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小题0.5分,共19分 1 某校将科技创新融入到课堂当中,为学生提前适应数字社会做准备,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 )作用。 A、导向 B、约束 C、激励 D、辐射 2 某校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这说明该校重视校园( )文化建设。 A、物质 B、活动 C、制度 D、精神 3 下列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家校合作的措施应具体适宜 B、学校应对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C、教师是家庭教育的合作者 D、家校合作增强了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4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 )。 A、伊里奇 B、桑代克 C、洛克 D、斯金纳 5 潘老师倾向于通过写教师日志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这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中的( )。 A、理性取向 B、独立研究取向 C、文化生态取向 D、实践—反思取向 6 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研讨等,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中的( )。 A、同伴互助 B、新教师入职辅导 C、教师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7 陈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持学生主体观,教学交往观。这说明其具有( )。 A、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 B、合理的专业知识 C、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D、崇高的职业道德 8 某教师不懂得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材施教,说明其缺乏(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综合性知识 9 “长善救失”启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0 雄狮带领幼狮捕杀猎物的行为不属于教育,是因为( )。 A、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B、教育是传授直接经验的活动 C、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D、教育是传授间接经验的活动 11 课桌、黑板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 )。 A、教育材料 B、教育主体 C、教育影响 D、教育媒体 12 沛西·能是教育( )的代表人物。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历史起源说 D、政治起源说 13 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是( )。 A、教学方法 B、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师生关系 D、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矛盾 14 小张在学校里通过接受课程学习并与各学科老师交流,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社会功能 B、职业功能 C、个体社会化功能 D、个体个性化功能 15 学校自古以来都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政策的阵地,这体现了( )。 A、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 B、教育可促进民主化进程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D、教育可培养全民政治意识 16 某些学校在管理上只注重“管”,不注重“理”,凡事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管理功能 B、调控功能 C、负向功能 D、评价功能 17 教育研究中的( )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进行的研究。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研究 D、预测研究 18 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重要保证力量是( )。 A、班主任 B、优秀学生 C、任课教师 D、团结有力的班干部 19 在班级组织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因受到周围同学的批评而改变行为。这体现了班级组织的( )功能。 A、促进发展 B、满足需求 C、诊断 D、矫正 20 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某班计划每月发行一期班刊。为此,该班组建了班刊编辑小组。这属于学生群体中的(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一般群体 21 下列不属于有效的家访应包含的步骤的是( )。 A、明确家访的目的 B、分析家访对象 C、临时确定家访时间 D、建立家访记录卡 22 当学生行为表现良好时,班主任卢老师会及时给予他们积极正面的鼓励。这说明卢老师重视班级( )空间的建设。 A、物理 B、文化 C、社会 D、心理 23 很多班级出黑板报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且只是几个学生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很少关注黑板报的内容。这启示班主任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 )。 A、彰显班级个性 B、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C、塑造团结进取的班级氛围 D、发挥环境的激励作用 24 学生对班主任王老师总是敬而远之,王老师在教室时一切秩序井然,但她一离开教室,班里就会出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局面。这反映出王老师的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调控型 2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班主任每天统计并上报班级学生体温情况。这是班主任安全防护职责中的( )。 A、安全告知职责 B、安全警告职责 C、安全防范职责 D、安全救护职责 26 人工智能的运用使教师教育方法选择得到丰富,也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这说明科学技术能够影响( )。 A、教育者的观念 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 27 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通常先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之后不断在更高层次上重复它们直到学生全面掌握该门学科为止。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单元式 D、大纲式 28 学校的建筑物,教室布置,文化长廊,文化活动,学风、班风、校风属于( )。 A、广域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9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教学内容包含具有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那么采取( )为主的策略。 A、学生讨论 B、教师讲授 C、学生发现学习 D、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0 教学方法是以( )为指向的。 A、教学目标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31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讲述法 D、角色扮演法 32 邓老师问学生:“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这属于( )。 A、理解性提问 B、知识性提问 C、综合性提问 D、应用性提问 33 ( )是课程实施的决定因素。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教材 34 下列关于校本课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课程目标上追求个性、有学校特色 B、学校人员与校外人士均可参加课程开发 C、适用于单个学校或某些学校 D、在课程上主要体现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 35 沈老师在学生完成课堂回答后,经常只说一句“很好”便让学生坐下,这说明沈老师对学生评价缺乏( )。 A、安全性 B、适度性 C、具体性 D、及时性 36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某学生可以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特征,说明学生达到的认知领域水平是( )。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37 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这体现教学目标的(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评价功能 D、聚合功能 38 我国古代经典文献《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的教育宗旨,属于教学目标中的( )。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39 文老师最近在进行一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教学渗透”为主题的教育研究,需要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她可以采取的途径有( )。 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专业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使用检索工具 40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 )。 A、精英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教育个性化 41 实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有( )。 A、要考虑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C、课外活动只能由班主任组织 D、课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富有吸引力 42 在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成绩退步、心理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何老师会主动邀请家长、任课教师、孩子坐在一起,相互倾听,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商量解决方案。这说明班主任是( )。 