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第2题: 谈谈你对税务会计的理解。 第3题: 简述审计风险的特征。 第4题: 请向我们简要的介绍需求价格弹性,说明其影响因素。 第5题: 什么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请说明。 第6题: 什么是恩格尔定律? 第7题: 请简述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并说明什么是边际替代递减规律? 第8题: 请向我们说明什么是消费者均衡? 第9题: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 第10题: 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替代率递减有什么关系? 第11题: 请用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分析,为什么对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水的价格要比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的钻石的价格低? 第12题: 请你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 第13题: 什么是规模报酬?分别说明其三种情况。 第14题: 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不变并不矛盾,为什么? 第15题: 短期平均成本 SAC 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 LAC 曲线都呈现出 U 形特征。请问:导致它们呈现这一特征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第16题: 请简述机会成本的含义。 第17题: 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既然如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还会变化吗? 第18题: 你认为花钱做广告宣传是完全竞争厂商获取更大利润的手段吗? 第19题: 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及条件。 第20题: 市场中存在垄断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第21题: 请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第22题: 请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并说明支出法和收入法如何计算。 第23题: 什么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题: 请经济学的角度,简要分析GDP与绿色GDP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25题: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第26题: 请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 第27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第28题: 请分析产生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 第29题: 你认为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 第30题: 什么是通货膨胀税? 第31题: 请分析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第32题: 请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33题: 请你简述我国的法律渊源。 第34题: 请你说出法律规范的三个种类,并简要阐述。 第35题: 请向大家简要的说明法律关系的概念,以及主体和客体的分类。 第36题: 请问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特征,共有哪些行为种类。 第37题: 请阐述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第38题: 请问代理与行纪有什么区别? 第39题: 请你简要阐述《物权法》上的物的概念与特征。 第40题: 请说明物权的概念及特征。 第41题: 物权的种类包括什么,请分别进行说明。 第42题: 请分别解释抵押、质押、留置的概念。 第43题: 会计主体的概念。 第44题: 请简述会计核算方法。 第45题: 会计要素的概念。 第46题: 简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47题: 简述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第48题: 简述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 第49题: 说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 第50题: 说明权责发生制的概念。 第51题: 请举出稳健性原则在实务中的三个例子。 第52题: 请你阐述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第53题: 请说明会计要素的作用。 第54题: 请简要阐述会计账簿的错账更正方法。 第55题: 请简要阐述新会计准则下五步收入法。 第56题: 请简要阐述财产清查的含义和分类。 第57题: 请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并谈谈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第58题: 请解释财务报表中的“四表一注”,并简要谈谈“四表”之间的关系。 第59题: 请简要阐述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第60题: 资产负债表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编制资产负债表? 第61题: 请你谈谈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第62题: 请你谈谈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原理。 第63题: 请你简要阐述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第64题: 请你说明原始凭证的概念,并谈谈原始凭证的分类。 第65题: 请你说明记账凭证的概念,并谈谈记账凭证的分类。 第66题: 请简要阐述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 第67题: 请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第68题: 请阐述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 第69题: 请简要阐述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第70题: 请阐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第71题: 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怎么处理? 第72题: 有人说,预算永远跟不上实际情况的变化,所以进行预算没有意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73题: 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 第74题: 请说明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 第75题: 公司的筹资方式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第76题: 请说明资本结构的概念。 第77题: 请分别阐述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联合杠杆的定义。 第78题: 请说明利润分配的原则。 第79题: 请说明利润分配的程序。 第80题: 请说说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第81题: 请谈谈如何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第82题: 请谈谈风险的分类。 第83题: 请简要说明筹资的原则。 第84题: 请简要阐述发行普通股的方法。 第85题: 请简要阐述存货管理的目标。 第86题: 请谈谈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目的。 第87题: 请问审计工作底稿中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第88题: 请简要阐述审计目标。 第89题: 请简要阐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第90题: 请简要阐述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91题: 请简述审计证据的种类。 第92题: 请说明审计证据的特征。 第93题: 请谈谈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存款的审计程序。 第94题: 请说明审计报告的作用。 第95题: 请说明审计报告的种类。 第96题: 请从经济学角度谈一谈你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理解 第97题: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现实存在,请问对此你怎么看? 第98题: 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为什么会趋于下降呢?谈谈你的理解 第99题: 请你比较政府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 第100题: 你认为决定供给因素的基本点是什么? 第101题: 请你谈一谈在竞争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如何发生均衡 第102题: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财政政策,并给出具体解释 第103题: 为什么货币供给这种如此小的活动能够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的作用呢?谈谈你的理解 第104题: 站在经济学角度,如何评价一个经济的整体运行成功与否? 第105题: 请详细说明总需求理论 第106题: 通货膨胀下,名义GDP的上升夸大了实际产出的上升,这是为什么呢? 第107题: 谈谈你对垄断竞争的理解 第108题: 你认为决定消费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第109题: 经济学中投资的含义以及作用是什么? 第110题: 请你比较政府支出乘数与投资乘数。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帐户按照对经济业务内容反映的详细程度,可以划分为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 总分类帐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帐户。核算该帐户内容的总括资料,只用价值指标进行计量。总分类帐户反映所属明细分类帐户的总括资料,它对明细分类帐户起统驭作用。所以,又称总帐帐户。 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核算既要设置总分类帐户,又要设置明细分类帐户。 明细分类帐户是对总分类帐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帐户内容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帐户的补充。 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尽管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但二者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登记的原始依据也是共同的,因此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采取平行登记的方法。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帐户,又要记入所属的明细分类帐户。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税务会计是一门基于财务会计的会计学科由于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各个国家之间学者依靠自己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关系,对税务会计的定义也存在差别。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对税款形成、计算、缴纳等行为做出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即确认、计量、报告、记录、单位涉税事项的专业会计体系。 税务会计既是会计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财务会计为计量前提和基础,但又不是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 从会计学科角度讲,税务会计从核算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方式、核算目标等方面基本具备了独立的学科特征。负有纳税义务的独立纳税人,即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的纳税主体均为税务会计核算主体;纳税人在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可用货币表现的和税收有关的经济活动,税务会计的核算目标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要求,具体目标的确定由使用者要求决定。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审计风险独立于审计人员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灭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基础审计,在审计的方法上使用抽样审计,而抽样审计又存在审计风险,所以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 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所谓潜在性是指一种损失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的审计风险都转化为实际的损失,这一点从审计风险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不会形成实际的损失。 