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试题。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一) 材料1:“把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的第一标准,可以说是昆明市环境不断优化的秘诀之一。”市营商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深入倾听民意,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拓宽沟通渠道,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把手”走流程一线破题,建设市、县、乡三级“昆明市营商环境观察站”护航发展,聘任百名营商环境监督员跟踪问效,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政企联动,畅通市场主体诉求渠道“一键”直达政府。 “一把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一线、进企业、访社区,把话筒递给群众和企业,根据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为他们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1月28日,春节放假第一天,云南省委、省政府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当日下午,市政务服务局领导班子兵分四路,前往官渡区、五华区、盘龙区等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及车管所、公积金管理中心等专业大厅,不打招呼开展明察暗访,直言不讳指出问题和不足,要求各大厅立即整改。 材料2:这是“一把手”走流程的一次常规动作。近年来,市政务服务局通过“一把手走流程”,从查询办事指南到事项办理完毕全过程“走流程”,通过亲身办、帮代办、陪同办、网上(掌上)办等开展现场体验。通过流程优化,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杉杉锂电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裕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云南能源200万吨/年焦化项目仅用181天就实现了动工建设到点火烘炉,东风重工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2个月……创造了“昆明速度”。 为进一步倾听企业声音,2022年,昆明在全省首推“营商环境会客厅”,截至今年3月开展43场,办结526件问题与建议。今年,市营商环境办结合“三个听取”“三个服务”,继续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把触角延伸到更多行业企业。 4月4日,“营商环境会客厅”走进杨林经开区。活动开始,嵩明县、杨林经开区领导离席。这正是“营商环境会客厅”的特色之一,为让企业没有负担,大胆反映问题,“营商环境会客厅”会将政府部门的“老熟人”请出去。当日,“营商环境会客厅”收集到一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包括项目招投标信息不畅,希望加大公示力度;希望解决园区用气问题等。随后,市营商环境办将问题交办相关部门,解决了大家反映的问题。 此外,昆明市市场主体通过云南省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昆明市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小程序”,随时可将诉求“一键”直达政府。这可达到“有诉必应、接诉必办”的效果。目前,各平台共交办投诉问题及建议1551件,已办结落实1066件,其余正在办理。 材料3:近年来,不少市民发现,全市的政务服务大厅、商场、公园、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多了一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e办通”。 “请假办事耽误工作,出门办事距离太远”是困扰很多办事群众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痛点,昆明推动政务服务自助办、就近办,整合部门业务实现251项高频事项自助办,部署167个点位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昆明已部署120余个“e办通”,通过自助终端可办理开具临时身份证明等187个高频民生事项。依托“e办通”,昆明与黑龙江、广西、海南、厦门、郑州等9地实现自助服务机“跨省通办”。群众可异地办理、跨省办理9地145个部门的1540项事项。截至目前,通过“e办通”办件5万余件,“跨省通办”5000余件。 在昆明市政务服务大厅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最近又增加了公安专区,可自助更换驾照。“在这里,下班时间也可办事,当场就能拿到体检报告、完成更换手续,非常方便。”市民刘思沂说。除了换领驾照,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还可办理公积金、社保、医保、交通运输等多个事项。目前,昆明在全市部署了29个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 此外,无差别综窗改革实现“一窗通办”,也给办事群众带来更多便利。2019年,昆明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市级37个部门的117个专业窗口缩减至29个综合窗口,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一窗能办所有事”的城市,解决了窗口忙闲不均、办事企业群众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目前,群众办事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占90%以上。近期,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专门办事窗口陆续增设,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材料4:“这些举措赢得群众的口碑,也让昆明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创新城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改进不足、持续创新,不断优化提升昆明的营商环境。”市营商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昆明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存在营商环境省、市、县三级同步一体化推动格局尚未形成,干部队伍改革思维不足、服务意识不强,部门间信息壁垒和网上政务瓶颈难以突破等问题;惠企政策“空转”“虚化”,政策发布端口不一,各级各地区口径不一,手续繁、环节多、兑现慢、往返跑等中梗阻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科学监管、智慧监管等精准有效监管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以罚代管、执法“一刀切”,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这些“硬骨头”,需要昆明从政策法规到实际举措逐步解决。为此,昆明不断健全营商环境政策框架体系,出台《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昆明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启动三年攻坚行动,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营商环境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不断巩固,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新品牌。 “目前,我们正对照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持续优化提升昆明营商环境。希望群众和企业通过热线电话、‘营商环境会客厅’、‘营商环境观察站’等渠道,积极反映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市营商环境办将做好服务,切实解决一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让大家感受到‘一流营商环境’的昆明力度。”该负责人说。 1 问题:请结合材料,总结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二) 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接连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农村道路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而“走得安全”“走得好”才是通向幸福和富裕的关键一步。 材料2:随着农村地区发展,农村道路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但是,私家车、三轮车、货车等车辆不断增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增多。在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国省道与县乡道路交叉口及路面状况差、坡陡路窄、颠簸不平,反光警示标识、护栏、信号指示灯等交通安全设施不齐全;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逆向行驶、争道抢行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农用车、摩托车、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肇事突出。但在这些问题背后,农村群众出行供给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以发生在H县的某交通事故为例。一方面,货车超载和司机疲劳驾驶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肇事车辆的北斗系统显示,该车前半夜出发,凌晨4时左右到达事发路段,大部分时间为夜间行驶。 另一方面,农用车违规载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发时拖拉机上载有15人,除1名乘客受伤外,其余14人(含司机)全部死亡。 据了解,当地盛产柑橘,采摘季节用工量较大。一部分遇难者起早去采摘柑橘,有人驾驶四轮拖拉机挨家挨户接人,送往附近的采摘地。 近年来,农村群众就近到工厂工地、农场果园茶园、养殖场、种植大户等打工日趋常态化,就地打工遇到的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地区重点时段群众出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出行供给问题。 材料3:一些基层干部建议,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问题要“疏堵结合”。既要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使农民能知险,懂避险;也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查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此外,针对农村群众农忙季节群体性出行特点,可采取组织班车进行点对点运输等方式增加农村群众出行供给。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H县甲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通过“标语”“大喇叭”等形式,不断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开展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在重点路口、重点路段加大巡逻密度,加强对农村地区摩托车、农用车、面包车的管理,严查农村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乙地则针对农村群众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农村道路特别是支、主路平交路口交通事故频发问题,研发具备“支路主路兼顾、人车智能监测、触发实时预警、声光联动警示、动态语音宣传”的农村平交路口智能警示系统,并衍生开发智能宣传、智能管控设备,在点军区S287省道试点,打造乡村“智慧平安路”。 在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之际,H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于11月26日启动“122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预计到12月底结束。 H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创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组织民警辅警编排交通安全宣传作品,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近年来农村道路改善明显,但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某大学教授说,建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短板。对于季节性因工出行高峰,基层政府除加强监管外,还要与相关企业、种植大户加强沟通协作,增加临时客运服务供给。 2 问题1:假如你是H县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请写出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工作要点。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策可行,有条理性,字数300字以内。(20分) 3 问题2:请以H县政府的名义,拟写一则农村道路安全基础设施整治经费的请示。要求:格式规整,理由充分,目的明确,字数不超过400字。(20分) (三) 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自2017年云南省与上海市建立新一轮帮扶协作关系以来,两地戮力同心,携手攻坚,共同推进产业合作项目高质量发展,“协作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材料2:上海拥有数量庞大的企业资源,截至2021年12月20日的企业累计达到267.24万户,比2020年同期增长10.8%。相当于每千人拥有企业107.4户,位居全国第一。云南在气候、生态、资源、物种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开放门户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有企业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独特的资源禀赋等要素条件。沪滇协作探索“上海企业+云南资源”协作模式,把上海企业与云南资源有效对接。 临沧市耿马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蔗糖产值在产业增加值中占有较高比重,但产业附加值不大。