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时间:2023-03-17 14:13:51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0小题,每题0.5分,共50分)
1
张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英语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英语。张老师的做法(  )。
A、优化了教学目标
B、优化了教学条件
C、优化了教学过程
D、优化了教学资源
2
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诲人不倦
B、教学相长
C、循循善诱
D、因材施教
3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全面性
B、阶段性
C、独立性
D、片面性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B、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C、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
5
平时嗓门大的小强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老师批评说:“声音那么小,难道你是女孩子吗?”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反思
C、不合理,教育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6
某同学的数学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该同学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7
在德育过程中,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来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8
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
A、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9
某校经常组织学科教师互相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徒结对
D、自我研修
10
焦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返校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B、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C、推动了学校的校本教研
D、有助于增进学校合作
11
某小学对学生评优制度进行了改革,增设了“创造之星”“孝心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该学校的做法(  )。
A、不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B、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
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
某小学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科研,卢老师抱怨道:“搞研究有什么用,上课又用不着。”卢老师的说法(  )。
A、不正确,教师须服从学校的一切安排
B、不正确,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C、正确,小学教师搞研究没用
D、正确,研究对应试帮助不大
13
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年终的同行评测中测分不高,很郁闷,上课时学生出一点差错他就大发雷霆。闵老师应该(  )。
A、严格待生,专注教学
B、保持个性,坚持自我
C、注重反省,调适自我
D、迎合同事,搞好关系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以人为本
B、均衡发展
C、注重创新
D、提升质量
15
李老师尽管从教多年,但每次备课依然一丝不苟,同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往往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下列对李老师行为的评析,不恰当的是(  )。
A、因材施教
B、严谨治学
C、严慈相济
D、潜心钻研
16
小红怀疑同桌小刚偷了她新买的文具盒,并报告了老师,老师让班干部搜查小刚的书包和抽屉,小刚再三辩白,拒绝被搜。该老师的做法(  )。
A、错误,应该充分尊重信任小刚
B、错误,应该搜查所有学生的书包
C、错误,应不当着学生的面搜查
D、错误,应该通知学生家长再搜查
17
汪老师在黑板上贴了一个“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D、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18
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上开展“悦读悦享”活动,与同学们同读一本书,经常撰写“师读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王老师注重师生同读互促,率先垂范
B、王老师注重营造读书气氛,激趣启智
C、王老师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D、王老师注重公正,对同学们一视同仁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
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
21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22
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3
在教育研究中,通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处于(  )。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24
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地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25
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
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像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27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28
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29
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30
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31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32
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  )。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33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4
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35
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36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37
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38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
A、陶冶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39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x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40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41
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42
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43
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
44
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45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46
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47
林老师教《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D、直接导入
48
曹老师教《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49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51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夏朝
D、殷商
52
“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53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4
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55
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
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56
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57
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其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接受性
D、可塑性
58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A、尝试与顿悟
B、同化与顺应
C、平衡与守恒
D、刺激与反应
59
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的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
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综合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0
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练习
D、示范
61
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  )阶段。
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学生
D、关注生存
62
目前我国学校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教学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6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这里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64
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A、注意
B、感知觉
C、思维
D、记忆
65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
A、决策者
B、支持者
C、志愿者
D、学习者
66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阶段。
A、成熟
B、组建
C、核心形成
D、自主活动
67
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甄别评价
68
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69
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融合课程
70
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71
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造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72
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73
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
A、教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辅导学生
D、研究学生
74
“聪明早慧”与“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5
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76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学生的教育应该培训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77
《学记》中要求“学而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都阐明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78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79
关注教育主体,解释教育现象,运用“深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一教育研究方式被称为(  )。
A、调查研究
B、行动研究
C、叙事研究
D、实验研究
80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81
张老师讲课时,迟到的王斌突然破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82
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83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84
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情感法
85
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86
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科书
87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88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散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89
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90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1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2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结合课程
93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4
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95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96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扬“工匠精神”(  )。
①要勇攀质量高峰
②要提高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③有利于打造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④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7
2016年3月1日,(  )正式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98
国家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开设足球课。这一做法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  )。
A、生命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智力成果权
99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  )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进入预定轨道。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起点。
A、嫦娥三号
B、华龙一号
C、探索一号
D、天宫二号
100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  )的发展理念。
A、传统、协调、环保、开放、共享
B、传统、沟通、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自由、包容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0.4分,共12分)
101
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
102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 )
103
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
104
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
105
新手教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  )
10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07
我国《教师法》也适用于在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
108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
10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110
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
111
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  )
1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
113
正例和反例的提供是学习模式识别的必要条件。(  )
114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
115
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
116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关注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价值标准所支配。(  )
117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
118
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  )
119
负强化就是惩罚。( )
120
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
121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重要决定作用。
12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
123
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124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125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126
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
127
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128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
129
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  )
130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少选或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8分,共8分)
131
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E、校本课程
13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E、知识
133
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E、管理者
13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分类目标包括(  )。
A、应用与分析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模仿操作准确性
E、情感态度价值观
135
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国外学习为主
136
生长性需要包括(  )。
A、尊重的需要
B、认知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归属与爱的需要
137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问题教学
C、班级授课
D、分组教学
138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2016年7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实现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一定要解决好乡村的小规模学校问题,措施主要有(  )。 
A、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
B、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C、积极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D、扩大班容量,争取每班60人左右
E、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一人教多门课
139
日前,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对于(  )具有重要意义。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C、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D、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E、提前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14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  )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A、社会责任感
B、奉献精神
C、学习能力
D、创新精神
E、实践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一)
城市长大的大学生张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张老师没有回答,微笑着问他:“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141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二)
王老师教学生学习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他开始引导学生:“你头顶上是什么?”学生想了想,“头发”。老师:“头发上面是什么呢?”学生:“屋顶”。老师:“屋顶上面是什么呢?”学生:“瓦片”。老师有点着急:“你们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学生低语:“还有,还有小鸟在飞”。
142
请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三)
一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143
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44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145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帮助小学生合理组织复习?
