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研究生>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311教育学综合试题答案解析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311教育学综合试题答案解析

时间:2023-01-09 11:35:49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选题
1. 教育学史上出现过主要采用类比进行论证的教育著作,其中代表作是( )
A.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B. 洛克《工作学校计划》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典型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夸美纽斯时代的理论并非根据实验、实践得来。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做类比,依据自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大教学论》一书的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自然类比。因此,本题选择D。
2. 根据谢弗勒的分类,下列三个定义依序分别属于( )
(1)有人在自己的论著中将“教学相长”界定为教师的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2)在日常语言中,“灌输”通常是指不容学生质疑的单项传递。
(3)“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A. 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B. 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C. 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描述性定义
D. 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教育定义的类型。规定性定义为了叙述和表达的方便而指定某些词语代替某一词语,或者规定某一词语所代表的意义,往指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因此,本题选择D。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十九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上述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坚持了( )
A.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
B. 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
C.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
D.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针,是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理念和方略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确立的基本属性。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A。
4. 幼儿问:“霸王龙到底有多大?”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儿子相关数据,而是跟他说:“霸王龙蹲下来不仅占满我的整个院子,站起来可以高过我们二楼的窗户。不过你放心,霸王龙钻不进来,因为它的头比我们的窗户还要大。”爸爸的描述所蕴含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 )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关键性 D. 阶段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如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情感特征是不稳定且形于外;在青年初期,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比较丰富细腻、深刻而稳定,理智感在情感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爸爸之所以没有告诉儿子相关数据,是因为儿童现阶段的思维还比较具象,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本题选择D。
5. 斯宾塞主张,教育旨在使人掌握自我保全、谋生、养育子女、维持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知识,从事闲暇活动的知识,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教育目的的取向是( )
A. 社会本位 B. 政治本位
C. 文化本位 D. 个人本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我们把斯宾塞归在社会本位论中,社会本位论代表学者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因此,本题选择A。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了4份大型研究报告。其中,首次阐述终身教育理念的报告是( )
A. 《学会生存》
B.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C. 《反思教育》
D. 《一起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执笔的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首次阐述终身教育理念。因此,本题选择A。
7. 在讲解李清照诗词的课上,学生在学到“浓睡不消残酒”时,对于古代酒水的酒精度产生了兴趣。因此,老师调整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转而和学生讨论古代词人与酒文化的主题。这节课主要涉及的课程类型是( )
A.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会的课程
B. 正式的课程、领会的课程、操作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操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D. 经验的课程、操作的课程、理想的课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古德莱德课程理论。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领会)的课程、实行(操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题干中涉及了正式的课程、领悟(领会)的课程、操作(操作)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领悟(领会)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操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因此,本题选择B。
8. 主张教学活动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人格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论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人本主义 D. 社会互动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教学论流派。人本主义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教学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教学目标是使人成为真正独立的人,培养对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因此,本题选择C。
