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贸易、金融等流通领域,逐渐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转型直接影响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导致工程技术人才断层。一些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主的名校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建设理科和文科,对传统工科专业实施了一系列压缩学时、减少招生人数等措施,使得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缺失。那些本应是培养操作层面工程技术人员的院校也紧随名校之后,推行所谓的改革,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更是惨淡经营。 材料2 (二)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分检车间化学分析操作主管罗莉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我特别振奋”。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热爱技能岗位,摒弃浮躁喧嚣,追求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 材料3 (三)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学历为主,在工资待遇方面,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差距较大,在宣称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型人才的劳动力价格总的来说还是比技能型人才的劳动力价格高,被扭曲的人才评价体制也让技能型人才劳动力价格偏低;在职业晋升方面,知识型人才的晋升空间较大,而技能型人才的晋升空间较小,一般来说,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同一企业里的角色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常来说,同届的学生毕业后,知识型人才就按照干部的道路发展了,而技能型人才就一直是工人,这实际阻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材料4 (四)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造就支撑“四川制造”和“四川创造”的能工巧匠和高素质产业大军,四川省委办公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激发技能人才活力为根本,大力推进“技能四川”建设,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四川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提供坚实支撑。 材料5 (五)攀枝花钢城集团电焊高级技师何丽说,工匠精神就是我们把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从2012年起,以何丽命名的“何丽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何丽带着工友们一起切磋技艺、磨练技能。何丽说:“现在我们的思想改变了,要根据学员的特点,他喜欢干什么,他适应干哪一样,他学的技术里面哪一样让他能够把这项技术发挥到极致,我们就让他去学,这样,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后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才可能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材料6 (六)2017年10月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中国代表团参加47个项目比赛,获得了 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名列金牌榜首位,取得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代表中国出征的3位四川选手夺得1金1银1优胜的佳绩。来自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宁显海夺得焊接项目金牌,这也是继该公司职工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上夺得金牌后,四川选手在同一项目上再次夺金,成功实现“两连冠”;来自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杨文浩夺得汽车技术项目银牌;同样来自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卞涛获得建筑金属构造项目优胜奖。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材料7 (七)四川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从2016年的680万增加到10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从16%提高到25%,技能人才供给基本适应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围绕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若干技能人才集群;聚集重点经济区建成一批技能人才高地,技能人才素质明显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对产业转型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到2025年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居于中西部领先地位,分布、层次、类型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 材料8 (八)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把技能人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机械加工行业往往被认为是男性的“主战场”,而内蒙古一机集团数控女工赵晶作为一名80后女性,坚持在机床旁工作14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响当当的数控专家、全国技能能手。在赵晶看来,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做爱钻研、爱创新的知识型工人,在行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她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大专生逐步成长为全国技能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北疆工匠”赵晶带领她的团队完成各类技术创新20余项,重大创新5项,获奖3项。赵晶把她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无私地传授给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建立了“赵晶数控车”微信群,随时转发行业内的领先技术和信息,随时解答数控爱好者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材料9 (九)在出席党的十九大的江苏代表中,有9位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占代表总数的八分之一。十九大代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固技术总监邓建军是一名普通技术工人。29年里,他坚持立足一线不断展开技术创新,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作为一名党员,我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发挥工匠精神,做到“专、精、创”,就是专注本职工作,工作时精益求精、持续创新。”邓建军说,如今市场条件下,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研发,各部门协同合作,“要发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能碰到难题就后退。不过他也坦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技术工人的岗位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还是不够的。” 1999年、19 岁的李兰女从南通纺织中专毕业进入南通双莲纺织有限公司,从事纺纱车间工艺员工作,一干就是近20年。李兰女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先后通过自学获得南京大学的大专、本科学历。她撰写的十多篇技术论文,在全国专业期刊上发表。“产品转型升级,需要我们不断技术革新,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内涵。”李兰女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还需要与同事们一起攻关。