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8年4月15日福建省中小学公开新任教师招聘考试题(中学语文)

2018年4月15日福建省中小学公开新任教师招聘考试题(中学语文)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13 10:11:15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背道而驰 张弛有度 驰名中外 纲纪废弛(chi)
B、白壁微瑕 作壁上观 原物璧还 坚壁清野(bi)
C、成绩斐然 缠绵绯恻 妄自菲薄 匪夷所思(fei)
D、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厉行节约 厉厉在目(li)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的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申报数量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
5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采用拟人与对比手法,以牛写人,表明立场,对比强烈,反差巨大。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采用比喻与衬托的修辞手法,喻指天台之高,反衬天姥山的高峻。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梨花来代指雪,写得新颖独特,形象生动。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琴声刚劲急促、高亢激越的特点。
6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除旧迎新 舞枪弄棒 屏气凝神 张灯结彩
B、渡过难关 杜绝浪费 蜂拥而至 坐收渔利
C、才华横溢 蓬荜生辉 草木凋零 意兴阑珊
D、万丈高楼 不刊之论 巍峨群山 苍茫大海
7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奠基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B、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C、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D、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8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评价,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写作评价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B、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和作文模板。
C、对作文的评价不必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D、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老师的书面评语。
9
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原则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B、评价应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评价主体多元化。
C、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D、评价应该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文《祝福》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10
下列对案例中体现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教学要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学习在语境中品味文学语言的内涵。
B、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C、品味小说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
D、引导学生尝试对古今中外优秀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13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
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15
农历每月初一称为“​​​​​​​            ”,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日”。
16
唐代诗人​​​​​​​            是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17
中国现代剧作家​​​​​​​            创作的《雷雨》《日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18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            最著名的一部诗集。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万字。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要求在表达实践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            思维。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二)
阅读下面两首明代诗歌,完成21—22小题。
送允晖
沈周
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
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
送萧若愚
徐祯卿
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
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21
请对徐诗的第一句“送君南下巴渝深”的“深”字作简要赏析。(3分)
22
两首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四、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23—24小题。(26分)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2)将文中划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4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15分)
(1)为《六国论》设计一个导入语(100字左右)(6分)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9分)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六国论》的教学设计(节选)
……
步骤三:学生朗读第③④⑤段,要求结合注释疏通重点文言字、词、句,分组在黑板上展示,教师点拨指正。
步骤四:课堂讨论学习,过程如下:
1.引导学生把握第③段的观点并分析论证层次。
2.指导学生诵读第④段,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删去第⑤段对文本的影响”。
步骤五:布置作业:对上周写过的议论文,从论证层次的角度进行修改。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文体特点,简析本教学设计的优点。(至少写出四点)
(四)
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李斌
①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②“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③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④“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⑤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9日)
25
(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的深层涵义。(6分)
(2)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千山万水”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6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16分)
(1)请从内容上为本文确定教学重点。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文本的教学难点是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领悟主旨,根据新课标要求,应该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3)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结合文本特点,为本文第⑤段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个板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五、作文。本大题共1题,共50分。
(五)
2017年12月某日,武汉地铁线上,一名年轻男子睡着了,他手中的手机屏幕上亮着几个字:“需要让座请叫我。”这一举动,被其他乘客拍下来传至网上,不到两天,7秒的视频浏览量高达1900万次,小伙子说,这只是应该做的事,希望“能多点正能量的东西”。这件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27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C2、A3、C4、D5、D6、B7、C8、A9、B10、D11、樯橹灰飞烟灭12、却话巴山夜雨时13、气吞万里如虎14、术业有专攻15、朔日16、白居易17、曹禺18、泰戈尔19、15020、创造性
1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识记。
A项:揉róu搓,蹂róu躏,杂糅róu,猿猱náo。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嫡dí系,堤dī岸,提dī防,锋镝dí。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都读diāo。C项正确。
D项:栅zhà栏,珊shān瑚,删shān除,蹒跚shān。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字形的辨析。
B项:白璧微瑕,原物璧还。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缠绵悱恻。“绯”音“fēi”,常考字音,组词如绯闻、绯红。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厉行节约,历历在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百年之好:长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此处用错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此处褒贬失当。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绰绰有余:形容财物、精力等很充裕,用不完。此处使用恰当。C项正确。
D项: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此处望文生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
A项:语义矛盾。“将近”与“以上”矛盾,去掉其中一个即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句式杂糅。“根本原因是”与“由……造成”杂糅,用其中一个句式即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主语残缺。“是近年来课题申报数量最多的一年”的主语应是“这一年”而不是承前省略的“我校”,所以,应在“是”前面加上主语“这一年”或“2017年”,将句子修改为“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这一年/2017年是近年来课题申报数量最多的一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诗歌修辞手法赏析。
A项:出自鲁迅《自嘲》,此句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比喻为牛,表达了自己愿意像牛一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而“横眉冷对”和“俯首甘为”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待敌人决不屈服的态度,与对待人民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本句并无“拟人”的修辞手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此句采用夸张与衬托的修辞手法,用夸张的“四万八千丈”极言天台山之高,以此反衬天姥山的高峻更甚一筹。此句并无“比喻”的修辞手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采用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用梨花来比喻白雪,写得新颖独特,形象生动。不是“借代”。“借代”也叫“换名”,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此句意为:琵琶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又像铁骑奔突,刀枪齐鸣。写出了琴声刚劲急促、高亢激越的特点。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的结构类型有:主谓短语(陈述关系),动宾短语(支配、关涉关系),偏正短语(包括:定中短语,修饰关系,有时用“的”表示;状中短语,修饰关系,有时用“地”表示),中补短语(补充关系,有的补语之前有“得”),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一般是同一种词性的词语相连),连谓短语(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兼语短语(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同位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的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一样,共作一个成分,如“首都北京”),其他的还有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等。
A项:都是并列结构。动宾短语的并列使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渡过难关”“杜绝浪费”“坐收渔利”是动宾结构,“蜂拥而至”是偏正结构中的状中短语。与题干相符,当选。
C项:都是主谓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都是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短语。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新课标相关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
上一篇: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题
下一篇:2018年福建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音乐》题
相关资源
  • 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题
  • 2018年福建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真题
  • 2018年福建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音乐》真题
  • 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
  • 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
  • 2018年4月17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 2018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中小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8年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 真题及答案
  •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8年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综合》 真题及答案
  • 2019年福建省中小学公开新任教师招聘考试题(小学音乐)
  • 2019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 2019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英语》真题
  • 2019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 2019年4月14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