9. 科尔伯格及其团队在运用道德两难故事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发展的实践中,研发了一系列围绕道德两难故事的提问和追问策略。其中,引发学生内部道德认知发展冲突的关键策略是( )
A. 突出道德争端的提问
B. 突出相邻阶段论证的提问
C. 争端间追问
D. 普遍后果追问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道德发展策略。科尔伯格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深入提问的策略: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根据道德判断发展的“+1”原则,教师有责任突出道德推理中相邻阶段的论点。因此,本题选择B。
10. 富勒使用自编的《教师关注问卷》对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调整,发现从入职到退休,教师的关注供点依次是( )
A. 生存、学生、教学情境
B. 教学情境、学生、生存
C. 学生、教学情境、生存
D. 生存、教学情境、学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1969年,为改进教师教育,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兰西丝·富勒编制了《教师关注问卷》,研究教师所关注的事物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更迭。富勒认为,个人成为教师的这一历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提出了在成为教师过程中教师关注的4阶段发展模式。这4个阶段分别是: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景关注、关注学生。因此,本题选择D。
11. 在《课堂生活》中,杰克逊描述了“拥挤的人群”“评价性的环境”以及“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教育功能角度看,这种影响属于教育的( )
A. 显性功能 B. 隐性功能
C. 保守功能 D. 超越功能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教育学原理中课程类型。美国教育家菲利普·W·杰克逊的经典著作《课堂生活》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他认为人群、表扬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隐形课程。这种隐形课程可以用3个“R”来概括,即纪律、规范和常规,呈现三大特点;拥挤的人群、评价性的环境以及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从教育功能角度看,这种影响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具体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因此,本题选择B。
12. 俞子夷在回顾自己辅导某学生算学的经历时写道:“他不但信我,和我接近,待我好,他常在别人面前自夸;他最得意的是我教他。他起先或者以为我不想教他,不屑教他。后来渐渐的和我接近,知道我的确是他的朋友,帮助他克服了好多算学上的困难。他是孩子,所以很天真的信仰我,所以无论说什么话他都是听的。”(《教算一得》)这段经历表明,教学过程应处理好( )
A.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B.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C.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D.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智力因素指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动机、需要、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本身,使教学内容与过程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以便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本题选择C。
13. 孟懿子问孝,孔子曰:“无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上述孔子与其弟子对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 学思结合 B. 因材施教
C. 启发诱导 D. 循序渐进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古文理解。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孟武伯向孔子问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同是问“孝”,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不同,体现因材施教。因此,本题选择B。
14. 《礼记·内则》记载了西周贵族家庭对儿童教育的要求,其中“能言,男唯女俞”强调要培养儿童从小形成( )
A. 男外女内意识 B. 男尊女卑意识
C. 男女性别意识 D. 男女防嫌意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西周时期家庭教育的内容。题干中的:“能言,男唯女俞”即小孩子会说话时,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唯、俞:皆应答之声,区别就在于一个男孩子用,一个女孩子用。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男女有别,更体现男尊女卑。因此,本题选择B。
15. 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养性”的过程,其所依据的是人性论的主张是( )
A. “食色,性也”“涂之人可以为禹”
B.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可以为尧舜”
C. “牛之性犹人之性”“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
D. “凡性者,天之就也”“名性者,中民之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孟子的人性观。题干中表明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养心养性,他的人性观即性善论,在以下四个选项中找到对应性善论的观点即可。B选项“恻隐之心”是孟子提倡的四心中最基本的,四心即孟子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他提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体现了人性本质上的平等,肯定了每个人向善的可能性,符合性善论的观点,因此,本题选择B。
16. 关于西汉时期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教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古文经学教育更早得到发展
B. 古文经学教育更注重师法与家法
C. 今文经学教育更依赖官学传授
D. 今文经学教育更重视名物考据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汉代经学教育发展的特点。今文经学多为汉初凭经学大师的记忆、背诵,并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六经旧典,发展在先;古文经学依据汉武帝时从地下或孔壁中挖掘出来,或通过其他途径保存下来的儒经藏本,初本是先秦的古文字,发展在后。所以A选项错误;一般来说,师法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如董仲舒)的经说。如果大师的弟子对师说有所发展能够形成一家之言,被学术界和朝廷承认,便形成家法。重视师法、家法是汉朝经学教育,特别是今文经学传授的特点之一,所以B选项错误。今文经学认为,《六经》为孔子本人所作,治学倾向于阐发微言大义的名义下依据政治的需要来解释;古文经学只承认孔子整理编辑了《六经》学术上重视文字训诂、名物考据,倾向于研究《六经》本意。所以D选项错误。汉朝今文经学先于古文经学发展,而且得到统治者支持,形成了今文经学独霸太学讲坛的格局,主要依赖官学传授。而古文经学直接溯源于先秦古籍,长期处在民间传授的私学地位,政治气味不浓学风相对自由。因此,本题选择C。
17. 唐代除国子监所管辖学校外,还在中央行政机构附设一些学校,其中东宫设有崇文馆,门下省设有弘文馆。这两所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 )
