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案例一: 在一节小学科学课上,张老师正在讲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忽然,有学生兴奋地喊道:“哇,好漂亮的光环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移到了窗外。原来,太阳周围出现了一圈美丽的日晕。张老师见状,灵机一动,问:“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是彩虹!”“不对,是一种云吧?”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张老师笑眯眯地对同学们说:“那我们到外面好好地观察吧。”同学们像一群欢快的鸟儿飞出了教室。为了保护眼睛,张老师还端来一盆滴了墨汁的水,让同学们从水中观察。张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日晕’,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自然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听着,眼里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这时,下课铃响了,张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回家以后每人写一篇关于观看日晕的体会吧。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书籍、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案例二: 阳阳和丁丁是班上两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学生,成绩不错,但自觉性比较差。他们都喜欢化学,特别是化学实验。今天的化学课,陈老师要给同学们上关于乙醇的新课,课代表在上课前把相关的实验用品和教学模型放到了讲台上。阳阳和丁丁看到了,马上凑到讲台前动起手来。阳阳不小心弄坏了乙醇分子结构模型,丁丁则把乙醇碰洒在了讲台上。正在这时,陈老师进来了,看见讲台上一片狼藉,他厉声说道:“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这些东西能随便动吗?”阳阳马上说:“老师,对不起。这个分子结构太神奇了,我只是想看看,不小心弄坏了,对不起。”丁丁也低着头,不停地承认错误。陈老师依然很生气,把他们叫到了班主任李老师那里。李老师想起这些天物理课、体育课上发生的其他安全小事故,非常生气,直接让他们写检讨并请家长。这件事情以后,阳阳和丁丁逐渐失去了对化学课的兴趣,还时常故意不遵守纪律,甚至和两位老师对着干。 材料2 新学期开学以来,班主任周老师发现班上学生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没有学习计划,只是听从老师和家长安排;课堂上很少积极发言,除非老师点名;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课后几乎不主动复习、总结;不愿独立思考,遇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不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总是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请你对这一观点做出判断和分析。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试题二】 请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比分析案例中张、陈两位老师行为的成败得失。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试题三】 假如你是案例二中的班主任李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要求: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试题四】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应遵循哪些原则。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试题五】 假如你是周老师,请针对材料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方案(至少包括主题、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预设效果与检验方法等)。 要求: 1.自选一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并标明; 2.主题鲜明,依据合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800~1000字。
【试题一】参考答案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意味着教师的观念要转变为不仅教知识,还要教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知识是无穷的,教授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二,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三,与教学的特点有关,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完全讲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够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题目解析】 【试题二】参考答案 答:案例一中张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案例二中陈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合理。 (1)张老师的做法充满了教育机智,值得我们学习。①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被日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