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17年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卷

2017年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卷

时间:2023-05-04 10:59:56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1、B2、C3、A4、A5、D6、A7、C8、D9、B10、D11、D12、C13、A14、C15、C16、D17、A18、B19、B20、B21、C22、C23、D24、C25、D26、B27、B28、A29、C30、D31、B32、A33、C34、D35、C36、B37、A38、A39、C40、C41、B42、A43、B44、C45、D46、B47、B48、D49、D50、A51、C52、D53、B54、A55、D56、D57、C58、D59、A60、D61、D62、C63、A64、A65、B66、B67、A68、C69、D70、B71、B72、A73、D74、D75、C76、C77、B78、D79、A80、A81、C82、B83、A84、C85、B86、A87、C88、B89、D90、B91、A92、C93、C94、A95、C96、C97、A98、D99、D100、A101、D102、B103、B104、C105、D106、B107、A108、C109、B110、D111、A112、B113、C114、A115、C116、C117、A118、C119、B120、C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7xiachongqingxingce.doc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7xiachongqingxingcejiexi.doc(部分解析)
1
根据递进关联词“甚至”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要比前文程度重,前文指出一些濒危动物未被重视,故横线处表达几乎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意思,B项“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符合文意,当选。A项“默默无闻”指没有什么名声,侧重强调主观上不声张,而文段强调客观上不被人知道,排除;C项“无人问津”指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与文段强调的没有人知道的意思不符,排除;D项“一无所知”指什么都不知道,搭配主语通常为人,与“名字和样子”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问段出处】《大话"非著名珍稀动物"》
2
根据文段“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永恒”可知,让文学艺术还原现实这一梦想始终没有办法实现。“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据此可知,横线处表达人们始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竟然被电影很容易的就解决了,C项“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符合文意,当选。
A项“分毫不差”指没有一点差错,文段强调的是“容易”,并非没有差错,排除;B项“出人意料”指在人们意料之外,与“居然”语义重复,排除;D项“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问段出处】《影视本性:真实的谎言》
3
第一空,根据“苏轼的诗句早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生动话语”可知,横线处表达苏轼的诗句被人们熟知,广为传诵,A项“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符合文意。C项“妇孺皆知”指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D项“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两项用在此处尚可。B项“口碑载道”形容到处都是群众称颂的声音,侧重强调口碑好,被群众赞扬,而文段强调诗文被人们熟知,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苏轼的诗句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A项“渗透”比喻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用来形容诗文融入生活符合文意,当选。C项“浸润”和D项“浸透”多用来形容液体渐渐渗入,不如“渗透”合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问段出处】《苏轼禅理诗的人生哲学》
4
第一空,搭配“一次成功”,根据后文“有赖于漫漫人生路上感性的积聚与理性的升华”可知,“一次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A项“奢望”指追求过高而难以实现的希望,C项“幻想”侧重强调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一种想象,两者均符合文意。B项“希望”和D项“期盼”均体现不出难以实现的含义,排除。
第二空,根据“这种积聚与升华到了家”可知,这时梦想就不再是虚幻的东西,梦想就可以实现了。文段中的“不再”表否定,故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出虚幻,空想、难以实现的含义。A项“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符合题意。D项“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和文段意思不相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A。
【文段出处】《选择的诠释》
5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形容“受挫后”的心情,D项“心灰意冷”形容灰心失望,意志消沉,符合题意。A项“百无聊赖”形容无聊至极,表示精神上无所寄托,空虚无聊,C项“无地自容”指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两项均不能用来形容“受挫后”的心情,排除;B项“万念俱灰”指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用在此处程度太重,排除。
第二空带入验证,所填词语和“愁肠”搭配,D项“纾解”指缓解了但还需要继续,用在此处形容愁绪逐渐得到缓解,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D。
【文段出处】《青春励志卷首语:走进书房》
6
第一空,根据“文学遭遇网络”可知,网络文学是在文学与网络碰撞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生事物,A项“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文意。B项“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D项“风起云涌”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两者均形容声势浩大,而文段表达意思为网络文学刚刚产生,排除;C项“水到渠成”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而文段是在强调顺应文学与网络碰撞这一契机而产生,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延续优良传统”为常见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水洪波:释放网络文学的时代气质》          
7
第一空,由“零星传播假史歪史”、“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污蔑十月革命”可知,苏联出现的打着“反思历史”旗号的行为是对历史的故意歪曲,且横线处应该填入表意消极的词语,A项“唱衰”、C项“抹黑”均符合文意。B项“批判”、D项“否定”并无故意歪曲之意,只是客观中性的表达,排除。
第二空,苏联社会出现的这种行为导致了全民族精神支柱的坍塌,使得苏联最终走向瓦解,C项“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符合文意,当选。A项“一蹶不振”指受到一次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并无瓦解、消亡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评关闭传播歪史微信号:苏联是前车之鉴》  
