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18年天津市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考试综合知识真题

2018年天津市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考试综合知识真题

时间:2023-05-05 12:41:52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1、A2、D3、A4、C5、B6、C7、B8、D9、C10、D11、B12、B13、D14、A15、D16、D17、B18、B19、D20、A21、C22、D23、D24、B25、B26、B27、C28、B29、A30、D31、C32、B33、D34、B35、B36、B37、A38、B39、D40、D41、D42、B43、C44、C45、B46、D47、A48、B49、C50、C51、D52、B53、B54、D55、A56、B57、C58、B59、D60、B61、D62、B63、C64、D65、A66、C67、A68、D69、C70、C71、D72、C73、A74、C75、C76、B77、B78、C79、C80、C81、D82、D83、B84、C85、D86、C87、B88、D89、B90、C91、C92、C93、D94、C95、A96、D97、A98、B99、B100、C101、ABCD102、ABD103、ABC104、BC105、ABD106、AC107、AC108、ABD109、AC110、CD111、ABD112、ABCD113、AD114、ABC115、ABCD116、B117、B118、A119、B120、A121、A122、A123、B124、A125、B126、B127、B128、B129、B130、B131、B132、B133、B134、A135、A136、B137、B138、B139、B140、A141、错误142、错误143、错误144、错误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8tianjinzonghe.doc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8tianjinzonghejiexi.doc(部分解析)
11
根据“在一系列数字里”可知,文段主要表达“数字”将人们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B项“锁定”指选择受到当前范围的约束,符合文意,当选。
A项“困扰”指纷扰不安。常见表述为“······困扰着我”、“受到······的困扰”,与横线后的“在······里”无法搭配,排除;C项“固定”意为使处在特定位置,不能移动。文段给出了范围,即“在一系列数字里”,故“特定位置”程度过重,排除; D项“纠缠”一是指交互缠绕,二是指遭人搅扰不休,第一层意思主语为多个,与“每个人”搭配不当;第二层意思,“搅扰不休”语义过于消极,文段只是陈述了“数字”对人们影响的客观事实,故与文段的语境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根据“使”,所填词语体现“采取强有力措施”之后的好结果,即水土流失状况不再恶化或向好的方向转变, B项“控制”解释为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符合文意,当选。A项“治理”与“现象”无法搭配且对应“强有力的措施”,程度过轻,排除;C项“遏制”重在制止、阻止,常用于句中接宾语,置于文段应表述为“遏制水土流失”,故搭配不当,排除;D项“改变”即变化,既可指好的方向也可指坏的方向,文段重在强调好的方向,故语义过于宽泛,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根据文段“不再把企业置于直接管理之下”可知,转变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企业从直接干预转向了间接引导。所以两个空格的词语都需要体现“间接引导”的意思。A项的“领导”、“控制”均为直接干预,排除;B项的“控制”属于直接干预的手段,故排除;C的“管理”属于直接干预的手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根据文意可知,要想使得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完善起来需要经过三个过程或三个步骤,先对当前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研究之后对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实验,实验出结果之后再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考试内容形式逐步完善的目的,对应A项。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来。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理论灵活假设是否具有预想效果而进行的活动;也指实验的工作,比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
试验: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先做探测行动。
“试验”和“实验”均符合文意,故通过三个步骤的前后顺序可知,A项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15
第一空,分析已知分句“有继承的创造性”,“继承”与“创造”语义相反,推知文段每一分句中的两个词语构成语义相反的对应,故横线处应填入“应变”的反义词,“应变”指灵活应对突然发生的情况,“适应性”指适合、顺应不同的环境、形势,两者可构成相反对应,而“灵活性”与“应变”语义接近,故排除A、C两项。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与“竞争性”构成相反的对应,D项“协作”符合文意。而“节制”指限制、控制,与“竞争性”不构成语义相反的对应,故排除B项。
第三空,带入验证“个性”,与“兼容性”可构成语义相反的对应,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D。
16
D项“休息的时候”与“他都很用心地去投入工作”搭配不当,且构成前后矛盾的说法,当选。
其他三项均无语病,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7
A项,“一面对两面”,“成功”是一面词,“能否”是两面词,应该改为“运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持之以恒”或者“运动员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B项,无语病,表述准确。
C项,关联词“无论”与“和”搭配不当,“无论干部和群众”可以改为“无论干部或群众”。
D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都是深受小学生们欢迎的食品“。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
B项,“光顾“是敬词,“光”是“使增光彩”的意思,“顾”义为“访问”。“光顾”就是说 “(你)到来使(我)增添光彩”,是对别人讲的,用在这里合适,故B项正确。
A项,“光临“是敬词,指他人的来访,宾客来到。是对别人讲的,用于自己不合适,排除。
  C项,“惠顾“是敬词,指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是对别人讲的,用于自己不合适,排除。
  D项,“恭候“是敬词,指恭敬地等候。是对别人讲的,用于自己不合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高中模拟题
19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比喻为“没有马达的机器”、“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钨丝的灯泡”,修辞方法使用正确,排除;
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知识”比喻为“沙石下面的泉水”,修辞方法使用正确,排除;
C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将“我”与“那些打仗的人”进行对比,修辞方法使用恰当,排除;
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拟化为人的“柔弱”,但与后面“雄赳赳”相矛盾,修辞使用不当,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0
B项“秦山第二核电站”为前面“商业核电站”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将双引号改为破折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排除;
C项“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大”为并列关系,应将逗号改为顿号,符号用法错误,排除;
D项符号用法错误,应将冒号删除,排除;
A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文段开篇指出科普文章之所以激不起公众的兴趣是因为枯燥,随后通过“需要”强调“作家的笔”能促进科普文章的发展,即文学对科学有促进的作用。紧接着指出科学的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即强调科学对文学的促进作用。故文段旨在强调科学和文学的互相促进关系,对应C项。
A项“科普文章依赖作家”、D项“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仅对应文段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B项“依赖”指相互依存,而文段强调的是有了文学,科学能被更多人接受;有了科学,文学的素材会更丰富,即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而非依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D项“其”指代前文“枸杞”,“枸杞其”成分多余,故这段文字应当删去“其”字。
其他内容均无需删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夏季补肾到底怎么补》
23
划线句子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定。文段开篇指出“写作的人需要追求语言”,后又将写作比喻成检阅军队,指出需要心中熟知“文字”、善于使用,写作才能得心应手。结合“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可知,划线句子体现出锤炼语言离不开“纸的砧和心的锤”,即实践磨炼和积极思考,对应D项。