她和同事经过200多次试验和900多个数据论证终于确定推广了“改进工艺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的方案,提升了产品质量,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20万元以上。2013年5月,公司专门以她的名字命名设立了"李兰女棉纺工艺创新实验室。 国家电网丹阳供电公司线路二班副班长方美芳在基层一线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了近 30个年头,累计参与铺设电缆1000多公里,先后参与完成了30余座变电所的安装投运任务。方美芳说,坚守岗位,守卫光明是她的第一责任。有一年的除夕前夜,丹阳市东门外大街公用配电箱突发故障,造成4000多户居民停电。正在家收拾年货准备回乡过年的方美芳接到抢修通知后,毫不迟疑,迅速赶到了抢修现场。一次电缆抢修中,电缆井里淤积的脏物发出难闻异味,方美芳第一个跳下了电缆井。方美芳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8 年丹阳公司成立了“方美芳创新工作室”,3 个成果获国家专利,获江苏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奖。她介绍说,现在工作室里 20 多岁的大学生居多,但是她发现很多年轻人不想到生产一线岗位。她希望,社会应更多地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让年轻大学生走上生产一线,让他们的知识与老一辈工作者的经验相结合,成为知识型人才。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南石作为伺服机构装配和调试的行家里手,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对产品的深刻理解多次攻坚技术难题,同时他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王南石深有感触地说,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做到“敬业、专注、严谨、卓越”。王南石在工作中注重做好技能传承,逐渐成为一线工人乃至技术人员的“活字典”“及时雨”。在他看来,新时期工匠精神离不开技能传承。他积极开展传帮带,致力于努力提升团队整体技能水平,为伺服机构生产线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他所带领的团队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命名为“技能创新团队”,团队 6 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 材料10 (十)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方式作为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根据产业、行业和企业用人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半工半读以及进行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等多种灵活方式实施培养技能人才。同时,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定鼓励从企业引进或聘请专、兼职教师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职业院校参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职业技工院校,财政给予支持和奖励。各地企业也积极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开展岗前培训、学徒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员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材料11 (十一)随着产业升级,各地技工短缺和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但人才培养方面包括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由于没有大体的需求预测也缺乏针对性。尽管各级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逐年都在增加投入,但是与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财政对技工教育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技工院校校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相当普遍。 材料12 (十二)2017年9月,具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其软件、硬件全部实现自主设计、制造的“复兴号”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这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迈向世界的里程碑。诸知此类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出我国产业工人技术能力、创造能力的新飞跃,也是迈向知识型、创新型产业技术的杰出范例。 材料13 (十三)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和工人素质,我国只能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利用低成本劳动力,高劳动强度、低成本能源、低附加值制造业实现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缺少高端制造业等衍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原有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只有把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推动建设庞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将劳力型向有文化、懂科技、会创新的新型劳动力转变,实现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有创新力的制造业的转变,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材料14 (十四)福建省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全省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实现“把竞赛工作做大做强,做出权威,做出品牌的目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几年来,全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为依托、发动全社会参与的竞赛格局,这样既调动了行业系统的积极性,也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平等竞争的平台。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万名的劳动者参加各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有100万名劳动者参加各级练兵和比赛,大大提高了竞赛的社会化程度。同时福建省还积极加大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强化岗位训练,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技能与岗位的衔接,保证实践时间和实训工位,并使之达到高技能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使之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材料15 (十五)长期以来,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认识有一定偏差,尽管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近年有所提升,偏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还有很深的影响,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许多技工学校老师走村入户做工作还是难以招到学生就读技工学校。许多民营企业担心技能人才流走,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长远打算。尽管各级政府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激励,奖励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但从总体上看,技能人才仍然面临待遇偏低,发展渠道窄,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同时,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起点相对较低,就业率相对较高,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抢夺一空”,但是在就业后发展潜力有限,薪资水平提高较慢,往往多年还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同期毕业的管理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 材料16 (十六)四川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部署安排。