A. 进士落第者 B. 地方官学学生
C. 庶民子弟之优异者 D. 贵族与高官子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唐代中央官学内容。唐代弘文馆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崇文馆中唐代在此设“崇贤馆学士”,以侍讲宫中。崇贤馆又是唐代的贵族学校,为皇太子读书之处,学生均为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二馆的招生对象: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另外,崇贤馆也是皇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因此,本题选择D。
18. 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明清殿试不黜落,只根据考试结果对考生进行排名。关于状元、榜眼、探花所在等级和所赐称谓,正确的说法是( )
A. 一甲,赐进士及第 B. 一甲,赐进士出身
C. 三甲,赐进士及第 D. 三甲,赐进士出身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考试制度。自成化八年(1472年)以后,规定殿试没有黜落者,只有确定考生的等第,结果分为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选项中一甲对应的应是“进士及第”,三甲对应的是“同进士出身”,因此本题选择A。
19. 在下列清代著名书院中,不设山长而实行学长制的是( )
A. 诂经精舍 B. 船山书院
C. 漳南书院 D. 学海堂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清朝书院的发展。在学海堂,不设山长,改设学长。由吴兰修、赵均、林伯桐、曾钊、徐荣、熊景星、马福安、吴应逵等八人担任学长,规定八学长“各用所长,协力启示”,各人用自己的专长教育学生,但又须齐心协力,同司课事。因此,本题选择D。
20. “壬子癸丑学制”关于中学外国语学科设置的语种要求是( )
A. 以英语为主,特殊情况下可选法、德、俄语之一种
B. 以英语为主,特殊情况下可选日、法、俄语之一种
C. 以日语为主,特殊情况下可选英、法、德语之一种
D. 以日语为主,特殊情况下可选英、法、俄语之一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壬子癸丑学制中的课程标准。根据1912年9月至1913年3月先后颁布的《中学校令》及《施行规则》、《课程标准》等文件,中学校开设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课程,女子中学加家事、园艺(可缺)、缝纫等课。强调外国语应以英语为主,特殊情况下才可从法、德、俄语中选择一种。因此,本题选择A。
21. 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思想派别的知识分子共同推动了平民教育思潮的发展,但他们的目的、方法并不相同,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强调教育与( )
A. 政治斗争相结合 B. 生活实践相结合
C. 生产劳动相结合 D. 改良社会相结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平民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主要内容是批判传统“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获得知识文化,改变生存状况。主要有两种倾向: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和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其中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潮中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站在“庶民”的立场上,为广大劳工阶级争取教育权利,他们的思想及早期平民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表现出将教育与政治斗争结合,以此作为启发民众思想觉悟的工具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A。
22.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幼稚园暂行课程标准》,其内容规定主要源自一所幼稚园的实验成果。这所幼稚园是( )
A. 北京香山慈幼院 B. 厦门集美幼稚园
C.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D. 南京鼓楼幼稚园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南京国民政府幼儿教育的发展。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之风,使幼儿教育走上中国化、科学化的道路。在实验的基础上,拟定了《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并被教育部颁行全国,中国有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标准。1927陶行知创办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出现了由知名人士创办的优秀私立幼稚园,如陈嘉庚的厦门集美幼稚园/熊希龄的北京香山慈幼院等。因此,本题选择D。
2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其中“干部教育”涵盖( )
A. 普通初小以上的教育
B. 普通高小以上的教育
C. 普通高中以上的教育
D. 普通专科以上的教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教育史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阶段。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干部教育可分为:高级干部教育-高等学校、中级干部教育-中等学校(及各种训练班)、初级干部学校-高等小学。初等小学属于群众教育中的儿童教育,因此,本题选择A。
24. 古代印度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 )
A. 创设“泥板书舍”,以“泥板书”作为主要学习材料
B. 创设“犹太会堂”,以《塔木德》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C. 创办“文士学校”,以培养熟练掌握书写技能的文士
D. 创办“古儒学校”,以《吠陀》作为主要学习内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古印度的教育概况。古印度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吠陀经》,以神学为核心,但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因此,本题选择D。
25. 中世纪晚期,西欧为满足手工业者和商人阶层子弟的教育需要而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 骑士学院 B. 城市学校
C. 青年学校 D. 实科学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类型。骑士学院主要是德国近代以来产生的面向新兴贵族子弟的学校,实科学校则是德国近代才产生的一种面向劳动阶层子弟的学校。城市学校主要是中世纪产生的,为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和手工业者以及商人子弟所开设的一种学校类型。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称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因此,本题选择B。
26.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 )
A. 所有男女青年都应接受同等程度的教育
B. 所有男女儿童应享有同等的教育权
C. 真正的教育致力于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D. 每一个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夸美纽斯泛智主义的理解。泛智主义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含义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具体而言,夸美纽斯的泛智主张主要体现两层含义:①要求人们应该掌握现实生活所必需的一切有用的知识,也就是内容的泛智化,主要包括智力、道德、宗教信仰全部纳入教育内容之中。②主张知识应该为所有的人所掌握,也就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因此本题选择C。
