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23年9月23日安徽省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2023年9月23日安徽省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时间:2024-03-07 09:16:17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笔试题。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一)
材料一:“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位于福州城的古老街巷沸腾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向游客和市民频频招手致意。“按照您推动的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文物规划,我们这些年逐一修复。”福州市的同志向总书记介绍。
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林觉民故居曾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险些“一拆了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听闻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迁。不久后,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三十多年过去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三坊七巷活态遗产如今焕发着新的生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总书记强调。
古村落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一定地区的民俗文化、生产生活习惯、青砖绿瓦、粉白墙的美丽,是传统古村落最突出的文化表达形式,反映了当地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依托数字摄影技术、虚拟数字处理软件、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扫描处理古村落历史文件和古建筑文化遗产,存储在相应的数字信息平台上,实现古村落文化遗产永久保护和继承的目的。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享誉海内外。早在1999年,黟县西递、宏村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当时全球首次把古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省住建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共有47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81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位居全国第七。近日,在主题教育中,省某厅就此制定古村落开发保护的调研课题,实地走访了一些古村落。
调研团一行走进安徽黄山,探索黄山如何助力传统村落“活”起来,为乡村建设添彩。走进群山环抱的某古村,一座座极具历史感的老建筑映入眼帘,蜿蜒河廊、石桥流水,宛如走进“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干了16年文保员的老胡,熟悉村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栋老屋。来到一栋老屋的门楼前,胡庆华抚摸着石砖向调研团介绍:“你看它保存得多好,先前差点就让村民给卖了。”
2009年4月,一名外地人看中这栋老宅,和房主协商,准备购买后拆掉运往外地,并现场交纳了5万元定金。“这座老屋建于明万历年间,属于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文物。”正在县城购物的老胡听到消息,火急火燎地赶回来,核实情况后拨打报警电话,并对买卖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保住了这栋老房子。
过去一段时间,当地一些村民不了解老房子的价值,有的拆旧盖新,有的想法子变卖,有的无人居住的老屋存在一定的盗损现象。10多年来,“保护老屋行动”在当地持续推进,老胡参与其中,见证变化:这些年,村里制定了保护老屋的村规民约;县文物管理所与各乡镇派出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打击盗损、违法变卖老屋等行动。“全县文保员队伍由起初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90多人,考核管理也逐渐完善,我们从原先的义务巡查转为聘用上岗。”老胡说,文保员完成定期巡查任务并通过考核后,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补贴。
这些年,老屋盗损、违法变卖等现象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去年以来再没发生过盗损、违法变卖事件。即便如此,前几年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也高兴不起来,“盗损等现象减少了,可老房子的自然衰老还不可避免,一些老房子的木质构件出现缺损、腐烂,有的梁柱开裂,变成危房。遇到狂风暴雨,我们的心就揪着,生怕有的老房子会被大风刮倒,或出现房顶塌陷。”
“传统村落里的老房子,不少是村民的祖宅,自主修缮的成本较高,但对这类低级别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政府又缺少专项资金。”县委书记说,“我们也想过一些办法,比如倡导乡贤捐款,鼓励村民修缮,但参与度有限,效果不明显。”
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民居多属于村民,普遍面临修缮资金短缺等问题。
材料三:目前安徽省有26977栋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将老建筑重新利用起来,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不仅可以为乡村留住乡愁,还能创造出经济效益。调研团在铜陵、黄山等地调研时看到,有的村集体回购了部分古民居和宅基地,但不知如何去开发、利用;还有的地方,传统村落产权类型复杂,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村集体经济也无力承担开发利用所需的资金。
如何保留传统村落的独特性?传统村落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途中记录了很多人的发言。
厅村镇处副处长:像这个状况不知道有多长时间了,你为什么不及时把房子修缮呢?
