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岂能拿娱乐校园霸凌换流量?

岂能拿娱乐校园霸凌换流量?

【发布/编辑时间:2024-08-16 18:20:03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背景介绍
“校园霸凌”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用校园霸凌事件制造各种网络热梗,是一种扭曲的娱乐化倾向,会给未成年人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话题领域明确,属于文化范畴。
这类短视频已经触及监管红线,但仍有不少创作者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继续以校园霸凌作为创作素材,话题亦可以属于经济领域。
在涉及校园暴力、未成年人保护、流量经济等主题的题目时,均可灵活化用文章相关内容。
针对此话题,在具体分析时,很容易联想到未成年人、短视频平台等直接相关的主体,也可以更进一步,挖掘与流量经济、网络生态环境的关系。
媒体视角

《岂能拿娱乐校园霸凌换流量?》工人日报(节选自)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霸凌行为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人格和尊严,带来身心创伤,而且对校园的和谐秩序构成挑战。将校园霸凌作为短视频创作素材,用夸张戏谑的方式来博眼球,是对受害者的漠视,是对相关事件严肃性的消解,甚至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
可以看到,在一些相关短视频中,霸凌的受害者甚至被贴上了“不自爱”“不检点”“不道德”的标签,霸凌者反而成了“主持正义”的人。这种扭曲的娱乐化倾向,将给未成年人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致使其认为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以至于争相模仿,导致更多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我们不是不需要反映校园霸凌的作品,但相关作品应该有益于问题的治理,能引导公众思考如何远离校园霸凌、规避校园霸凌、不被校园霸凌、依法惩治校园霸凌等,而不是拿校园霸凌换取流量、哗众取宠,成为一把“带血的刀子”“伤人的利剑”。
对娱乐化校园霸凌问题,要依法打击。对于违背社会公德、损害他人权益、传播错误观点的所谓创作,需要的不能只是道德口水的谴责,而是严肃的、有效的治理。娱乐化校园霸凌是滴血的流量。这种流量背后,是无数受害者心灵的创伤。网络监管部门、平台运营方、个人创作者等应联手抵制,让网络空间回归清朗。
热点关联
2019年12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其中,第二章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提出要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内容。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指出要重点整治短视频、直播平台。“二次包装”经典动画或儿歌,集中展示暴力血腥内容。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将校园霸凌行为娱乐化。利用“网红儿童”牟利,恶搞儿童博取关注、卖惨引流。采取剧情电台、语音旁白等方式,诱导胁迫未成年人变相参与直播等问题。
2024年5月,教育部为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画出“路线图”,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引导。要在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技防建设等方面给予学校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事件分析
思路梳理 
校园霸凌娱乐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会让受害者回忆起被欺凌的经历,对他们产生“二次伤害”;其次,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改变一些人对校园霸凌的认知,甚至引发更多的校园霸凌事件;最后,还破坏了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带偏短视频创作方向。
(1)带来身心创伤。
校园霸凌侵犯了受害者的尊严,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将校园霸凌拍成短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会让很多受害者想起自己被霸凌的痛苦经历,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二次伤害”。且这类不良视频还会给受害者贴上负面标签,加上网友的讽刺评论,更会让霸凌行为变得理所应当,使受害者产生自我怀疑。
(2)传递错误观念。
校园霸凌娱乐化不仅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负罪感,还会让他们认为实施校园霸凌是“有趣”的游戏。对于很多价值观尚未养成的青少年而言,这些有意剪辑、摆拍的不良短视频会让他们难以把握恶作剧和校园霸凌之间的界限,甚至会让他们下意识地模仿视频中的暴力行为,从而引发一些新的校园霸凌事件。
(3)破坏网络环境。
部分校园霸凌短视频在单个平台的播放量可以突破百万,即使是付费观看,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播放量,可见其对于网络环境的冲击性。而在流量经济时代,这类问题短视频的火爆会形成一定的错误示范,让更多短视频创作者,为了迎合流量喜好而抓住校园霸凌事件制造热梗,危及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主要意义  
存在问题
思路梳理 
很多创作者围绕校园霸凌制造热梗,是因为他们盲目追求流量,企图用各类噱头吸引关注度;其次,与短视频平台的不作为、不善为密切相关;最后,由于这类短视频问题较为隐蔽,相关部门也很难形成切实有效的打击力度。综上,应用主体分析法展开讨论较为清晰。
