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有人改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你怎么看? 第2题: 地铁1号线施工,某居民区距离施工点仅100米,居民天天反映影响生活,你怎么做? 第3题: 老旧小区改造前,领导让你做个调研,你怎么开展? 第4题: 脱贫攻坚中存在数字脱贫等现象,县扶贫办准备开展专项整治,你去负责,该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态度观点题目,对于题目给出两种学习观点和变动发表看法,前者强调刻苦是学习要义,后者强调快乐是学习要义,一苦一乐代表了不同的学习观点,考生可自由选择。接下来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强调读书学习中,必须依赖勤奋、刻苦。毫无疑问,勤奋、刻苦确实是学习的法宝,但是这样的“苦”并没有给人留下选择的空间,把所有的学习都以盖上“苦”的帽子,不管对方的想法;而且过于强调学习的“苦”,可能会让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抵触学习。此外,学习的过程虽苦,但是只要看到学习的收获,其实学习也并不是完全的“苦”。 审题点2:“现在有人改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你怎么看” 现在有人对观点进行更改,前面不变,仍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只不过“学海无涯”由“苦作舟”变成“乐作舟”。一字之差,意思相反,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于观点改动进行回应,发表自己的看法,很明显题目是让我们去分析论述“乐”。可以从“乐”的几层内涵来进行论述,结合上一审题点,“苦”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而“乐”赋予了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权利,更加人性化;“苦”只能起一时效果,强制效力不够持久,而“乐”是让人发自内心的进行学习,效果更加深远;“苦”只看到了学习的过程,比较片面,而“乐”是看到了未来的收获,从境界上更加深远。当然,最后我们也应该将落脚点放在自己如何学习,思想先行先要发现学习中趣味,行动保障需要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坚持勤奋才能保证效果。 因此,本题的思路可以是: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更赞成“乐作舟”;其次,阐述“乐”的几层含义,支持论点;最后,回答自己如何学习。 参考答案 我觉得题目中的两句话都是在勉励我们坚持学习,强调勤奋的重要性,而“苦”与“乐”的一字之差,其实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相比较而言,我更赞同修改后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首先,“乐”在选择上更人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古训,强调的是学习上不仅勤奋还要吃苦,也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时,用以勉励其学习。但是“苦作舟”一味强调吃苦,不管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都强制性的要求学习,不免有点过于强硬。而“乐作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不用一条道走到黑,所以更加尊重了每个人的选择权,在学习的领域和范围上更自由。就像很多小朋友虽然学习一般,但是对于音乐、美术等方面感兴趣,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硬要其只在学习上吃苦,而不让他们尝试其他领域,就剥夺了他们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 其次,“乐”在效果上更持久。学习确实有苦也有乐,但是一味强调学习的“苦”,可能会给人形成读书就是苦差事的刻板印象,提前让人打起退堂鼓。没有学习的兴趣,认识不到学习的快乐,难以让人坚持。而“乐作舟”,有更多的正向激励,所以更持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建立学习的信心,更有利于提升学习的动力。 再次,“乐”在境界上更高远。 “乐作舟”强调了学习可以获得不断超越自我的快乐,带给人幸福感。学习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开发潜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增长见识,获取更多解锁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