《规划》提出要实施重点产业技能人才提升计划、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企业新型学徒和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四川“技能大赛品牌”打造计划等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培养和引进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集群,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融入城镇和实现脱贫奔康,推动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技能人才学习新工艺新技术。《规划》提出要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平台、多元化职业培训学校平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平台等五个重大平台。到“十三五”末,力争全省高级技工学院达到 30 所左右,新建 3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 5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力争建成 3 个以上市(州)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三个县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材料17 (十七)当前,面对制造业创新不足,技术人才短缺、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普通技术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同时在体制、机制方面,政府、企业、甚至工会组织都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和收入,让年轻人愿意踏实学技术,认真干工作,促进职工成长进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要引导和树立人人可创新、处处可创新、时时可创新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夯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群众基础。 材料18 (十八)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属于复合型的劳动者,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这种复合型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最本质的区别在“创新”,而“创新”的实现,基于拥有知识和技能,培养这样的劳动者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根据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简要概括当前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表述准确,概括全面;不超过200字。 【试题二】 根据给定资料和社会生活实际,就如何突破当前技能人才的培养“瓶颈”,请提出你的建议意见。(30分) 要求: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500字。 【试题三】 根据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请你围绕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做到“敬业、专注、严谨、卓越”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阐述深刻;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卷面整洁,限800-1000字。
【试题一】参考答案 1.产业结构调整。轻视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企业转型影响技术人才培养,导致人才断层。 2.评价机制不合理。评价标准单一,工资待遇低、差距大;晋升空间小,发展渠道窄,薪资提升慢。 3.技能培养不足。工科及技术院校重文理轻工科;中专技术学校经营差,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财政投入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企业重使用,轻培养。 4.社会观念落后。年轻人不愿选择一线岗位;社会认识存在偏差,重学历,轻技能,社会地位不高。 参考答案说明:答案从“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机制不合理”“技能培养不足”“社会观念落后”等不同的原因角度进行了分条撰写。各条要点之间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无交叉。 【题目解析】 第一步——审题 通过勾画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题目的主题、答题要素、材料范围和作答要求等。 根据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简要概括当前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20分) 【①“给定资料”,提示本题需阅读全篇材料。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示本题在作答时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度推导。③“简要概括当前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主题是当前技能人才短缺,围绕该主题“概括主要原因”,即原因要素,其中主题“当前技能人才短缺”是负面事情,其原因通常是问题,可在材料中重点关注消极负面表述。】 要求:表述准确,概括全面;不超过200字。 第二步——阅读资料,提取要点 资料 段1:(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贸易、金融等流通领域,逐渐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转型直接影响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导致工程技术人才断层。一些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主的名校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建设理科和文科,对传统工科专业实施了一系列压缩学时、减少招生人数等措施,使得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缺失。那些本应是培养操作层面工程技术人员的院校也紧随名校之后,推行所谓的改革,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更是惨淡经营。 〖(1)“导致工程技术人才断层”提示前文为当前技术人才短缺的原因,“全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贸易、金融等流通领域……转型直接影响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介绍了技能人才短缺的背景原因,说明由于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技术人才培养,可摘抄出原因要点:①轻视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企业转型影响技术人才培养,导致人才断层。(2)“使得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缺失”同样提示前一句为原因,“一些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主的名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更是惨淡经营”说明由于学校实行改革,把重点由工科转向文理科,轻视工科,导致技能人才减少,故可摘抄出原因要点:②工科及技术院校重文理轻工科。〗 段2:(二)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分检车间化学分析操作主管罗莉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我特别振奋”。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热爱技能岗位,摒弃浮躁喧嚣,追求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 〖此段介绍企业主管对未来工匠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展望,与主题无关。