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李保国说:“这辈子我干得最过瘾的两件事,是把自己变成了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李保国是脱贫攻坚的榜样。他教农民学科技,帮农民搞产业,为农民打品牌,在邢台县前南峪进行的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将贫瘠干旱山地变成了“洋槐戴帽,果树缠腰,梯田抱脚”的生态经济沟,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在内丘县岗底,他开发了优质绿色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工序,打造了“富岗”苹果品牌,苹果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在临城县凤凰岭,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带动了太行山区百里优质核桃产业带的发展。 作为一名专家、教授,李保国长得像农民,穿得像农民,一举一动都像农民。他经常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讲解技术,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技术把式”。在他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中,有1/3以上是农民朋友的。他常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他始终把“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中,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接“地气”,深受学生欢迎。 只有身上沾满泥土,心中才会装满农民。作为一名专家、教授,他长得像农民,穿得像农民,住得像农民,一举一动,都像一位朴实无华的真农民。只有身上沾满泥土,心中才会装满百姓,他始终牢记党的使命,时刻听从党的召唤,30多年如一日,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在巍巍群山之间,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最高的人生价值。 2016年4月10日,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教授,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李保国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奋斗一生的太行山上。太行,是一道与共产党人的生命、信仰和追求血肉相连的山脉;太行,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的积淀和延续。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会诞生于此?正是因为太行山如一本厚重的大书,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记录了无数先辈的筚路蓝缕,也记录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如何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材料2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钟晶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不念城市的繁华,坚守穷困的山村,翻山越岭,披星戴月给乡亲们治病,把美丽的青春留给了偏远地区的人民。5年来,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对村民的真切感情,换来了龙河村几千村民的身体健康,赢得了龙河村上下老百姓的充分信任和感激之情。她是一个平凡人,却做了不平凡的事情。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是群众心里的“亲人”她用青春演绎着一段撼动人心的真爱! 材料3 从最开始一个人到现在1500人,从最开始3个学生到现在500个学生……8年过去了,支教的热情从未减少,帮助孩子的心依然火热。“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的变化,他们真的很棒!”见到“支教达人”张爽,她的热情和快言快语,让记者触动,没想到瘦瘦的小体格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毅力、这么强的正能量。 作为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08级的一名普通学生,张爽那年18岁,自从踏入大学后,张爽坚持每周末回到家乡吉林省大湾村为村里的孩子补习英语。大湾村地处边远山区,路途遥远,交通很不便利,去大湾村每次都要倒三次车,一分钟不耽搁的情况下往返也要四个多小时,十分辛苦也十分劳累,但是张爽和她的志愿者小伙伴从来没有抱怨。张爽告诉记者:“大湾村的留守儿童居多。我的初衷仅仅是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学习英语,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他们可以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张爽义务支教小分队”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他们支教学生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名同学在期末考试、小升初、中考等考试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2015年高考中,多名同学考入了国家重点、省重点院校,当地老师介绍说,通过大学生和他们的交流,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了要成才的信念,孩子们都发自肺腑地说:“我要努力学习,以后考大学,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多好啊!” 材料4 80后余静忍痛为不满6个月的女儿断奶,主动请缨,为山里的群众服务,这就是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2015年8月,台风苏迪罗来袭期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看着一直不停的大雨,她心急如焚,心里始终放不下住在危房的乡亲们。作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与乡村干部一起在桥边街道抗击台风所引发的山洪,连夜进行巡逻排涝,三天两夜在防汛第一线,人渐渐的黑瘦了。台风过后紧接着就是查灾、核灾、统计数字、上 报数据。由于村里人手有限,时间紧、任务重,她顾不得休息,周末也顾不得回家看一眼。可当她的爱人带着刚刚6个多月大的女儿来看她时,她心里无比的酸痛,不顾很多人在场,痛哭流涕。可第二天,她一早又准时出现在村部,就像一颗旋转的陀螺一直在转。余静说,乡村工作“白加黑”不一定确切,但“五加二”是常有的。对于时间,老人孩子没法照顾,繁重的家务不能分担,抛家舍口的工作,再干不出点成绩,真是对不起后方的大力支持。只有把工作干好,给孩子们做表率,让父母引以为豪,才能最大程度弥补家人。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为了大湾的基础设施建设,余静几乎跑遍了扶移局、交通局、水利局等县直单位。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0万,解决南冲水泥路项目建设,配合村两委完成桥边街道两边道路铺设工程、三个公厕项目及白湾新农村广场项目。 余静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余静充分利用大湾离旅游景区马鬃岭比较近的优势,挖掘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大湾村的村里的汪家老屋、十二檀及静哥旅游景点,每到周末游客不断,农家乐火了,群众腰包鼓了,群众乐了,余书记心里也美滋滋的。她还积极与县内知名茶企业联系,将群众的茶园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一笑堂公司,积极牵头联系养鸡、养羊、养猪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大户带小户”的模式,注重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想点子脱贫,找路子增收,切实增加群众的收入。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6年8月底,开学在即,可愁坏了大湾组的陈泽申、詹治国和陈尚传户,上大学是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梦想,也是摆脱贫困的长效之策。当余静了解到他们三户为上学学费发愁时,就立即主动与爱心企业联系为他们的学费想办法,通过努力余静为每名学子联系到5000元学费,当她和村干部把学费送到贫困学子的手中时,看到他们的舒展的笑容,余队长心里美滋滋,让他们感到了政府的帮助和温暖。 通过近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余静从一名单纯的专业技术人员慢慢变成了一个会做群众工作、会调节矛盾纠纷的多面手,从一个从不和人争吵,人多说话就脸红的副科长到现在敢说敢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扶贫队长。余静说,作为第一书记,扶贫队长,我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和职责分内的工作,得到了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组织上也给了我无上的荣光,建党95周年将我推荐为六安市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六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同时,很荣幸作为从事扶贫工作一线的一份子被推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候选人。现在余静同志,时刻挂念大湾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天到晚都是她在大湾忙碌的身影,对全村的贫困户基本情况,她能做到了如指掌,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一天不下队、一天没有见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2017年4月全国网络媒体大型集中采访团走进大湾村,余静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小目标:“让大湾村2019年全面脱贫,还有一户没有脱贫,我就坚决不撤岗。” 三、作答要求 请结合以上材料,拟写一篇在县里召开的“三支一扶”先进人物事迹学习交流会上的演讲稿。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合实际。 (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不得大段抄袭材料,800字左右。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1、参考答案: 学习先进事迹 做好三支一扶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三支一扶同仁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本次学习交流会,聆听各位先进事迹,我内心汹涌澎湃、激动万分!他们真正是坚守信念、甘于平凡、发挥价值、为民服务的典范!作为三支一扶一线人员,我们要传承优秀品质,用饱满的工作热情、用专业的工作技能、用崇高的服务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支农工作,我们要学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XXX同志。他毕生实干朴实,坚信“沾满泥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