村民:这个房子破损有好多年,因为需要很多部门去批准(修复),手续很麻烦。现在老的砖匠都找不到了,还有房子太高了,(施工)安全系数问题,也是我们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
厅村镇处副处长:在调研中感受到,村民参与村落保护利用的意识不强,传统徽州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和开发运营管理人才不足,传统建筑材料缺失和工艺技能传承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古民居的修缮保护。
一起调研同行的专家:部分古村落的修缮,没有结合好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修复后反而失去了原来的特色。有的修缮也只是独栋修缮,由于缺乏专人的管理,改造之后没有自己的特色,也不再适合居住,导致修缮村民都没有积极性。有的民居不是成片开发,开发的好的区域,节假日里就会人多路挤,实际游客体验也不好。甚至还存在,本地村民拿外地产品当本地特产卖的现象,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不强,不愿意筹钱,还有村民把古建筑部件拆掉卖了,等等很多问题,非常让人痛心。
村党委书记:村集体也是资金有限的,我们只是收储一两栋作为示范还可以,如果大面积收储村里财力肯定不够,目前以民宿、客栈为主,其他业态并不多。而且,县里财政资金保障也不到位,成片旅游开发条件不满足,村民的积极性不调动不起来。村落保护开发的规划编制县里也正在做,但是还没有和村民达成如何开发古村落的共识,有些好的古建筑没得到充分利用。
民宿老板:希望以后能组织村里民宿经营主体出去学习考察,搞一些特色表演等形式,希望通过不收门票或者少收门票的形式吸引住游客,让游客留住一两天。
厅长:通过调研走访,我们梳理了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将通过调研,全面摸清“家底”,扎实解决问题,探索多元化以用促保机制,全面加强我省传统村落利用,推进具有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1
问题1:请结合材料,概括古村落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200字,10分。
2
问题2: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座谈会后,针对上述问题,请就古村落开发保护利用工作给领导提出对策建议,400字,20分。
(二)
材料一:今年以来,安徽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办“民声呼应”工作平台,收集多个民意表达渠道信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从一件事推广到一类事,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池塘种上睡莲、周边安了护栏、防溺水警示牌插在一旁,半年间,臭水沟变成了荷花塘,这让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花园村的村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变化得益于覆盖安徽全省的“民声呼应”工作平台。
材料二:前阵子,通过网络平台,合肥、黄山、阜阳3市有市民反映个别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有市民希望延长公交末班车服务时间。安徽省“民声呼应”工作平台迅速聚焦这一问题,并第一时间转交省交通运输厅办理。
“得知群众反映的情况,我们马上督促属地交通部门核查处理,并在解决问题后逐一回访了反映问题的群众。”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相负责人表示,以此为契机,交通运输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年”行动,指导各地梳理现有公交线路运营情况,结合市民需求,合理调整运营线路与停靠站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实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办好群众关切的民生大事。但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诉求重视不够,解决问题不及时,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怎么办?安徽省着手打造解决民生问题的“升级版”机制,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
网上留言,是互联网时代直接、集中的民意表达方式。为了让政府“办的事”精准对接百姓“盼的事”,安徽省委部署创办载体《民声呼应》。从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省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留言等,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由安徽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每周会商,细化分类,汇编成《民声呼应》,上报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阅批。
“每期选编约20个问题线索。主要负责同志每期必阅必批,我们重点督办。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各平台约5000条群众诉求及时核查办理。”安徽省委督查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工作平台重点在于集中反映、重点督办,不会打乱原有渠道的收集办理程序。
省委示范带动,各地积极响应。安徽16个市、104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都创办了“民声呼应”类载体及相应的办理机制。
合肥市整合人民网留言板、为民服务平台等8个渠道,创办设立“民声回应”工作平台;芜湖市创新“一日交办、一线核查、一周回访、一月盘点、一季通报”的“五个一”工作法,编发《民情摘报》;六安市每月对已办结群众诉求全部进行电话回访,通报诉求办理的满意度……“有渠道反映,有部门解决,遇到难事就不担心了。”不久前,刚通过市民热线解决了社保卡换新需求的阜阳市民王侠说。
材料三:“没想到这么快!有了这条新路,全村人出行都方便很多。”今年4月初,家住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八里村的程先生在网上反映,通往村子的唯一道路还是泥巴路,一到雨雪天气,通行非常不便。问题被合肥市委“民声回应”工作平台聚焦后,很快进入调研办理流程。不久,一条进村的水泥路修建完成。
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时效”与“实效”一样关键。加大督办力度,压实责任,成为“民声呼应”工作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对重点问题线索,安徽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逐条登记建账,及时转办、动态跟踪,并要求属地和属事单位5日内反馈结果。同时,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建立信息互通、监督协同、线索移交、通报曝光等4项机制,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广德市民周女士对此竖起大拇指。楼道无灯、外墙渗水,她多次向物业反映,却迟迟没能处理。《民声呼应》刊发此问题后,安徽省两办第一时间转交线索,将其纳入重点督办范围。如今,物业不仅解决了周女士反映的问题,还对小区环境、设备等进行了进一步检查整修。
黄山市开展“我当一天接线员”活动,市级相关负责同志、市直单位及区县负责同志,每月至少一次到12345平台接热线。现在,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3个工作日。
截至目前,安徽省《民声呼应》前17期交办问题285个,已办结260个,其余25个正在推动解决。市县、部门同类载体收集的问题线索,均纳入办理快车道。
