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21年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2021年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发布/编辑时间:2022-11-29 10:01:54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材料1
全程机械化,种地更轻松,“智慧春耕”的出现让轻松种田、科学种田成为可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春雨贵如油。3月下旬,一场期盼已久的降水让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的种粮大户付太华喜上眉梢。他打开农用气象信息APP,一张色彩鲜明的“鹤壁市土壤水分分布图”映入眼帘,自己承包的500亩耕地全部处于代表适宜的绿色区间。
“叮叮!”正在此时,鹤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发来了《农用天气预报》。记者接过他的手机一看,在灌溉和施肥气象等级预报图上,鹤壁全市都标注为较适宜的蓝色,而喷药气象等级预报图上,鹤壁全市都标注为不适宜的红色。“这表明,现在这天儿,虽然下了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小麦生长所需,应该继续灌溉,同步进行施肥,但不能喷药。”付太华说。
说罢,付太华带着记者来到了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近500米长的游走式喷灌机,正“整装待发”。
游走式喷灌机1天可浇灌农田1200亩,灌溉的情况怎么样?“田间地头的气象监测站,每分钟都在监测苗情、墒情和温度,把数据实时传回农业气象试验站处理后,就形成图像传送到了咱农户的手机上,一目了然!”说话间,付太华轻点控制APP,设定好程序,游走式喷灌机和田间的固定喷头一同开始工作。
点开图像模块,田里的实时图像传来,能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挂上了水珠。付太华笑着对记者说,“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地上有气象站,田里有摄像头,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苗情、墒情监测。坐在家里就能查看庄稼的生长状况,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两脚泥的往田里跑了!”说着,老付笑了起来。
材料2
前不久,甘肃省部署安排春耕生产,强调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力争全年化肥使用量减少6万至7万吨,项目区有机肥提高20%以上;农药用量较上年再减少50吨左右,促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
近年来,甘肃省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探索出了一户一块田、龙头企业代建、整合资金提升建设标准等一系列经验做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节水工程灌溉技术相结合,建设平整肥沃、节水高效、设施配套、道路畅通的现代高标准农田,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并且,甘肃省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探索出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生态循环农业路子。2019年,甘肃省完成粮改饲320万亩,亩均增收300元以上,新增优质饲草料1600万吨以上。
今年,甘肃省决定把建设绿色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广绿色化标准化综合技术规程,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甘味”知名品牌的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农产品。继续抓好“三品一标”建设工作,重点加大绿色食品认证力度,力争今年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00个以上。围绕高原夏菜、马铃薯、苹果、中药材、肉牛、肉羊、地方性特色产品的优势区域划定,选择代表“甘味”的7大类3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综合评价,评选一批“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进行奖励和扶持推广,推进我省特色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
材料3
深秋,橙黄橘绿,象山泗洲头镇墩岙村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这个小山村,村口南湖畔的说事长廊内,村党支部书记鲍英钱和乡贤黄伦祥正在商量如何建设村文旅活动中心。
“现在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原先规划的文旅活动中心无法满足接待需求。11月10日,我们专门召开村民说事会,大伙商量后决定扩大1亩以内的场地。”黄伦祥说,目前该决议已报镇里审批。
“我当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墩岙的变化从来没现在这么快,这一切多亏了‘村民说事’。”鲍英钱指着身旁的“村民说事”宣传牌,接过了话匣子……
20年前,“前山后山山靠山、羊肠小道九曲弯”是其写照。20年前,村里矛盾突出、环境脏乱差。“当时周边流传一句话:有女不嫁墩岙村。”鲍英钱回忆起往昔。
“说事”犹如一场春雨,滋润了这块贫瘠的土地。“我们尝试固定日子说、主动上门说。村民说了之后,村里及时商量、马上办理,好坏由大家评说。”谁家的种苗生长不好,哪户的田块排水不畅,都是说事内容;村委会、村小学、村民家,都是说事地点。
“起初村民参与的热情不高。但几次说事下来,大家看到件件事有落实,便越来越认可这种模式,矛盾也在有商有量中消弭。”鲍英钱自豪地说,墩岙已实现“20年矛盾不出村”。“村民说事”,说出了墩岙大发展,讲出了村民幸福感。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逾3.6万元。“今年6月,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与会嘉宾还来我们村考察哩!”鲍英钱骄傲地向记者晒起了照片……
“‘村民说事’实现了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拓宽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在象山县委领导看来,“村民说事”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并逐步发展为三治融合的新乡村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象山已累计召开说事会6.5万余次,收到各类议题7.1万余个,解决率94%,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98.1%。
材料4
在走访许多贫困村后发现,基本上每个贫困村都会有几个贫困户“等着扶、躺着要”;一些贫困户穷惯了,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还有一些贫困户穷怕了,思想极度保守,不愿意为摆脱贫困努力尝试。
实际工作中,一些帮扶干部想速战速决,缺乏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或者遇到一些挫折,便打起了退堂鼓。更有少数干部“知难而退”,为如期完成帮扶任务,干脆“自己帮着干,群众一边看”。
在思想扶贫遇到难题的贫困村,常听到贫困户反映,帮扶干部一个月会来一两次,“看一下、问一下、填一下(帮扶卡)”,帮扶工作多是帮助协调申请个项目,享受个政策。情感交流不够,心与心之间距离尚大,想解开贫困户思想贫困的疙瘩,难!
