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2、B3、B4、B5、B6、A7、A8、C9、C10、B11、C12、A13、D14、B15、B16、C17、C18、A19、B20、A21、B22、C23、B24、D25、C26、A27、C28、C29、D30、C31、C32、B33、A34、D35、A36、C37、A38、B39、B40、B41、D42、A43、C44、A45、B46、C47、B48、A49、B50、A51、C52、A53、C54、B55、D56、B57、D58、A59、C60、A61、B62、D63、C64、B65、C66、D67、B68、D69、B70、B71、A72、C73、B74、B75、A76、B77、D78、D79、C80、B81、A82、A83、C84、A85、C86、C87、B88、C89、D90、D91、C92、A93、B94、C95、B96、A97、B98、B99、B100、B101、C102、C103、A104、C105、C106、B107、D108、C109、D110、B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73fujianzonghe.doc1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
D项:正确,2017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号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保障,交上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主要涉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
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于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B项:正确,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分为十一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06条。该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C项:错误,《中国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12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D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5年8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
“为政之要,贵在得人;治国之要;关键在人”体现的是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A项:错误,“人多为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的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项:正确,“使劲使在刀刃上,用力用在节骨眼”强调的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C项:错误,“分清主流和支流,细节能决定成败”体现的是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D项:错误,“一滴水要用永恒,那就把它放到大海”体现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集体。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
A项:错误,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题干中描述的是新的产业形态破空而来,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并未体现对人类思维的持续发展推动。
B项:正确,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的产业形态的出现表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C项:错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以改变。
D项:错误,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基础而非科技创新。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
河伯欣然自喜,是因为看见泾流便以为是天下之至美,殊不知顺流东下还有北海,更为浩瀚,所以后来望洋兴叹。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河伯只看到了局部,却误以为是整体,割裂了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A项:错误,“按图索骥,守株待兔”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做事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教条主义。
B项:正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与题干表述一致。
C项:错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否定了认识的发展。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D项:错误,“坐井观天,盲人摸象”体现的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
A项:正确,“诚信面馆”延续15年自助付钱的做法为社会播下了诚实守信的种子,通过时间的积累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质变,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项:错误,题干中讲述的是夫妇二人的坚持努力换来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坚持不等同于主观能动性。
C项:错误,从唯物史观来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奉献,而非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
D项:错误,人生价值要在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要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
A项:正确,女排心中既装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又保持对困难的理性正视,遇到失败不气馁,得到胜绩更沉着,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断战胜对手,超越自己,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项: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C项:错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并非主观意志。主观意志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项:错误,内因虽然是事物变化的依据,但是题干中强调的是由落后转为成功的过程,没有体现内因的重要性。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察经济常识,主要涉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中国制造亟待匠心回归,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表明企业需要制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通过提高质量树立企业形象。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主要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使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所以②④两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主要考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银行存储的准备金就可以减少。那么,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借贷活动会随之增加,进而推动投资消费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主要考查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贬值后,单位人民币可兑换的外币将会相应减少。
A项:错误,人民币贬值后,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少的美元,中国海淘一族购买美国产品成本增加,会更加昂贵。
B项:错误,人民币贬值后,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少的美元,出国成本增加,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会上涨。
C项:正确,人民币贬值后,拥有美元负债的中国企业需要以更多的人民币偿还,所以财务费用要上升。
D项:错误,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时政常识,主要考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
A项:错误,2015年5月,《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正式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二是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三是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四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五是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经济知识,主要考查海外投资。
A项:错误,“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收获颇丰”与题干中“过高的中标价格往往导致投资亏损”相矛盾。
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涉及简政放权相关内容。
C项:错误,中资企业采用较高的投标价格才能中标,与全国经济放缓无关。
D项:正确,“过高的中标价格往往导致投资亏损”表明中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未能合理地评估投资风险,采取了较高的投标价格,导致了最后的亏损。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宪法解释权。
B项:正确,宪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故正确答案为B。
15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归属问题。
根据宪法第十条的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土地既可属于国家所有又可属于集体所有。根据宪法第九条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所以,矿藏和水流(包括海洋)是专属国家所有的。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
C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A、B、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所以,责令停产停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可以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予以设定。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行政机关行使处罚权的适用。
A项:错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查处连锁药店的违法行为时,根据违法行为性质有权选择适用单一种类处罚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处罚。
B项:错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查处连锁药店的违法行为时,根据违法行为性质有权选择适用单一种类处罚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处罚。
C项:正确,行政法领域的“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同一种类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题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连锁药店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给予了罚款和责令停产停业两个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没有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第四十七条又规定,依照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本题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连锁药店的10000元罚款数额为较大数额的罚款,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当场收缴”的情形。
故正确答案为C。
18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刑法》中对自首情节的认定。
