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D、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2 “师者,人之楷模也。”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永恒性 3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 )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加德纳 C、斯滕伯格 D、加涅 4 杨柳被教室外的小鸟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5 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 A、德育为主 B、智育为主 C、教学为主 D、体育为主 6 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这体现了( )原理。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7 ( )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采用及时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相对评价 8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9 初二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10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即乳儿期与青春期,这反映了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1 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2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连续性 C、示范性 D、间接性 13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14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5 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 )的心理品质。 A、思维 B、注意 C、意志 D、个性 16 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7 “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这句话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有( )。 A、感染性 B、先导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8 一名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概念地图的方法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生物学习中去。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一般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19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20 在教师不授课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的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21 (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朱熹 22 琳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23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4 主张从个体自身的发展出发来规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这一价值取向是( )。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综合价值论 25 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26 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7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28 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A、场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29 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3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自上而下的五个层次,最高层次需要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31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 B、喝酒之后脾气变得暴躁 C、服用兴奋剂,比赛成绩提高 D、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32 ( )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过程 D、学习策略 33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34 某生读6遍材料,正好能记住,按照适当过度学习要求,若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该生需要再读( )遍。 A、2 B、3 C、6 D、9 35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 36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的是( )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37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D、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8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了(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9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要因素 D、无关因素 40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41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告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重视( )。 A、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知识传授的迁移 42 不少中学的班主任让学生轮流当班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及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 )。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43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44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 45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46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47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8 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49 校本课程属于( )。 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B、必修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50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要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51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52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教师应具备( )的职业道德。 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53 教师要关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优秀学生 B、单亲家庭学生 C、每位学生 D、智障学生 54 下列不属于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敬业奉献 55 下列不属于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是( )。 A、爱岗敬业 B、正确的教育观 C、一定的研究能力 D、良好的教育能力 56 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其引入音乐课教学中,这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 A、校本教研的意识 B、课程开发的意识 C、长善救失的意识 D、示范领导的意识 57 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相协助 58 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对教师的( )。 A、专业技能要求 B、专业思想要求 C、专业素质要求 D、专业知识要求 59 教师必须能对新的意外情况,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做出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做出处理。这属于( )。 A、教师的基本素质 B、教育教学能力 C、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 D、教育机智 60 某教学点,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太少的情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惯例,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张老师这样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他的( )。 A、科学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1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条件 6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战略主题是(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以教育为本 C、全面实施综合教育 D、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6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三大方面是( )。 A、文化基础 B、自主发展 C、社会参与 D、实践技能 64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 A、流畅性 B、认知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65 关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大小 C、不同类型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的强弱不同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66 教育的本质属性有( )。 A、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B、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C、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塑造人的手段 67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接性 B、引导性 C、简捷性 D、被动性 68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有( )。 A、学会弹钢琴,有利于弹手风琴 B、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C、会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容易掌握骑摩托车的技术 D、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对以前学习的汉字发音产生积极影响 69 根据心理学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只要不断地学习,成绩就会呈直线式稳定上升 B、考试中要想考好就能考好,这是因为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 C、在睡觉前背诵英语单词效果更好,是由于没有受到影响 D、学习自行车,只要单纯的反复操作和机械重复即可,没有技巧可言 70 为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B、教学内容的难度适当,要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C、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D、学生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时,为保证学生获得成就感,可以放弃该教学内容 71 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哪几个因素?( ) A、认知的过程 B、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C、主体的求知欲 D、主体的知识经验 72 教育的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态度 D、教育内容 73 下列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说法正确的有( )。 A、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B、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基础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保证 D、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选择 74 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而具有主体性。这主要体现在( )。 A、独立性 B、选择性 C、创造性 D、自我意识 75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的关联性和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的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76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有( )基本要求。 A、坚持德育为先 B、坚持能力为重 C、坚持全面发展 D、坚持间接经验为主 77 “生活中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指的是( )。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广义教育 D、狭义教育 78 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的要求有( )。 A、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B、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D、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79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真诚相待 D、教学相长 80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 )。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A2、A3、B4、C5、C6、A7、C8、C9、D10、B11、C12、A13、A14、C15、B16、C17、D18、B19、B20、B21、C22、A23、D24、A25、C26、D27、B28、A29、A30、C31、A32、A33、C34、B35、A36、B37、D38、A39、B40、C41、D42、C43、B44、B45、A46、A47、D48、C49、A50、B51、B52、D53、C54、D55、A56、B57、B58、C59、D60、B61、ABCD62、AD63、ABC64、ACD65、ACD66、ABC67、ABC68、ABCD69、ABCD70、ABC71、BCD72、ABD73、ABC74、ABCD75、ABCD76、ABC77、BC78、ABC79、ABD80、ABC 1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师者,人之楷模也。”强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因此,A项正确。 B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要创造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因此,B项正确。 A项: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1904年首先提出智力二因素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加涅是认知主义心理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注意的分散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题干中,杨柳的注意离开了课堂内容而被无关的对象小鸟吸引,是注意分散的表现。因此,C项正确。 A项: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注意的广度是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射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题干中,小伟在课堂上扮鬼脸的行为由于没有得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是消退的表现。因此,A项正确。 B项: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提高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惩罚分正惩罚和负惩罚。惩罚是通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去掉一个好的刺激,以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出现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因此,C项正确。 A项: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在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或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题干中,小刀刮竹子这一刺激,不仅引起了听觉,还引起了肤觉,属于联觉的表现。因此,C项正确。 A项: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基本环节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题干中,小岩通过检查闸盒里的保险丝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验,属于检验假设阶段。因此,D项正确。 A项: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最具困难和挑战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理解问题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选择恰当的问题解决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题干中,乳儿期与青春期个体身心的高速发展,是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不平衡性的体现。因此,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向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因此,C项正确。 A项: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题干中,“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意思是说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原理、规律,但是没有固定的、死板的方法。启示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因此,A项正确。 B项: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我国古代的“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的“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他们都属于学科课程。因此,A项正确。 B、D两项: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因此,C项正确。 A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均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同学们的活动,体现了李老师能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或者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体现了李老师具备较好的注意的分配性品质。因此,B项正确。 A项:思维的品质是衡量人的思维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志品质是衡量个体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水平的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学生根据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景象是再造想象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 A项:无意记忆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有意记忆是指有明确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是指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子女在同父母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展现真实的自我。这就为父母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儿童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提供了前提条件。“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因此,D项正确。 A项:家庭教育的感染性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普遍爱子心切,对子女的生活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而子女也必然对父母怀有依恋爱戴和特殊的信任感。因此,父母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随时都会感染自己的子女。这种情感的感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家庭教育正是寓于这种情感交流之中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先导性指的是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人为主的定势作用。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爱好等,从小就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他的早期经验,最初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区分善恶美丑的未来发展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家庭教育与其它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和前提。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也是高大的,子女由衷地崇敬、尊重和信任。因此,家长享有较高的威望,有较大的权威。家长越是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深刻性和持久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题干中,初中生将在地理中学习到的方法用到生物学习中,属于一般迁移。因此,B项正确。 A项: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