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愚贤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劝学》
2
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
3
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人口构成
D、民族文化传统
4
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这种理论属于( )。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主观决定论
5
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6
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是( )。
A、斯宾塞的《教育论》
B、杜威《儿童与课程》
C、博比特《课程》
D、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7
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对哪一关系的争论?(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8
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道理。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田老师贯彻的主要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启发性
9
于老师在讲台上把张一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0
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11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2
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它知觉为白色衬衫。这反映了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
教师:“面粉可以做什么?”
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
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磁针水、捏面人。”
上述对话说明学生乙比学生甲的思维更具有( )。
A、精细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反思性
14
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
A、组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归属学习
15
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16
民辉在解答问题时产生的疑惑、惊讶和焦躁等情感体验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荣誉感
17
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8
晓颖是个诚实,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晓颖的这些特征属于(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19
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 )。
A、脱敏法
B、强化法
C、幽默法
D、升华法
20
国强认为欺负弱小是不可取的、不道德的,因此他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这说明其品德发展处于( )。
A、依从阶段
B、内化阶段
C、自主阶段
D、外化阶段
21
“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哪类课堂氛围表现?( )
A、积极型
B、消极型
C、对抗型
D、顺从型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8分)
23
学校教学应以间接经验为主。(8分)
24
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旨在获取成就,他们倾向于选择稳操胜券的任务。(8分)
25
场独立型的学生比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加优秀。(8分)
三、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0分)
27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意义。(10分)
28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10分)
29
简述福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10分)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一)
新学期,班主任李老师接了一个新班,李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室,发现卫生状况非常差,桌仰椅翻,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李老师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打扫过的教室,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老师依旧如此,有些同学说:“李老师让我们打扫吧。李老师微笑着说:“不,这一周我做值日。”一星期后,李老师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卫生角落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李老师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得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的愧疚,以致最后肃然起敬。在李老师的带动下,这个有名的卫生差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不时得到学校的表扬。
30
(1)李老师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4分)
(2)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德育方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14分)
(二)
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她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她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
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31
(1)请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学习现象。(10分)
(2)该迁移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8分)
1、B2、A3、B4、C5、C6、C7、B8、A9、B10、D11、D12、D13、C14、A15、D16、B17、B18、A19、D20、B21、C
1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本书中,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本人愿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B项正确。
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没有涉及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A项正确。
B项: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特殊认识论”源于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并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古代社会统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鄙视生产劳动,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内容。B项正确。
A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文化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来源: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P102】
4
本题考查的是对遗传决定论(内发论)的理解。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生而知之”是指天生本能的知性,天赋,强调的是天赋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体现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C项正确。
A项: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由宏观到微观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符合题意,当选。因此,C项正确。
A项: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是由国家提出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课程的由来。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可以看作教育史上第一本关于课程理论的著作,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C项正确。
A项:斯宾塞代表作《教育论》,但是《教育论》并不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但是《儿童与课程》并不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泰勒著有《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这本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或圣经,而非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的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说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实质是关于知识与能力。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题干中,田老师一方面讲解了“压强”的概念,呈现了理论,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该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联系了实际,因此,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