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20年11月14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教师招聘考试题

2020年11月14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教师招聘考试题

时间:2023-03-17 14:09:40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0小题,每题1分,共70分。
1
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曼海姆制
2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固着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3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4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列举出“剪刀”的用途,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5
去城市的某个地方参观,我们事先会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和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种思维属于(  )。
A、直觉思维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6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蜜蜂采蜜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7
根据科尔伯格的分类,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8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
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9
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的观点。
A、人文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
D、能力本位课程观
10
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11
在某次初中生征文比赛中,小刚的作文因创意独特、文笔清新而被评为特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接到通知时,小刚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多变性
C、掩饰性
D、深刻性
12
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卢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13
关于能力、知识和技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知识越多,技能就越强,能力也就越强
B、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
C、知识、技能与能力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D、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4
人的能力存在个别差异,有的人少年早慧,有的人大器晩成,这体现了能力的(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类型差异
D、表现早晚差异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6
“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17
下面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是(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学生尝试错误走迷宫
18
课堂上,赵兵在做习题时,常常会根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赵兵的认知风格属于(  )。
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9
学生考试时做选择题、是非题等,提取信息的过程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20
“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了孟母意识到(  )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
A、遗传
B、环境
C、家庭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1
当老师表扬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其他学生也会加以模仿而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这种现象被班杜拉称为(  )。
A、自我强化
B、模仿强化
C、替代强化
D、直接强化
22
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化传统
B、儿童的年龄特征
C、生产力与技术状况
D、社会制度
23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
A、支架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教学
D、合作教学
24
一位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格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5
“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之一,以下符合“慎独”要求的是(  )。
A、赵老师按照教学督导组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B、某中学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举办了师德报告会
C、李老师在无人监督时仍按师德规范自觉要求自己
D、某小学以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26
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
A、形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27
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学生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起新的经验,这一观点属于(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8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这句话是指教师应该具备(  )。
A、广博的专业知识
B、崇高的专业理想
C、精湛的专业技能
D、勤勉的专业态度
29
经常让学生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我理解了吗?我记住了吗?”等等。这一类的话是属于训练学生(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认知技能
D、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技能
30
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31
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激发学生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动机
B、远景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32
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试分数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了学生的哪种权利?(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33
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替代强化
D、习惯成自然
3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述的现象是(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35
上课时既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又怕答错了被同学们笑,这是一种(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趋利避害
36
老教师能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新老师刚开始可能会顾此失彼,这说明活动的熟悉程度影响了(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37
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8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39
衡量一项教学测验是否真正测量了所想要测量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0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41
下列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
A、发射卫星的方法
B、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
C、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骑自行车
42
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国家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43
据《论语》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什么特征?(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B、教育的终身性
C、教育的生产性
D、教育的独立性
44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45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46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6岁幼儿属于(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47
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5~6岁
48
幼儿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  )。
A、知识丰富
B、会讲故事
C、会弹琴画画
D、热爱幼儿
49
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了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50
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51
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52
制定班级幼儿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B、便于教师管理
C、让幼儿学会服从
D、维持纪律
53
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为(  )。
A、角色语言
B、自我中心语言
C、对话语言
D、内部语言
54
为了培养幼儿想象力,老师让幼儿画蝴蝶,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老师画好左半边蝴蝶,幼儿模仿完成右半边
B、老师在黑板上逐笔示范,让幼儿跟着画
C、幼儿先观察蝴蝶,然后让幼儿自己画
D、老师先画蝴蝶,然后让幼儿照着画
55
绘画时飞飞在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太阳,对此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批评飞飞的画不合常理
B、耐心地询问飞飞的想法
C、替飞飞把太阳涂成红色
D、要求飞飞重新画红太阳
56
下列有关幼小衔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儿入学适应困难,是因为幼儿园教育过于游戏化
B、幼小衔接完全是幼儿园的责任
C、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在大班,小中班也应该开展
D、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拼音、认字等内容
57
2岁半的豆豆还不会自己吃饭,可偏要自己吃;不会穿衣,偏要自己穿,这反映了幼儿(  )。
A、情绪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认知的发展
58
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59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60
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61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赫尔巴特
B、洛克
