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博物馆如何善用“社会讲解力量”》中国青年报(节选自)
近日,非馆方讲解“价格高”“难维权”“讲解不专业”等乱象频现,引发游客吐槽和社会热议。“非馆方讲解”这一关键词涉及博物馆建设,话题领域比较明确,属于典型的文化范畴。
由于涉及博物馆建设,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联想到“文化需求”“文化传承”这两个关键词,而非馆方讲解又是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文化服务模式,因此在涉及文化服务、文化需求、博物馆建设等主题的题目时,均可灵活化用文章相关内容。
针对文化话题,在具体分析时,很容易联想到游客、博物馆、政府部门等直接相关的主体,也可以尝试挖掘背后存在的公众个性化文化需求、公共文化供给短缺等。
近年来,针对“外来讲解”尤其是商业性讲解在博物场馆失序的情形,国内多家博物馆均作明文限制。文物值得敬畏,讲解活动不可任性。采取规范性、保护性措施,有助于保持井然有序的观展氛围,有助于去伪存真,传播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知识和观点,有助于维护那些喜爱宁静氛围的参观者的利益。
与此同时,博物馆如何更好满足大家的观展需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无论哪一种层次的讲解,对应的都是具体的参观者、具体的求知需求。不少网友指出,“约不到讲解员,约不到讲解器”,是很多热门博物馆的共性问题。博物馆在规范讲解秩序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参观者的听讲解需求。
当下,个体的听讲解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例如,有人喜欢通过短视频中的网红讲解,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有人喜欢听熟悉的专家教授、退休的文物工作者讲解历史故事。对于其间的讲解高手,能否让其参与讲解?毕竟,出台“禁令”不是目的,让博物馆和公众实现“双向奔赴”、发出精神共鸣,才是我们持续追求的目标。
其实,在平衡维持博物馆参观秩序和开放讲解的问题上,已经有一些有益探索。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关于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博物馆内开展讲解服务要经过考核、培训,博物馆将建立白名单,对考核通过者进行规范管理。在讲解资源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让能讲、善讲的“社会讲解力量”通过一定的门槛,依法依规发挥辅助性作用,无疑是值得鼓励的。
热点关联
2023年8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规范引导社会讲解服务。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指导,逐步建立所在地区博物馆社会讲解准入管理和监管机制,推动规范有序发展。各地博物馆应探索申请备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等机制,将信用良好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白名单”统一管理;应重点加强社会讲解内容审核把关,通过提前报备、检查巡查、社会监督、网络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歪曲史实、戏说历史、扰乱秩序等行为,纳入“黑名单”重点监测和管理。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2023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旅游企业,探索规范引入市场讲解力量。博物馆率先试点“向持证导游开放带团讲解”,优秀的导游们在经过考核后,将持证加入博物馆的讲解队伍,为游客带来关于上海城市发展变迁的生动演绎和更多元、更广泛的“博物馆+”体验。这在上海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创新。
事件分析
思路梳理
非馆方讲解乱象的危害不容忽视,一方面,定价高、服务差等问题影响着游客的观展体验;另一方面,有的非馆方讲解不遵守展馆规定,破坏游览秩序更是给博物馆造成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不规范地讲解还会产生文化认知偏差,影响文化传承。
(1)损害游客利益。
非馆方讲解服务往往定价较高,甚至还有的坐地起价,游客要享受讲解服务需要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与此同时,非馆方讲解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游客付出了较高成本,却没有获得较高的观展体验,甚至一些非馆方讲解还存在无故取消讲解服务的情况,破坏参观者游览心情,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游客的利益。
(2)扰乱观展秩序。
非馆方讲解团体一般通过自带扩音器的方式讲解或指引游客,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其他游客的观展体验。同时,有些非馆方讲解团体在路线规划等方面也设置的不够科学合理,有时会出现扎堆参观讲解或长时间挤占重要展品通道的情况,不仅容易导致展厅拥堵,还影响了博物馆的有序运营。
(3)影响文化传承。
非馆方讲解员在讲解内容上缺乏专业把关和规范保证,容易在讲解的准确性、逻辑性等方面出现问题,例如文物名称念错、信口开河戏说、穿插秘闻野史等。这些非规范的讲解内容不仅给游客带来认知偏差,误导游客对文物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对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传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存在问题
思路梳理