材料四:梳理近两年本市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马鞍山市发现,与城乡供水相关的诉求超过9000条,其中涉及农村地区的留言占比高达80%。
对此,马鞍山市一方面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加快一体化建设水源、水厂、水网的步伐。目前,已基本实现“水压稳、不断水、水质好”目标。
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点上发现问题,在面上寻找答案,从“被动处理”向“源头化解”转变,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这是安徽省努力实现的目标。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的烦心事。以办理“民声呼应”聚焦事项为契机,安徽省医保局召开动员会,在全省医保系统开展参保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重、报销不方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并针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发布了第一批医保便民服务7项举措,包括就医结算“一码通办”、三类慢性病待遇“免申即享”、异地就医“自助备案”等。
更多“举一反三”的举措在积极展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全省逾期交房风险项目逐栋、逐户督促推进交付,目前37个保交楼项目已累计交房6.24万套;针对群众反映的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宣城在全市开展住宅小区私拉电线专项整治行动……自“民声呼应”平台搭建以来,今年上半年,安徽省信访总量下降8.9%,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上升2.1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上升5.1个百分点。
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无易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长效机制。下一步,安徽还将建立完善“民声呼应”办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省级社情民意数据库,变“多头多线”为“一网统汇”,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3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安徽省构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的先进经验,写一篇工作简报,25分,500字左右。
(三)
材料一: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牢牢把握“下好创新‘先手棋'”的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先锋。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安徽、平安安徽。
材料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天的安徽,创新之变前所未有,科技创新筑势赋能,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过去五年,安徽坚持创新驱动、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比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动态存储芯片、制版光刻设备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
2022年,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科技创新势能,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5%左右,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0%左右。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00家左右,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人才队伍持续加强,11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12.8万人。
材料三:科技创新是应对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多年来培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安徽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一些大的项目企业参与度不够;我们省的人才对比江浙沪,也存在不足,科创机构基金比江浙数量少、总量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足,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少;校企合作少,科创中介人才少,服务不足。
4
问题:请你以“安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1200-1400字,45分。要求:结合省情,主题明确,措施可行,语言流畅。

1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问题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概括总结实际问题的能力。审题中需要重点关注给定身份、主题方向、表达要求、字数要求等。
【思维分析】
一、精准审题明方向
本题属于问题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分析概括总结实际问题的能力。审题中需要重点关注给定身份、主题方向、字数要求、表达要求等。
1.给定身份:题干未明确,分析问题的主体默认是政府角度和立场。
2.主题方向:古村落开发保护方面。
3.字数要求:200字的字数,此时需要根据答题纸给定的格子,建议分条罗列,各条均匀带小标题,预估3-4条。
4.表达要求:没有其他表达要求,建议按照一般原则,列条作答、条例清晰、简明扼要。
二、分析材料找重点
通过把握审题要点,可确定答题方向为,通读三个材料,找出古村落开发保护中的系列问题,然后再进行归纳提升。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古村落开发保护的背景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古村落开发保护的相关指示要求,没有明显的对于古村落开发保护问题的描述,略读。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调研团去黄山某古村的见闻,需要逐段详细阅读分析。
徽州古村落,享誉海内外。早在1999年,黟县西递、宏村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当时全球首次把古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省住建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共有47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81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位居全国第七。近日,在主题教育中,省某厅就此制定古村落开发保护的调研课题,实地走访了一些古村落。
调研团一行走进安徽黄山,探索黄山如何助力传统村落“活”起来,为乡村建设添彩。走进群山环抱的某古村,一座座极具历史感的老建筑映入眼帘,蜿蜒河廊、石桥流水,宛如走进“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第一段、第二段介绍了安徽省古村落的相关数据和调研组调研的背景,没有相关案例和问题体现,可以略读。)
从第三段开始有了具体案例,需要细读:
