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2、D3、C4、B5、C6、C7、B8、B9、D10、B11、B12、B13、B14、B15、A16、B17、B18、A19、A20、A21、A22、B23、D24、A25、B26、D27、A28、C29、A30、C31、B32、B33、A34、C35、B36、A37、D38、D39、D40、D41、B42、A43、D44、A45、A46、C47、B48、A49、B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18324hebeizhiyenengli.doc1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国体是国家性质,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国家职能是国家的职责和功能,政体和国家职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由国体决定,并反映国体。
A项错误,国体决定政体和国家职能。
B项错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C项错误,D项正确,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和国家职能反映国体。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产生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是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国家也可以成为民事主体,例如国家使国家财产的所有人,是国债的债务人。
B项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总是基于一定的对象而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的,没有客体,民事权利义务就会落空,失去意义。
C项正确,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经国家法律确认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民事权利是指法律允许为一定民事行为的可能性,民事义务是指按法律或他人的要求为一定民事行为或不为一定民事行为的必要性。民事权利和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决定着法律关系的性质。
D项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没有主观。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根据角色分类,可分为:审判方与证人方之间的、审判方与被告方之间的,审判方与证人方之间的、审判方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A、C、D项错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人民法院,是法院传令全体诉讼参与人依次为诉讼行为,是法院敦促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B项正确,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审判方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罪是行为人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但刘某并非是在行使职权。而且叶某并非是经法定程序认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B项错误,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罪一般要求拘禁行为持续24小时以上。
C项正确,故意伤害罪,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刘某具有侵犯叶某身体健康的故意,并且造成了叶某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
D项错误,暴力取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刘某作为一名民警,的确是司法工作人员,但其故意伤害叶某的行为并非是履行公职,其目的也不是为了逼取证人证言。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五条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公民甲的户籍地在衡水,所以衡水是甲的住所。甲经常居住在北京,所以北京是甲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可知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我国经济法的渊源有:1.宪法,2.法律,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4.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与人民是不一样的,人民有政治权利,公民是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仍然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
故表述错误。
11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是人民代表大会。
故表述错误。
12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故表述错误。
13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条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故表述错误。
14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