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我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治疗艾滋病,引起了网民热议,对比你怎么看? 第2题: 单位要搞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环保活动,你怎么组织? 第3题: 你代表部门做月度报告的时候领导说你的数据跟上一个月是一样的,这个数据是你的另一个同事提供的,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题干非常简单,就是问我们对于基因编辑婴儿的相关看法,很明显是一道综合分析里面的社会现象题目,而且根据现在的舆论导向,应该是一则比较负面的社会现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社会现象经常用的思路来梳理答题框架:表态、影响、原因、对策。 审题点1:“引起了网民热议” 网民热议这里,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赞同,第二个便是质疑,由此可以引出我们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并且,网民热议的背后,有一个隐含的事实,就是有一百余名科研人员实名反对,因为此事必然会对他们甚至整个科研领域造成危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网民担心的是对自身及后代的影响,基因编辑会不会扰乱人类的基因库,这里可以作为其影响里面的两点内容。 审题点2:“我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治疗艾滋病” 题目讲到治疗艾滋病,但是现在已经有比较安全的治疗手段,说明基因编辑本身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可以作为影响的第三个角度。再来看原因方面,可以围绕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虑,先有人来做,再有人审查,出问题了要进行处罚,也就是从科研人员、审查机构、法律法规三个层面考虑,当然对策也完全可以围绕这几个角度展开。 所以,这道题的思路可以确定为:表态(不支持)、影响(科研风气、资源浪费、伦理风险)、原因(科研人员价值观、审查程序、法律法规)、对策(道德宣传、强化监管、完善法律)。 参考答案 初见这则新闻时,我感到很骄傲,这代表着我们医疗技术的进步。但是随着122位专家的实名反对,以及相关规定的了解,我认为这是不顾伦理与法律法规的疯狂行为,如此科技闹剧应尽量避免。 若是任由其发展,会造成极大危害。 一是影响科技领域风气。如果如此不顾社会后果,会造成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对于包括那122名人员在内的科技人员是不公平的,甚至会牺牲中国科研人员、科研活动的信誉和形象。 二是浪费医疗资源。实际上我们已经能够有效的阻断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根本不需要进行基因编辑。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到没有实用价值的研究中,会导致对于疑难疾病的研究投入减少,造成极大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是蕴含着伦理风险。科学家对于人类基因功能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基因编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比如脱靶效应。而改变一个基因会给人类的基因库带来哪些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如此疯狂的行为,其背后有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