思想扶贫工作做得好的帮扶干部,多有个共同心得:不断真心付出,自然能让贫困户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贵州省习水县一位扶贫干部说过这样一番话:“走动多了,帮扶多了,贫困群众慢慢把我当自己人,思想扶贫就不难了。”
在四川南充,有个帮扶干部抱怨:村里好几个贫困户种蘑菇,都脱了贫致了富,可有一户贫困户就是不干!一年后,那个贫困户种的蘑菇已经喜获丰收。原来,为了让贫困户愿意干、敢干,市里在村里建起了脱贫奔康产业园,贫困户种蘑菇一旦发生风险,先由保险公司理赔,再由风险基金补助,还有农技员提供技术指导,龙头企业保底收购。问起贫困户为什么这次敢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他说:其实我不是懒,是怕赔,现在这个项目把我担心的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材料5
回乡探亲,发现村里麻将馆多了。“不到百户人家的村子,就开了8家麻将馆,家家生意红火。”堂叔感叹:现在打麻将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活计,而且不来钱、不刺激还没人玩,赌的越来越大,一晚上甚至能输赢成千甚至上万元。
村里难道没有其他消遣方式?过去村里有秧歌队,逢年过节看个戏、闹个红火,挺带劲的,如今都没了。前几年上面拨钱,给村里建了文化室、书屋,可里面不少书跟农民没干系。“现在村里人富了,日子却空落了,‘电视不爱看,一天就没事干’。”
乡村麻将馆遍地开花,暴露出农村文化“荒漠化”的问题。如今的农村,致富能手越来越多,但文化人才却越来越少,腰包越来越鼓,但休闲方式越来越少;楼越盖越多,但文化场所却越来越少。传统农村文化日渐凋零,阵地萎缩,与经济发展相比,农村文化建设成了发展“短腿”。
农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那些庄稼汉口中唱出的调调,那些农村大妈捏出的“面花”,那些农民家门口贴着的年画……民间有多少美不胜数的艺术奇葩?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不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失守、失根,不只关乎农村、农民,因为农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材料6
前几天在西部地区红枣之乡走访,公路边随处可见的一堆堆烂枣让人揪心。当地人解释,去年大枣产量不低,但雨水大,裂果多,行情跌了一半还没人收。红枣滞销,枣农着急,眼巴巴看着辛苦一年的收成烂在地里。
同样种红枣,中部地区一个枣乡的枣农不愁卖。这些年,县里引进一大批深加工企业,一颗大枣,可当鲜枣卖,也可制成枣饮、枣茶、酵素等200多个系列产品,增值几倍、十几倍。有订单有保障,枣农告别“摆地摊卖大枣”的阶段。
论资源,西部枣乡并不差。充足的光照,独特的沙质土壤,是世界公认的“水果优生区域”。然而农业优势没有转化成市场优势,短板就在产业化上。当地干部分析,农业企业少,龙头更少;初级加工多,深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大多农产品“原字号”上市,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市场意识不强,转型发展不快,近年来“枣贱伤农”频繁上演。
资源是优势,可躺在资源上“睡觉”就成了包袱。西部一位枣农坦言,10多年前,这里的大枣根本不愁卖。可如今,其他地方红枣发展很快,关键是人家从品种改良到田间管理,新技术一个接一个。相比之下,当地枣农还是老办法,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减产、病害难以避免,常常卖不上价。西部枣乡的农业资源,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但考察之后,愿意扎根的却不多。有人担心,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刚有合作意向,政府就流露出“拉郎配”的苗头。
扶持农业产业化,不仅要输血,更要增强“造血”功能。政府权力瘦身,服务要健身,多倾听企业诉求,畅通流通渠道,为农产品加工开辟“绿色通道”,推进产加销一体化。降低金融门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多措并举,才能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材料7
乐至县孔雀乡的一个村庄,农民夜校课堂在村委会二楼。春夜里村委会的点点灯光,让这个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里的村庄,显得生机勃勃。
“树木移栽的时候最好能够带土转移,埋下去要把土夯实。”走上讲台的老师唐恭海,是该村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这一晚,20多位村民来听他讲树木移栽种植技术课。为了上好这堂课,唐恭海足足准备了1个月。
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资阳1988所“农民夜校”的缩影。截至2018年2月底,资阳市“农民夜校”已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累计培训群众达230万人次。
“大家学习热情还是很高,为了弥补林木技术课的空缺,我通过林业部门培训和自学,掌握了一些林业种植技术,成为夜校教师。不仅每月有固定课,田间地头也是我的课堂。”唐恭海介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党员就要做先锋,通过农民夜校来切实帮助村民提升。
3月10日晚,新年后的第一堂农民夜校课,47岁的村民蒲锦友吃过晚饭便早早来到村委会二楼夜校培训室。和以往一样,蒲锦友选择第一排坐下,戴好眼镜,备下纸笔,静待开课。
村民蒲锦友除了在外承包小工程,家里还在种植着3亩多蔬菜。2016年以前,主要种植青菜、萝卜。“一年下来累得够呛,最后落到口袋里的钱却很少,基本处于想放弃的状态。”回忆起以往的种菜路,蒲锦友感触良多。
2016年12月,蒲锦友听说村里新办的农民夜校请来了县农业局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没来得及吃晚饭,他便来到课堂学习。
“来的时候课已经开始了,我就站在门口,靠着墙听。”蒲锦友回忆,专家在课堂上介绍了一种常见蔬菜——菱角菜。不仅讲了选种、施肥等技术,还从市场行情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种植菱角菜的可行性。
这堂课后,适逢蔬菜换种季节,蒲锦友就按照夜校学习的知识,尝试着种下3亩多菱角菜。收获季节到来,蒲锦友赚了6000多元。
“从那时候起,‘农民夜校’的课程我都全程参与学习。”蒲锦友说,至今40多堂课,他一节也没有落下。
自己的腰包鼓了,蒲锦友又开始琢磨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蒲锦友介绍,2017年,他出资帮助村里的三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从种子到技术全部帮扶,一年下来,三户贫困户都已经成功脱贫。
