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长江下游有一个城市,有50公里岸线很适合工业开发,但是这个城市划分出20公里作为公园和湿地,并表示这20公里岸线不再工业开发。有些人表示惋惜,有些人表示支持,你怎么看? 第2题: 教育部准备开展一项中小学校老师违规补课整治活动,你是负责人,你要注意几点? 第3题: 你和小王一起工作,你俩一个科室,领导交给你们俩一项任务,你认为应该先统筹规划再开展,小王认为应该先开展再统筹规划,你俩各执己见,谁也不听谁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第4题: 现在有一个免费图书馆对外开放,由于夏天炎热,于是很多人去图书馆纳凉休息,图书馆变得很嘈杂,影响了很多读书者阅读,阅读者纷纷表示不满,你给图书馆提几条建议。 第5题: 你是政府服务大厅的负责人,现在服务大厅排队时,很多人带孩子过来排队,孩子们在现场嬉戏打闹,引起了很多群众不满,你是负责人,你怎么解决?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中的环境类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政策行为来考量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这个来增强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储备。题目中有两种人的不同观点,我们就可以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可以选出自己更为赞成的观点进行论述。具体分析如下: 审题点1:“公园和湿地”“工业” 看到公园、湿地、工业这些词语,考生就应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并非是不可共存的。那么在考虑此题时就可以联想到“绿色发展观、绿色GDP、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 审题点2:“有些人表示惋惜,有些人表示支持” 题目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属于双观点题目。对于双观点题目,考生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出表态,即表明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接下来再详细地进行论证。有些人表示惋惜,是否因为觉得不发展工业有可能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而有些人表示支持,是否是因为大家觉得环境保护更为重要呢?那两种人的担心是否有道理呢?如何找到更加合适的两全的办法呢? 综上所述,本题的思路便是对于此题中所给出的做法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综合利与弊给出更加适合发展,也不影响经济的对策。 参考答案 对题目中出现的矛盾,我是可以理解的。该城市将适宜进行工业开发的20公里岸线划作公园湿地建设用地的做法,从工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会让人感到惋惜;但是从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角度来看,又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称赞。 我想,该城市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规划,一定有其深刻的道理。 第一,过去经验深刻教训。过去盲目发展工业而弃环境于不顾,对我们现在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多的考虑环境是必须的。第二,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该市的这种做法正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在挖掘金山银山的同时也留住了绿水青山。第三,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市在岸线发展的规划,满足了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保留了永久的财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规划者和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 该市这样的规划考量方式值得称赞,规划者和领导者的发展眼光和政绩良心也值得其他领导干部学习。但是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20公里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未来的生态建设如何落实?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科学规划建设。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摒弃不良政绩观,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好长远规划。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特别是面临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相掣肘的情况时,可以召开联席会议,邀请规划、环保、经济等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规划方案,并建立模型,做好评估。 第二,做好政务公开。充分尊重群众对于社会发展建设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做出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后,还要通过主流媒体、各种政务公开渠道等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公开,积极解答疑问、倾听建议;通过开听证会,让群众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在真正开始施行后,也要实时报道进度,做好反馈接收工作。 第三,尽力争取双赢。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争取环境-工业发展的双赢表现,可以通过建立工业—生态循环系统,将工业开发和生态建设融合在一起,利用工业开发给生态建设输送资金、利用生态资源净化工业废物,实现良性循环。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教育部作为部级单位,开展违规补课整治活动,最重要的是做好全国统筹领导和管理。结合知识储备,可以得知思路为:做好前期规划设计,明确整治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各省各地按要求开展整治排查--对排查结果进行处理--及时总结,形成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