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综合。根据题目要求,在选项中选出恰当的选项 1 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是( )。 A、超越时空的能力 B、无限灵活性 C、发音经济性 D、巨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1844年,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的世界第一封电报的内容出自( )。 A、《独立宣言》 B、《圣经》 C、《百科全书》 D、《星光灿烂的旗帜》 3 我国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A、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 关于按需印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完全取代传统出版 B、实现了“个性印书,一本起印” C、打破了出版业传统分工模式 D、将印前和印刷操作融为一个整体,由计算机系统统一完成 5 在我国,最早将内容上网的传统媒体是( )。 A、《中国大百科全书》 B、《中国贸易报》 C、《环球时报》 D、《人民日报》 6 最早明确提出“议程设置理论”的学者是( )。 A、麦库姆斯和肖 B、李普曼 C、科恩 D、拉斯韦尔 7 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意见领袖”概念的西方传播学者是( )。 A、罗杰斯 B、施拉姆 C、拉斯韦尔 D、拉扎斯菲尔德 8 出版周期最短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是( )。 A、图书 B、期刊 C、报纸 D、学位论文 9 “传播流”研究三部曲不包括( )。 A、《创新与普及》 B、《个人影响》 C、《人民的选择》 D、《媒介、讯息与人的视角》 10 审稿的首要要求是注意内容的( )。 A、科学性 B、知识性 C、政治性 D、独创性 11 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明确提出了传播媒介构筑了( )。 A、客观环境 B、信息环境 C、心理环境 D、拟态环境 12 审稿的三种结论是( )。 A、同意出版、暂缓出版、禁止出版 B、建议出版、延迟出版、停止出版 C、使用、可用、弃用 D、接受出版、退修、退稿 13 编辑业务中的写作一般不包括( )。 A、图书内容提要的撰写 B、图书正文的改写 C、期刊编者按的撰写 D、书刊评论的撰写 14 从长期效果来看,对“可信性效果”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B、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C、受传者的个性 D、信源的可信性 15 在出版工作的流程中,编辑工作处于( )。 A、协调环节 B、中间环节 C、中心环节 D、辅助环节 16 电子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内容、阅读器和( )。 A、价格 B、阅读软件 C、版权 D、版面 17 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 A、网络传播 B、人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8 与“知沟”理论持相反观点的是( )。 A、“培养”理论 B、“有限效果”理论 C、“上限效果”假说 D、“选择性接触”假说 19 大众传播研究的诸多领域中,历史最长、争议最大、现实意义最强的是( )。 A、传者研究 B、内容研究 C、受众研究 D、效果研究 20 编辑的读者工作不包括( )。 A、与读者保持联系 B、为读者服务 C、处理读者来信 D、进行读者调查 21 不属于“再现的媒介系统”的是( )。 A、油画《占领总统府》 B、《今日说法》节目中的案件分析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 D、都市晚报刊发的当日重大新闻 22 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中,不包括( )。 A、社会联系和协调功能 B、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D、环境监视功能 23 “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 )。 A、传播者 B、受众 C、传播媒介 D、传播效果 24 “有限效果论”着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 A、宏观效果 B、长期效果 C、微观效果 D、潜在效果 25 关于数字出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 B、一般对内容中的各种元素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标引 C、数字出版产品的使用必须借助一定的终端设备 D、数字出版与电子出版的传播途径相同 26 图书的题名、作者、主题词等信息属于( )。 A、描述型元数据 B、管理型元数据 C、结构型元数据 D、使用型元数据 27 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 )。 A、有社会效益就有经济效益 B、有经济效益就有社会效益 C、两个效益既可能相统一,又可能相背离 D、社会效益由精神生产过程形成,经济效益由物质生产过程形成 28 首先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29 图书出版需制定选题计划,选题计划的结构要素中不包括( )。 A、质量结构 B、知识结构 C、层次结构 D、功能结构 30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 A、哇!这地方真美! B、同来的人有:李大民、刘晓然、林小玉等。 C、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 D、俗谚云:“惊蛰多栽树,春分犁不闲”。 31 关于出版过程中的文字技术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篇、章、节标题形成的图书,书眉一般“双高单低” B、单字成行应进行伸字处理 C、应尽量避免“背题” D、篇章页背面如需空白,应注明“留白” 32 关于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盈利为目的 B、以互惠为原则 C、以长远为方针 D、以沟通为手段 33 根据公众在组织环境中的分布,可以将公众分为( )。 A、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B、核心公众和边缘公众 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D、现实公众和虚拟公众 34 被誉为美国“公共关系圣经”的专著是( )。 A、《传播学导论》 B、《公众舆论》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公共关系学》 35 关于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有( )。 A、“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 B、“镜中我”理论 C、“主我与客我”理论 D、“社会模仿”理论 E、“创新一普及”理论 36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 )。 A、环境认知效果 B、品牌建构效果 C、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D、市场收益效果 E、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37 与电子出版相比,数字出版独有的特点包括( )。 A、内容全数字化 B、生产过程数字化 C、出版内容以编码数字流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 D、内容的存储可利用消费者的自备设备 E、出版物的传播不必使用交通工具 38 关于中国标准书号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中国标准书号由标志符“ISBN”和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B、中国标准书号只能用于纸质图书 C、中国标准书号中的出版者号由中国ISBN中心分配,而出版序号由出版者按出版物的出版次序管理和编制 D、相同内容的不同开本图书应使用相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E、内容相同但语种不同的各个图书版本应分别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二、专业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在选项中选出恰当的选项 39 手抄新闻最早兴起于( )。 