榨糖过程中每年产生的40多万吨废蔗渣,多数是通过焚烧、堆肥等形式简单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上海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在赴当地公益帮扶时,不经意发现此情况后,认真作了深度调研,决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把蔗渣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变成工业原料,通过对榨糖产生的废渣进行精制、改性、模压等工序加工,制成了可降解餐饮具、包装材料,解决了耿马制糖企业的大量废渣处理难题,延伸了传统甘蔗加工的产业链,形成生产、制造、废渣再利用的闭环,实现了产品价值最大化。项目目前产值达6亿元,可实现税收5000余万元,为地方提供近600个就业岗位。产品质量符合最严格环保要求,已远销北美、欧盟等10余个国家。未来企业进一步扩充产能后,产值可达近30亿元。 材料3:近年来,上海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形成了高效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集聚了一批创新企业与科技成果。沪滇协作探索“上海研发+云南制造”协作模式,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云南实践。 立足云南区位、劳动力等要素优势,沪滇协作有序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招引闻泰科技落户云南,昆明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应运而生。该产业园是闻泰科技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重点项目之一,是一个集办公区、生产及配套区、仓储中转区、员工生活和公共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同时,该产业园是中国西部迄今最大的智能制造工厂,也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化工厂之一,致力于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中心,辐射全球市场,成为全球重要的终端智能制造高地之一,目前已吸纳云南超万人就业。 材料4:上海拥有大市场、大流通、大平台的优势,云南具有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禀赋优势,如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是上海援滇干部重点思考的问题。沪滇协作探索“上海市场+云南产品”协作模式,使云南特色飞入上海百姓家。 2020年5月,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等12个部门联合策划建立上海市消费帮扶工作平台,由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下属蔬菜集团负责运营。该平台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按照产品认定平台、推广销售平台、数据整合平台“三台共建”思路,建立健全消费帮扶市场前端、营销后端、消费终端“三端联动”机制,目前在云南建立3个主供应基地和14个扶贫基地。开展“百县百品”项目,2021年遴选出115个县9大类505个产品入列,线下开设19家“百县百品”直营店、300余场“百县百品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六进活动等;线上通过搭建“百县百品”微官网,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不断扩大“百县百品”品牌影响力。同时首创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归集上海五大渠道帮扶数据,利用BI分析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梳理,反哺生产端,拓展销售端,打造上海消费协作新模式。仅2021年就已实现归集全市销售中西部农产品132亿元,销售云南省级农产品超过53亿元。 材料5:2002年,上海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大力吸引跨国公司落“沪”,成为中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聚区。沪滇协作探索“上海总部+云南基地”协作模式,上海16个区与结对的云南州市共建若干园区,招引上海总部企业落地云南基地。 在全球农牧业深耕多年的鹏欣集团瞄准云南高原肉牛产业的发展机遇,与云南签订千亿级肉牛产业合作协议,利用独有的海外资源渠道,从新西兰、乌拉圭和智利等国进口安格斯、海福特等优良牛种,在云南建设“高原肉牛产业示范园区”,形成集科研、养殖、育种、种牛扩繁、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完整肉牛全产业链。通过以能繁母牛场(万头乡)、育肥牛场(千头村)、饲料种植(千亩村)、青贮加工点、TMR加工中心、物流运输的“六位一体”模式,基于“公司+合作社+服务+政府”的商业模型,与当地合作社、农户协同发展肉牛产业示范基地,形成紧密的共生共赢利益结合体。鹏欣肉牛产业已在昆明、临沧、保山、德宏、普洱、昭通等地布局产业,已实现肉牛存栏近20万头。未来五年,将在云南各州市全面建设产业示范园,实现存栏230万头的目标,带动形成有35万户农民参与的产业链。 4 问题:云南省和上海市拟举办东西部产业协作交流座谈会,云南省主管部门领导将对近两年产业协作取得的成效作介绍,请你拟一篇讲话稿提纲供领导参考。要求:全面准确,符合实际,语言得体,有感染力,字数1000-1200字。(40分) 1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根据给定材料,结合机关系统思维和政策理论要求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中需重点关注给定身份、主题话题、题干要求等。 【思维分析】 一、精准审题明方向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根据给定材料,结合机关系统思维和政策理论水平,对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进行总结。审题中需重点关注给定身份、主题话题、题干要求等。 1.给定身份:题干未明确,默认为政府角度和立场 2.主题方向: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进行总结。 3.题干要求:“全面、准确”指要求考生对材料中所反映的做法要合理适度、角度多元、系统准确的全面梳理,不能出现遗漏点。“有条理”指要求考生既要分类分条分点呈现,又要兼顾逻辑性。“字数不超过350字”指字数要求,本题字数并不宽裕,需要考生在答题之前做好预判,并使用规范、凝练的公言公语进行作答。 二、分析材料找重点 【1】“把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的第一标准,可以说是昆明市环境不断优化的秘诀之一。”市营商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说。 【1】是说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中,坚持的标准是群众和企业满意度。 为深入倾听民意,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拓宽沟通渠道,【2】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把手”走流程一线破题,【3】建设市、县、乡三级“昆明市营商环境观察站”护航发展,聘任百名营商环境监督员跟踪问效,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政企联动,畅通市场主体诉求渠道“一键”直达政府。 【2】昆明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是率先开展“一把手”走流程,一线破题。 【3】介绍了昆明市的做法是:建立营商环境观察站护航发展,聘任监督员跟踪问效,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政企联动,畅通诉求渠道。 