干了16年文保员的老胡,熟悉村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栋老屋。来到一栋老屋的门楼前,胡庆华抚摸着石砖向调研团介绍:“你看它保存得多好,先前差点就让村民给卖了。”
2009年4月,一名外地人看中这栋老宅,和房主协商,准备购买后拆掉运往外地,并现场交纳了5万元定金。“这座老屋建于明万历年间,属于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文物。”正在县城购物的老胡听到消息,火急火燎地赶回来,核实情况后拨打报警电话,并对买卖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保住了这栋老房子。
过去一段时间,当地一些村民不了解老房子的价值,有的拆旧盖新,有的想法子变卖,有的无人居住的老屋存在一定的盗损现象。①10多年来,“保护老屋行动”在当地持续推进,老胡参与其中,见证变化:这些年,村里制定了保护老屋的村规民约;县文物管理所与各乡镇派出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打击盗损、违法变卖老屋等行动。“全县文保员队伍由起初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90多人,考核管理也逐渐完善,我们从原先的义务巡查转为聘用上岗。”老胡说,文保员完成定期巡查任务并通过考核后,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补贴。
这些年,老屋盗损、违法变卖等现象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去年以来再没发生过盗损、违法变卖事件。即便如此,前几年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也高兴不起来,“盗损等现象减少了,可老房子的自然衰老还不可避免,一些老房子的木质构件出现缺损、腐烂,有的梁柱开裂,变成危房。遇到狂风暴雨,我们的心就揪着,生怕有的老房子会被大风刮倒,或出现房顶塌陷②。”
“传统村落里的老房子,不少是村民的祖宅,自主修缮的成本较高,但对这类低级别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政府又缺少专项资金。③”县委书记说,“我们也想过一些办法,比如倡导乡贤捐款,鼓励村民修缮,但参与度有限,效果不明显。④”
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民居多属于村民,普遍面临修缮资金短缺等问题。
材料三,主要介绍了调研团记录的相关发言,有各个人物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对古村落开发保护的问题分析,初步预判,关于古村开发落保护的要点比较多,也需要详细阅读。
目前安徽省有26977栋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将老建筑重新利用起来,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不仅可以为乡村留住乡愁,还能创造出经济效益。调研团在铜陵、黄山等地调研时看到,有的村集体回购了部分古民居和宅基地,但不知如何去开发、利用;还有的地方,传统村落产权类型复杂,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村集体经济也无力承担开发利用所需的资金⑤。
如何保留传统村落的独特性?传统村落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途中记录了很多人的发言。
厅村镇处副处长:像这个状况不知道有多长时间了,你为什么不及时把房子修缮呢?
村民:这个房子破损有好多年,因为需要很多部门去批准(修复),手续很麻烦。现在老的砖匠都找不到了,还有房子太高了,(施工)安全系数问题,⑥也是我们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
厅村镇处副处长:在调研中感受到,村民参与村落保护利用的意识不强,传统徽州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和开发运营管理人才不足,传统建筑材料缺失和工艺技能传承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古民居的修缮保护⑦。
一起调研同行的专家:部分古村落的修缮,没有结合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点,修复后反而失去了原来的特色。有的修缮也只是独栋修缮,由于缺乏专人的管理,改造之后没有自己的特色,也不再适合居住,导致修缮村民都没有积极性。有的民居不是成片开发,开发的好的区域,节假日里就会人多路挤,实际游客体验也不好。甚至还存在,本地村民拿外地产品当本地特产卖的现象,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不强,不愿意筹钱,还有村民把古建筑部件拆掉卖了,等等很多问题,非常让人痛心⑧。
村党委书记:村集体也是资金有限的,我们只是收储一两栋作为示范还可以,如果大面积收储村里财力肯定不够,目前以民宿、客栈为主,其他业态并不多。而且,县里财政资金保障也不到位,成片旅游开发条件不满足,村民的积极性不调动不起来。村落保护开发的规划编制县里也正在做,但是还没有和村民达成如何开发古村落的共识,有些好的古建筑没得到充分利用⑨。
民宿老板:希望以后能组织村里民宿经营主体出去学习考察,搞一些当地文化特色表演等形式,希望通过不收门票或者少收门票的形式吸引住游客,让游客留住一两天。⑩
厅长:通过调研走访,我们梳理了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将通过调研,全面摸清“家底”,扎实解决问题,探索多元化以用促保机制,全面加强我省传统村落利用,推进具有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通过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梳理,把所有标记涉及到古村落开发保护相关问题的重点语句进行总结提炼,梳理每一条存在的问题:
①村民不重视古民居保护,村民自我保护古屋措施不到位;
②古屋自然衰老,没有及时得到修缮保护;
③政府缺乏专项保护资金;
④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⑤古村落开发利用规划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⑥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
⑦修缮存在安全隐患;
⑧修缮没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保障不足,村民不配合;
⑨开发利用的业态不多,有同质化开发......
上一篇:2023年9月23日安徽省市级遴选笔试题
下一篇:2023年11月4日吉林省市遴选笔试题
相关资源
  • 2023年9月23日安徽省市级遴选笔试题
  • 2023年9月9日天津市直机关遴选笔试题
  • 2023年安徽省乡镇机关专项考试《申论》题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绝密押题卷
  • 世界少年文学名著100部,给孩子成长遴选最好的读物
  • 2023年6月24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24日安徽省黄山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23日安徽省宿州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18日安徽省事业单位面试题(省直)
  • 2023年6月18日安徽省滁州市事业单位面试题(市直)
  • 2023年5月28日安徽省无为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3日安徽省明光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10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11日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事业单位面试题
  • 2023年6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祁门县事业单位面试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