材料8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黄国平在其博士论文中的《致谢》部分,被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热传。文中,黄国平用最朴素的文字,回顾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这段伴随着至亲离世、穷困潦倒、前途渺茫的求学之旅,让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网友落了泪,既感叹于农村少年坎坷的成长经历,更对这份坚持下去的勇气充满了敬畏。
读书的过程固然苦涩,但结局还是令人欣慰。接受系统教育、获得博士学位,不仅成了黄国平人生旅程中最美好的事,也让他的世界观充满了人性的光芒——黄国平在文末如是写到:“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正是这句话点出了一个农村孩子坚持读书、接受教育的本真和核心价值。“玉汝于成”“改变命运”固然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但丰盈的生命体验、仁爱的人性关怀更为可贵。身处“改革”“革新”“变局”的时代洪流中,一个农村孩子对“读书”的执着,更显得难能可贵。原因就在于,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时代性命题,对农村孩子们的精神成长造成了深远影响。
读博士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走的路,但教育的意义需要在任何时代都得到充分认同,当前更是如此。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计,是这个时代应该推崇的价值;绝不将农村孩子的视域定格在狭小的空间里,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管子治国》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参考相关材料,谈谈党员干部在服务农村建设与发展进程中,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试题二】
农业是人类社会古老的产业,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清初尤为思想家曾言:“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请结合你对这一言论的思考和感悟,联系所给材料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试题一】参考答案
       党员干部要让村民物质、精神都富足。物质:1.发展智慧农业。协助建立大数据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特色化品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3.扶持农业产业化。增强企业市场意识,畅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渠道,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精神:1.发动群众自治。拓宽社会治理渠道,倾听村民诉求,及时落实需求。2.做好思想扶贫。提升服务意识,深入帮扶,打消村民顾虑,催生发展动力。3.推进文化建设。培养人才,丰富场所和休闲方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4.加强技术培训。开设课堂,邀请专家,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引导村民相互帮扶。5.重视教育普及。让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助力精神成长,拓宽视域格局。
【题目解析】
第一步——审题
通过勾画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题目的主题、答题要素、材料范围和作答要求等。
《管子治国》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此句话意思是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强调使百姓富裕的重要性】,并参考相关材料,谈谈党员干部在服务农村建设与发展进程中,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根据“谈谈……启示”可知,(1)本题属于案例分析中的对策类题目,具体作答启示,作答启示时需注意答案要点的普适性;(2)结合题干所给句子和“党员干部在服务农村建设与发展”理解,说明作答主题是关于推进农村建设与发展,使得农村村民富裕,但需注意作答主体是党员干部,因此具体作答时一方面可以从材料中摘抄或概括党员干部推进农村建设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的相关做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材料中农村现有问题推导相关方法对策。(3)根据题干提示“参考相关材料”可知材料范围不明确,但通过浏览材料可发现所给材料都与主题“农村”相关,因此需全部阅读】?(10分)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结合题干中的句子和材料内容要在答案的最前面给出明确的表态,然后再写启示。】
第二步——阅读资料,提取要点
给定材料
材料1:
全程机械化,种地更轻松,“智慧春耕”的出现让轻松种田、科学种田成为可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本段主要说明农村发展中的农业发展。其中“要……建立……推动……深度融合”中的“要”“建立”“推动”提示对策,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党员干部可以引导协助村民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发展智慧农业,且根据表述“‘智慧春耕’的出现让……成为可能”肯定了“智慧农业”,说明智慧农业确实可以推动农业发展,以此带动农村发展,村民致富。因此可摘抄出要点:①发展智慧农业,协助建立大数据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春雨贵如油。3月下旬,一场期盼已久的降水让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的种粮大户付太华喜上眉梢。他打开农用气象信息APP,一张色彩鲜明的“鹤壁市土壤水分分布图”映入眼帘,自己承包的500亩耕地全部处于代表适宜的绿色区间。
