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以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材料2 河南省XX县通过新闻媒体,公众平台、开通热线、培训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设置心理健康主题宣传长廊26个,印发心理服务宣传彩页、《社会心理服务手册》,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题栏目。同时,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网校,开通了心理网站,微信平台等,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了解、回应社会关切,引导人们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基层网格心理信息员、联络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的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分类建档、重点督办,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排查筛查工作,对于高度预警人员,由专业人员、综治人员第一时间“会诊”,研究、制定应对方案和措施。针对重点人员,因人施策、辩证施治,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服务,关怀疏导,消除负面心理问题。对于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的群体,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通过不同的干预技术,消除应激障碍。对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患者,及时送往精神病院,全力救治。对经济困难的,落实政府救助措施,确保重点人员不失控、不漏管,不发生重大、极端案件、事件。 材料3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0%左右的人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70%以上的人早已处于心理亚健康而不自知,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生活节奏明显地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地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 调查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以女性居多,高学历者占少数,虽大多考取了资格证书,但在接受督导和自我成长方面的培训普遍缺乏。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我国从业人员连续性培训时间太短,学时不足,督导数量有限,普遍反映专业知识不足,培训欠缺,而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所使用的理论大多来自国外,以整合的理论取向为主,本土化理论很少。 材料4 研究发现,普通民众对心理服务的态度较为积极,特别是城市居民寻求帮助的需求意识较强,但真正付诸行动寻求帮助的人却比较少。有的人将心理服务等同为算命;有人担心被心理咨询师洞察全部内心世界;有人则认为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在美国,大约有1/2的人都接受过心理服务,去看心理医生,普通得就像治疗感冒。但在中国,不少人还是认为,寻求心理咨询是一件羞于启齿或者故弄玄虚之事。”某线上心理咨询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互联网+的时代浪潮铺面而来,内容付费,知识变现成为潮流,原本一潭死水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开始沸腾了起来,泛心理学(大众心理学)开始流行。一个又一个泛心理学APP、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个人心理健康咨询开始兴起。这些APP和微信公众号的兴起改变了以往心理咨询师们的变现方式,使得从事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的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也破除了心理健康咨询需求者的心理障碍,可以更加方便地去寻求帮助。 材料5 有调查显示,我国有精神科医师数量、心理治疗师数量和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咨询师数量,远远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家平均水平。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状况也堪忧。一项针对广州某社区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85%的居民认为心理咨询价格应该在每小时100元以内,认为合理收费为200元以上的仅有2.1%。如果心理咨询的费用依然不纳入医保,也无法降低成本,心理咨询可能会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发达与落后地区,公众心理健康需求已呈现不同特征。在发达地区,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个人主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需求大幅上升。而在贫困地区,居民无力承担心理健康服务费用,甚至因各种原因无法意识到自身心理健康需求,但其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更加严重,由此衍生的生理疾病、刑事案件等亦更为沉重。 更严峻的是,目前我国有900多万留守儿童,3000多万流动儿童。有研究显示,早期处于不利环境的儿童,成人后罹患多种心理疾病患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远比城里人需要关注。 材料6 宋某是河南省西平县人,从小母亲去世,受单亲家庭影响,他性格孤僻,常出现过激行为,还因伤人被判过刑。服刑期间,父亲过世,宋某的情绪更加低落,足不出户,出现厌世倾向。很多人觉得,宋某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但事情发生了转机,2017年5月,宋某被认定为贫困户,并由李某结对帮扶。半年中,李某多次对宋某进行心理疏导,终于帮助他从自闭中走出来。宋某开始学习驾驶,打算拿到驾照后,再贷款买车跑运输。2017年以来,西平县开展此类专业心理疏导230人次,个别心理问题特别突出的人得到有效心理干预和救治,由原来的敌视、敌对转化为主动配合,勤劳脱贫。 西平县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农村县级联系点,社会心理服体系建设成为当地一项重点工作,为此,西平县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重点人群,重点学术课题研究等6个专业工作组。2017年4月,西平县运用大教据,依托云服务器,建立了包括测评,数据,干预,服务在内的4个中心模块构成的全套应用系统。心理大数据日积月累,绘成不同人群,异常区域的“心理图谱”。目前参与测评的有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3%. 