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有人说,“农民工”这个称呼存在贬义,应该改名;也有人说,“农民工”这个词不存在贬义,是社会的产物,与其纠结改名的问题不如着手优化农民工保障体系,你怎么看? 第2题: 由于油价上涨,你市出租车营运费用需要进行调整,现在要召开有关出租车营运费用的听证会,你作为此工作负责人,请问你打算怎么办? 第3题: 单位安排你借调到其他单位,但老同事告诉你这个单位工作难,压力大,天天加班,领导还不好相处,你感到很难受,请问你会怎么做? 第4题: 在单位的工作讨论会上,有两位专家组成员发生口角,一人愤然准备离场,作为会议讨论的发起者,你打算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道题属于态度观点题。纵览两个观点,我们发现题干围绕着农民工称呼是否存在贬义以及需要改名展开,我们需要分析这两个观点是否合理,随后说明自己的选择,并且围绕观点进行深入论证。具体如何去做,接下来细致分析。 审题点:“有人说,‘农民工’这个称呼存在贬义,应该改名;也有人说,‘农民工’这个词不存在贬义,是社会的产物,与其纠结改名的问题不如着手优化农民工保障体系” 两个观点的分歧在于农民工称谓是否有贬义以及是否需要改名。那么,农民工称谓到底是否有贬义呢?我们可以从农民工概念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如今国家对农民工称谓的态度进行判断。从农民工这一概念的发展来看,采用农民工称呼只是为了指代那些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人,这只是时代的发展,一开始就没有贬义的色彩;从国家的态度来看,不少政策文件以及一些政府机构的设置都采用了农民工的表述,所以,农民工称谓并没有贬义。既然没有贬义,也就不需要改名,因此第二个观点更加合理,我们可以赞成这个观点,随后结合上面的理由,论证农民工称谓的合理性。 进一步思考,为啥有人认为这一称呼有贬义呢?大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分析,考虑到农民工大多在建筑工地干活,所以农民工给公众的印象总是脏兮兮的,有的人就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带有歧视,会让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想要改名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农民工获得更多的尊重,这是出于好心,只是我们知道,看事情要看到本质与核心,相对于外在的称呼,更该关注的肯定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所以接着我们可以考虑完善保障体系。 具体要怎么做呢?首先,农民工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拿不到工资,所以我们要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确保工资按时发放、能够享受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接着,我们肯定希望他们还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可以优化就业服务,让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如果他们想要返乡就业,那么政府部门也应该多加努力提供岗位,给予他们更多选择。 综上,本道题的基本思路是:一开头表明自己选择第二个观点,随后从农民工概念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如今国家的态度来论证农民工称谓的合理性,接着说明持第一个观点的人的初衷,最后将落脚点放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分别从保障基本权益、优化就业服务、给予更多选择方面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在我看来,我更加赞同第二个观点。接下来,我来详细说说自己的想法。 农民工这个称呼由来已久,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一方面,可以起到精准概括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农民,但是又不像正式的工人一样稳定,农民工这个称呼就是对这种特点的精准概括,让人一听就明白。正是由于这个特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对“农民工”群体仍然使用“农民工”表述,让这一称呼继续焕发活力。 另一方面,国家认可农民工称谓。《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属于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这就说明,在国家层面,农民工这一称谓也是获得认可的。此外,国家层面的人社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社部门都设置了与农民工工作相关的内设机构,这就说明农民工这一称谓已经被政府接纳。 一些人认为农民工称呼存在贬义,是因为他们觉得公众大多认为农民工衣着肮脏、缺乏见识,会导致公众对农民工的歧视,所以他们想要通过更改称呼,给予农民工更多尊重。然而,比起改名,更重要的是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第一,保障基本权益。工程建设领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高发区,政府部门要将辖区内的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常态化监管,要求施工单位签订按时支付承诺书、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缴交保证金、按时报送月工资支付台账等,确保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