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 2017年 10月 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你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400字内)要求:逻辑清晰,有条理。 二、材料分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 据《武汉晚报》报道,从黄石到武汉务工的傅小姐被办理居住证的事儿困扰了一个月,她来回跑了 9次都没有办成功。在当地媒体的建议下,傅小姐在微博上@辖区公安分局反映此事。随后,当事民警迅速与办证人取得联系,并在第 10次为其顺利办理了居住证申请手续。 市民跑 9次都没有办成居住证,而媒体在网上曝光后,派出所一天内就主动办好手续,前期拖沓懈怠,与曝光后的高效主动,形成了巨大反差。嘴上说的要落实政府要求,为市民提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便利,可在实际执行政策过程中,却没能落实下去,总是成为“网上曝光后办”,如此不走心的态度,是在敷衍市民。 2 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会带来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一问题?(400字内) (二) 近期,记者在贵州、河南、福建、黑龙江等地下乡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部门连续借调骨干,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而且,人事关系错配引起单位内部不团结,助长“求人办事”等不正之风。 在网络上,记者也注意到不少网友反映,有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存在频繁借调、违规借调等现象,讲述个人在借调中进退维谷、有苦难言的尴尬遭遇,持续引发关注和热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来函说走就走 基层单位有苦难言 借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方式,原本是为了解决单位人手不足或专业性人才缺乏问题,但现实中借调“频繁、太随意”,甚至催生失序、失范借调等现象:时间越来越长、形式花样百出、变相违规借调。使得被借调者进退两难,基层“失血”。 记者在贵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某县采访时,一乡镇党政办主任曾先后 2次、共 9个月被借调到县委办任职。“会象征性发一个函、走个程序,下级单位哪敢拒绝?”这位主任还透露,现在上面下文,不能再在乡镇、科局“搞借调”,而是换了说法,叫抽调跟班学习。“换汤不换药,称呼不同而已。” 在贵州省铜仁市,一位县电视台人员也抱怨,单位有人被长期借到省级卫视工作,“搞得我们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其他不少地方的基层干部也向记者反映,仍然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不在村,而是坐在乡镇办公室的情况。“毕业考过来,板凳没坐热,人就走了。” 在不少基层人士眼中,借调大多是在拼关系,获得机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来了升迁希望,而能不能留下更是至关重要。不少人以过来人身份说:“‘非关系户’要想留在上级单位,除了具备足够能力、付出巨大努力,时机和运气也很重要。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折腾半天,最后借而不调。” 在互联网上,一些网友也讲出了借调人员的无奈与焦虑。有人反映,“我们单位领导小孩在基层就待了半年就被借调到县,后来留下来。而其他人,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不少人比喻“借调”犹如拉磨驴前方挂着一根胡萝卜,看得到而得不到,只能一直熬下去。 被借调者进退两难,专家称本质是权力的“任性” 记者采访发现,频繁的借调和长期借调都给被借调人员、借出单位带来诸多烦恼。离开了原单位,一些重要机会与借调人员就无缘了。 河南郑州某文化单位的小王曾有过一年被借调的经历,因为人事考核权在原单位,评优评先都轮不到她。“除了无尽的加班什么都没有。”她说,自己“忙到没朋友”,有人则“闲得飞起来”。所以,现在单位同事一听到上级借调,都躲得远远的。 黑龙江某省直部门二级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自己被借调时,正要从副科提到正科,结果被耽误了。身边也有优秀同事要被借调,本部门领导压了 5年,最后碍于上级情面还是放走。 福建基层公务员小生说,自己前段时间差点被借调。“我已经 31岁了,好歹也是个小领导,如果借调几年回来,工作环境物是人非,想想都不划算。”而新疆基层公务员小卫曾有过借调经历,他认为借调本不是坏事,应客观看待。“唯一缺陷就是一年半时间在外地,耽误了找对象,把家里人急坏了。” 湖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刘耀东表示,借调现象大量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上级借调机关的“官本位”思想与官僚主义作风,导致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放权不彻底,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情。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夏正林曾刊文分析,有些借调不可避免,但实践中许多借调不因工作需要而产生。对借调单位来说,不借白不借,用人很实惠;对借出单位来说,虽负担加重,但能借机和上级搞好关系;对借调人员来说,能被上级赏识,混个脸熟也不错。这背后本质上还是权力的“任性”。 怎样管住“不借白不借”的冲动? “任性”借调,若一边是少数“关系户”进步的暗道捷径,另一边就是大多数“陪跑族”的无奈辛酸,其容易滋生的基层“失血”、上级“懒政”等危害亟待治理。 夏正林指出,其实借人单位若人手长期不够,完全可以增加编制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借出单位的人员长期被借调或轮流借调,说明该人员原来的岗位并不是很有必要设置,就应当缩减编制。 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张铃枣则认为,政府机关、上级单位在人员编制和职能划分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对于非必要情况而长期占用基层借调人员的,编制办应予以清查。此外,与其频繁借调基层人员,不妨考虑建立完善对口单位上下级干部人员之间的定期进修、学习的交流机制。 刘耀东建议,要纠正政府机关在人员借调上的不当做法,除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来纠正上级借调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外,还要大力培育与发展社会组织,科学合理地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最好通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解决上级行政事务过多等问题。 3 现在借调现象普遍,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借调存在的弊端?(400字内) 4 请以县委的名义拟写一个关于清退借调人员的通知,实现借调人员的归位。(500字) 三、大作文。按照要求,进行写作。 (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的重要报告,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今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作的报告,对以上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给予了回答,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5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请就“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做合格党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800字以上。
1 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是对我国国情的新认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因此,由“物质文化的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体现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难题、短板亟待解决,当前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的发展短板,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等。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是推进解决其它社会矛盾的基础,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开端,更是我们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 2 “一次办”的好政策因落实不到位演变成“网上曝光后办”这一现象,会带来如下问题:第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网络曝光后问题得到解决,会造成群众误解,形成负面示范效应;第二,影响政府公信力。“放管服”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落实好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应做到: 第一,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业务能力。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加强“放管服”等政策和本岗业务的学习,明确工作职责和态度,强化履职尽职意识,把实际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