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据报道,时下部分干部到基层入户走访时,不是忙着和群众拉家常交心谈心、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而是简单发放一些宣传资料,或者敷衍了事问几句走走过场,拍照留影后一走了之,被群众称为“快门干部”。 “快门干部”是一个贬义词,是群众对一些走访搞形式主义干部的一种骂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当时的群众,有干部以这样的形式来走访我们,我们会是一种怎样感受,不用说一定会非常气愤。如此不走心、不真心的走访,有何意义,还不如不来,折腾群众。 干部到基层走访调研,目的是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针对“病症”开出好“处方”,抓好“特效药”,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单靠自身无法解决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困惑。但,如果只是简单发些宣传资料,敷衍了事问几句,拍个照留个影后走人等,而不与群众进行深入交心谈心,怎么能搞清群众的真实想法,怎么能知道群众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下基层也是等于白下。 其实,类似的干部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挂钩帮扶干部时刻抱有“看客”以及应付了事的思想,不发通知、没有明确要求,就基本不入村,即使下去了也是身入心不入,入户不交流,交流不深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一些干部对群众没有感情,交流机械生硬,很多时候只是“家里有多少人”“收入怎么样”“有什么困难”等简单对话,没有接地气的语言与群众交流,导致面对群众的咨询和疑问讲不出来、答不上来,让群众感觉干部很难相处、难靠近。如此种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干群关系,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俗话说,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感情。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必修课。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身入心不入,说明这些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是多么的淡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群众路线走得不实,宗旨观念树得不牢,党性锻炼不够,这样的干部可以说是不合格的干部,是危险的干部。 走访入户要少点形式主义,多点真情实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党员干部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走访群众是直接面对面群众的工作,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对群众有真情实感的“试金石”。要带着感情走,只有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作为“敲门砖”“试金石”,群众才乐意把干部当知心朋友,才愿意真心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淘”得民意;要带着问题走,主动到有困难和问题的地方去,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做起,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找准“短板”,开出“处方”,抓好“良药”;要带着行动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挽起裤子,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赢得群众的认可。当然,单靠个人自觉也不行,要不断完善考核管理制度,细化考核项目内容,加强对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情况的考核管理。要引入群众进行评价,让群众给干部打分,评价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等情况挂钩,通过严格的考核管理,推动干部真心实意下基层、实打实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杜绝“快门干部”。 二、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基层实际工作,请以新时代下改变“快门干部”不正之风,争当“蹲点干部”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杜绝快门干部,争当蹲点干部 “快门干部”顾名思义,就是基层干部入户走访时,不和群众拉家常交心谈,只是拍拍照留影留痕,这样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让群众心生反感。只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变成“蹲点干部”,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要用为民服务的宗旨指引、深入基层的行动践行,以及考核制度的外在约束。 当好“蹲点干部”,必须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牢固为民服务宗旨观念,磨练党性,增强责任意识。然而部分干部却以基层为舞台,以调研为幌子,上演了身入心不入,入户不交流,交流不深入的“舞台剧”,为何热衷于做“快门干部”?说到底是他们心里没有装着群众。因此,要开展“三学三思三观”学习大讨论的活动,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更要通过宣传典型模范,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倡导主人翁精神,坚定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 深入基层,实际调研,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需,针对“病症”开“良方”,真正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可有的干部下基层,不为民忧、不解民困,发发资料、拍拍照片后一走了之;有的基层开会议,不强调精神、不真抓落实,频繁变更会议室的电子条幅,议题跟着会议名称换,以备检查……想要赶跑“快门干部”,一方面,干部下基层就要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作为“敲门砖”,做到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沟通、手拉手帮扶,主动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后,干部要发挥自己能量,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荐人才,把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 完善考核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用外在约束的“紧箍咒”为“基层取经”保驾护航。一方面,细化考核项目管理,如通过实地走访、网上调查来了解,从问题解决的实效和质量上考核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注重群众评价,设立必要的监督环节,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让群众给干部打分,用评价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等情况挂钩。只有建立科学制度,才能让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让帮助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的人民公仆刘虎等蹲点干部愈来愈多。 草木蔓生,春山可望。我相信,新时代的干部不会做“快门干部”,必争做“蹲点干部”,定会沉下心、扎下根,履职践诺,敢于担当,赢得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