27. 卢梭区分了人所接受的三类教育中,其中人力完全不能控制的教育是( )
A. 自然的教育 B. 事物的教育
C. 自我的教育 D. 人的教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和谐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但自然的教育完全非人力所能控制。“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本题选择A。
28.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目的应以儿童本性发展为基础,引导儿童成为自我教育者。这些主张属于( )
A. 教育心理学化 B. 教育阶段论
C. 教育社会化 D. 形式教育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的表现。裴斯泰洛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1)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调动儿童的主动性,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因此,本题选择A。
29. 在儿童课程内容选择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张( )
A. 应根据儿童所拥有的同情的兴趣开设历史、政治和法律等课程
B. 儿童早期完美真实的生活经验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
C. 应适当选择神话传说与童话故事作为课程内容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D. 必须致力于培养儿童的多方面兴趣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赫尔巴特课程理论。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兴趣相一致”。一方面,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种经验往往分散和杂乱,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另一方面,因为儿童的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所以只有能够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六种,根据同情的兴趣应设置外国语、本国语等课程;在幼儿期,教学内容应以《荷马史诗》等为主,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因此,本题选择D。
30.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
A.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
B. 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唯一手段
C. 改造现代社会的唯一手段
D. 提高社会生产的唯一方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中分析了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的片面发展,进而提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协调发展的人。总括起来,可以认为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因此,本题选择A。
31. 詹姆斯报告要求师范教育( )
A. 定向 B. 非定向
C. 一元 D. 多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詹姆斯报告》。《詹姆斯报告》是关于师范教育改革的报告,提出了全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计划,称为“师资培训三段法”,即个人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在职进修三个阶段。报告使英国的师范院校成为公共的高等教育机构,标志着英国师范教育管理模式的改变,体现了师范教育转向“非定向”体制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B。
32. 巴格莱代表的教育思潮是( )
A. 要素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
C. 永恒主义教育 D. 新托纳斯主义教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教育史中要素主义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和里科弗;改造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康茨、布拉梅尔德;永恒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新托纳斯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马利旦。因此,本题选择A。
34. 学生能理解“北京、首都、中国”之间的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中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具体体现为儿童能够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化,开始接近成熟的思维。题干中儿童能够理解“北京、首都、中国”之间的关系,这属于一种脱离具体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题选择D。
35. 与行为主义的频因律相近的桑代克的学习律是(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近因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华生和桑代克的观点。华生学习的实质中频因律指的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练习越多,习惯形成得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中练习律指的是重复一个学会了的反应,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被联系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强。因此,本题选择B。
36. 认知负荷理论要减少的是哪个阶段的负担( )
A. 工作记忆 B. 感知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感觉登记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负荷理论。斯威勒把认知负荷分为三大类: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有效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的运量为三者相加之和。其中外在认知负荷也称为无效认知负荷,是指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技巧设计,导致与认知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而施加给工作记忆的负荷。因此本题选择A。
37. 记数学笔记的方法迁移到英语笔记中,体现了( )
A. 特殊迁移 B. 非特殊迁移
C. 纵向迁移 D. 近迁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的主要分类。不同内容的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其中非特殊迁移也成为一般迁移,迁移产生原因还不明确;既可能是原理原则的迁移也可能是态度的迁移。这样产生的迁移可能是由动机、注意等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学习的其他准备活动或学习方法、策略引起的。因此,本题选择B。
38. 专家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和新手( )