8
第一空,表示数字技术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从简单记录发展到更高层次,A项“修复”、D项“复原”用在此处均可。B项“描述”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表述,与“数字技术”这一主语搭配不当,且没有与“简单记录”构成递进,排除;C项“定位”指确定方位,体现不出“保护”的作用,排除;
第二空,对应前文的“数字输入”和“摄像”,说明这些数字化技术是用来对文化遗产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D项“采集”符合文意,与前文构成对应。A项“展现”是明显的展示出来,与文段强调的收集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媒介参与”》
9
第一空,搭配“想象”,“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意思是幼枫偷饮了上苍的仙酒,却请孤松来遮掩自己醉红的容颜。这里将枫叶变成红色想象成枫树偷喝了美酒,是一种充满趣味的想象。A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C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到了绝妙的境界,均与“想象”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叶偷饮的是茅台酒还是威士忌”可知,现代人更更关注实际用途,B项“务实”符合语境。D项“市侩”指唯利是图、庸俗可厌的人,感情色彩消极,与语境不符,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剪得秋光入卷来》
10
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波士顿”搭配,体现波士顿的“教育名城”称号,A项“不言而喻”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B项“实至名归”指的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D项“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三项均可体现“波士顿”的“教育名城”称号;C项“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文段未体现“波士顿”积极主动争取“教育名城”的称号,而是已经成为“教育名城”,排除C项;
第二空,所填词语体现“政府大楼”与“华盛顿政治中心地位”的关系,A项“显示”指明显地表示;D项“昭示”指明白地表示;二项语义均可;B项“宣告”指宣布和告知,主体常为组织、个人等,与“政府大楼”搭配不当,排除B项;
第三空,对比A、D项,“约会”指预约见面,“邂逅”是指偶然遇到;根据文意,在盐湖城遇到“摩门教”,通常是行走间的“偶然”之遇,而非事先“预约”,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奥斯汀:缘何成美国增长速度最快城市》
11
文段开篇指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人口与环境关系失衡以及土地载能接近极限的一种反映,即说明农业并非人们的主动选择,接下来通过“养殖”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产生进行举例论证,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重点强调的是农业生产是人类被迫的一种无奈选择,对应D项。
A项,“自然资源接近枯竭”表述错误,文段仅指出“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生活”表述过于绝对,且文段的主题词为“农业”而非“土地”,排除;
C项,“养殖业”为举例论证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无
12
文段开篇指出“学术资源是一种权益”,接下来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重点强调“学术资源更有公共属性”,并从“接受纳税人的研究者”角度论述其公共属性。文段尾句出现结论词“因此”总结前文,重点强调学术资源在尊重权益的前提下,要增强其公共性、公益性,故文段的重点对应C项。
A项,“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了现代学术发展”对应文段首句的表述,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逐步增强”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且“开放性”和“公共性”不是一个概念,排除;
D项,“让渡权益”无中生有,且文段并非重点论述“学术资源拥有者的做法”,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学术资源讲版权也要讲公益》
13
文段开篇交代互联网受到诗人青睐的原因,接下来指出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诗人有了尽情展现的平台,读者有了立体可感的诗歌体验及各种诗歌平台,并指出在这种影响下诗歌不仅仅是精神生活的配饰。故文段重点强调互联网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对应A项。
B项,“诗歌平台”仅为互联网对诗歌产生影响的其中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推介模式”为每晚一首诗,并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项“大众”、D项“日常生活”均非文段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互联网对诗歌的影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现代中国人的诗歌:不做鸦片不上枪膛》
14
文段开篇指出石油的重要性,随后交代当下存在的问题,即石油开采困难,存在枯竭的可能。后文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重点,强调科技发展对开采石油的积极作用,对应C项。
A项,“勘探技术”仅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方面,范围缩小,且“提高产量”表述片面,文段还提到发现了很多新的大油田,排除;
B项,未提及“科技发展”这一核心话题,且“杞人忧天”程度过重,排除;
D项,“爆发式增长”程度过重,文段仅表述“越来越多”,且未提及文段的核心话题“科技发展”,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石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15
文段首句提出近年来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研究吸引了各国学者的注意,随后介绍由于云南与中南半岛的接壤最长,所以学者们关注焦点也放在了云南,发现与东南亚文化的相似之处很多,而尾句通过“不过”转折引出文段重点,在审查云南与东南亚文化关系的来龙去脉时,发现四川才是古代东南亚文化的发源地,故文段的重点对应C项。
A项“云南”并非文段论述的重点,且文段论述的是古代东南亚文化,而非“国家关系”,排除;
B项对应首句背景引入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需要开启新的视角”无中生有,且没有提到“四川”这一话题,偏离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试谈古代四川与东南亚文明的关系》
16
文段首句以“美国F-117”为例引出隐形武器,接着说明隐形武器是世界武器发展的趋势,介绍完背景之后,强调中国隐形武器目前的成就,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均有隐形的性能,并对隐形武器的性能进行了具体解释。所以文段主要介绍了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背景及取得的成绩,对应D项。
A项,缺少主题词“隐形武器”,且表述不明确,排除;
B项,是文段中的背景介绍,非重点,且未提到文段主题词“隐性武器”,排除;
C项,对应文段尾句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南方周末》