A、罗马 B、布鲁塞尔 C、威尼斯 D、巴黎 40 舆论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即( )、显舆论和行为舆论。 A、潜舆论 B、媒介舆论 C、隐形舆论 D、流言 41 关于新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出现的现象 B、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C、社会分工是新闻活动出现的根本原因 D、新闻活动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 42 ( )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性等特点。 A、电视新闻 B、广播新闻 C、网络新闻 D、图片新闻 43 从参与者的角色看,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44 ( )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它是新闻价值的核心因素。 A、重要性 B、接近性 C、时新性 D、显著性 45 (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重大灾难事故等等。 A、硬新闻 B、软新闻 C、突发性新闻 D、国际新闻 46 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既有集成性又有延展性 B、因为“专”而避免使用超链接技术 C、既有实时性又有延时性 D、多种信息手段有机结合 47 关于舆论的形成与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精英人物或精英人物的团体造就舆论 B、群体意见向个体意见的转化形成舆论 C、团体心理和从众行为会加速舆论的形成和强化舆论的力度 D、舆论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的 48 1948年,毛泽东在对( )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A、《新华日报》 B、《解放日报》 C、《向导》 D、《晋绥日报》 49 关于广播稿写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避免倒装句 B、用短句,少用长句 C、多用简称 D、慎用代词 50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发表的改版社论《致读者》中提出党报工作的原则是( )。 A、党性、真实性、群众性、战斗性 B、党性、群众性、思想性、指导性 C、党性、客观性、群众性、战斗性 D、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 51 关于新闻采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B、新闻采访是一种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学术性活动 C、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主观认识客观的活动 D、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材料的活动 52 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同时完成提问、观察、倾听、( )等几个步骤。 A、录音 B、录像 C、记录 D、思考 53 旧中国著名的( )是中国第一张政企合一型报纸。 A、大公报 B、申报 C、新闻报 D、时报 54 (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出版物的党性原则。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55 ( )是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载体,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新闻漫画 B、新闻图表 C、新闻照片 D、新闻图片 56 在消息标题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标题是( )。 A、引题 B、副题 C、实题 D、虚题 57 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要尽量从( )的问题入手,做到层层深入,步步递进。 A、简单 B、敏感 C、宽泛 D、深奥 58 ( )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A、网络媒体 B、社交媒体 C、移动客户端 D、电视媒体 59 同题新闻稿件组合中,把内容有矛盾性质的稿件采用同题集中的方式编排,称之为( )。 A、联合编排 B、连续编排 C、对比编排 D、参照编排 60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 )。 A、交流方式 B、发言方式 C、表达方式 D、议论方式 61 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 )性,是二重性的统一。 A、人民性 B、大众性 C、普遍性 D、阶级性 62 下列不属于新闻选择的基本环节的是( )。 A、新闻采访 B、新闻线索 C、新闻写作 D、新闻编辑 63 人物通讯写作( )。 A、必须真实可信 B、可以适当夸张 C、可以适当虚构 D、可以移花接木 64 新闻报道策划按照( )的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和非可预见性报道策划。 A、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 B、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 C、报道策划的选题决策 D、报道客体发生状态 65 新闻评论强烈的新闻性既体现在强烈的时效性,又体现在( )。 A、现实的针对性 B、鲜明的时代性 C、广泛的公众性 D、丰富的知识性 66 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基本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 B、在行动上听党指挥,对党的全部工作进行公开报道 C、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D、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 67 李普曼的“固定成见论”指的是( )。 A、舆论传播的惯性 B、舆论传播的动态性 C、舆论传播的弹性 D、舆论的公开性 68 ( )是新闻舆论工作政治性和导向作用的集中体现,关系旗帜、道路、方向这些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A、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B、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C、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D、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69 “客里空”这一人物形象所反映的报道类型是( )。 A、虚假报道 B、批评报道 C、典型报道 D、揭丑报道 70 党性和( )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A、真实性 B、人民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71 广播电视中主题相对集中,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节目,被称为( )。 A、栏目 B、专栏 C、板块 D、专题 72 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 ),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 A、新闻报道策划 B、新闻传媒形象策划 C、传媒营销策划 D、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 73 新闻采访首先要( )。 A、掌握基本情况,确定报道选题 B、进行背景调查,拟定采访提纲 C、预约采访对象,做好采访准备 D、获得新闻线索,明确采访目的 74 网络新闻编辑在编辑文稿时要注意稿件内容与网友的( ),从而引起网友的兴趣。 A、互动性 B、接近性 C、差异性 D、职业性 75 舆论的正面效应主要有促进民主政治作用和( )。 A、引导群众作用 B、提供娱乐作用 C、打击犯罪作用 D、社会稳定作用 76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这决定了电视有其独特的长处,即( )。 