A、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B、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C、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D、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4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 )。 A、教育具有永恒性 B、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C、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D、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44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 )。 A、根据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 D、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 45 建立学制的依据包括(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46 张老师引导学生使用阅读“存折”进行读书积分,以积分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选每学期的班级“书香少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反映出学生的本质特点有( )。 A、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B、学生具有思想和感情 C、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D、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47 教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有(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D、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48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 )。 A、教学目标 B、经济因素 C、学习环境 D、学习者的特征 49 下列属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的有( )。 A、情感取向 B、忠实取向 C、学生中心取向 D、相互调适取向 50 教学目标陈述应包含的具体要素有(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行为表现程度 51 下列关于教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教学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根本目的 B、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C、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D、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活动 5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 A、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为导向 B、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C、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D、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三、判断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53 教育研究能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和了解,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 54 社会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 55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个性特长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它与全面发展理念无关。( ) 56 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先进生工作。( ) 57 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 58 所谓“自然教学法”,就是教学由易到难的方法,其确立者是夸美纽斯。( ) 59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即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来培养人。( ) 60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 61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快于人口增长率。( ) 62 高中生倾向于将严守纪律、照章办事的教师视为理想的教师形象。( ) 63 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是榜样示范者。( ) 64 教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唱歌、端茶,体会“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从空间上讲,这种资源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 65 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应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 ) 66 作为教学媒体的视觉材料越逼真,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 ) 67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 68 说课需要说清楚客体的目标和怎样教的问题,但无需说明为什么教与为什么这样教。( ) 69 布鲁姆说“评价不是甄选的工具,而是改进教学,促进个体发展的必要基础”。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评价应坚持客观性原则。( ) 70 我国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71 教与学之间存在差异,教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 ) 72 “教师中心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主体地位,只能服从教师教导。( ) 四、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一) 从2016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每年进行中小学“有温度的教师”推选活动,至今,全区已有5000多人获得“有温度教师”荣誉称号。从学生评述的角度寻找这5000多位“有温度教师”的共同标识,可以归纳为:待人有微笑,态度有宽容,言行有品位,教育有耐心,育人有理解,上课有趣味,教育有鼓励,作业有讲究。 73 从师生关系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人格因素 D、课堂组织环境 (二) 在完成师范学校教学评估后,校领导号召全校所有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然而一些老师发出反对的声音,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教好书,上好课。搞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与自己无关。 74 上述材料中,提出反对意见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研究( )。 A、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相互独立 B、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C、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D、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 班主任金老师在班里设置了“说说我的心里话”信箱,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信上,投到信箱里,班主任及时收集,随时了解学生心事。学生刘丽在信中写道:“我想爸爸妈妈。”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让金老师无比心疼。金老师了解到,刘丽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顾不上关心孩子,刘丽一直感到缺乏关爱,因此也很难与同学交心。于是,金老师多次利用课余时间与刘丽谈心,并在她生日前夕,悄悄组织班里学生为她制作生日贺卡,筹备庆祝活动。刘丽生日当天,面对全班师生的祝福,她流下了眼泪,说:“这么多人陪我过生日,我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渐渐地,刘丽不仅学习进步了,人也变得开朗热情起来。 75 从班级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 )。 A、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前提 B、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D、情感沟通法是班级管理常用的基本方法
1、A2、C3、B4、A5、D6、C7、A8、B9、C10、C11、C12、A13、B14、C15、C16、C17、B18、D19、D20、A21、C22、D23、B24、A25、C26、A27、B28、D29、B30、A31、C32、A33、A34、D35、C36、B37、C38、B39、ABCD40、BCD41、BD42、ABC43、BCD44、ABD45、ABCD46、ACD47、ABD48、ABCD49、BD50、ABCD51、BC52、BCD53、A54、B55、B56、B57、A58、B59、A60、A61、B62、B63、B64、B65、A66、B67、A68、B69、B70、A71、B72、A73、ABC74、BCD75、AB 1 本题考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作用包括:(1)导向作用;(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5)辐射功能。其中,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为把他们自身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促使教师职工自觉地完成和社会赋予的教育任务,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作用。题干中,将科技融入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前适应数字社会做准备,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A项正确。 