17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横线上文先指出核聚变能够提供清洁能源,但是一直面临挑战,说明核聚变存在问题,横线下文指出“美国科学家实现了‘产出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美国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横线处应该指出核聚变的问题所在,根据后文实验带来的结果“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可知,问题应该是“核聚变消耗的能量超过了所释放的能量”,对应A项“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
B项“巨额成本”、C项“核反应堆的建设方案”、D项“所需的燃料并不想之前设想的那样容易获取”均无中生有,文段讨论的是核聚变能量产出和消耗的问题,而非巨额成本、建设方案和如何获取燃料,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无限能源不是梦 消耗超过产出核聚变首次实现》
18
文段开篇指出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指出这不是国家的本质,并通过程度词“真正”强调文段重点,即国家的本质是国民形成的“凝聚力”,即“国家意识”,最后通过正反面论证进一步解释说明。所以整个文段的重点是强调国家的本质是国家意识,对应B项。
A项“国家的边界意识”在转折之前,非重点,排除;C项“国家认同的作用”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D项“国家意识的内涵”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国家意识是国家的本质所在,而非介绍其内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何为公民的国家意识?》
19
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首先指出“文学经典对于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繁荣昌盛至关重要”,然后从“情感纽带”和“文化品牌”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说明,最后通过程度词“正是”再次强调文化经典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国际社会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经典作为重大战略,所以文段重在强调要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对应B项“文化经典的传承和弘扬应成为国家的文化战略”。
A项“承载了价值观和道德理想”对应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且仅仅对应其中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C项在结论之前,非文段重点,文段的重点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排除;D项“集体记忆”对应解释说明的内容,且“文化经典是集体记忆”表述不当,文段说的是文化经典是维系集体记忆的感情纽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文学经典教育的三重意蕴》
20
文段为并列层次,文段第一层说明“公元前”时期,古希腊和古中国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文段第二层说明18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 “普遍重视”地理的作用,并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具有“重要影响”;文段第三层说明20世纪中国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地理与文明之关系”,尾句中的“广泛讨论”和“蔚然成风”补充说明了上述认识具有普遍性。文段通过三个并列层次共同说明了从公元前到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重大,并且这一认识具有普遍性。对应B项。A项,“地理史观”只是对应文段尾句,表述片面,排除;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只对应了文段后两个分句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D项,对策无中生有,文段强调“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而并非“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
【文段出处】《论巴蜀地理对文明起源的影响》
21
文段首先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意义,即“端午节”具有“浓郁”历史气息、“厚重”情怀和“深刻”内涵,即端午节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然后,文段通过“也由此”引出结论,转折后提出观点“端午节的肃穆价值不能抹掉,你我心中的敬畏不能消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更不能抛弃。”,即“对于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的端午节我们应深入发掘端午节浓厚的其文化内涵”。对应C项。A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范围扩大,本文核心为“端午节”而非所有的“传统节日”,排除;B项,未出现核心词“端午节”且对策无中生有,排除;D项,“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未出现核心词“端午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让端午文化浸润人心》
22
文段首先指出农业发展快,然后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口的快速繁殖,之后论述农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二者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同样”表示并列,随后介绍农业的出现难以避免地伴随环境破坏。然后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农业出现之前,人类社会“落后而平和”,农业出现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在“幸福与痛苦”的矛盾中不断进步。故文段为分总结构,指出农业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导致环境破坏。C项“幸福与痛苦”分别对应了农业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是对文段的高度概括,符合文意。
A项,“农业与环境”只对应了分述部分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B项,“农业与人口”之对应分述部分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D项,只介绍了农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好处,文段还论述农业导致环境破坏这一坏处,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河姆渡:告别野生》
23
文段首先介绍当前的机器换人热潮对就业还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可能衍生更多就业机会。“但是”表转折指出,不能就此认为机器换人不会影响就业,接下来进行进一步分析,一些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可能会出局。尾句提出对策,即我们在结构改革中,不能放弃传统制造业,同时应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便增加就业机会,缓解机器换人可能会导致的就业压力。D项“采取措施缓解机器人对就业的冲击”符合文段中心,当选。
A项,为对策的意义、效果,非重点,排除;B项,文段重点在于对策,即结构改革中如何缓解机器换人导致的就业压力,而非如何对机器换人热潮进行评估,排除;C项,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24