〗 段3:(三)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学历为主,在工资待遇方面,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差距较大,在宣称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型人才的劳动力价格总的来说还是比技能型人才的劳动力价格高,被扭曲的人才评价体制也让技能型人才劳动力价格偏低;在职业晋升方面,知识型人才的晋升空间较大,而技能型人才的晋升空间较小,一般来说,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同一企业里的角色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常来说,同届的学生毕业后,知识型人才就按照干部的道路发展了,而技能型人才就一直是工人,这实际阻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1)本段呈现分总的逻辑结构,整体围绕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展开,从工资待遇和职业晋升方面进行阐述。(2)负面表述“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学历为主,在工资待遇方面,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差距较大”说明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单一,技能型人才工资待遇低,与知识型人才差距大,故可概括出原因要点:③评价标准单一,工资待遇低、差距大。(3)“在职业晋升方面,知识型人才的晋升空间较大,而技能型人才的晋升空间较小”“同届的学生毕业后……而技能型人才就一直是工人”说明在晋升方面,技能型人才晋升空间小,可直接摘抄出原因要点:④晋升空间小。〗 段4:(四)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造就支撑“四川制造”和“四川创造”的能工巧匠和高素质产业大军,四川省委办公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激发技能人才活力为根本,大力推进“技能四川”建设,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四川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提供坚实支撑。 〖此段围绕四川省政府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展开,无原因要点,略读。〗 段5:(五)攀枝花钢城集团电焊高级技师何丽说,工匠精神就是我们把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从2012年起,以何丽命名的“何丽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何丽带着工友们一起切磋技艺、磨练技能。何丽说:“现在我们的思想改变了,要根据学员的特点,他喜欢干什么,他适应干哪一样,他学的技术里面哪一样让他能够把这项技术发挥到极致,我们就让他去学,这样,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后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才可能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段6:(六)2017年10月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中国代表团参加47个项目比赛,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名列金牌榜首位,取得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代表中国出征的3位四川选手夺得1金1银1优胜的佳绩。来自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宁显海夺得焊接项目金牌,这也是继该公司职工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上夺得金牌后,四川选手在同一项目上再次夺金,成功实现“两连冠”;来自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杨文浩夺得汽车技术项目银牌;同样来自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卞涛获得建筑金属构造项目优胜奖。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段5-6列举培养技能人才的相关事例,没有提及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因此无要点。〗 段7:(七)四川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从2016年的680万增加到10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从16%提高到25%,技能人才供给基本适应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围绕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若干技能人才集群;聚集重点经济区建成一批技能人才高地,技能人才素质明显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对产业转型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到2025年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居于中西部领先地位,分布、层次、类型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 〖此段介绍四川省对技能型人才发展的规划,无原因要点,略读。〗 段8:(八)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把技能人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机械加工行业往往被认为是男性的“主战场”,而内蒙古一机集团数控女工赵晶作为一名80后女性,坚持在机床旁工作14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响当当的数控专家、全国技能能手。在赵晶看来,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做爱钻研、爱创新的知识型工人,在行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她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大专生逐步成长为全国技能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北疆工匠”赵晶带领她的团队完成各类技术创新20余项,重大创新5项,获奖3项。赵晶把她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无私地传授给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建立了“赵晶数控车”微信群,随时转发行业内的领先技术和信息,随时解答数控爱好者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段9:(九)在出席党的十九大的江苏代表中,有9位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占代表总数的八分之一。十九大代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固技术总监邓建军是一名普通技术工人。29年里,他坚持立足一线不断展开技术创新,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作为一名党员,我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发挥工匠精神,做到“专、精、创”,就是专注本职工作,工作时精益求精、持续创新。”邓建军说,如今市场条件下,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研发,各部门协同合作,“要发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能碰到难题就后退。不过他也坦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技术工人的岗位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还是不够的。” 段10:1999年、19岁的李兰女从南通纺织中专毕业进入南通双莲纺织有限公司,从事纺纱车间工艺员工作,一干就是近20年。李兰女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先后通过自学获得南京大学的大专、本科学历。她撰写的十多篇技术论文,在全国专业期刊上发表。“产品转型升级,需要我们不断技术革新,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内涵。”李兰女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还需要与同事们一起攻关。她和同事经过200多次试验和900多个数据论证终于确定推广了“改进工艺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的方案,提升了产品质量,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20万元以上。2013年5月,公司专门以她的名字命名设立了李兰女棉纺工艺创新实验室。 〖段8-10列举技能型人才的相关事例,没有提及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因此无要点。