146
简述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1、C2、D3、A4、C5、C6、D7、A8、A9、B10、D11、D12、B13、C14、B15、C16、A17、B18、D19、D20、C21、B22、B23、D24、A25、C26、D27、B28、B29、A30、D31、B32、D33、B34、D35、B36、B37、A38、C39、D40、D41、A42、C43、A44、D45、C46、B47、C48、D49、B50、B51、C52、D53、D54、D55、D56、C57、B58、B59、A60、C61、D62、A63、A64、B65、B66、C67、C68、A69、C70、A71、D72、D73、D74、D75、C76、B77、C78、D79、C80、C81、C82、A83、B84、B85、D86、D87、A88、B89、B90、C91、B92、B93、D94、C95、A96、D97、D98、A99、D100、C101、A102、A103、B104、A105、B106、A107、A108、A109、A110、A111、B112、B113、A114、B115、A116、B117、B118、B119、B120、B121、B122、B123、A124、A125、B126、B127、A128、A129、A130、A131、AC132、ABCD133、AC134、BCE135、AB136、BCD137、ACD138、ABCE139、ABCD140、ADE
1
本题考查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题干中张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剧的形式使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了英语,正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C项正确。
A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条件是完成一项教学活动所需要和具备的一切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原则的理解。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题干中“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意思是老师所讲的知识难度。难度把握不好,会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吃不了”。蒋老师针对这一现象分层教学,正是看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项正确。
A项:“诲人不倦”指的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题干中蒋老师的做法并非是指导学生而不知疲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相长”在《学记》中的表述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题干中蒋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教学相长。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循循善诱”意思是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自《论语·子han》:“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题干中蒋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引导学生的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题干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说明了教育具有全面性。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认为,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都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它强调:(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因此,成绩并非是衡量一个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C项正确。
A项: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教师,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长善救失。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对学生权利的认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目中的老师用语言讽刺了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C项正确。
A、B两项: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题干中小明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并非是有生理缺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学生观。学生观中指出:(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所以学生每次考试不及格不代表以后不会及格,老师认为学生及格的成绩是抄来了,就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D项正确。
A、B项:学生是独特的人中指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学生的完整性和个体性不是老师忽视的地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指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称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因此题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体现的正是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A项正确。
B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又称为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又被称为平行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对冲动型认知风格的认识。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小虎爱抢答,但是常常出错,说明小虎是冲动型认知风格。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尊重、保护小虎,引导小虎思考,从而促进小虎的成长。A项正确。
B项:安排小虎多做作业增加了作业数量,但是却没有从小虎自身认知风格入手,无法解决小虎爱抢答却常出错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针对小虎爱回答问题却不思考的现象,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会使得小虎爱抢答却不思考的行为停止,反而会继续出现,这样无法解决小虎出现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题干中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的同伴互助。B项正确。
A项:进修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之一,体现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师徒结对一般是指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题干中学科教师互相观摩,并没有体现师徒之间的指导交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研修是教师自我反思的一部分。题干中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体现了教师之间相互帮助,而非教师自身的学习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有进修培训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题干中焦老师参加教师培训活动正是对其权利的行使,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二焦老师回校后和同事交流,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了焦老师对教师义务的履行,同时焦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推动学校的校本教研。焦老师的做法与增进学校合作无关。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C三项:均表述正确。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校评优改革增设“创造之星”“孝心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能够在对学生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项正确。
A项:学校的做法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增设“创造之星”“孝心之星”等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的做法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强化竞争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研究者的角色。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指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题干中,卢老师认为研究对上课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B项正确。
A项:教师的研究者角色并非是学校要求的,而是从教师自身出发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题干中卢老师的说法不符合教师观下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者的理念,说法错误。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同行评测中评分不高,应该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理论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与周围其他老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差距,努力完善自己。C项正确。
A、B、D三项:严格待生,专注教学;保持个性,坚持自我;迎合同事,搞好关系都无法帮助闵老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闵老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注重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九条规定:“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B项正确。
A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第四条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注重创新和提升质量不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
本题考查对教师行为的评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对教师来说,严谨治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寻找正确的结论。潜心钻研意思是很专心、很投入地钻研一些问题。严慈相济就是指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题干中,李老师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方式,体现的是她因材施教;备课的一丝不苟体现的是她严谨治学;而她从教多年依然如此,体现了她潜心钻研,没有体现严慈相济。因此,C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D三项:均是对李老师行为的正确评价,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考查教师的道德素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道德素养有四个方面的要求:(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做到:①全面关心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严格要求学生;④理解和宽容学生;⑤解放和放飞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题干中,小刚向老师再三辩白,拒绝被搜,但是老师仍然让班干部搜查小刚的书包和抽屉,老师应该充分尊重信任小刚,搜查小刚的书包和抽屉侵犯了他的人身自由权。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
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汪老师把“坏学生”的名单贴到墙上,是对学生的尊严的伤害,没有尊重学生人格,违背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B项正确。