“叮叮!”正在此时,鹤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发来了《农用天气预报》。记者接过他的手机一看,在灌溉和施肥气象等级预报图上,鹤壁全市都标注为较适宜的蓝色,而喷药气象等级预报图上,鹤壁全市都标注为不适宜的红色。“这表明,现在这天儿,虽然下了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小麦生长所需,应该继续灌溉,同步进行施肥,但不能喷药。”付太华说。
说罢,付太华带着记者来到了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近500米长的游走式喷灌机,正“整装待发”。
游走式喷灌机1天可浇灌农田1200亩,灌溉的情况怎么样?“田间地头的气象监测站,每分钟都在监测苗情、墒情和温度,把数据实时传回农业气象试验站处理后,就形成图像传送到了咱农户的手机上,一目了然!”说话间,付太华轻点控制APP,设定好程序,游走式喷灌机和田间的固定喷头一同开始工作。
点开图像模块,田里的实时图像传来,能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挂上了水珠。付太华笑着对记者说,“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地上有气象站,田里有摄像头,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苗情、墒情监测。坐在家里就能查看庄稼的生长状况,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两脚泥的往田里跑了!”说着,老付笑了起来。
〖段2-6以傅庄村种粮大户付太华农业种植为例,具体说明发展智慧农业。其中“农用气象信息APP”“鹤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发来了《农用天气预报》”“游走式喷灌机”“田间地头的气象监测站……一目了然”“卫星”“无人机”“摄像头”等都是农业种植中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的典型案例和具体做法,且通过表述“全天候的苗情……两脚泥的往田里跑了”“老付笑了起来”说明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使得村民满意,但考虑答案要点的普适性和作答字数限制,此处对于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省略不写。〗
材料2:
前不久,甘肃省部署安排春耕生产,强调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力争全年化肥使用量减少6万至7万吨,项目区有机肥提高20%以上;农药用量较上年再减少50吨左右,促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
〖本段主要介绍甘肃省对于春耕生产的安排。其中“强调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说明其在农业生产种植中注重质量和效率,开展高质高效生产,属于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对策,党员干部可进行学习借鉴,因此可摘抄出要点:②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近年来,甘肃省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探索出了一户一块田、龙头企业代建、整合资金提升建设标准等一系列经验做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节水工程灌溉技术相结合,建设平整肥沃、节水高效、设施配套、道路畅通的现代高标准农田,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段承接上文具体介绍甘肃省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方法。其中(1)“推进……农村生产条件”说明甘肃省在农业种植中注重标准化农田的建设,以此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可进行学习借鉴,因此可摘抄出要点:③建设高标准农田。(2)表述“一户一块田……提升建设标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高标准农田”是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具体措施介绍,因考虑答案要点的普适性和作答字数限制,此具体措施可省略不写。〗
并且,甘肃省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探索出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生态循环农业路子。2019年,甘肃省完成粮改饲320万亩,亩均增收300元以上,新增优质饲草料1600万吨以上。
〖本段中“并且”表并列,承接上段,介绍甘肃省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方法,应重点阅读。其中“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路子”说明甘肃省将农业种植与畜牧业结合,推动农业生产生态循环,且根据材料中2019年农业生产数据表明此方法使得农业增产增收,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方法,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可进行学习借鉴,因此可概括出要点: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今年,甘肃省决定把建设绿色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广绿色化标准化综合技术规程,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甘味”知名品牌的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农产品。继续抓好“三品一标”建设工作,重点加大绿色食品认证力度,力争今年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00个以上。围绕高原夏菜、马铃薯、苹果、中药材、肉牛、肉羊、地方性特色产品的优势区域划定,选择代表“甘味”的7大类3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综合评价,评选一批“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进行奖励和扶持推广,推进我省特色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