A. 长 B. 短
C. 差不多 D. 难以比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中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专家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一方面,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有更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对比新手会花更长的时间进行问题表征;另一方面,在处理简单问题时,专家可以比新手用更快的时间做出反应,用时更短。因此,专家表征问题的时间和新手难以比较。因此,本题选择D。
40. 某研究者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在中国教育报搜集了30篇相关文献,采用一、二、三级编码的形式,通过分析得出有关教育结论,这种做法采用的方法是( )
A. 统计分析法 B. 文本分析法
C. 叙事研究法 D. 行动研究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指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文本分析法常常基于对规则的理解对文本进行逐行编码,通过编码结果的分析挖掘文本的意义特征,统计分析需要使用量化数字开展描述统计或推论统计分析。叙事研究法是讲述一件真实的有情节的教育故事并反思由一定的教育智慧。行动研究法是围绕一线中小学真实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行动、现察、反思,进而得出方案实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只有文本分析涉及了逐级编码。因此,本题选择B。
41. 良好的课题名称是一项研究的重要要素。以下课题名称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研究
B. 是否能增强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C. 实验法和讲授法对初中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
D. 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实验研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中课题名称的正确表述。课题名称的表述要求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那种大而空,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的了解,才能为构建研究方向的参考系统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具体要求:①明确显示可操作或测量的变量;②使用意义明确的概念,避免产生歧义;③语言表述合逻辑;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C选项的课题名称表述很具体,研究对象是初中生、自变量是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因变量是物理学习效果。A选项研究对象不具体。B选项不是陈述句。D选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不具体。因此,本题选择C。
42. 在某市50所学校中,使用随机数目表从中随机抽取十所学校开展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抽样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或层(整群)中抽样,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题干中是从五十个群体中抽选十个群体,这种是整群随机抽样。虽然使用了随机数目表,但并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察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整群抽选的是群体,简单抽选的个体。因此,本题选择D。
43. 某学校中当T=45时,p=0.001;当T=20时,p=0.000;当t=18时p=0.1,表明二者的关系是( )
A. 不差异显著 B. 显著差异
C. 极显著差异 D. 无关
【参考答案】
本题题干回忆不全。
44. 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生物考了80分(已知全班生物的平均分是75分,标准差是5);化学考了85分(已知全班化学的平均分是80分:标准差是1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判断是( )
A. 生物比化学好 B. 化学比生物好
C. 二者都不好 D. 二者都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中地位量数的标准分数的计算。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在团体分数中所处的位置,所以也叫相对位置量数,生物科目的标准分数是(80-75)÷5=1,表明其生物原始成绩高于平均线一个标准差,化学科目的标准分数是(85-80)÷10=0.5,表明其化学原始成高于平均线 0.5个标准差。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比化学考得更好。需要注意不同学科不能单对比原始成绩,需要对比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因此,本题选择A。
45. 某研究者针对“幼儿父母专注于玩手机,而忽视幼儿”这一现象,打算展开研究。问下列哪个选项不合理( )
A. 既要关注一手资料,也要兼顾二手资料
B. 因研究课题较新颖,搜集文献时应采用逆查法
C. 搜索文献时的关键词为“幼儿”“父母”“手机”
D. 要注重跨领域寻找资料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中文献检索的方法。A选项强调文献搜集的全面性。B选项是文献查找的方法,对于要查找最新的资料可先选择逆查法。但是可以结合引文查找法更加快速综合的查找信息。因此答案不全面。C选项关键词没问题。D选项强调跨领域寻找资料体现了资料搜集来源的全面丰富性。因此,本题选择B。
辨析题
46.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目的只能由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来确定。
【参考答案要点】
该题目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及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3)但是,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之外,还需要考虑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故该题干是错误的。
47.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教育表现出鲜明的世俗性特征,要求彻底消除基督教宗教信仰对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要点】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人文主义教育是西欧文艺复兴的重要成就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等。
文艺复兴的基本特征有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其中,宗教性指的是文艺复兴所有的推动者都是教徒,所以虽然文艺复兴表现出鲜明的世俗性,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彻底消除宗教信仰对教育的影响,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简答题
49.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简述你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他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
