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22年5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题(经济产业岗)

2022年5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题(经济产业岗)

【发布/编辑时间:2023-12-28 12:33:03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笔试题。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一)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在经济生活中,中小微企业往往在产业链上承担着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任务。只有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整体配套、协同,才能形成统一大市场,做到全国一盘棋。只有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贸协同,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经济机体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茶光村封了,我一个快30岁的男人,一个人支起一个早餐店……”
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于3月15日凌晨2点发布的一则推文下的评论区,一位网友写下了一条反映自己诉求的留言。
没想到,这条留言几分钟后就获得了运营人员回复——“南山区想和您联系,可否提供电话”。
更令这名网友没想到的是,当日南山区委相关工作人员和网友所在社区的党委,就上门进一步了解诉求,并送上关心慰问。
这名网友真名叫赖林远,住在南山区西丽街道曙光社区茶光村。
2019年,他和妻子在隔壁的松坪山社区开了一家售卖包子、豆浆等早餐的小店。
赖林远告诉记者,刚开业时,店的生意还不错,但后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生意受到了一些影响,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在深圳卫健委的公号上留了言。
“当时也没多想,说穿了就是宣泄一下情绪,没想到一时就被这么多部门和相关人士注意到了,而且还实打实帮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他说,自己非常喜欢深圳这座年轻又充满希望的城市,经营好这个早餐店是他努力立足深圳的希望。
赖林远说,上个月还挣了一点钱,但进入3月份,形势就非常严峻了,特别是近日所住的茶光村被列为“封控区”。刚好看到深圳卫健委凌晨的推文,就在留言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他说,曙光社区工作站当日下午就与他取得联系,10多分钟后就到达他的住处,还带着食品、水果等慰问品。
曙光社区党委书记廖志康当面跟他解释了依照疫情防控指令对茶光村进行围合管理的原因,详细了解了他的诉求,并依照相关规定为其解决了难题。
廖志康提出,社区防疫人员每天需要大量早餐,希望可以由他的早餐店来供应。“听到社区书记这样的提议,实在是太暖心了。”
“没想到各级党委政府这么快就能听到我的声音,也没想到他们这么快登门来慰问和安抚,我当场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赖林远说,他本人是非常理解疫情防控政策的。“无论是我们做生意的也好,社会各行各业的市民也好,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疫情能够快点结束,所以我们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防疫工作,不能添乱。”
3月15日晚,记者联系到曙光社区党委书记廖志康。
廖志康说:“前期我们通过社区的心理咨询师跟他取得联系,了解到他有点焦虑,也知道他一个人扛起家庭重任很不容易,所以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就尽快上门关心慰问他。”
廖志康介绍,前去赖林远住处后,对其宣讲了社区或实行严格围合管理的政策,并叮嘱鼓励其在遵守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好好经营早餐店。
“我留了电话给他,如果日后有需要,可以跟社区与我随时联系。”对于提出与赖林远合作,供应抗疫人员早餐的问题,廖志康表示,正与其协商后续细节。
廖志康还介绍,社区始终把战疫时期的民生问题、服务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我们有很多听取群众诉求的电话与渠道。市里有,区里有,街道有,我们社区也有,24小时值守,沟通渠道是非常畅通的。”“居民有任何诉求都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保证一定会及时、全力提供相关服务或进行积极沟通。”
1
第一题  案例分析(20分)
问题:请谈谈疫情下深圳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400字左右,20分。
(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验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2019年12月,深圳市向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报送了《深圳市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深圳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地方层面开始了“四链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的协同融合发展,明确提出要将“四链”深度协同,作为推动深圳创新驱动的组织模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协同发展”。
但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如果着眼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宏伟目标,那么目前深圳在推动“四链融合”上还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推动“四链融合”的系统性机制设计不完善、企业主体参与“四链融合”的内驱力不够等问题。
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创新发展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上存在不少堵点、痛点与卡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重大风险。部分地区和产业存在“创新孤岛”现象、创新与产业“两张皮”、中介服务不发达、全球主导权与话语权偏弱等问题。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不顺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循环不畅,无法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作为支撑人才链、服务产业链、推进创新链的基础,“教育链”为整个链条提供着“源头活水”。特别是高等教育,更是扮演着“人才聚宝盆”“创新总引擎”的角色。