3.审计风险的非故意性。审计风险形成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客观因素,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主观因素。但这种审计人员的主观原因一定是非故意的。比如审计经验的欠缺导致审计证据的收集不充分或不适当、审计计划的编制欠周密等都不是审计人员的故意所为。 4.审计风险的过程性。审计风险不是在某一个审计环节才出现,它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所有环节,即只要有审计活动的地方,就一定有审计风险与之相伴。由于环境或业务的复杂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透彻、不全面,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过高从而仓促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所有这一切都会形成审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第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 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第5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它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理性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性和随机性的决策。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第6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映恩格尔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经济学家对恩格尔定律做了若干补充,恩格尔定律的内容有所增加。目前,经济学对恩格尔定律的表述是: (1)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 (2)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家庭住宅建设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 (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教育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第7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边际替代率(MRS)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 1 对商品 2 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 12 =-ΔX 2 /ΔX 1 。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原因是: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第8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 MU/P=λ,其中 λ 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簇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 MRS 12 =P 1 /P 2 。 第9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第10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在我看来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边际效用递减决定了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从而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也即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由此可知,边际效用递减决定了边际替代率递减。 第1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对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水的价格要比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的钻石的价格低这一悖论就是著名的“钻石与水悖论”,也称为“价值悖论”。 约翰·劳认为水之所以用途大、价值小,是因为世界上水的数量远远超过对它的需求,而用途小的钻石之所以价值大,是因为世界上钻石的数量太少,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需求,即物以稀为贵。 边际学派用“边际效用”来说明价值悖论。按照边际学派的观点,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由于水源充足,边际效用很少,所以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由于钻石稀缺,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马歇尔用供求均衡来解释“价值悖论”。他认为,人们对水所愿支付的价格,由于水的供应量极其充足,而仅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是,钻石的供应量却非常少,而需要的人又多,所以,想得到它的人,就必须付出超出众人的价格。 第1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所涉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时相应的产量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其它要素既定不变,某一种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 第1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其中,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第1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规模报酬不变是指在所有要素同时等量变动时,产量的变动幅度等于要素变动幅度。 (2)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不变并不矛盾。边际报酬递减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即研究的是长期。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单个要素报酬问题涉及的则是企业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固定不变,即规模报酬不变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厂商也可能面临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现象。 第15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 U 形,但二者形成 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呈 U 形,即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这是由于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而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2)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所以呈 U 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第16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一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第17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一个消费者和厂商的市场行为,都不会对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于是,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每个市场主体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因此他们是价格接受者。 即便如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仍然可能发生变化。由于均衡价格是由供需相等、市场出清时决定的,任何改变供给、需求的条件,如原材料涨价、偏好改变、技术进步等,都有可能影响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第18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花钱做广告宣传不是完全竞争厂商获取更大利润的手段。分析如下: 在理论上,完全竞争条件下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因此无需作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按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售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完全竞争厂商不会花钱做广告宣传。 第19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具体地说,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等。 第20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垄断是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厂商就是行业。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整个行业的产销量;第二,产品不能替代。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产品相近的替代品的竞争,其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厂商不受任何竞争性威胁;第三,独自决定价格。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决定价格,以达到垄断的目的;第四,实行差别价格,以攫取最大的超额利润。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第三,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第四,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第2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来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市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第2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 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 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第2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第2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绿色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 GDP 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 GDP”。绿色 GDP 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①“绿色 GDP”的提出,是为了弥补传统 GDP 的缺陷,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环境的保护。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标准,用绿色 GDP 来考核官员。 ②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第25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在经济学中之所以有人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是因为: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边际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会将增加的收入较多的用于消费支出),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第26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1)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2)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3)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即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同方向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第27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第28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 M. Keynes) 于 1936 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凯恩斯认为,流动偏好根源于以下三种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 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