为了让心理服务更加到位,西平县配备3056名网格长,建立了一支专业可靠的社会心理建设工作队伍,村委会内,解矛盾有心理疏导;教室旁边,中考前有心理测试;婚育中心里,离婚前有心理干预,目前,西平县设立了304个社会心理工作站,培养了700多名心理咨询师,去年专业团队参与化解矛盾300多件次。 2016年起,江西赣州市开展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组织心理专家、乡村干部、公安民警等,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开展全面深入摸排和心理风险筛查。目前,赣州市共筛查出具有心理风险的特殊人员3.96万人,逐人建立心理健康档册,全程记录服务情况,着重关注重点特殊人群中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的人员,针对不同人员、不同情形,分别开展热线服务、集中服务、个案服务、特定服务、指定服务、购买服务等6种形式的心理服务,通过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同步落实跟踪帮扶措施,降低和消除社会风险。赣州市章贡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赣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甘霖组建的心理服务团队,这个团队提供重点特殊人群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心理介入引导、社区居民心理咨询等服务,目前,赣州市成立了市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和县(市、区)分会,同时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和医院、学校等,共建设5060个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城市社区,让群众心理问题有处诉、“心结”有人解。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结合给定材料,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围绕“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主题明确,见解深刻;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体系建设的“三部曲” 搭建社会心理健康体系,有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但当前我国仅有10%左右的人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更让人痛心的是不少人还羞于看心理医生,有些人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却不得不面临我国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的现状。鉴于此,完善社会心理学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全方位开展心理筛查工作以及强化服务从业者的专业性。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让公民正视心理疾病如同感冒发烧一样平常,接纳自己心理亚健康的状态是“第一部曲”。我们国家的公民无法正视心理亚健康状态,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漠视和不解,漠视心理健康对于身体的影响的特点往往是积累后的大爆发,不懂心理状态对于健康的影响远远大于物质,因此扫清认知盲区和心理钝感迫在眉睫。河北省X县城,设置心理健康主题宣传长廊,开辟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专栏,同时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网校,开通心理网站和微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公众关注自己的心理诉求,消除负面心理问题。 全方位开展心理筛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员进行分类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对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差距是“第二部曲”。河南省西平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农村县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打造了网格制心理建设工作队伍,化解矛盾300多次;无独有偶,江西赣州市针对特殊人群开展了“心防”工程建设,组织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员对刑满释放等特殊人员进行心理风险筛查,分别开展个案服务,共建立了5060个平台。河南和江西抓住了城乡心理健康差距的主要矛盾,因人施策,不落下任何一位公民,让群众心中苦水有处“诉”,心中疙瘩有人“解”。 强化服务从业者的专业性,创新本土化理论。让敢于诉苦的群众得到正确的引导、有效的治疗和专业的陪伴是“第三部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想长期持续,离不开专业心理专家的服务和指导,但现在这部分专业人士实际操作的案例极少,并且普遍缺乏专业培训和督导,这很容易让走出认知误区的居民再次落入“不信任”任何心理治疗的疑团之中。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引导高校注重本土心理学理论研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成立心理学社群,定期举办心理沙龙,碰撞专业观点并且让有心理疑问的专家进行结对帮扶。 奏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部曲”,才能从源头上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题目解析】 第一步 审题 通过勾画题目的关键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题及其写作角度以及材料范围、写作要求等。 结合给定材料【题干并未指出具体材料范围,因此需要兼顾全部材料】,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围绕“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①本题主题是“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围绕该主题,写作思路可能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我国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意义、如何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②自拟标题时要注意突出文章主题,最好包含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要求:主题明确,见解深刻;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以内。 第二步 阅读材料,来寻找文章的主题和角度(核心观点) 材料1: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以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