B项: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表现为校园文化使信念、价值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一发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一种行为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以此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是指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往往能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自觉行为,化外部动力为内在动力;激励教职员工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校发展而勇于牺牲、乐于奉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是指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必然对社会文化主体文化产生辐射作用,在知识、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对社会造成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其中,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是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题干中,某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侧重于学生行为准则的培养,属于校园制度文化。C项正确。 A项: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校园活动文化不属于学校文化的类型,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中教师、学生等学校主体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情感立场。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家校合作。家校合作的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家校合作方式,教师是家庭教育的合作者。家校合作增强了家长的教育责任感,能够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采取适宜的方式教导子女。家校合作中学校教育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而不是全方位地指导,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具特殊性。B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其中,非制度化教育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者有库姆斯、伊里奇等人。A项正确。 B项: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洛克的代表性著作是《教育漫话》,其教育观点有:(1)提出“白板说”;(2)倡导“绅士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通过迷箱实验说明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理智取向(理性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文化生态取向。其中,实践-反思取向主张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发现教育教学意义,获得实践智慧,其主要方法有写日志、传记、构想、文献分析、教育叙事、教师访谈、参与性观察等。题干中,潘老师通过写教师日志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D项正确。 A项:理智取向(理性取向)主张教师通过正规的培训,向专家学习先进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以提高教育理性认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化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为其工作提供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学习团队建设进行协同教学、合作教研,实现共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参考文献: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12. 6 本题考查教师成长与发展。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同伴互助和教师的自我教育。其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很广,可以是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题干中,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研讨等都属于教师在职培训的途径。C项正确。 A项: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之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达到改善教学之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有一个安排有序的计划,主要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在我国,各级师范院校还承担了短期的系统培训工作,其目的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12. 7 本题考查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1)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2)合理的专业知识;(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4)崇高的职业道德。其中,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是以观念或信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看法。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的所有努力都要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格尊严的维护和美好人性的成长,如学生主体观、教学交往观、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创造人才观、学校人本管理观等。题干中,陈老师秉持学生主体观,教学交往观,即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A项正确。 B项:合理的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育教学顺利完成的能力与本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参考文献: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12. 8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技能。其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其中,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学科教学论) 等知识。题干中,某教师不懂得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材施教说明其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即条件性知识。B项正确。 A项: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残志坚的人。互补性的教学启示为: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长善救失”启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C项正确。 A项: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抓关键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题干中,雄狮为动物,它带领幼狮捕杀猎物的行为不属于教育,体现了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因此也称为教育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题干中,课桌、黑板等均属于教育手段,从选项设置上看,即为教育影响。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代表人物有沛西·能和利托尔诺。其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A项正确。 B项: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构成了教育系统的诸多矛盾运动形态,而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则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的也是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它的存在是教育者和教育内容存在的理由,教育活动中的其他矛盾的解决都是围绕这一基本矛盾而展开的。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现代教育学基础,西北大学出版社,第30页 14 本题考查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按作用的对象,教育的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第二,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第三,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角色的社会化。题干中,小张通过接受课程学习并与各学科老师交流,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体现了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角色的社会化,即个体行为的社会化。C项正确。 A项:社会功能指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第二,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第三,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现实力量。(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题干中,学校自古以来都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政策的阵地,体现了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其中,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中,学校凡事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了阻碍的作用,体现了教育的负向功能。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五大类。其中,应用研究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B项正确。 A项:基础研究又称理论研究或基本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以发展和完善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发展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对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等进行试验、试制、引进和改进的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