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312175) 2018年9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收到了一笔1000万元的巨额捐助,用于教育、公益事业建设。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助。这笔巨额捐款,来自今年86岁的马旭老人。捐给家乡的这1000万元,是她毕生的积蓄。 1946年2月,14岁的马旭在母亲和父老乡亲的鼓励支持下,坚定了要当兵入伍,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后来马旭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女空降兵。在抗美援朝期间,她被授予抗美援朝空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她通晓英、日、俄三门外语,还和丈夫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等文章,填补了当时相关领域的空白,这些发明创造获得的报酬,马旭老人也全部存了下来,成为了一千万元中的一部分。 马旭和丈夫至今生活简朴,每天依旧穿着军装,住在武汉郊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自己栽树种菜。在老人仅有的几间屋子内,只有一间看上去相对宽敞明亮,一边的地上摆满了他们收集的书报,另一边书柜里则存着他们几十年间的工作、学习资料。屋内的陈设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这个简易书架上的书算得上其中最值钱的了。 马旭说:“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苦,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了,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买书我舍得,只要有好书我就想办法买了,多少钱我也买。我把我毕生的积蓄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获得知识的力量。” 马旭老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她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二、回答问题 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节约与奢侈”,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40分) 要求: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 物质上要节约 精神上要奢侈 古有木兰替父从军,巾帼红颜,可歌可泣;今有马旭为国为民,兢兢业业,奉献终身。86岁的高龄,节衣缩食将毕生积攒的财富,无偿捐给了家乡发展教育。耄耋之年初心弥坚,甘守清贫情系家国,马旭老人用她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从物质世界学会节约,要在精神世界学会奢侈,耐得清贫,守得高贵。 物质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耐得清贫才能将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五千年的时代长河,朝代更替,岁月变迁,不变的是这份勤俭节约的品质。吃穿用度的简朴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工作,让我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当中。周恩来总理一生提倡勤俭建国。吃的是四菜一汤的工作餐,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平房,穿的是整洁却都是补丁的衣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成就了人民的好总理。反而观之,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气,不仅没有为群众作出贡献,更是自身沉迷于物质享乐当中,迷失了自我,更是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更要极简生活,摒弃铺张浪费行为,摆脱物质欲望,传承这种精神,形成良好家风。 毕生物质节约只为精神奢侈,知识就是财富,成就灵魂的高贵。“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不顾美国重重阻碍,物质诱惑,应召回国,他将自己的理想科学救国付诸于实际,他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为中国的科学事业打开新篇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将自己的奖金全数捐赠作为创新基金,他说道:“我的捐赠,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起到‘种子’的作用,引起社会的响应,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关心、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正是这样优秀的人才用行动在告诉我们,知识才是最值得追求和奋斗的财富。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