A、记录性好,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B、选择性强,便于自由安排时间观看 C、现场感、亲切感强 D、具有沟通的交互性特点 77 通讯十分重视( ),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 A、环境的描写 B、细节的刻画 C、情感的渲染 D、事件的叙述 78 随着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广播收听的( )优势被突显出来。 A、生动性 B、现场感 C、伴随性 D、直播 79 下列不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观点的是( )。 A、媒介即讯息 B、拟态环境 C、冷媒介与热媒介 D、媒介即人的延伸 80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指的是新闻报道者应力求拆除主观成见或立场、情感因素的影响,忠实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追求( )的统一。 A、新闻风格与客观形式 B、新闻事件与客观形式 C、新闻情感与客观形式 D、新闻真实与客观形式 81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应该注意避免( )。 A、刺激优先 B、突出重点 C、强调新意 D、鲜活生动 82 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牢牢坚持党性原则 B、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C、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D、牢牢坚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E、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83 修改新闻稿件的方法主要有( )。 A、校正 B、压缩 C、增补 D、改写 E、删减 84 在新闻采访中,所谓抓问题,主要是指抓( )等问题。 A、要求回答和解决的题目 B、继续研究和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点和难题 C、意外或事故 D、经验教训 E、关键之点、重要之点 85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包括( )。 A、坚持真实性 B、坚持时新性 C、坚持思想性 D、坚持简明性 E、坚持通俗性 86 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要力求做到( ),拒绝套话、空话、废话。 A、准确 B、可读性强 C、鲜明 D、有文学味 E、生动 87 报纸编辑过程中,新闻照片的采用方式主要有( )。 A、照片专版 B、照片专栏 C、专题新闻摄影的系列照片 D、配合文字稿件的照片 E、独立编发的新闻照片
1、D2、B3、C4、A5、B6、A7、D8、C9、D10、C11、D12、D13、B14、A15、C16、B17、C18、C19、D20、A21、B22、B23、B24、C25、D26、A27、C28、D29、A30、B31、D32、A33、A34、C35、BCD36、ACE37、CDE38、ACE39、C40、A41、B42、C43、B44、A45、A46、B47、C48、D49、C50、D51、B52、C53、A54、C55、D56、C57、A58、B59、C60、D61、D62、B63、A64、D65、A66、B67、A68、A69、A70、B71、D72、A73、D74、A75、D76、C77、B78、C79、B80、D81、A82、ABCE83、ABCD84、ABCE85、ABCD86、ABCE87、ABCDE 1 本题考查新闻学。 A项错误,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B项错误,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 C项错误,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D项正确,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动物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物理信号进行传播。而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还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新闻学。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当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时,他的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新闻学。 根据《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我国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新闻学。 按需出版,从广义上讲,是指图书、报刊等其他纸制出版物的按需印刷,还包括数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从狭义上讲,按需出版是建立在数字信息远距离传输和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及其数字印刷系统将数字化图书直接印制成纸质文本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图书按需印刷。 A项错误,虽然数字网络时代传统出版正面临新的变革,受到新的挑战,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和人们阅读的习惯,应该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网络出版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意义上基于纸制品的出版。 B项正确,按需印刷是在有了真实的需求后再组织生产,一册起印、即需即印、无需不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能源的节约性,实现了“个性印书,一本起印”。 C项正确,按需印刷打破了出版业传统分工模式,出版商可直接面向读者,书店也可即卖即印图书,使出版链条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D项正确,按需印刷将传统的印前、印刷甚至印后操作融为一个整体,由计算机系统统一完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中介物理媒介存在,所有产品在顾客见面之前都以数字方式在生产系统中存在、流通和加工处理。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新闻学。 在我国,1995年互联网向公众开放后,一些传统媒体开始把出版物内容上传到网上,建立站点。1995年10月传统媒体《中国贸易报》最早将内容上网。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新闻学。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A项正确,“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B项错误,李普曼,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他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 C项错误,B.C.科恩在考察报刊的国际报道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地成功的。” D项错误,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等方面。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新闻学。 意见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 A项错误,罗杰斯,美国农村社会学家,1962年,在对农村中新事物(新农药、新良种等)的采纳和普及过程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创新与普及》。这项研究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中的许多观点,特别是两级传播的概念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B项错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C项错误,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等方面。