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2、C3、B4、B5、B6、C7、A8、D9、D10、D11、B12、C13、C14、D15、D16、B17、A18、D19、B20、B21、B22、C23、C24、A25、A26、A27、C28、D29、A30、A31、C32、B33、D34、C35、C36、D37、D38、A39、B40、C41、A42、B43、B44、C45、A46、A47、A48、A49、C50、A51、A52、D53、B54、D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8623henanshiyedanwei.doc1
第一空,横线后“事实是”表转折,转折前后语义相反,转折后强调“我”对中文掌握不够流利,故横线处应体现“别人以为我”对中文理解十分熟悉,A项“了如指掌”只能说对中国语言了如指掌,不能说对“理解”了如指掌,搭配不当,排除;C项“驾轻就熟”只能修饰动作性表述,如“他操作机器驾轻就熟”,D项“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文段搭配学习语言的成果,C、D项词语搭配不当,排除;B项“无可挑剔”指理解十分完美,搭配恰当,当选。
第二空代入验证,“玄乎掌握”表示“潜台词”十分“玄乎”难以掌握,与“语言”搭配恰当,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读懂中国人的潜台词》
2
第一空,根据文段可知,“他们”代指反对进化论的人,A项“口是心非”表示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文段并未提及反对进化论的人所言所想不一致,排除;B项“大发雷霆”程度过重,排除;C项“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符合文段语境,D项“穿凿附会”指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同样可以搭配,C、D项均保留;
第二空,科学家坚信进化论,与反对进化论的人打赌是希望说服他们,C项“心服口服”符合语境,当选;D项“无计可施”指没有什么办法可用,文段并非强调科学家要让对方没有办法,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文段开篇点明观点,通过“必须”引导出人口增长必须与环境资源相适应的话题,随后通过反面论证,强调人口过多会带来的危害,最后通过“例如”举例说明人口分布与环境资源不适应会带来不良后果,强调了社会群落规模要适度,要与环境相适应,为文段重点,故文段属于总-分结构,B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7亿到10亿人”对应文段末尾举例例证中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中国人口规模”的事例为文段分述中的内容,且“规模已经与环境和生态资源不相适应”属于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滥垦、滥砍、滥捕”为举例论证中的内容,非文段重点,且属于“并且”后面引导的一方面危害,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提到海纳百川,后文说集体参与互联网,一个问题多个角度分析,成千上万用户都在参与互联网,这些都是在谈论大众作为集体在参与互联网,最后一句提到新集体文化的概念,强调集体参与的文化,所以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围绕集体参与的文化展开,对应B项。
A项,“精英与草根”文段并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C项,“没有门槛”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虚拟世界”文段并未谈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涵养文化,培厚“精神新土层”》
5
A项,根据“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便已经由爱因斯坦预言”可知,引力波在1916年仅是被预言,并非被证实存在,排除;
B项,根据“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加速下的大质量物体将会扭曲时空,并产生从该源头发出的时空涟漪”可知,时空涟漪即引力波,选项表述正确,当选;
C项,“引力波的概念和特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引力波是否能被观察到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创新发现》
6
文段先介绍关照肉体即物质生活是必需的,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是”指出人的本质属性不在于物质性,人的存在来自超越肉体的精神,接着又通过转折词“但是”介绍“精神与物质之间存在紧张,屈从于欲望,就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即精神屈从欲望,就更接近猪,而不作为人存在,对“人的存在来自超越肉体的精神”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的重点在于强调人的存在更多来源于精神而非肉体,对应C项。
A项,“人的精神与物质处于紧张对立中”为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身体是灵魂的寓所”为背景引入的内容,是介绍人是物质存在的引证,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屈从于欲望会使人丧失人的本质”,是在精神与肉体对立中选择肉体的后果,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进入“庸人时代”的知识分子》
7
文段先介绍史学的原始作用是将王权与神权结合在一起,以此巩固统治,在这种制度下,史学被纳入神学的框架,接下来通过“而”强调了作为历史主体的国民的生命感受只能成为僵死的填充物。A项,“缺乏生命活性和对本真历史的感悟力”是对国民的生命感受只能成为僵死的填充物的同义替换,当选。
B项,真实的历史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历史的主体只在文段尾句提及,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真正的“史实”是否精彩丰富在文段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晚清七十年》