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但其整体上仍处于“补课”“爬坡”“提质”阶段,相比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仍有显著差距,教育链发展滞后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供给侧改革仍任重道远。
继提高人才落户的学历门槛后,深圳的人才政策又有大动作。2021年5月28日,深圳人社局发布公告称,对现有人才补贴政策作出调整:自2021年9月1日起,对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对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市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此外,自2021年9月1日起,高层次人才业务停止申报。
对新引进人才不再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会影响深圳未来的人才吸引力吗?通过对4000名以上的深圳各类人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吸引人才的要素中,“城市包容性”以62.44%的比例位居榜首,“事业发展机会”以40.37%的比例位居第二,“收入水平”以33.7%的比例位居第三。而“人才政策引力”则以18.97%的比例排在第七位,国际化程度、创新精神和城市竞争力等要素均排在政策引力之前。由此可见,对于大部分人才而言,补贴政策并非其选择深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属于“意外收获”,更多的还是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以及优质的工作机会。个人事业能否成长,取决于所从事的专业与城市产业发展及创新技术走向是否吻合,在深圳这样一座高度市场化的城市,有了事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问题便迎刃而解。
2
第二题:案例分析
问题:深圳如何让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发展。400字左右,20分。
(三)
材料1:
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正式突破3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三个、粤港澳大湾区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从1979年的1.96亿元GDP起步,到突破万亿元,深圳用了31年;从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6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了5年。
过去40余年间,快速崛起的深圳成为一个难以复制的城市发展样本,站在3万亿元的关口上,深圳似乎“慢了下来”,2021年GDP增速为6.7%,在重点城市中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增速仅为2%。
在关于降速的讨论背后,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已经达到如此经济体量的深圳,正走在怎样的发展轨道上?
创新必然是串联答案的关键词之一。202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居全国前列,比2020年增加了超过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6%;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
研究的占比为46%,基础研究能力在稳步提升。
国际人士或机构也持续看好深圳的创新前景。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在2021年的采访中谈及一个观点,世界创新圣地可能将从美国的硅谷转移到中国的深圳。美国著名的全球性IT服务公司高知特信息技术公司未来工作中心也曾预测,深圳这座城市或将实现美国硅谷从未完全实现的目标:一个其产品适用于每个国家和满足任何预算的技术中心。
国家也赋予了深圳极高的期待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有着光明前景的深圳,当下也面临着切实的挑战,从一个相对更中短期的时间尺度来看,迈过了3万亿元门槛的深圳,如何稳固下一阶段的增长动能?又如何迈向4万亿元?
材料2:
按照三次产业结构来划分,2021年深圳第二产业占比仍为37%;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1341.32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从横向对比来看,几年前,上海和北京GDP突破3万亿元之际,其第二产业的占比分别为30.7%和18.6%。
深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今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
这是深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公开宣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的决心,并将制造业单独成章,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位置。此外,该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当前的挑战时,其中一条便提到“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呈下滑态势”。这是一个明确的官方定调,长期以来,深圳的经济界有过争论,工业比重是否还需要这么高?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我们对产业的分类统计与国外有差别,比如美国,生产力的分工非常深化,制造就仅仅是指“manufacture”的部分,而我们指的是“industry”。深圳的很多工业企业既有研发,又有品牌、制造、市场推广等,实际上包含了很多西方不纳入制造统计的部分,如果只计算制造这一环节,深圳的第二产业比重应该比现在更低。
在袁易明看来,从研发的角度来看,大多“硬技术”的载体仍然是制造业,如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这是深圳要坚持的高端制造方向。
很大程度上,深圳正是一个由制造业中心迈向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范本。2021年,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二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6%。
从早期的加工贸易到持续向产业链上游攀升,深圳在融入全球分工协作体系的过程中,在多个行业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尤其是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在深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范围内,基本可以找到配套的所有零部件。