(2)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改造着自己。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和环境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因此,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一是人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人构思自己的未来前景,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策划该目标的行动,并在践行中不断调整奋斗目标和行为,不断克服困难,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50. 在诚信教育方面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做法,有教师面对学生说谎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受到真诚对待和上当受骗的不同经历及感受,以此劝导该生诚实不欺,有的教师则发动全班同学结合实际交流诚实的益处和不诚实的害处,以此劝导该生诚实不欺,试比较两种做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1)相同点:
①在德育目的方面,都是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品德矫正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诚实守信;
②在德育方式方面,都主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而非灌输教育。
(2)不同点:
①德育重点不同,前者侧重道德情感教育,后者侧重道德认知的教育。
②德育对象不同,前者面对说谎学生进行辅导,是一种个别教学,后者是面对班集体的教育,是一种集体教学。
③教学方法不同,前者在谈话法中采用了移情,有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后者采用集体教育模式,重在讨论交流。
④教学原则不同,前者侧重疏导原则,后者侧重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51. 简述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教育作用观。
【参考答案要点】
贺拉斯·曼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创建了州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公立教育运动的开展,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他十分注重教育理论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教育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存在的保证。为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培养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必须实施普及教育,将他们置身于公立学校这一大熔炉之中。
(2)教育是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教育可以减少罪恶,可以减少社会遭受不良行为的损害。除了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一切手段以外,教育是社会机器的平衡轮。
(3)教育是人民摆脱贫穷的重要手段。在如何实现让人民摆脱贫穷这一问题上,贺拉斯·曼反对采取激烈的暴力手段实现富者与贫者之间的财产转移,认为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最佳手段。
基于教育作用的阐述,贺拉斯·曼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工作者,也为美国的师范教育、公立学校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研究发现具体的、难度适中、在近期可实现的目标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请根据相关学习动机理论,简要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习行为,使之导向一定学业目标,并维持这一行为的动力倾向。具体的、难度适中、在近期可实现的目标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涉及的学习动机理论为成就动机理论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力。经由默里、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将其系统完善为成就动机理论。其中阿特金森用数量化的形式描述成就动机:动机强度=成就需要*成功的可能性*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即Ts=Ms*Ps*Is)。其中Ps和Is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越小。根据这个公式,阿特金森认为难度适中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换言之,学生选择难度适中,在近期可实现的任务或目标,更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并维持其学习活动直至完成。
(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曲线,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控制难度作业,引导学生调节自身动机水平处于适中强度,有利于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
53. 在质性研究的访谈过程中,倾听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简述在开放式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如何有效倾听。
【参考答案要点】
“听”是一门综合的艺(技)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而且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在开放式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进行有效倾听的要点如下:
(1)在行为层面上做到“积极关注的听”。研究者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受访者的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
(2)在认知层面上做到“接受的听”以及“建构的听”。研究者在倾听时积极地与对方进行对话,在反省自己的“倾听”和假设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对“现实”的定义。
(3)在情感层面上做到“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避免“无感情的听”。
(4)遵循倾听的过程的重要原则: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容忍沉默。
论述题
54. 学生:老师有一道题我想了很久,做不出来。
老师:哪道题?
学生:你看,就是这道。
老师:我就不看啦,你也不要看,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吧。
学生:这道题说,一个班有38个同学,每一个男生交了2粒种子,每个女生交了4粒种子,全班一共交了116粒种子,题目要我算出∶这个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
老师:这种题对你们小学生是蛮难的,到了初中就不难了。但是你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能解决这道题。
学生:太难了,我不会。
老师:你会的!你先猜猜看,男生女生各有多少?
学生:啊?数学题还可以蒙啊!
老师:对,试试看,说不定你猜对了呢!
学生:一半男生,一半女生。
老师:一半是多少?
学生:19个男生,19个女生。
老师:你再验算一下,看看有没有猜对。
学生:4*19=76,2*19=38,38+76=114,老师,我猜错了!
老师:和题目总数比还差多少?
学生:116-114=2,多猜一个男生,少猜一个女生。
老师:你怎么算出的少猜一个女生呢?那么答案是什么?
学生:18个男生,20个女生。
老师:你猜这个是正确答案吗!
学生经过验算之后发现答案是正确的,“太好了,谢谢老师教我!”