8
A项,根据文段可知秦之前文字不统一,从秦开始大篆向小篆变化,故“进入了自觉创作的时代”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汉隶则成就非凡······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字演进和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文段“来自秦代,则全无疑义,因为有文物为证”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行书与草书在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9
文段先介绍我国教育使得孩子个性发展受阻,心理压力大,而被无压力的网络吸引,随后介绍了西方国家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个性得到释放,不依赖网络满足个性,前后形成对比,说明了为什么我国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网络吸引的原因,对应D项。
A项,教育方法有问题是观点的表述,文段中并无观点,只是事实陈述,无中生有,排除;
B、C两项对应文段尾句为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0
文段首先阐述了医疗的需求是由个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决定的,病患获得救治的唯一障碍是支付能力,接着文章尾句说到一个社会的公共政策,总是在选择让怎样的人群更多地获得保障这个观点,因此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文段接下来会讲述公共政策如何让更多的人获得保障,对应D项。
A项,“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的关系”与公共政策无关,排除;
B项,“多‘享受’医保带来的好处”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只说到制度与保障的关系,尾句中提到“怎样的人群更多地获得保障”,接下来谈论的内容应对应“怎样”,而不是只谈二者的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大病医保模式探索——生命的最佳选择》
11
A项,“宏大理论叙述的一个特征是故意规避明白晓畅的行文”文段中并未说是特征,只是有时出现,表述错误,排除;
B项,文段讲“由于对真正的问题缺乏踏实感受,他们的文章的不现实性非常显著。”说明宏大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对真正的问题缺乏踏实感受,当选;
C项,宏观价值与微观价值在文段中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D项,文段只是说“实践者们无法合乎逻辑地回落到观察上来”,并非都不会观察事物,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社会学的想象力》
12
文段中提到全球政治体系的问题,对应“这不只是因为大国的外交政策在不断的变化,而是因为各国用‘(垂直)烟囱’的方法处理新威胁”,“(垂直)烟囱”的方法即只能相同机构交流,阻碍跨机构沟通,对应C项。
A项,剧烈变化是政府面临的问题,并非全球政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排除;
B项,外交政策不断变化,并非全球政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除;
D项,“关注地区性、非全球性问题”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文段开头介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进行转折强调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且不及国际先进水平,尾句介绍我国的资源问题突出,环境压力大,C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成效但不够彻底,资源问题突出”为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仅为问题的表述,表述片面,排除;
B项,仅提到转变仍需努力,资源问题突出未提及,表述片面,排除;
D项,仅概括了成效和水平不及国际水平,资源问题突出未提及,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14
文段开篇引出“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中,中国人总是通过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话题,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中体现着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随后通过举例子进行解释说明,尾句用“这些”代指前文所提到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出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教育的良好素材,对应D项。
A项,为话题引入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文段不仅说了忧患意识,还叙述了承担社会责任,选项仅叙述了“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表述片面,排除;
C项,为话题引入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15
A项,根据“看起来是一种颓废与倒退,但实际上他只是在满足自我野心的同时将革命推进到底”可知,看起来是倒退,实际并不是,故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项,根据“运用暴力维持着法国革命的成果”可知,并非和平手段,与文意相悖,排除;
C项,根据“法国大革命并不因罗伯斯庇尔的流血而终结”可知,法国大革命并没有结束,故表述错误,排除;
D项,根据“拿破仑持续挥舞大革命的旗帜,运用暴力维持着法国革命的成果、推毁着欧洲的封建堡垒”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