【4】“一把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一线、进企业、访社区,把话筒递给群众和企业,根据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为他们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4】介绍了“一把手”如何走流程,如何一线破题的做法:到一线、进企业、访社区。 【5】此外,昆明市市场主体通过云南省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昆明市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小程序”,随时可将诉求“一键”直达政府。这可达到“有诉必应、接诉必办”的效果。目前,各平台共交办投诉问题及建议1551件,已办结落实1066件,其余正在办理。 【5】介绍了昆明市的做法是通过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昆明市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小程序”,将诉求“一键”收集。 【6】近年来,不少市民发现,全市的政务服务大厅、商场、公园、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多了一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e办通”。 【6】介绍了昆明市的做法是:开通了政务服务自助终端“e办通”。 【7】“请假办事耽误工作,出门办事距离太远”是困扰很多办事群众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痛点,昆明推动政务服务自助办、就近办,整合部门业务实现251项高频事项自助办,部署167个点位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昆明已部署120余个“e办通”,通过自助终端可办理开具临时身份证明等187个高频民生事项。依托“e办通”,昆明与黑龙江、广西、海南、厦门、郑州等9地实现自助服务机“跨省通办”。群众可异地办理、跨省办理9地145个部门的1540项事项。截至目前,通过“e办通”办件5万余件,“跨省通办”5000余件。 【7】介绍了开通政务服务自助终端“e办通”的好处是推动政务服务自助办、就近办,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了跨省通办。 【8】在昆明市政务服务大厅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最近又增加了公安专区,可自助更换驾照。“在这里,下班时间也可办事,当场就能拿到体检报告、完成更换手续,非常方便。”市民刘思沂说。除了换领驾照,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还可办理公积金、社保、医保、交通运输等多个事项。目前,昆明在全市部署了29个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 【8】介绍了昆明市的做法是: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形成了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 【9】此外,无差别综窗改革实现“一窗通办”,也给办事群众带来更多便利。2019年,昆明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市级37个部门的117个专业窗口缩减至29个综合窗口,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一窗能办所有事”的城市,解决了窗口忙闲不均、办事企业群众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目前,群众办事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占90%以上。近期,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专门办事窗口陆续增设,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9】介绍了昆明市的做法是:推行无差别综窗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一窗能办所有事”的城市。 【10】这些“硬骨头”,需要昆明从政策法规到实际举措逐步解决。为此,昆明不断健全营商环境政策框架体系,出台《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昆明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启动三年攻坚行动,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营商环境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不断巩固,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新品牌。 【10】介绍了昆明市的做法是:从政策法规和实际举措,比如说通过健全营商环境政策框架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建立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营商环境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打造四季如春新品牌。 三、聚焦核心出框架 (一)根据“分析材料找重点”环节,要点罗列如下: 1.一线问计。把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建设观察站、会客厅,聘任监督员。依托网上投诉平台、“小程序”,让诉求一键直达。 2.一窗通办。开通自助终端“e办通”,建立24小时服务区,推行无差别综窗改革。 3.一流环境。健全营商环境框架体系,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建立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 (二)根据所罗列要点的表意,整合要点如下: 1.一线问计。要点1、2、3、4、5 2.一窗通办。要点6、7、8、9 3.一流环境。要点10 四、内容丰富成答案 1.一线问计解难破题。把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到一线、进企业、访社区,推动解决问题。建设营商环境观察站、营商环境会客厅,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畅通诉求渠道。依托网上投诉平台、“小程序”,让诉求一键直达。2.一窗通办便民利企。开通自助终端“e办通”,建立24小时服务区,推动服务自助办就近办,实现跨省通办。推行无差别综窗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一窗能办所有事”。3.一流环境塑造品牌。健全营商环境框架体系,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建立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切实解决一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新品牌。 【参考答案】 1.一线问计解难破题。把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到一线、进企业、访社区,推动解决问题。建设营商环境观察站、营商环境会客厅,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畅通诉求渠道。依托网上投诉平台、“小程序”,让诉求一键直达。 2.一窗通办便民利企。开通自助终端“e办通”,建立24小时服务区,推动服务自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