关于产业链与创新,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乐正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未来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链”融合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放眼全世界,形成“双链”融合优势的城市并不多,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虽然创新链很强大,但是已经没有了产业链;一些城市则是有产业链但没有创新链,二者兼而有之的城市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深圳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材料3:
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曾指出,城市的增长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生性的,就是一旦创新企业成长之后,内在结构将不断发生变化;二是有新的产业进入。
所以,未来看深圳,第一,看华为、平安、招商包括大疆这样的企业还能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它们的生命力就是深圳的生命力;第二,深圳未来培育大企业很重要,但培育创新企业更重要,深圳的成功不在于出现了多少大企业,而在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而且创新存在于产业链的各个分工环节。
今年2月,深圳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华为数字能源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赫然在列,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主要进行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新型能源技术研发、能量回收系统研发等。去年4月,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极狐联合华为发布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搭载了华为HI解决方案,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被称为华为“第一车”,刷屏网络。在遭受经营考验的同时,华为也在不断开疆拓土。
新年伊始,另一家深圳知名企业——腾讯,在央视黄金时段推出品牌形象片,主题为“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自2018年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以来,腾讯再度发出新的信号--加速融入实体经济。
今年4月,比亚迪汽车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比亚迪在电气化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快的步伐。
一方面,龙头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是深圳保持不断突破与迭代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评判深圳的更重要指标在于,是否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尽管受到了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承压,但深圳的市场主体仍然活跃。今年一季度,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88065户,其中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122户,同比上升34.9%,深圳商事主体累计总量达到了385.4万户。
市场主体的活跃,也带来了就业人数的增长。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企业职工总数达1131.57万人,同比上升4.42%,就业规模仍然在稳步扩大,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职工人数同比增长了14.68%,达到了52.01万人。
由此可见,深圳仍然是很多创业者、求职者的首选之地,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也成为深圳主抓的工作之一。4月8日,深圳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12家,独角兽企业新增20家左右。
材料4:
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深圳预期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这意味着,深圳计划用4年的时间,完成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跨越。可供参照的是,上海、北京实现这一跨越,分别用了4年、3年时间。但深圳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将是截然不同且更为严峻的内外部环境。
今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五个方面的挑战和不足,其中就提到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疫情影响较大,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和附加值还需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压力大等。
这当中既有全国或者大城市共性的难题,譬如疫情、逆全球化潮流、国际贸易摩擦、房地产市场紧缩等,也有深圳独有的挑战,譬如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数量持续增长背后,有观察人士指出深圳近年来未曾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也大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深圳的创新活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民营经济的发达,未来深圳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打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政府的决策体系要朝着有利于创新种子萌芽的方向发展,继续营造“闯”和“创”的氛围,要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深圳仍然是创业者的“天堂”,并且政府和社会需要继续遏制房地产炒作之风。