〖本段主要介绍甘肃省农产品销售措施。其中“评选一批……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说明甘肃省农产品种植在达到优质高效、绿色循环的同时,也注重其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特色,党员干部可学习借鉴,因此可概括出要点:⑤建设特色化品牌。〗
材料3:
深秋,橙黄橘绿,象山泗洲头镇墩岙村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这个小山村,村口南湖畔的说事长廊内,村党支部书记鲍英钱和乡贤黄伦祥正在商量如何建设村文旅活动中心。
“现在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原先规划的文旅活动中心无法满足接待需求。11月10日,我们专门召开村民说事会,大伙商量后决定扩大1亩以内的场地。”黄伦祥说,目前该决议已报镇里审批。
“我当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墩岙的变化从来没现在这么快,这一切多亏了‘村民说事’。”鲍英钱指着身旁的“村民说事”宣传牌,接过了话匣子……
20年前,“前山后山山靠山、羊肠小道九曲弯”是其写照。20年前,村里矛盾突出、环境脏乱差。“当时周边流传一句话:有女不嫁墩岙村。”鲍英钱回忆起往昔。
“说事”犹如一场春雨,滋润了这块贫瘠的土地。“我们尝试固定日子说、主动上门说。村民说了之后,村里及时商量、马上办理,好坏由大家评说。”谁家的种苗生长不好,哪户的田块排水不畅,都是说事内容;村委会、村小学、村民家,都是说事地点。
“起初村民参与的热情不高。但几次说事下来,大家看到件件事有落实,便越来越认可这种模式,矛盾也在有商有量中消弭。”鲍英钱自豪地说,墩岙已实现“20年矛盾不出村”。“村民说事”,说出了墩岙大发展,讲出了村民幸福感。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逾3.6万元。“今年6月,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与会嘉宾还来我们村考察哩!”鲍英钱骄傲地向记者晒起了照片……
〖段1-7以墩岙村举办“村民说事”为例,且通过对比墩岙村20年前后变化,肯定其取得的发展成果。其中“村里及时商量……由大家评说”“大家看到件件事有落实……有商有量中消弭”说明墩岙村在村务处理中通过“村民说事”倾听村民的意见,且对村民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有效减少了矛盾,党员干部可学习借鉴,因此可概括出要点:⑥倾听村民诉求,及时落实需求。〗
“‘村民说事’实现了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拓宽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在象山县委领导看来,“村民说事”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并逐步发展为三治融合的新乡村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象山已累计召开说事会6.5万余次,收到各类议题7.1万余个,解决率94%,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98.1%。
〖段8-9对墩岙村“村民说事”进行总结。其中“‘村民说事’实现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说明“村民说事”本质是带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新的渠道,使得村民实现自治,且根据段9象山说事会的数据成果肯定了村民自治在农村治理中的效果,可作为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学习借鉴的方法,因此可概括出要点:⑦发动群众自治,拓宽社会治理渠道。〗
材料4:
在走访许多贫困村后发现,基本上每个贫困村都会有几个贫困户“等着扶、躺着要”;一些贫困户穷惯了,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还有一些贫困户穷怕了,思想极度保守,不愿意为摆脱贫困努力尝试。
〖本段主要说明农村贫困户存在的问题。其中负面表述“等着扶、躺着要”“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思想极度保守,不愿意为摆脱贫困努力尝试”说明贫困户在思想层面缺乏自主脱贫意识和想法,不愿意尝试,提示党员干部......
上一篇:2020年12月湖北省孝感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
下一篇:2021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相关资源
  • 解救“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
  • 2019年3月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市级监委留置场所看护辅警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湖北省武汉退役军人事务局笔试《综合知识测试》(主观题)
  • 2019年湖北省武汉事业单位考试A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B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D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C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8年11月10日湖北省荆州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综合应用能力测试》真题
  • 2018年3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D类中小学教师《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7年4月16日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中小学《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6年7月16日湖北省荆州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综合应用能力测试》真题
  • 2016年6月5日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D类中小学教师《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