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根据材料作答 案例一(25分) 背景材料: 资料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资料2: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中共A省省委和B市委按照省试点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细化实化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推进力度,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确保完成国家赋予的试点任务。要有力有序加快节奏,强化目标导向,倒排时间节点,建立台账制度,一招不让地抓好任务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强化问题导向,理清重点难点发扬钉钉子精神,集中力量攻关,聚焦重点突破。要积极主动跟踪对接,抓住国家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要强化领导压实责任,试点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抓总、协调各方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调度推进:市县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相关部门要找准定位、协作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 2013年以来, B市C县D镇坚持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科学的规划,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结合地型区位,突出特色。该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按照中央提出的“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绘就了“整镇扶贫、整镇脱贫”的宏伟蓝图,从而解决了“如何布局”的问题。精准扶贫规划如何突出特色呢?该镇聘请了省市设计院的专家到镇内实地调研,并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通过专家与老百姓多次交流沟通,达成共识:规划与建设要突出特色,要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统筹下好全镇“一盘棋”,高标准做优“D”全域规划:要坚持“产城一体”“四态合一”理念,按照脱贫与致富、扶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原则,统筹考虑城镇空间、产业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构建1个中心镇区、4个农村聚居点的“1+4”新型城镇体系和“一心一轴四片区”的产业布局。将城镇作为发展中心、带动中心、综合中心和文化中心,带动全镇城乡经济文化同步联动发展。依托原有的山体与水系脉络,打造绿色低碳精品城镇;融入“小组微生”理念,因势而为、因地制宜,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主题打造4个独具特色的农民聚居点。 资料3: 联合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个人访谈… D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精准扶贫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地形区位存在劣势。该地处龙门山脉,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属于山区地型,虽然距成都市区只有75公里,但交通不便,给本地土特产品运输带来困难,系典型的山区贫困镇。二是贫困人口较多。全镇辖6个村(社区) , 8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7422人(其中常住人口5300余人) ,有市级贫困村2个,全镇贫困人口880人,占12%。三是缺乏主导产业。镇内原有煤矿产业,财政收入有保障。2009年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要求停止开采煤煤矿,从此失去了产业支撑,群众收入快速下滑。该镇党政领导在深入分析这些困难后,提出要战胜困难,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运用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的理念,按照“以镇带村、做好规划、用足大挂、巧用资源、保护生态、扶贫到人”的思路,整镇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了“由被动等靠受助向积极主动参与转变、由单个项目扶持向全域提档升级转变、由临时短期解困向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由局部单一扶贫向整镇联动推进转变”的“整镇扶贫、整镇脱贫”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将D镇建设成城镇优美、绿色低碳、山水相融、幸福和谐的山区扶贫开发示范区。 该镇按照市委领导来调研时提出的“林上保生态,林下促增收”讲话精神,充分发挥D镇的独特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林业中药材产业园区,从而解决了农民“增收哪里来”的问题。该镇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经济林种植,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康复养老等产业,充分挖掘镇域内唐代摩崖石刻药师岩、佛学文化遗址白云庵等的文化内涵,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同时,为进镇群众配套3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入股修建酒店,流转场镇群众闲置住房和铺面,进行统一管理打造,增加财产性收入,使群众持续增收有了保障。 资料4: 通过县镇两级政府牵线搭桥, D镇先后引进企业8家,成立农业合作社19个,建成林业中药材产业园区和3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初步构建了集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由“煤矿黑色产业”向“环保绿色产业”的成功转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绿色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初的0.696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3303万元,增长91.03 %,促进当地群众劳动转移就业,实现了80%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城镇化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全镇人口聚居度达到至90%以上。 D镇坚持把城镇改造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治理城镇“脏、乱、差、烂” ,按照前瞻性和超前性的工作要求,高标准改造了路、桥、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超过“1+34”标准,绿色低碳精品小镇已全面建成。4个山区“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正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新农村综合体全面建成后,将有5000余人搬进宽敞明亮、独具川西特色、低层的木式结构形态的新居,享受更加优美的环境。 D镇以增强自我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开展择业观念、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实用技术等专门培训。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信息、建设帮扶就业基地、鼓励企业招聘特困群众等措施,大力实施转移就业、居家就业工程。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在有企业入驻流转土地时,优先流转土地,并优先在流转企业务工,做“一对一”精准帮助农民就业,解决了精准扶贫后自我发展能力问题。 D镇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采取资本运作,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解决了“钱从何处来”的问题,增强了精准扶贫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其措施包括:一是用活政策资源。