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根据材料作答 1 问题1:根据给定材料,请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的原因。(200字左右) 二、公文写作。根据材料作答 (一) 2 问题2.结合材料中的成都高校朗诵亭写一个的短评。(500字左右) 三、议论文写作。根据材料作答 3 问题3.结合给定材料,以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背后的冷思考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1000字。
1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问题原因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题中需重点关注材料范围、主题方向、字数要求等。 1. 材料范围:题干中没有给定材料范围,可通过主题判定法,“《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话题只在材料1出现,因此判定阅读范围为材料1。 2. 主题方向:围绕“《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主题,分析其热播的原因。“《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属于正面、积极的现象,因此重点关注材料中积极词汇引导的句子,从中寻找答案要点。 作答要求:“200字左右”,字数不多,作答要简洁。 【思维分析】 通过审题,基本预判答题方向:把材料中所有关于《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的原因找出,并分类梳理,分条罗列,注意表达简洁。 通过初步阅读材料,可以确定材料共有内外因两个大方面展开,可以通过挖掘材料,甲乙归纳概括,得出内容要点。 材料一 段1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年轻的视角窥视古老故宫的深处,通过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庙堂”与“江湖”的互动,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2016年年初,《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首播,豆瓣评分高达9.4,之后迅速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称的B站上走红,点击量超过200万,累计有逾6万条弹幕评论,呈现出超越电视播出时的火爆景象。 由此可得出原因:神秘的故宫文物修缮吸引了观众的视线①,属于内因。 段2近年来,纪录片纷纷从小屏幕搬上了大银幕。《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不例外,在网络上爆棚之后,又成功登上贺岁档大银幕,与诸多大片同场竞技。 段3《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有过山车般的剧情,没有大牌明星也没有“小鲜肉”。就是这样一部波澜不惊的片子,却在70后到00后的朋友圈里被频频转载,捧红了高墙内的这群师傅,也捧红了修了一辈子文物钟表却没几个人知道的王津师傅,引发了“故宫网红”等一系列文化现象。 段4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中心研究员刘刻说“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坦言,很多年轻观众被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种坚持和耐心,正是当下最缺失的。正是这部作品所挖掘和呈现的工匠精神拨动了年轻人的心弦。 由此可得出原因:文物修复师坚持、耐心等品质弥合了观众内心的缺失②,属于内因。 段5微鲸副总裁陈黛蓉说:“作为平台方,我们从不忽略小众文化,因为很多热门主流文化现象都曾是小众文化;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需要有好作品的引领,《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纪录电影的精品,具有市场引领作用。” 由此可得出原因:节目本身是精品,有引领作用③,属于内因。 段6专家们认为,《我在故宫修文物》成功借势新媒体成为“网红”也不是偶然现象,这其中包含着制作方对内容全面的评估、对创作真诚的态度。 由此可得出原因:纪录片制作方对内容评估全面,真诚④,属于内因。 段7工匠精神不仅存在于故宫的文物修缮过程中,也存在于纪录片的创作中。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打动了互联网上的观众引发了舆论的关注。纪录片创作者王冰笛认为:“只有好的内容,才会在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