C、杜威
D、夸美纽斯
62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3
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  )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
D、倒摄抑制
64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65
老师在课件中会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突出重点部分,这是利用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66
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67
“教师能够信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为之努力;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参与专业知识决策;承担专业责任;能容忍压力,有较强的适应性;有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多种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达到(  )水平。
A、专业成熟
B、专业发展
C、专业成长
D、专业培训
68
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  )。
A、爱岗敬业、终身学习、为人师表
B、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D、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
69
马斯洛认为,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是(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70
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的,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
A、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71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B、学生“犯错不自觉”是学生品德发展中的能力性质的矛盾体现
C、自我教育能力既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重要标志
D、学生品德发展需要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的影响力
72
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规定,要求教师尊重家长,下列哪些情况能体现出这一点?(  )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管教学生
B、与家长主动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
C、听取建议积极配合
D、将犯错误的学生交给家长处置
73
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74
下列哪种情形学校可以对教师实行解聘?(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75
以下关于教学的论述,片面的有(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76
关于知识直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实物直观能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实际事物,因此是最好的直观方式
B、—般来说,模象直观不如实物直观效果好
C、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的限制,简便易行
D、在讲述理论知识时,如物理学定理,往往不需要知识直观
77
下列哪些行为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
A、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B、不总是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C、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
78
关于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学习迁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两种学习间的相似程度的大小
B、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C、学生掌握了抽象的概念、原理就能实现广泛的迁移
D、学习者缺少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技能与策略时会阻碍学习迁移的产生
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权利有(  )。
A、教育教学权
B、获得报酬待遇权
C、言论自由权
D、参加进修培训权
80
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有(  )。
A、学生写作业不认真,错字太多,老师令学生把10个生字每个字抄写50遍
B、王某上课多次讲话,老师对其批评,并令其写检查
C、王某等四人上课时随便讲话,老师令王某等四人到操场上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81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
82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指学生要多和老师亲近,充分相信老师说的话和做的事。(  )
83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
84
根据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
85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86
接受继续教育既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的义务。(  )
87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必须要因材施教。(  )
88
按照《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教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
89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
90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15分。
91
谈谈你对“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的理解。
92
什么是教学?中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93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哪些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共15分。
(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另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94
问题:
请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作出评价。
(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雨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他精力旺盛,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非常积极主动,只是平时爱着急,如果有想要的东西必须马上拿到,否则就坐立不安。小雨待人大方,热情率直,做事也有一股闯劲,但容易马虎,他喜欢别人听他的指挥,如果不行就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当然,事后他还是会后悔的,只是当时难以控制自己。
95
问题:
(1)小雨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2)根据气质特点,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如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前后桌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座位的编排大多是按照身高的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片段二:在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或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随后组内开始出现一片“嗡,嗡”的声音,感觉每一小组内的每名同学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道“停!请各小组派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于是经常发言的学生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说:“我觉得……”,“我认为……”。
96
问题:
(1)教学片段二中,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该教学方法对发展学生具有哪些作用?
(2)两个教学片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加以说明。

1、B2、C3、A4、A5、D6、D7、A8、B9、A10、B11、C12、D13、A14、D15、D16、C17、C18、D19、C20、B21、C22、B23、B24、C25、C26、D27、D28、A29、B30、B31、D32、A33、B34、B35、B36、B37、A38、D39、B40、B41、C42、C43、A44、D45、A46、B47、B48、D49、D50、A51、B52、A53、B54、C55、B56、C57、C58、A59、A60、B61、C62、C63、A64、B65、B66、C67、A68、B69、A70、B71、ABCD72、BC73、ACD74、ACD75、ABC76、ABD77、ABCD78、ABD79、ABD80、AC81、A82、B83、B84、B85、B86、A87、B88、B89、A90、A
1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题干中学生是围绕自己和老师订立的学习契约而展开的自学,说明教师只是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学生来进行自学和独立作业,属于道尔顿制。B项正确。
A项:文纳特卡制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曼海姆制的特点是班级编制不变,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实行分组教学。各组课程相同,但学习年限不同,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统一的学习年限,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启发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联想,人们可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题干中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正是原型启发,其中鸟为原型。C项正确。
A项: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吹衣服、做烘干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其中,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别差异性是指人的发展在各年龄阶段既具有普遍的共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又存在着个别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切忌“一把钥匙开多把锁”。A项正确。
B项: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阶段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有违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个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题干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剪刀”的用途,想训练学生一到多的思维,能够说出更多的答案,训练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A项正确。
B项: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题干中并没有训练学生的好奇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遇事有主见,有成就动机,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处理事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的心理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独立性体现意志的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例如,去城市的某个地方参观,我们事先会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D项正确。
