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2、A3、B4、B5、A6、D7、A8、B9、A10、D11、B12、C13、D14、C15、B16、B17、C18、D19、C20、A21、A22、B23、C24、D
https://www.lasee.net/d/file/jiaoshi/2017sichuantegangjiaoshizhaopinzhongxuelishi.doc1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仁”“义”“礼”“智”可知其是儒家中孟子的观点,对应的著作应是《孟子》。
2
从两幅图片中不难看出。图1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林立的社会局面,图2反映的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图1到图2反映了由分封走向郡县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也是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所以答案选A项。B项出现在元朝,C、D两项内容前后颠倒。
3
相同时期内南北方的户口数量增长情况有很大反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方国家政权对人口控翩力强,检括人口有力,南方政权因世家门阀势力强大,拥有大量佃户,造成国家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这一时期,北方各政权间相互攻伐,南方社会相对稳定,A项说法错误。自孙吴控制江东后,南方地区在北方流民的帮助下开发速度加快,C项说法有误。门阀政治最终是在唐代衰微,这一时期尚未终结,D项错误。
4
通过“评论皇帝之是非”转变为“评论宰相之是非”可知宋代的皇帝通过谏官来分散和限制宰相的权力,从而加强君主的权力,形成谏官对宰相的制约。
5
“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矣”说明当时明成祖重视国家形象而忽视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目要求。
6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代设澎湖巡检司,将其纳入中央版图管理之下。故其不曾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排除C项;清初,台湾被郑氏后代占据,康熙时收复台湾,但从题干材料可知,直至乾隆时期,台湾竟多用宋代货币,可见两岸经济交往并不密切,排除A、B两项,D项符合题目要求。
7
A项“一诗”指的是《粱父吟》,“二表”是指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万古千秋五丈原”是融合了时空观念对诸葛亮和五丈原的赞语。B项是用醉翁亭来纪念欧阳修。C项是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优民的情怀。D项中的“招魂”“九歌”是屈原的作品。
8
根据题干信息“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可知,原始史料应为事件发生同一时期各种形式的记录。结合选项可知只有《春秋》成书于先秦时期,其他三项中的史籍均成书较晚,不符合题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