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目前教育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不好用、不适用、不常用。不好用是指功能跟不上用户的需求;不适用是指内容不匹配;不常用是指后续内容更新不足。请你针对这三个问题,分别提出解决对策。 第2题: 近日,在某城市的地铁上,一名女子玩手机时将声音外放,恰巧被巡逻的地铁工作人员看到,于是给该女子开了一张“罚单”,即文明乘车宣传单,对其不文明乘车行为进行劝阻。请你也选择一种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第3题: 你平时工作很努力,因此领导把工作都安排给你,导致工作做不过来。而你的同事小李的工作却很少,他很轻松。面对这一情景,你会怎么做?现给出五种做法,你会选哪个,并说明理由。 A、加班加点完成; B、直接找领导说明工作太多,无法完成任务; C、向领导汇报当前的情况; D、直接和小李说,叫他帮助我; E、自己消极对待,工作态度差。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题,设问要求提对策,所以答题重点为谈做法。题干中明确给出了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考生在作答时逐一对应解决即可。“信息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所以在思考时技术层面也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下面结合题干具体分析。 审题点1:“目前教育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不好用、不适用、不常用” 此处给出本题背景,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将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多媒体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开篇可以简单阐述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但是存在不好用、不适用、不常用的问题,用主体分析法可以想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使用、需要使用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教育信息化的载体是计算机技术,所以相关主体还有信息化平台、技术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为教育部门,这是可以思考的又一主体。 审题点2:“不好用是指功能跟不上用户的需求” 解释第一个问题,功能跟不上用户的需求,按流程法思考,先要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所以可以广泛调研用户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知道了需求之后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所需功能,例如教师的教学资料整合、在线批阅作业等,学生进行知识自测等;在实现了功能之后也需要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角度进一步优化功能,让其使用更便利。 审题点3:“不适用是指内容不匹配” 内容不匹配就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让内容更匹配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想知道相匹配的内容有哪些可以从宏观角度出发,按照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所需学习的不同内容展开论述;同时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例如小学阶段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中多用动画、图片等。 审题点4:“不常用是指后续内容更新不足” 要解决后续内容更新不足的问题,就需要保证内容持续更新,即要有内容的持续提供者。从政府角度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打造权威教育信息化平台,然后从平台方角度动员使用者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同时也要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内容丰富之后也可以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积极推广,让更多人愿意使用。 审题点5:“请你针对这三个问题,分别提出解决对策” 本题设问明确要求针对三个问题分别提出对策,所以在作答时按照“问题-对策”这样的逻辑展开作答即可。 综上,本道题的答题思路为:首先,简单阐述教育信息化意义;其次,从调研需求、设置功能、优化功能的角度解决不好用的问题;再次,从不同阶段学习对象特点、学习重点解决不适用的问题;最后,从打造权威平台、动员提供内容、加强内容审核、积极宣传推广的角度解决不常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