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文化能够消化外来文化,并举了佛教的例子,接着分析原因,指出是因为中华文化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之后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导两个分句,指出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不平衡,尾句通过“这”总结前文,指出在教育中存在问题,即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西方文化比重过大。故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即应发挥中华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对应C项,且“主体作用”与前文中华文化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对应,当选。
A项,对应文段中两个不平衡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当代教育”缩小范围,且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排除;D项,“文化交流”非重点,文段重点在于指出教育中的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华文化有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佛教就是一例》
25
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文段开篇指出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低,接着具体论述“唐代……明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尽管如此”承接上文,随后指出“吃”成为扬州富商的斗富机会,尾句“于是”表示总结,继续阐述“扬州富商”在“吃”方面的情况,故D项“扬州富商”、“吃文化”与尾句话题衔接紧密,当选。
A、B两项未提及尾句核心话题“扬州富商”,排除。C项“历史变迁”为前文已论述的内容,后文不可能再论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盐商与淮扬味儿》
26
文段开篇介绍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公共外交,需要更多政府以外的力量,接着指出“大数据”对公共外交的两方面重要作用,即“提供了平台又提升了外交能力”,后文“博客、微博、微信”为“大数据”的表现形式,具体论述了大数据发挥出的平台作用,后文“大数据可以不同群体的喜好、思维方式、价值倾向等为参照系”,具体论述了大数据提高外交能力方面的作用,故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大数据”对“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对应B项。
A项未提及主题词“大数据”,且“新特点”表述不明确,排除。C项“社会力量”对应首句“调动各团体和广大民众……”,未体现出文段重点“大数据”,排除。D项“信息技术”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文段重点强调“大数据”,扩大概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外交》
27
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③⑤首句不易判断,观察可知,④句围绕“上河”这一话题阐述,⑥句在介绍“上河”的详细意思,根据“上河”这一共同信息可知,④⑥捆绑,且④在⑥前,排除C、D两项。同时,④句也出现代词“这时”,指代的是②句中“清明节日”,故②④捆绑,锁定答案为B。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再看清明上河图》
28
首先对比选项判断首句,观察②③两句可知,②句介绍斯瓦尔巴群岛的位置,通过宏观介绍的方式引出文段谈论的话题,③句是围绕斯瓦尔巴群岛中最大的岛进行的具体阐述和介绍,故②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两项。接下来观察可知,①句谈论群岛的总面积,③句围绕“面积最大的岛”展开论述,应先介绍群岛的总面积,再论述集中具体的岛,故①在③前,且⑤句中出现代词“这个词”,指代的是③句的内容,故③⑤捆绑,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地球之巅的孤独与自由》
29
所填句子为文段尾句,是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文段开篇指出,捕捞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可能会导致全球渔业枯竭,随后介绍中国虽然海产品产量大,但人们主要食用的还是淡水鱼,而淡水受到了污染使得人们加大对海产品的食用量。所以要解决海洋捕捞问题,应该保证人们继续食用淡水鱼类,而让人们食用淡水鱼类的有效措施即是保障淡水不受到污染,保障淡水领域的食品安全,对应C项。
A项“饮食观念”概念过大,不能对应文段中的淡水产品,排除;B项与文意相悖,文段倡导减少海产品需求,排除;D项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够具体明确,没有针对淡水领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无
30
文段首先介绍新技术发展给“阅读”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这一情况,接下来指出现代人面临的问题,即由“同时”连接的两个方面,“如何避免过度碎片化的快餐式阅读”和“如何打通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之间的文化隔膜”,这两者即为新媒体时代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文段重点所在,对应选项,D项中的“挑战”全面概况了这两个方面,当选。
A项“差异”为“如何避免过度……”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对应 “避免过度碎片化的快餐式阅读”,为文段中“同时”之前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C项,对应 “打通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之间的文化隔膜”,为“同时”之后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阅读,让生活更丰盈》
上一篇: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行测》重庆卷
下一篇:2017年重庆市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相关资源
  •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行测》重庆卷
  • 2016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题
  • 2016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 2016年重庆市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 2016年423公务员联考《行测》重庆卷
  • 2019年420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云南卷)
  • 2018年云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题
  • 2018年421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云南卷)
  •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行测》云南卷
  • 2016年423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云南)
  • 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 2018年421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甘肃卷)
  •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行测》甘肃卷
  • 2016年423公务员联考《行测》甘肃卷
  • 2019年420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陕西卷)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