A项“写作实践”、B项“积极思考”均对应了“纸的砧,心的锤”的一部分,表述片面,排除;C项侧重强调的是“积极思考”,但文中还强调了“写作实践”,故表述片面,排除。
【文段出处】《语言的好与坏》
24
文段开篇指出“追求幸福生活应重视教育”。后通过“如果”从反面的角度进一步论证首句观点,“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真正的生活”,即没有良好的教育就不能获得真正的生活。故文段是“观点+解释说明”的结构,重在强调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寻求生活中的幸福,对应B项。
A项,文段重点阐述的是教育对追求幸福生活的作用,而不是“生活的基本能力”,故偏离文段中心,排除;C项,“科学、文学和艺术”是后文解释说明的内容,非文段重点,且“主要”一词在文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不关注具体内容”在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25
根据文段可知“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成为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对应选项,B项理解最为恰当,当选。
A项,文段主题词为“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发人深省的话题”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此外,“就会变成文化之谜”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文化中心的建设问题”、D项“当前文化的困惑”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6
根据①中“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觉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即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可知,文段的主体为艺术的接触者,客体为艺术本身,对应B项。
A项,“白居易”为艺术接触者,属于主体,排除;C项“诗词”与D项“四川民谣”均属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即客体的一个表现,而非客体本身,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月与指月》
27
文章①中提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后文进行解释说明,通过对文段分析可知,“模糊性”即艺术客体具有主观性,并非客观,不同主体在面对时会产生不同理解。
A项,由③中“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可知,主体带有个性,且具有主观性,由此“客体”带有模糊性,故A项为其具有模糊性的依据,排除。
B项,由⑥中“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可知,对于同一诗词,理解能力不同的人的理解同样不同,故B项为其具有模糊性的依据,排除。
C项,选项仅客观陈述观赏主体在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所思考,并不能作为“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当选。
D项,由③中“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可知观赏主体在接受艺术客体时,会结合“自己的特殊感受”,故D项为其具有模糊性的依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月与指月》
28
文段⑤首先指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接着通过不识字的老妪和有理解能力的读者之间的对比,针对对审美个性差别这一话题提出问题,文段⑥首先举例对这一话题进行分析,尾句则给出答案,强调是不同主体感受个性的不同造成了审美个性的差别,对应B项。
A、C项“不识字的老妪”均对应文段中例子部分的内容,本身非重点,排除。D项,文段重点强调对艺术客体理解的不同是因为不同主体感受个性的差异,而“艺术客体的魅力”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月与指月》
29
A项,根据篇章可知,模糊性是指客体未直接表述清楚时,主体会产生的模糊的感受与判断。篇章仅仅阐述了模糊性普遍流行的原因并通过习惯语、白居易的名作等举例解释何为模糊性,故“消除模糊性”表述无中生有,当选;
B项,根据篇章第③段可知,能够普遍流行的语言,具有能够让广大语言接触者产生自己的特殊感受、从而领悟其中深刻意蕴的特点。而根据篇章第②段可知,“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表述生动,可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具有一定的语言模糊性,故可以让不同主体产生不同的感受,故能够普遍流行,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篇章首段“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篇章第④段“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高中语文试题》
30
A项,根据篇章第①段可知,对于艺术,“主体的感受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未直接说出”。故“以我之眼所观的世界”并未直接阐明其自身的主要内容,则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即“世界著我之色彩”,体现了在艺术欣赏中的感受特性,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文段“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可知,领悟艺术时,主观条件、感受以及自身的思索是其先决条件,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文段“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说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D项,分析文段可知,“改变客体模糊性”表述无中生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高中语文试题》
31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军装是士兵特有的服装,两者为特定服装与特定职业的关系。
第二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A项:套装不是女人的特定服装,男人也可以套装,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服装可以根据场合进行分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警服是警察特有的服装,两者为特定服装与特定职业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制服不是邮递员的特定的服装,除邮递员外的其他职业也可以穿制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2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跳跃是动作的一种,两者为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A项:富豪不是奢侈的一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风俗是习惯的一种,两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大楼与木屋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蜡笔不是图画的一种,是图画工具的一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上一篇:2018年421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天津卷)
下一篇:2019年1月天津市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相关资源
  •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
  • 2016年天津选调生选拔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
  • 2019年河南省选调生选拔考试《行测》试题
  • 2018年河南省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行测》考试
  • 2017年河南省选调生选拔考试《行测》试卷
  • 2018年湖北省选调生招录考试综合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 2018年吉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题
  • 2019年贵州省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试题
  • 2018年贵州省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试题
  • 2017年贵州省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试题
  • 2019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题
  • 2019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 2018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题
  • 2017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题
  • 2017年重庆市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