在经济观察人士看来,除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之外,深圳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可以指向“成本的上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郑宇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深圳的制造企业调研,几乎所有企业主都会谈到成本上升的压力。
郑宇劫指出,过去深圳就像一个“轻装上阵”的年轻人,可以全力奔跑,但现在就好比是一个“拖家带口”的成年人,发展经济之外,还需要更好地保障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当城市进入更高能级,运行成本也将随之攀升。更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城市溢价,最终会在土地成本上体现出来。
然而,深圳恰恰又是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在199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即便再加上深汕特别合作区的470平方公里,深圳的土地资源以及成本,恐怕也难以承载当下及未来的制造业。
在郑宇劫看来,深圳需要突破空间的制约,一方面,深圳正在加速推进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建设,将为制造业提供更优质的空间;另一方面,深圳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都市圈建设。此外,深圳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也将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3
第三题:大作文(60分)
问题:请结合材料,围绕“深圳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于1200字,60分。
1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案例分析与机关事务的复合题型,侧重于对策建议类案例分析,要根据材料给定的特定案例的困难、特定案例的对策,分析出小微企业的在疫情下的“难关”,以深圳政府角度作出工作决策。考生作答时,要结合工作实际,也要紧扣给的那个材料;要针对疫情背景,对策要务实有效,切忌坐而论道;如果能够充分结合深圳的地方特色、区位特点等市情,则堪称完美作答。
【思维分析】
一、精准审题明方向
分析题目中的“一人一围两题三要”,找准立足点、关注点,预判答题方向、答案形式。
1.人设:深圳,要充分站在深圳市政府角度提出对策建议,要具有宏观性,不能仅就问题谈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小微企业的难关时,要有代入感,将人设假设为小微企业来分析,才能更准确的找准其痛点。
2.材料范围:整篇材料。
3.题型:案例分析
4.主题:深圳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5.文字表达要求:无,但此题相对半开放式的作答模式,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比如小标题、工作成效等内容要予以亮化。
6.字数要求:400字左右。左右建议案10%的浮动掌握,40字结合答题纸来论,建议不要上下浮动2行以外。
7.分数要求:20分。
二、分析材料找重点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在经济生活中,中小微企业往往在产业链上承担着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任务。只有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整体配套、协同,才能形成统一大市场,做到全国一盘棋。只有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贸协同,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经济机体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由此可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可以从上下游、产供销、大中企业下手;可以以大带小、但无法内外贸易协同(疫情封控)】
没想到,这条留言几分钟后就获得了运营人员回复——“南山区想和您联系,可否提供电话”。【解决困难:1.要快;2.重视网络舆情工作】
更令这名网友没想到的是,当日南山区委相关工作人员和网友所在社区的党委,就上门进一步了解诉求,并送上关心慰问。【解决困难:要快、要针对诉求、可以关心慰问】
赖林远告诉记者,刚开业时,店的生意还不错,但后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生意受到了一些影响,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在深圳卫健委的公号上留了言。【困难:1.小店影响生意,推理至小微企业即影响生产经营;2.影响心理】
“当时也没多想,说穿了就是宣泄一下情绪,没想到一时就被这么多部门和相关人士注意到了,而且还实打实帮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困难:要务实有效】
他说,曙光社区工作站当日下午就与他取得联系,10多分钟后就到达他的住处,还带着食品、水果等慰问品。【解决困难:要快、可以关心慰问】
曙光社区党委书记廖志康当面跟他解释了依照疫情防控指令对茶光村进行围合管理的原因,详细了解了他的诉求,并依照相关规定为其解决了难题。【解决困难:1.解释原因,推理出要关注群众情绪,积极梳理群众的心理和情绪(合理假设:梳理对象生产经营者、员工等);2.主动倾听了解诉求;3.依规解决困难】
廖志康提出,社区防疫人员每天需要大量早餐,希望可以由他的早餐店来供应。“听到社区书记这样的提议,实在是太暖心了。”【解决困难: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在疫情形势下,确保防控安全的情况下,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没想到各级党委政府这么快就能听到我的声音,也没想到他们这么快登门来慰问和安抚,我当场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解决困难:1.快;2.听诉求;3.慰问和安抚(注重心理健康)】
廖志康说:“前期我们通过社区的心理咨询师跟他取得联系,了解到他有点焦虑,也知道他一个人扛起家庭重任很不容易,所以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就尽快上门关心慰问他。”【问题:心理焦虑】
廖志康介绍,前去赖林远住处后,对其宣讲了社区或实行严格围合管理的政策,并叮嘱鼓励其在遵守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好好经营早餐店。【对策:1.宣讲政策;2.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生产经营】
廖志康还介绍,社区始终把战疫时期的民生问题、服务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对策:1.解决民生问题;2.做好服务】
“我们有很多听取群众诉求的电话与渠道。市里有,区里有,街道有,我们社区也有,24小时值守,沟通渠道是非常畅通的。”“居民有任何诉求都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保证一定会及时、全力提供相关服务或进行积极沟通。”【对策: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