A项: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是直观的、具体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还包括从不会到会的行为变化的过程。(2)所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也包括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3)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4)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5)“行为变化”,既包括由坏向好的变化,也包括由好向坏的变化。因此,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D项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本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前习俗水平分为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惩罚的逃避,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人来决定的。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课程观的相关知识。人文主义在课程中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程科目上,重视人,崇尚个性;(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A项正确。
B项:科学主义课程观是与人文主义课程观相对的概念,它是伴随科学革命的兴起逐步形成的。科学革命带来了技术的革新、社会的进步,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的过分崇拜,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有用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知识本位论又被称为学科本位论,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教育理论重点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系统性、知识深度等问题,而是突出能力是课程设计的主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个体品德结构。品德的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题干中这名小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但是一到冬天就无法坚持,属于缺乏道德意志。B项正确。
A项:道德情感是指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验,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道德行为是指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情绪特点有极端性和波动性;反差性和掩饰性;延续性与感染性;冲动性和爆发性。其中,掩饰性是指情绪的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是分离的,就像戴着一副假面具一样,有时候让家长与老师捉摸不透其内心的真实情绪情感。受了委屈,心里非常难过,但在众人场合却表现得若无其事;受了表扬,心里很高兴,但显得满不在乎;明明爱慕异性,但却好像无动于衷。题干中小刚的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这反映了小张的情绪具有掩饰性。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他的认知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其中,综合是指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它包括三个水平:①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时表现出的综合;②处理事物时表现出的综合;③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综合目标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题干中,给学生布置写七律诗作业,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将学习过的诗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进行创作,属于综合。D项正确。
A项:分析是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如一篇论文由几个部分构成)、关系的分析(如因果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语法结构分析)。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理解也叫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评价是指对所学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以及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的内在标准(如材料内在组织的逻辑性)或外在标准(如材料对目标的适用性)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与区别。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1)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会促进能力的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因此根据知识、技能掌握的速度与质量,可以鉴别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强弱。(2)区别: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③知识、技能是随着不断学习与实践而日益增长、积累的,而能力则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停滞的过程;④知识、技能迁移范围比较窄,能力可以有相当广的迁移范围。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当选。
B、C、D三项:均为正确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能力差异。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其中个体差异主要有:(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上。智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有些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2)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早期的显露和大器晚成两个方面。题干中有的人少年早慧,有的人大器晩成,体现了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D项正确。
A、B两项: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A、B两项属于群体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能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5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教学理论以及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它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和学的两方面相互影响,都得到提高。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因此,C项正确。
A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相长指的是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促进教师的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通过听讲座弄清楚概念的关系”是有意义接受学习。C项正确。
A项:“科学家探索新材料”属于有意义发现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属于人为联系,因此不属于有意义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尝试错误走迷宫”属于机械发现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8
本题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将个体学习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其中,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场依存型学生自然科学成绩差,社会科学成绩好,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题干中,赵兵常常会根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其认知风格属于属于场依存型。D项正确。
A项:沉思型的学生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作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作出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记忆。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其中,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学生做选择题、是非题等,提取信息,做出正确选择属于再认。C项正确。
A项: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回忆又称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孟子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B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家庭教育属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动机过程,是指观察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受到强化的影响。强化又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例:教师在班会上对一个同学的诚实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而言是一种替代性强化。C项正确。
A项:自我强化,是指观察者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例:小花考了一百分,她奖励自己吃了一个冰淇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例:小明学习很认真,妈妈对他进行了表扬,这对小明而言是一种直接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包括社会依据、人的依据、学制本身的因素。其中,学制的确立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其成长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都各有其年龄特征。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世界各国的学制都存在着差别,但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B项正确。
A项: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制约着学制的确立,属于社会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上一篇:2020年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下一篇:2016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真题(精编)
相关资源
  • 2020年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考试题【含公基】
  • 2021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题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真题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7月15日湖北省荆州市市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物》真题及答案
  • 2017年5月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及答案
  • 2017年6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5月14日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系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