对新增的72亩产业区国有土地进行招商引资;运用农村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政策,将旧城镇改造与土地整理农民集中安置点建设相结合;运用废弃工矿用地政策,对原新源煤矿土地进行充分利用;依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引进市场投资主体,大力实施山区6个村(社区)、1200余户“生态移民富民惠民工程”,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二是盘活农村资源。以土地整理为载体,整镇包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节余指标780亩,筹集资金2.7亿元。充分利用镇域内182.7亩产业配套用地和原新源煤矿闲置建设用地,筹集资金1.46亿元。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引入企业投资3亿多元参与城镇建设;群众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自主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打造4个独具特色的农民聚居点。 D镇把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城镇化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在城镇改造中,始终坚持“房子怎么建,百姓说了算;城镇谁来管,群众参与办”的工作导向,充分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判汉等各项权利,让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全程参与到扶贫开发过程中。一是建立精准扶贫信息档案。建立扶贫档案294户,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户、低保户及五保户等特困群众的基本情况,家庭就业及产业发展情况,使精准扶贫有信息保障。二是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百姓故事会暨歌舞大邑·运动大邑”、法制大讲堂、重大公共项目民主决策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大力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和知晓率。三是增加群众参与机会。通过“五账群众工作法” (即动态建账、民主议账、务实解账、及时晒账、满意结账)、党建大课堂等渠道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把投票器、表决器交到群众的手中,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参与议事机会。四是提高群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成立了场镇改造自治委员会等6个群众组织,着力探索建立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不断让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参与到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工作中来。五是扩大群众参与面。通过吸纳社会贤达、经济组织代表、非户籍人员参与的群众议事制度,在群众组织运行管理、全方位公开、项目管理等方面全程参与,提高议事质量和水平。六是增添群众参与激励措施。通过完善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政策措施,让群众投工投劳有回报、出资出智有收益,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 D镇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治理创新,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大行政权限下放力度,下放到镇行政审批事项55项,下放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86项。同时,成立了场镇自治改造委员会、场镇管理委员会等6个群众组织,建立健全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三民主”工作机制。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开展各类技能、素质培训20多期。通过实施“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理念,该镇新建6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齐了活动设施,实现文娱活动常态化开展。开展“百姓故事会暨歌舞大邑·运动大邑”、法制大讲堂20余期,积极开展关爱特殊人群活动,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神文明亮点纷呈,在全镇形成了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团结互助、邻里和睦的好风气。 1问题:调研结束后,联合调研组拟召开总结会,组长将对D镇党委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进行点评,假设你是联合调研组的成员,请列出点评要点,供组长参阅。(25分) 要求: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二) 案例二 背景材料: 某省M市地处平原腹地,既是粮食生产大市,也是秸秆生产大市,全市秸秆实际产量已达到1000万吨左右。为此该市采取多种方式利用秸秆资源。首先,通过引导农民采取机械收获直接粉碎还田、深松整地灭茬还田的方式,促进地力提升,直接将秸秆还田作肥料:其次,利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经过粉碎、揉搓后,直接给牛羊等牲畜饲用;再次,将秸秆加工转化为原料,用于加工高密度建筑板材、防寒保温材料、装修隔音板、造纸等多个领域。 同时,鼓励农民利用水稻秸秆编织防寒草帘、草绳等生产生活用品,用于砖垛苦盖及陶瓷制品简易包装等;最后,捡拾秸秆打包作燃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秸秆焚烧量,野外直接焚烧数量明显减少,禁烧区域实现了零焚烧。 秸秆禁烧无疑已成为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能否实现年度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重要考量因素。焚烧秸秆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影响空气质量污染环境,而且极可能带来交通和火灾等安全隐患,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县为单位推进农业废弃物资化利用试点”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范围。 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我市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较大,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50万亩。据测算,全市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105亿斤(525万吨),小麦秸秆约54亿斤、油菜秸秆0.7亿斤、玉米秸秆26亿斤、大豆秸秆7亿斤、棉花秸秆6亿斤、其它作物秸秆12亿斤,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在秸秆禁烧的工作推进中,十分注重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设立专栏、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发送短信、编顺口溜等多种形式,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相关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群众自觉树立“不能烧、不敢烧、不愿烧、舍不得烧"的意识。 目前,我市秸秆利用十分有限,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传统处理秸秆方法使相当部分的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主要有少量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棉花秸秆用于烧火做饭,少部分秸秆用于自然还田、人工还田和饲养家畜家禽,少量玉米芯、棉籽壳、果树枝等用于食用菌生产,极少量秸秆用于沼气生产,初步估算现有秸秆利用率为30%左右,大部分被焚烧或弃置。 