梳理:
宏观来讲,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可以从上下游、产供销、大中企业下手;可以以大带小。由此要推演到,深圳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倾斜、加大市场调控等宏观对策。
中观来讲,要解决民生问题,要做好服务,关注网络舆情。
务实层面来讲,要倾听小微企业诉求、畅通沟通渠道,要疏导小微企业相关人员的心理和情绪,要宣讲疫情管理政策,要在安全前提下依规帮助其继续生产经营
务虚层面来讲,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要积极主动、要迅速、要有效。
三、聚焦核心出框架
本题不同于单纯的对策建议类案例分析,直接对梳理的答案进行归纳分类即可,本题需要根据梳理出的内容,由点及面,上升一个层次作答,作答逻辑不唯一,涵盖主要内容即可,但不能就问题答问题。因材料中既涉及务虚、又涉及务实,既涉及宏观、又涉及具体内容,建议采用帽段+具体内容的模式作答,如果能够结合市情为最佳,不能结合也不影响作答。
要拟定框架结构,确定具体作答内容要素:
我认为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要积极主动、务实高效帮助其解决困难:
一、用心解决困难
畅通沟通渠道;主动倾听诉求、深入一线了解情况
二、用力解决困难
1.政策资金倾斜保障,龙头企业等作用等宏观调控角度内容;2.可生产经营的,防控前提下,帮助恢复生产经营;
三、用情解决困难
积极宣讲政策;注重心理情绪疏导;关注舆情工作(诉求及时对接解决、恶意制造恐慌的严查快处)
四、内容丰富成答案
深圳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应当以积极主动、务实高效的态度解决其实际困难:
一是用心了解小微企业困难。开通24小时热线、微信小程序等,畅通企业与政府“求助与建议”渠道,跟进督促,做好反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要主动到小微企业去、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切准企业“困难脉”。
二是用力解决小微企业困难。加大财政支持、减费降税力度,惠企纾困。针对小微企业特点,打通上下游、产供销,发挥国企、大中型企业能动性,结对帮扶,共度难关。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安全前提下,帮助企业解决员工通勤、产品运输、生产销售等困难,帮助企业“复元气”。
三是用情营造健康经营环境。理解企业压力、个人焦虑等问题,积极疏导经营者、员工等情绪问题的同时,加大政策宣讲力度,赢得企业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对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对恶意制造恐慌等违法问题严查快处,杜绝出现“亚健康”。
【参考答案】
深圳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应当以积极主动、务实高效的态度解决其实际困难:
一是用心了解小微企业困难。开通24小时热线、微信小程序等,畅通企业与政府“求助与建议”渠道,跟进督促,做好反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要主动到小微企业去、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切准企业“困难脉”。
二是用力解决小微企业困难。加大财政支持、减费降税力度,惠企纾困。针对小微企业特点,打通上下游、产供销,发挥国企、大中型企业能动性,结对帮扶,共度难关。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安全前提下,帮助企业解决员工通勤、产品运输、生产销售等困难,帮助企业“复元气”。
三是用情营造健康经营环境。理解企业压力、个人焦虑等问题,积极疏导经营者、员工等情绪问题的同时,加大政策宣讲力度,赢得企业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对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对恶意制造恐慌等违法问题严查快处,杜绝出现“亚健康”。
(382字,425格)
2
【审题重点】
此题为案例分析题,但是不同于常规的对策建议类题型,本题不仅是简单的归纳概括即可,要在提炼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要统分结合,在作答“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具体内容基础上,作答“四链”协同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可以看出,深圳市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沿地区,在遴选考试中,更多地测察了考生分析问题能力。
【思维分析】
一、精准审题明方向
分析题目中的“一人一围两题三要”,找准立足点、关注点,预判答题方向、答案形式。
1.人设:深圳。
2.材料范围:整篇材料
3.题型:案例分析
4.主题:深圳如何让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发展。
要关注、理解“让”字,是让考生提对策建议,而不是讲深圳如何开展相关工作的。
5.文字表达要求:无
上一篇:2022年5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直机关遴选笔试题(民生发展岗)
下一篇:2022年5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题(城建生态岗)
相关资源
  • 2022年5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直机关遴选笔试题(民生发展岗)
  • 2022年6月11日湖北省恩施州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 2022年9月25日内蒙古区直遴选笔试题(区残联)
  • 2022年内蒙古区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 2022年7月24日贵州省贵阳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笔试题
  • 2022年贵州省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 2022年11月5日重庆市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 2022年12月18日陕西渭南市直遴选笔试题
  • 2022年1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市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 2022年9月17日陕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题
  • 2022年7月10日甘肃省直遴选笔试题
  • 2022年12月18日江西省九江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题(B卷)
  • 2022年12月17日江西省萍乡市遴选笔试题(A卷)
  • 2022年11月13日江西省直遴选公务员 笔试题(A卷)
  • 2022年2月26日江西省赣州市直遴选笔试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