老师:这道题是你自己解决的,我只是问你,并没有教你,你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学生:好像真的是这样,您只是一个劲儿问我答案是我自己算出来的。
老师:对呀,你本来就会,你本来就有这些知识,我问你几下,你就想起来了!知道吗,你先假设男生女生各一半,这种解法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呢,你教了我一种新的解法,我应该谢谢你才是!
学生:老师先假设这个班全是男生,可以吗?
老师:你试试看就知道可不可以!
1、评析教例中教学内容难度的适切性。
2、评析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3、评析教育中体现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1、评析教例中教学内容难度的适切性
教学内容虽有一定难度,但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该教学内容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走在了学生发展的前面;但是不过分超出的能力范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解决男女生的种子问题,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2、评析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案例中,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做题方法,而是通过对话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②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实际上就是教学者在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提供的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案例中的教师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越来越多,教师的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析教育中体现的师生关系
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案例中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辩证统一于教育教学中,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②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有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和主导作用。民主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55. 1906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咨各省督抚为外人设学无庸立案文》,其中规定:“照得教育为富强之基,一国有一国之国民,即一国有一国之教育:匪惟民情国俗各有不同,即教育宗旨亦实有不能强同之处。外国人在内地设立学堂,奏定章程并无允许之文,除已设各学堂暂听设立,无庸立案外,嗣后如有外国人呈请在内地开设学堂者,亦均无庸立案。”
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清学部颁布了《咨各省督抚为外人设学无庸立案文》,通令各省:“至外国人在内地设立学堂,奏定章程并无允许之文。除已设各学堂暂听设之,无庸立案外。嗣后如外国人呈请在内地开设学堂,亦均无庸立案①,所有学生概不给奖励②。”
①无庸立案:不能够注册。
②奖励:指给予学生科举出身,认可学生在中国学制体系中的升学资格。
1、评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
2、评述上述咨文的用意及影响。
3、评述20世纪20年代返回教育权的主要措施以及影响。
【参考答案要点】
1、评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
早期的教会学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教学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它是以武力开道,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伞的。
2、评述上述咨文的用意及影响
第一,两个咨文当中均提到“奏定章程并无允许之文”即未被癸卯学制允许,不纳入清末学制中。并且所有学生概不给奖励,即不给予学生科举出身,不认可学生在中国学制体系中的升学资格。即本国教育系统在国内纳入学制且有升学资格,其用意是希望中国的学生能在本国教育系统内学习,从而对教会学校进行规范管理,遏制其在中国的发展,维护国家教育主权独立完整。
第二,教会学校在中国办学“无庸立案”,即不需要在学部注册就可以办学,可见办学门槛低,这从另一方面又放任了教会学校的发展,到1918年,教会学校比1900年以前增加约4倍,就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3、评述20世纪20年代返回教育权的主要措施以及影响
1925年,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高潮,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个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其主要内容有:
①凡外人捐资设立各等学校,遵照教育部所颁布之各等学校法令规程办理者,得依照教育部所颁关于请求认可之各项规则,向教育部行政官厅请求认可;
②学校名称上应冠以私立字样;
③学校之校长,须为中国人,如校长原系外国人者,必须以中国人充任副校长,即为请求认可时之代表人;
④学校设有董事会者,中国人应占董事名额之半数;
⑤学校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
⑥学校课程,须遵照部定标准,不得以宗教科目列入必修科。这个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
尽管收回教育权运动没有彻底收回教会学校的教育权,但是它使中国人民对教会教育有了清晰的认识,使教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遏制,淡化了宗教色彩,教育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收回教育权运动是教会教育走向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56. 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算。
II教育实验设计是实验正式实施前研究者对整个实验过程所做的中也有详细的规划。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实验过程的控制程度,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研究者拟在本校500名八年级学生中采用实验法,比较项目化学习(X1)和接受式学习(X2)两种教学方式,对物理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
1、良好的教育实验设计的标准有哪些?
2、依据良好的教育实验设计标准,为研究者拟定一份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要点】
1、良好的教育实验设计的标准有哪些?