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本题中,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讯问过程中交代了公安机关未掌握的诈骗案件的犯罪行为,应当对张某的诈骗案件以自首论。
B项:错误,坦白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内容,即《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的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本案中,张某是在公安机关对盗窃案的讯问中,供述了其还犯有其他违法行为,并没有坦白其在盗窃案中的犯罪细节,不符合坦白情节。
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对立功情形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题中,张某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不属于立功情形。
D项:错误,悔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下的罪行表示后悔。本案中,张某并没有明确后悔的意思表示。
故正确答案为A。
19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本题中,甲对乙的撞车事故及车辆内人员伤亡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而是甲本应当能够遇见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随便别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车辆发生危险,甲却因疏忽大意并没有预见,进而导致了乙车毁人亡,属过失犯罪。
A项:错误,甲对乙车辆内的人员没有杀人的故意,也没有杀人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B项:正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本题中,甲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别车因而造成了重大损失,属于过失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
C项:错误,《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本题中,甲没有故意毁坏乙的汽车,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D项:错误,乙车辆内人员伤亡是由于甲的过失行为导致的,甲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侵权责任法》。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A项:正确,三建城建公司在公共道路中挖坑后,其公司员工王某没有设置栅栏阻挡和警戒,王某在下班途中不慎掉入坑中,导致人身和财产受损;三建城建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具备民事责任能力。对于王某的损失应由施工人即三建城建集团承担法律责任。
B项:错误,《侵权责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中所指的“施工人”,是《建筑法》规定的法人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本题中的“施工人”是三建城建公司,故应由三建城建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C项:错误,本题中的施工人是三建城建公司,该公司是独立法人,对外具备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民事能力,故王某的损失与xx集团公司无关。
D项:错误,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所以,由三建城建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对死者权益的保护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A项:错误,前半句正确,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死者甲不再具有《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民事主体资格;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死者的名誉权仍然受到法律的保护,故乙散播虚假事实的言论损害了死者甲的名誉权,构成侵权行为。
B项:正确,乙到处散播其虚构的事实,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已经严重侵犯了死者甲的名誉权,故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C、D项: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的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凡是死者的近亲属都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又《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了民法通则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故死者甲的配偶、子女都享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故正确答案为B。
22
本题考查时政常识,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A项:错误,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而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也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应当是依法执政,而非依法行政。
B项:错误,加强党内监督的目的是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根本杜绝腐败行为的说法扩大了党内监督的目的。
C项:正确,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一条规定,条例制定实施的目的是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D项:错误,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制度的根本依据,是处理党内关系的最高准则。加强党内监督,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的自身行为,惩治党内不良作风,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和民主集中制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
23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主要涉及就业率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A项:错误,表述错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参考目标是国民经济增长。
B项:正确,总理重视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不仅能够创造国民财富的增加,促进国家富强,也能反哺国民,使得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C项:错误,题干中重点强调总理为何重视就业问题,不涉及就业形势严峻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D项:错误,经济转型重点在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单一实现充分就业就能达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
故正确答案为B。
24
本题考查管理常识,主要考查大数据技术在政府职能发挥中的作用。
A项:错误,题干中的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方便了北京市民进行举报、提出咨询和建议等,旨在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并没有体现出社会动员。
B项:错误,题干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升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涉及科学决策能力。
C项:错误,题干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升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涉及组织协调能力。
D项:正确,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行政执法领域,旨在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及公共服务水平,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管理常识,主要考查听证程序的意义。
听证程序是指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其实质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广义上的听证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听证三种形式。
A项:错误,题干中,XX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立法听证会,是在立法过程中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重点强调听取各方意见,不是监督立法程序,故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改进立法机关的工作夸大了听证程序的作用。
C项:正确,社会听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均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D项:错误,我国的民主实践形式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特别行政区域制度,其中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形式是基层民主制度。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管理常识,主要涉及简政放权的相关知识。
A项:正确,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简政放权,划分权力清单有利于明确政府责任和管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弱化政府管理功能,其目的在于强化政府为民的服务意识。
B项:错误,政府推行阳光工程,强调政务公开,是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该项与题干不符。
C项:错误,法治政府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本题重点强调政府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精简权力设定,简化管理程序。该项与题干不符。
D项:错误,通过简政放权“根除腐败土壤”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A。
27
本题考查公文的种类及公文标题。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了十五项公文种类,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第九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了标题组成包含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项,一般格式为: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
A项:错误,表达不规范,标题中缺少介词“关于”,正确格式应是《XX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请省级社区教育品牌工作的通知》。
B项:错误,该项标题混用了两项公文种类,即“请示”和“函”。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XX师范大学要增设秘书专业应使用向上级机关的请示而非函。
C项:正确,XX市政府发文通知各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完善商品住房销售和差别化信贷政策,符合规范。
D项:错误,该项标题通知的事由不清。转发其他机关的公文,应当明确所转发公文的发文机关、转发事由,故正确格式应是《XX市发改委关于转发XX部门<关于开展“学转促”专项活动>的通知》。
故正确答案为C。
28
本题考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A项:错误,“顶峰”一词夸大了感动人物的感人事迹所传递的精神作用,与题干不符。
B项:错误,选项表述没有问题,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所传递的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但题干重点强调“精神史诗”,并没有指明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与题干不符。
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史诗用来行容这些被评选出来的人物事迹,说明他们的精神具有广泛代表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D项:错误,选项表述错误。被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具有广泛代表性。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