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的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 认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是最好的教育场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3 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 B、社会人口数量和质量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4 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5 关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规律 B、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 C、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 D、教育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但不能简单地用经济规律替代教育规律 6 高尔顿调查了英国977位名人,发现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也同样有名;而另个由相同人数组成的一般平常人的对照组,他们的父子兄弟中只有一个名人。在高尔顿看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 下列不属于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的教育素养的是( )。 A、教育理论 B、教育能力 C、教育研究 D、心理素养 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9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普通高中教育以分科课程为主 D、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均以综合课程为主 10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1 赵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2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化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13 班主任钱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情感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道德修养法 14 关于班集体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 C、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D、有班主任和一定数量的学生 15 某教师总是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选择喜欢的座位,该教师的做法( )。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有利于激励学生 C、有失教育公平 D、便于班级管理 16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验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7 研究表明,安静环境下我们可以听到20英尺以外钟表的滴答声,这种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18 一张红纸,一半有阳光直射,一半没有,颜色的明度、饱和度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知觉为一张红纸。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9 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把头脑中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20 我们先学习汉语拼音,然后学习英语,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又对我们回忆汉语拼音会有干扰,这种现象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1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22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23 当同学们得知自己所在班级在紧张激烈的歌咏比赛中获得冠军时都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4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动机冲突类型中的( )。 A、多重趋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趋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25 马斯洛需要理论认为,人类最高层的需要类型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 尽管小石同学觉得数学非常没有意思,但是为了能当上数学课代表,他也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根据兴趣的目的性,这种兴趣属于( )。 A、间接兴趣 B、直接兴趣 C、暂时的兴趣 D、稳定的兴趣 27 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其高级表现形式是( )。 A、创造能力 B、思维能力 C、记忆力 D、想象力 28 关于性格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B、性格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C、性格有好有坏,始终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D、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是它一旦形成就一成不变 29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低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30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 A、消退 B、刺激分化 C、刺激泛化 D、刺激消退 二、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32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 33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需要认真研究学生,没有必要研究课程标准。( ) 34 小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 3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属于隐性课程。( ) 36 学生演算数学题时进行“一题多解”,写作文时进行“一文多写” ,这是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 37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 38 同一教学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学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 39 学生正在教室考试,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麻雀,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看,这是无意注意。( ) 40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三、简答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2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3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4 简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请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 结合实际论述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46 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周老师发现学生张扬有许多毛病。周老师心想,像张扬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周老师找他谈话:“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优点,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张扬很不好意思地找到周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周老师听到后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儿,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张扬有所顿悟,望着老师殷切的目光,张扬用力地点了点头。 47 (1)上述案例中周老师的做法主要遵循了哪一个德育原则? (2)结合本案例论述如何才能正确地贯彻该原则? (二)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学生吴明,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吴明的父母性格内向,忠厚老实,不善言辞。由于平时忙于农活,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吴明的父母平时很少与他交流。在学校里,吴明与同学相处时也比较自私,对集体利益也漠不关心;对于学习,他也是马马虎虎,每次作业都是应付了事;由于成绩总是在班级最后几名,每到期末考试前,他偶尔也会制订复习计划,但很快就放弃了;对于将来干什么,也没有自信。 48 如果你是吴明的老师,结合吴明的实际,如何开展对他的性格培养和教育工作?
1、A2、D3、A4、B5、C6、A7、D8、A9、D10、B11、A12、D13、C14、D15、C16、A17、A18、C19、D20、D21、A22、D23、B24、C25、D26、A27、A28、D29、C30、C31、A32、B33、B34、B35、B36、A37、B38、B39、A40、A 1 本题考查《学记》地位。《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A项正确。 B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作者为昆体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卢梭代表作是《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题干中“《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是自然环境。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劳动力是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其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改变劳动要素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积累人力资本,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二是科技的生产、转化和应用;三是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为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一方面,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对社会具有依存性;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C项不属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D三项:均属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高尔登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其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题干中高尔顿的调查证明了该论调。强调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决定作用,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3))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和教育研究素养;(4)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轻松愉快的心境,激昂振奋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等。D项不属于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的教育素养,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C三项:均属于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的教育素养,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该理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题干中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A项正确。 B项: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该理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新课程结构的内容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D项不符合新课程结构的内容,为正确选项。 A、B、C三项:符合新课程结构的内容,为干扰项,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其包括以下方面:(1)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核心;(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赵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现了直观性原则。A项正确。 B项: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发展的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是指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研究是指把大班的学生分为 20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