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 D项正确,《人民的选择》作为美国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为大众传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通过对1940年美国大选中的民意进行研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媒介效果、人的社会属性和选战期间的人际联系,提出了在今天新媒体时代越发受重视的“意见领袖”等概念,奠定了主要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工具制造者”的传播学先驱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新闻学。 连续出版物指印刷或非印刷形式的出版物,具有统一的题名,定期或不定期以连续分册形式出版,有卷、期或年月标识,并且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年鉴、指南等)以及成系列的报告、学会会刊、会议录和专著丛书等。 报纸是出版周期最短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报纸的内容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普及面广。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新闻学。 传播流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和影响,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等人的《创新与普及》可以说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这些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着众多的中介环节和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新闻学。 对稿件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并作出评价,是审稿工作最为基本的内容。审读各种稿件时,都应该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加以衡量和评估。这是审稿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其中,审稿的首要要求是注意内容的政治性。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新闻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新闻学。 审稿的结论分为接受出版、退修和退稿三种。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稿件: (1)接受出版就是表明审稿者认为稿件的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都已经基本达到出版的要求,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后可以作为制作生产图书的原稿; (2)退修又称“退改”,就是表明审稿者认为稿件的质量在总体上基本符合出版的要求,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退给作者修改; (3)退稿就是表明审稿者认为稿件的质量达不到出版的要求,不能接受出版。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新闻学。 编辑业务中的写作,即编辑应用文写作。“编辑应用文”是编辑人员为处理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事务而写作的文字,主要有四种类型:(1)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2)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辑工作书信”;(3)为出版物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简介、编后语等“书刊辅文”;(4)广告、出版信息和出版物评论等“书刊宣传文字”。而图书正文的改写属于作者的写作。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4 本题考查新闻学。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传播者决定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专业权威性。“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由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霍夫兰等人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此理论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新闻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发〔1983〕24号)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考查新闻学。 电子书是较早出现的一种数字出版产品,已成为一种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电子书由三部分要件构成:一是数字化的内容,即以一定格式制作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上传播的数字化图书;二是电子书阅读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终端、个人手持阅读器和手机等;三是电子书阅读软件。 故正确答案为B。 17 本题考查新闻学。 A项错误,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B项错误,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C项正确,群体传播是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个介于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 D项错误,大众传播是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报纸、电台、电视、电影等)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故正确答案为C。 18 本题考查新闻学。 “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纳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A项错误,“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由G·格伯纳等人提出。格伯纳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B项错误,“有限效果”理论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罗杰斯和克拉帕。 C项正确,“上限效果”假说是由J·S·艾蒂玛和F·C·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个人对特定知识的穷追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于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赶上前者。它是对“知沟”理论的否定。 D项错误,“选择性接触”假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故正确答案为C。 19 本题考查新闻学。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众传播在改变受众固有立场、观点上有多大威力这一方面,但也涉及了大众传播对社会及文化所造成的影响。效果研究一直都是传播研究诸多领域中历史最长、争议最大、现实意义最强的环节。 故正确答案为D。 20 本题考查新闻学。 编辑的读者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进行读者调查、为读者服务、处理读者来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新闻学。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即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