(1)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依据,实验程序具备规范性。
(2)保证实验对象选取的随机性与代表性。
(3)遵循教育实验的相关原则,切实维护被研究者的利益。
(4)合理控制无关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产生干扰。
(5)根据研究目的保证实验的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6)充分的实验控制,能够对自变量进行有效的操控并合理设置实验环境。
(7)详实的实验数据,能够通过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到结论。
2、依据良好的教育实验设计标准,为研究者拟定一份实验设计。
(1)研究目的:项目化学习(X1)和接受式学习(X2)对物理学习效果影响的比较研究
(2)理论依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
(3)研究假设:进行项目化学习(X1)的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比进行接受式学习(X2)的学生更好
(4)变量界定:
①自变量:教师的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和接受式学习)
②因变量: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以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指标)
(5)教育实验的实施:
①在本校500名八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男女被试各50名,以保证实验结果在性别上的代表性;
②将随机选中的50名男生与50名女生混合后再次进行随即分派,分派至A、B两个班级。A、B两班学生人数均等(共50人),性别比例相持(男女各25人);
③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中,A班的学生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B班则采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A、B两班除了在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无差别,包括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年限以及使用的物理教材等;
④一个月的教学结束后,A、B两班使用相同的物理试卷进行测验,获取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
⑤使用SPSS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A、B两班学生的物理成绩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判别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项目化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否显著。
(6)得出研究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I材料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机制,为家庭教育事业指明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第十七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来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1、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谈一谈如何运用上述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根据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家庭教育?
3、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发现孩子会做的数学题目经常做错,假如你是一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家长采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要点】
1、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谈一谈如何运用上述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实质是人际交往经验结构,根本内容为对人、对事、对己方面的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如下:
(1)理论一: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材料中(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孩子在父母的培养中,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利于品德的形成,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2)理论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材料中(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指导父母在进行教育对儿童要以儿童为中学,尊重爱护孩子,创设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理论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材料中(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体现了儿童发展不同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任务和危机,因此家长要根据差异对儿童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体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理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材料中(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强调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参与相关活动,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结合日常实际生活经验内化相关的道德知识,培养道德行为,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理论五: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
材料中(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九)其他有益于来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强调家长要营造各种有利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家庭系统环境,体现了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
2、根据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家庭教育?
埃里克森受教于弗洛伊德,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心理问题出现是因为个体需要与社会要求不一致或出现对立导致的。并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小学阶段对应学龄期,具体内容如下:
(1)学龄期主要任务为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学校学习和与同伴进行交往,同伴交往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成熟,对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所以在这一阶段尽量以表扬为主,避免批评,以防形成特质性自卑。
(2)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①密切关注孩子在校动态,了解关心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班主任或者教师沟通,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谈心,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状态、同伴交往等一系列情况。
②表扬鼓励孩子,培养孩子自我效能感。家长要意识到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会,他们满心期望在学校里取得成功。家长多给予孩子表扬支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形成敢于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性格。
③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学校教育虽然在儿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但需要家庭教育进行辅助,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监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积极参加家校协同活动,发挥教育合力。
④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实践活动,所以家长可以向儿童提供他们参与社会所需的工具,设置有调整性的任务,同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假如你是一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家长采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它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并加以修改。作为一名教师,指导学生家长采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情况的措施如下:
①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指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数学学习目标,回顾错题原因和解题方法,对症下药解决错题。
②监察策略。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基于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达到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在做题过程中,重新调整做题方法、优化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
③调节策略。自我调节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指导家长及时验证做题结果,发现错误问题及时修改复盘,查缺补漏,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排除障碍。
计划、监控、调节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而工作的,先确定任务、目标—监视进展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对于改善学生数学题经常出错情况,要家长和教师协助配合,多次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掌握元认知策略。

上一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二)部分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2024年考研管理综合【朱曦陈剑】高端特训班
相关资源
  •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科目代码:306)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zhan长】
  • 2023年司法考试厚大客观题真题破译【民法】张翔
  • 2022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经济学类—会计学试题
  •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2023 pdf版
  • 2019年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精选真题
  • 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类)
  • 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
  • 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
  • 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类)
  • 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
  • 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
  • 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卷
  • 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卷
  • 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卷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