的为宗教影响着其他文化,对应A项。
B项,文段没有提及宗教的功绩,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宗教对其他文化有影响,并未提出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选项无中生有,排除;
D项,宗教对人类生活各方面都有影响,而文段论述的是宗教影响其他文化,选项论述范围扩大,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出处】《中国远古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0
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先指出人们“不喜欢丢掉原有‘地盘’,不喜欢丢面子”这一现象,后通过“也就是”的表达,用经济学上的沉没成本来类比人们“不喜欢丢掉原有‘地盘’,不喜欢丢面子”这一问题。文段最后又指出“沉没成本,只有产品销售成功才能顺利回收”,由此反推出现实中人们也要学会丢掉原有“地盘”,敢于丢面子。结合选项,只有A项与此相关。
B项,原文的表述是“时间和金钱的投资,只有在产品销售成功后才可顺利回收”,可知并不一定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回报,故排除。
C项,文段论述的重点应是文段首句,文段中提到的“沉没成本”是用来为首句服务的,“沉没成本”本身并不是文段的中心议题,故排除。
D项,文段中只是强调人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必须预料到自己的投入有不能收回的可能性,而没有指出要“忘掉”这种成本,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