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关于认真备课上课的内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题干中汪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而汪老师的做法也不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不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题干中,王老师与同学们同读一本书,并与同学们分享心得,体现了读书中注意营造读书氛围,和学生共同促进,也加强了自身的修养;而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注重公正,对学生们一视同仁。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C三项:题干中均有所体现,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0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内容。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题干中小学生“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就说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足导致的。C项正确。
A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所谓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这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了主观性,这是道德判断水平发展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这种自律的道德,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的,而是同伴之间取得协议的结果,大家以民主方式取得一致意见时,可修改规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
本题考查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B项正确。
A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相长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求同存异的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2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其中,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工作量比较重,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教师常常还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劳动对象是相对固定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题干中,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给自己的小学老师写感谢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延续性。B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识记情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或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它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相同的地位上,其结论通常比较客观。但非参与性观察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题干中观察者是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观察,并没有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因此属于非参与性观察。故D项正确。
A项:显性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外在的、能直接观察感知的现象的把握。不能突出题干中的“隐蔽的”观察,排除。
B项:参与性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实身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隐蔽的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隐性观察,即间接的思维观察,与题干中借助单向玻璃观察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因此,A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B、C、D三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5
本题考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人们总是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信赖,总是希望归属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成为其中一员。题干中,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C项正确。
A项: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主要包括对食物、水分、空气、性、排泄、休息等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安全需要是指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安全稳定,免于恐惧、危险、伤害或威胁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感知觉的类型。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对比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题干中,用不同颜色区分相异的部分,就是利用了感觉对比的规律。D项正确。
A项: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也称作感觉后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感觉后像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感觉补偿指当某些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
本题考查对意志行动冲突的理解与分化。意志行动冲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及多重趋避冲突。其中,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题干中,不想完成作业和不想被老师惩罚都是不愿意的目标,所以是双避冲突。B项正确。
A项:双趋式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种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以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而有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趋避式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如:想吃肉又怕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双重趋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指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发生的冲突情况。即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8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中的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下位概念。因此,先学习四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属于下位学习。B项正确。
A项: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归属学习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并列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因此,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A项正确。
B项: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分组教学又叫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是指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班级教学一般来说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0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种类。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因此,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实习作业法。D项正确。
A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1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和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因此,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由皮亚杰提出的。B项正确。
A项: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博士、教授、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埃里克森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2
本题考查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策略。思想放松也称为冥想放松疗法主要是运用意识的想象力,调动生物信息场,调节身体阴阳,增强体质,祛除疾病。意识的想象力是有能量的,具有能动性。符合精神分析流派中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的范畴。精神分析治疗是著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创建的一种特殊心理治疗技术,既可适用于某些精神疾病,也可帮助人们解决某些心理行为问题。它是建立在潜意识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精神分析疗法。D项正确。
A项: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艺术治疗又称艺术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一般心理治疗多以语言为沟通、治疗的主要媒介,而艺术治疗特色最为鲜明,主要是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治疗的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3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题干中陶行知的比喻应用到教学中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B项正确。
A项: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4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种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指的情感性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题干中的“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珍惜、热爱时间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属于情感性目标。D项正确。
上一篇:2016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真题(精编)
下一篇:2016年山西省阳泉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相关资源
  • 2016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真题(精编)
  • 2020年11月14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20年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考试题【含公基】
  • 2021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题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真题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7月15日湖北省荆州市市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物》真题及答案
  • 2017年5月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真题及答案
  • 2017年6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及答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