非馆方讲解乱象成因复杂。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公众文化需求激增,给各种讲解乱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与此同时,博物馆的馆方讲解服务还不完善,尚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市场,让非馆方讲解有了更多的商机。此外,由于新兴行业建设方兴未艾,部门监督很难及时跟进,这些都纵容了不正规的市场行为,使得乱象频发。
(1)公众文化需求激增。
非馆方讲解乱象的滋生,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推动。对大多数游客而言,储备的历史知识并不足以满足其参观需求,为了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游客往往会购买讲解服务。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为教育买单更是给非馆方讲解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种供不应求的现状给一些机构和个人以可乘之机。
(2)馆方讲解建设滞后。
虽然大多数博物馆都提供馆方讲解服务,但是受到讲解人员、讲解资源、业务能力等因素限制,很多馆方专业讲解往往只提供固定场次和大众化的讲解服务,并且这类讲解服务不仅预约难度大,而且讲解内容还相对固定,无法满足部分游客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3)行业管理监督不足。
由于非馆方讲解尚属新兴行业,文旅部门对提供讲解服务的团体和个人缺乏专业培训和考核把关,博物馆方也对入馆讲解的团体和个人设置的准入门槛过低,使得一些不专业的讲解人员能够进馆讲解。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使用虚假内容宣传、随意取消服务等违法经营行为监管滞后,致使非馆方讲解乱象频发。
解决对策
思路梳理
面对庞大的公众需求和博物馆建设的短板,博物馆方责无旁贷,需加强馆方讲解供给,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博物馆阐释水平;此外,对待非馆方讲解这一新兴行业,管理部门使命在肩,既要引导非馆方讲解服务规范发展,成为馆方讲解服务的有益补充,还要从市场监管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市场乱象的整治。
(1)加强展馆建设。
一方面,要提升馆方讲解服务能力,在扩充专业讲解员队伍、提高讲解员专业素养、探索多样化讲解服务上发力,以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要提升博物馆展览的阐释水平,通过布展设计、背景渲染、智能机器人解说等方式创新讲解形式,减少对人工讲解的依赖。此外,还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纾解“讲解员荒”,面向历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招募志愿讲解员,缓解游览高峰期讲解力量不足的问题。
(2)规范社会讲解。
要加强社会讲解的管理和引导,文旅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探索建立申请备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服务评价等为一体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以更为严格的资质能力审查,从源头上把控讲解员资质与专业能力。此外,博物馆要制定更细致的日常管理办法,通过讲解必申请、违规必禁止等制度加强对讲解内容的把关和馆内秩序的维护,并以服务评分的形式形成正向引导,以此规范好非馆方讲解。
(3)加强市场监管。
一方面,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社会讲解定价机制的引导,出台指导价或者限价措施解决价格混乱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也要加强经营监管,通过检查巡查、社会监督、网络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严格惩处歪曲历史、虚假宣传、随意违约、扰乱秩序等非馆方讲解服务领域的违规行为,并将问题频发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测和管理,重拳出击整治乱象。
迁移使用
金句迁移
非馆方讲解乱象的滋生,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推动。
金句作为原因分析,强调了非馆方讲解乱象的客观因素,因此在涉及新兴行业发展、行业领域治理等主题的题目中,可作为原因分析、观点句、过渡句等应用于答题中,可迁移使用:××乱象的滋生,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推动。
例:对于保姆行业的乱象,谈谈你的看法。
【运用】作为原因
保姆行业乱象的滋生,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推动。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育儿需求的增加,公众对保姆的需求也在激增,井喷的需求导致保姆行业供不应求,给了保姆行业乱象生存的土壤。
亮点内容迁移
“黑名单”:对策分析部分提到将问题频发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测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也可以应用到涉及企业经营行为、违法违规监测、行业领域治理等话题的综合分析题的对策部分和工作实务题的措施部分。
例:你所在地区有不少自媒体账号为博取眼球、获取流量,发文造谣企业家“跑路”、企业家私生活混乱,影响了企业声誉。作为网信办工作人员,你怎么办?
【运用】作为措施
最后,我们要做好行业领域治理的后半篇文章。持续关注网络动态的同时,建立健全常态监管机制,定期对视频、账号进行抽检,将问题频发的平台和账号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测和管理,以高压态势切断违法违规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