(1)盲目追求流量。
近年来,短视频产业市场十分活跃,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创作群体不断壮大,流量竞争也日趋激烈。很多短视频创作者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便会在短视频中加入很多恶搞元素,将“校园爸临”“美式校园霸凌”等新梗作为噱头,忽视了这类恶搞视频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2)平台管理缺位。
一方面,部分短视频平台只注重视频点击率和播放量,因此即便是出现了低俗短视频,只要能够吸引用户,平台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方面,一些短视频平台的监管机制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为短视频上线门槛低、审核技术不完善、创作者被封禁后换个账号又可继续营业,这就导致很多低俗短视频继续在平台传播。
(3)部门监管滞后。
相对于显性的低俗内容,这类校园霸凌玩梗短视频所包含的不良价值倾向比较隐蔽,给监管部门甄别和引导带来了难度。此外,网监部门对于不良短视频的管理多为事后监管,即需要用户、平台投诉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打击,因此单纯依靠政府管理部门,会出现“不好管、管不好、管不到位”的情况。
解决对策
思路梳理 
校园霸凌危害深远,不能将其娱乐化。首先,相关部门应完善立法、提升管理、加大执法,让这类低俗短视频无生存土壤;其次,短视频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不断优化推送和审查机制,拦截低俗短视频;最后,要实现家校共育,既要降低校园霸凌的发生频率,也要让学生明辨价值观,远离这类问题短视频。
(1)强化监督管理。
其一,要完善相关配套立法,进一步明确此类问题短视频的认定标准,给监管提供有效依据。其二,要提升管理质效,将重点治理与常态化治理进行有效结合,逐渐升级治理机制。其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不同部门、区域的协同执法,形成合力,推动短视频平台良性运行。
(2)压实平台责任。
一方面,要优化平台推送机制,提高对优质短视频的推送次数,从而引导短视频创作者摒弃低俗创作思路。另一方面,要优化平台审查能力,通过自动审查与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含有校园暴力元素、情节的短视频及时下架处理,对多次涉嫌违法的账号及时封禁并将线索移交司法机构。
(3)加强家校共育。
各地学校要面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定期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题培训,提升识别、应对校园霸凌事件的能力。班主任应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掌握预防校园霸凌的做法。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引导孩子远离这类低俗短视频,并告诉孩子在发生校园霸凌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迁移使用
金句迁移
这种扭曲的娱乐化倾向,将给未成年人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致使其认为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以至于争相模仿,导致更多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金句主要强调了校园霸凌娱乐化的一系列危害,因此在综合分析类题目中,对于某一现象进行危害性分析时,可迁移使用:这种××,将给××带来××,致使××,以至于××,导致××。
例:预付式消费,就是先预付费用,然后再凭卡消费的模式进行营销。但是有一些商家资金短缺或携资金跑路,就导致了消费者有卡却难以消费且维权困难的情况出现。对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运用】作为危害
预付式消费模式在发展中也确实存在问题,这种商家闭店跑路行为,将给消费者带来资金损失,致使其承受较大风险,以至于消费者对预付式消费模式失去信心,导致这一新兴消费模式难以推广。
亮点内容迁移
重点治理+常态化治理:对策分析部分提到对于低俗短视频,要通过重点治理与常态化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治理质效,这一方式也可以应用在综合分析、整改整治、应急应变等类型的题目中,在涉及违法违规问题治理时,可作为具体措施应用。
例:社区存在诸如高空抛物、车辆乱停放、随意遛狗等问题,假如要你开展整治活动,你会怎样开展?
【运用】
我会通过重点治理与常态化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落实整改。一方面,治理突出问题,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可由楼组长具体牵头,在楼组内开展“文明楼组我行动”的活动,形成楼组文明公约,引导居民主动向高空抛物、车辆乱停放、随意遛狗等行为说不,共同监督本楼组内可能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争做建设和谐社区的实践者。另一方面,加强常态化治理,协调房管、派出所、物业公司等部门,做好高空设施的定期维护,进一步明确车辆停放区域,增设加装宠物粪便收纳盒,在特定地点安装高清视频探头,确保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更加安心。
上一篇:用“零容忍”态度清理师德失范害群之马
下一篇:2020年10月28日福建军队文职面试真题(干休所-干事岗)
相关资源
  • 稳哥如何投出高ROI的TikTok广告,开拓独立站卖家流量新蓝海
  • 《给孩子的反校园霸凌手册》内含求助电话、有效建议、温暖鼓励!
  • 《从流量到留量:让你的产品实现低成本持续增长》
  • 新媒体从新手到高手(套装12册)(创意策划+引流推广+品牌塑造+流量变现,火爆全网)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