市农委主任:由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要么实施成本太高,让农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把秸秆卖给那些养殖大户才几分钱一斤。普通农户如果种3亩地,来自秸秆的总收入只有100多元,远远不够支付收集和搬运秸秆的人工费和运费,导致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使用日益广泛,农民朋友对柴草的需求下降。过去,秸秆可以烧火做饭,现在都不烧了,秸秆拉家里也没地方放,最简单的就是一把火烧了。 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发电是必要的。由于财政奖补资金打包给县区,没有分专项切块,受财力限制,县区一般除兑现秸秆还田、秸秆发电以外,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成型燃料很少得到补贴。这从长远来看,将对秸秆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皖北县区粮食种植面积大,按30%奖补资金配套,财政负担仍然较重。同时,按照去年的政策,重点区域内每发现1个火点扣5%省级奖补资金,非重点区域内每发现1个火点扣2%省级奖补资金,易导致皖北县区扣减的资金数额大,增加了资金压力,影响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机械设备不足,因前几年投入偏少,秸秆还田所需的大型动力机械及配套农具明显缺乏,影响了“还田”效果;作业效率下降,在作物收获时将秸秆切碎抛洒,增加了机械负荷和故障频率,降低了作业效率;成本有所上升,与焚烧秸秆相比,收割一体的粉碎还田利用每亩增加成本10-20元,单独粉碎还田利用每亩增加成本30-40元;存在潜在风险,秸秆还田需要农机农艺密切配合,对秸秆粉碎作业、耕整地作业、下茬作物播种及管理均有很高的要求,若结合不紧或操作不当,会出现还田秸杆与作物幼苗“争氮、争水”,导致出苗率降低。特别是秸秆连续多年全量还田后,有可能增加病虫草害的发生几率,也有可能形成“海绵田”,加大农作物倒伏的风险。 2问题1:M市秸秆禁焚和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5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3问题2:假设你是工作组的成员,请你对M市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建议。(25分) 要求:又针对性、指导性,不超过400字。 二、公文写作。根据材料作答 (三) 案例三: 资料1: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201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强调,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组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 通知指出,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准确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人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资料2: 关于进一步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干部全员教育培训的通知(节选)部属各单位: 一、教育培训重点内容 二、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 三、教育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 资料3:部属事业单位人员多、门类广、业务工作繁忙。… 4问题:假设你是人事司的工作人员,司领导要在此次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请起草讲话稿中“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这部分内容。(35分) 要求:1、突出现实针对性 2、符合领导讲话稿写作要求; 3、条理清晰,文字简洁; 4、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1【审题重点】 审题中需重点关注给定身份、主题方向、表达要求。 1.给定身份:问题中提到联合调研组召开总结会,组长进行点评。 2.主题方向:组长将对D镇党委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进行点评,主题是D镇党委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3.表达要求:总结会点评就是会议发言的讲话稿。材料同时具备了讲话稿和经验材料双重文种的作答要求,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有特色、有亮点。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可以看出作答需要找准重点,分条作答,语言精练,不要遗漏要点。 【思维分析】 这种题目比较典型,以“精准审题明方向、分析材料找重点、聚焦核心出框架、内容丰富成答案”为主线作答。 第一步 精准审题明方向 问题中要求“总结会上,组长对D镇党委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进行点评”,需要紧扣材料,概括整理材料中精准扶贫的典型做法。 第二步 分析材料找重点 典型材料的要点都是从材料中概括整理。认真研读材料,找出D镇实施精准扶贫的要点和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提炼要点。 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要点主要集中在材料2中。材料2讲到创新扶贫思路办法,具体措施有:大力发展产业、解决资金问题、构建产业链条、保障农民就业、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具体论述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小要点,如解决资金问题中,材料提供了三个部分内容:一是用活政策资源,二是盘活农村资源,三是撬动社会资本。 材料3讲到把城镇改造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治理创新,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三民主”工作机制,“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工作理念,形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团结互助、邻里和睦的好风气,等等。这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可以从政府的角度,围绕“服务和保障”来综合概括,形成要点。 第三步 聚焦核心出框架:紧扣材料案例,依照一定逻辑关系,梳理核心点,确定答案框架,列出小标题。点评要有一个总体评价:D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创新精准扶贫思路,坚持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办法,因地制宜抓落实,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扶贫成效初现。 一是谋划长远、抓住关键。 二是思路创新、方法得当。 三是措施到位、特色明显。 四是服务周到、保障有力。 第四步 内容丰富成答案:在确定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材料补充丰富成答案。 【参考答案】 D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坚持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办法,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扶贫成效初现。 一是谋划长远、抓住关键。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加大组织协调,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出台激励措施,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思路创新、方法得当。创新精准扶贫思路,运用“以镇带村、整体推进”的方法,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特别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用活政策资源,盘活农村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三是措施到位、特色明显。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林业中药材产业园区,构建了集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