〗 段11:国家电网丹阳供电公司线路二班副班长方美芳在基层一线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了近30个年头,累计参与铺设电缆1000多公里,先后参与完成了30余座变电所的安装投运任务。方美芳说,坚守岗位,守卫光明是她的第一责任。有一年的除夕前夜,丹阳市东门外大街公用配电箱突发故障,造成4000多户居民停电。正在家收拾年货准备回乡过年的方美芳接到抢修通知后,毫不迟疑,迅速赶到了抢修现场。一次电缆抢修中,电缆井里淤积的脏物发出难闻异味,方美芳第一个跳下了电缆井。方美芳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8年丹阳公司成立了“方美芳创新工作室”,3个成果获国家专利,获江苏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奖。她介绍说,现在工作室里20多岁的大学生居多,但是她发现很多年轻人不想到生产一线岗位。她希望,社会应更多地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让年轻大学生走上生产一线,让他们的知识与老一辈工作者的经验相结合,成为知识型人才。 〖(1)此段列举技能型人才方美芳的具体事例。(2)负面表述“但是她发现很多年轻人不想到生产一线岗位”说明对于成为技能型人才,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方面存在问题,不愿意去一线岗位,所以导致目前技能人才短缺,故可摘抄为原因要点:⑤年轻人不愿选择一线岗位。〗 段12: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南石作为伺服机构装配和调试的行家里手,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对产品的深刻理解多次攻坚技术难题,同时他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王南石深有感触地说,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做到“敬业、专注、严谨、卓越”。王南石在工作中注重做好技能传承,逐渐成为一线工人乃至技术人员的“活字典”“及时雨”。在他看来,新时期工匠精神离不开技能传承。他积极开展传帮带,致力于努力提升团队整体技能水平,为伺服机构生产线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他所带领的团队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命名为“技能创新团队”,团队6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 〖此段列举技能型人才的具体事例,包括他的做法及所获得的成绩,无原因要点,因此无要点。〗 段13:(十)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方式作为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根据产业、行业和企业用人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半工半读以及进行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等多种灵活方式实施培养技能人才。同时,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定鼓励从企业引进或聘请专、兼职教师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职业院校参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职业技工院校,财政给予支持和奖励。各地企业也积极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开展岗前培训、学徒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员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此段介绍近年来各地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益探索,没有提及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原因,略读。〗 段14:(十一)随着产业升级,各地技工短缺和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但人才培养方面包括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由于没有大体的需求预测也缺乏针对性。尽管各级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逐年都在增加投入,但是与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财政对技工教育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技工院校校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相当普遍。 〖(1)负面表述“各地技工短缺和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点明当前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不足,故可摘抄出原因要点:⑥技能培养不足。(2)“但人才培养方面包括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由于没有大体的需求预测也缺乏针对性”说明学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存在问题,专业设置不合理,提取关键词,可概括出原因要点:⑦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3)“长期以来财政对技工教育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技工院校校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相当普遍”这些是目前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的具体表现,也是人才短缺的原因,可摘抄为原因要点:⑧财政投入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落后。〗 段15:(十二)2017年9月,具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其软件、硬件全部实现自主设计、制造的“复兴号”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这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迈向世界的里程碑。诸知此类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出我国产业工人技术能力、创造能力的新飞跃,也是迈向知识型、创新型产业技术的杰出范例。 〖此段介绍“复兴号”取得的成绩,没有提及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原因,略读。〗 段16:(十三)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和工人素质,我国只能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利用低成本劳动力,高劳动强度、低成本能源、低附加值制造业实现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缺少高端制造业等衍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原有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只有把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推动建设庞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将劳力型向有文化、懂科技、会创新的新型劳动力转变,实现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有创新力的制造业的转变,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此段通过分析中国在改革开发之处面临的问题,阐述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没有提及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略读。〗 段17:(十四)福建省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全省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实现“把竞赛工作做大做强,做出权威,做出品牌的目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几年来,全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为依托、发动全社会参与的竞赛格局,这样既调动了行业系统的积极性,也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平等竞争的平台。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万名的劳动者参加各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有1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