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45分)
1
学习《登幽州台歌》时,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其他登高诗,下列适合的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在“阅读经典,了解党史”读书节读书活动中,教师推荐一本著作让学生选择,下列著作不适合的是( )。
A、钱钟书《围城》
B、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C、王树增《长征》
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
学习《大道之行也》,老师在讲解“选贤与能”的主张时,为学生介绍教材相类似主张的相关文章,下列适合的是( )。
A、诸葛亮《出师表》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周敦颐《爱莲说》
D、司马迁《陈涉世家》
4
教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单元重组,有学生重组了“家人亲情”主题单元,下列不适合选入本单元的作品是( )。
A、朱自清《背影》
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C、泰戈尔《金色花》
D、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5
学习《活板》时,教师带领学生整理了“为”字的用法,其中与“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为”字意义相同的是( )。
A、念无与为乐者。(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司马迁《史记》)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舟记》)
6
学习“活动·探究”教学单元,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和学情设计活动,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
A、活动任务设置应当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通盘考虑。
B、“学习鉴赏”重在涵泳品味,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C、“诗歌朗诵”要先学习朗诵技巧,再感受诗歌情感。
D、“尝试创作”为学生搭建创作平台,展示学习成果。
7
教研组针对作业和考试开展研讨,老师们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语文知识的概念有必要作为作业和考试的一部分。
B、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写是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达到量少质优的标准。
D、考试评价要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
8
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师讲解“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一句的修辞手法,需要补充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下列适合的是( )。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臧克家《说和做》)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9
在“文化常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备赛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收集并整理“文学史上的第一”,下列正确的是(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鲁迅先生于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D、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创作第一人,主要作品有《项链》《警察与赞美诗》等。
10
教研组讨论“语文学习任务群”,老师们表达了各种看法,下列正确的是( )。
A、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活动。
B、不同语文学习任务在实施时各自独立,互不交叉。
C、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习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D、语文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设计在课外进行的语文活动。
(一)
教学“学写传记”教师设计下面的教学活动,请读材料,并按照要要求回答下面试题。
请同学们填写《个人成长回忆图》以年龄为横轴,以情绪为纵轴。
列出值得回忆的事,再进行筛选,写入传记。填写完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分享他们的回忆图。
11
对上述教学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回忆,找回遗忘的珍贵往事,畅想未来生活。
B、在与同学比较中,发现成长规律,相互激发写作热情。
C、搭建回忆支架,唤醒学生的成长记忆,选择写作内容。
D、回顾个人经历,详细记述成长中每件事情的完整过程。
(二)
阅读某教师的语文教学随笔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是评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此类成绩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但并不是唯一标尺。评价应注意体现“个性化”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评价方式。
初中学生学习习惯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明显,教师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下作业表现,借力而行,发现学生的优点,总结学生的良性变化趋势,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12
对上述教学随笔片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阶段性测试不是判定学业质量的唯一手段,因为它难以反映学习效果。
B、应依据课堂表现及作业表现来发现学生的优点,而不是发现学生问题。
C、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选择上,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D、“借力而行”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影响学生,使其发生良性变化。
(三)
阅读某教师《荷叶·母亲》的学习任务设计和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任务:冰心优美的现代文诗。体验真挚而感人的情感。同学们,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用“母亲啊,你是___,我是___,除了你,谁是我___?”的句式,仿照课文第⑨段,写下自己对母亲的诉说。
反思:这个学习任务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也可以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为快速打开学生的仿写思路,课堂上我“自作聪明”地引导,“同学们,今后我们遇到仿写训练,你们要建立发散思维,这样就会有一系列的素材供你调遣。常用的比喻有风花雪月、琴棋书画,蓝天白云,风霜雨露......举个例子,风花雪月中的‘风’,母亲啊,你是风儿,我是沙.....”不待我开口,全班顿时哄堂,当时每个学生脑子里肯定都被“沙”洗脑了!怎么办?我徐徐说道:“我是沙,除了你,谁是我飞行的依托?”由此安静等待大家笑过之后,继续投入创作。
13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随堂生成的教学行为也应有明确目的,不应过于随意。
B、在仿写训练中,教师不应给学生范例,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C、仿写训练应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呈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D、仿写训练要读与写结合,“读明白”是“写明白”的基础。
(四)
阅读某教师有关拓展阅读学习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课内阅读是学,课外阅读是用。课内阅读重在精读,课外阅读重在广博。由课内阅读向课外拓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主题的其他作品,同一写法的其他作品,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品。学生读了居里夫人的《美丽的颜色》,就可以读同一作者写的《居里夫人传》,读了爱因斯坦写的同一名人传记性文章,再找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名人传记丛书来看。
14
对上述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课外阅读为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扩大阅读范围。
B、课外阅读才是真阅读,构建阅读经验,提高阅读品位。
C、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就是由泛读向精读拓展。
D、拓展阅读可由一篇文章到其他文章,到一本或一套书。
(五)
阅读某学生的随笔,按照要求答题。
地理课,课前进行几分钟随堂随机测验,测验结果记录到成绩册,所以同学们都十分重视。这节课,地理老师竟然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先是必答题,不幸有不会的学生被选中,成绩不太好。其他同学既同情又高兴。接下来就是抢答题,依照惯例,这是一句设问。老师提出问题:“我国南北分界线的一座山脉,是什么山?”没等抢答说出口,只见后排一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也没等老师叫,站起来,脱口而出:“淮河!”
15
对上述随笔的评价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但对提高写作能力没有帮助。
B、有讽刺同学的内容,看起来不具备积极向上的主题。
C、虽缺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却依然生动有趣。
D、体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语言表达形象活泼。
二、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六)
案例:阅读某教学片段七年级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
导入环节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长津湖》片段)这段视频熟悉吧,取自热播电影《长津湖》。你们看完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生:讲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士们非常英勇,观看后我觉得非常震撼。
生:催人奋进,觉得战士们很勇敢,战火中的他们有点儿可怜,也很可爱。
师:刚刚大家说到影片战士英勇的、可怜的,又是可爱的,无比震撼!作者曾深入战争前线,他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场景,深受震撼,写下了这篇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一睹最可爱的人的风采!
拓展环节
师:可爱的中国是由一群最可爱的人创造的,他们热爱和平、兢兢业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团结一心。袁隆平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杜富国把忠诚刻入灵魂,把雷场当作战场,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张桂桂梅品质高洁,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为学生们献出全部……他们堪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现在就请你说一说身边典型事件,描写一下你身边“最可爱的人”。
16
问题:
(1)结合案例,评析“导入环节”具有哪些优点。(10分)
(2)分析教师设计“拓展环节”有哪些目的。(10分)
(七)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裁去花枝,也是一种关爱
①“嘭”,门被大力地关上,在安静的楼道中恍若一声雷动。
②心烦意乱的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脑海中不停涌现和妈妈吵架时的画面,心中充满不甘,为什么说话要委婉,直白点儿不好吗?
③早以被怒气冲昏了头脑的我,不知不觉走入一片小花园。园中花儿五颜六色,争相怒放,开得明媚,令人心情明郎,一株傲立其中的海棠吸引了我的目光,花瓣外边儿红艳,明黄的花蕊嵌入其中。我不禁看得入神。此时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好看吧,这可是我最得意的一株了。”我回身,看到老爷爷和蔼的笑容,心中的怒气随之消散。
④老爷爷转身进屋,再出来时手中拿了喷壶和大剪刀,向海棠走去。我慌了神,连忙跑去阻止。可惜为时已晚,随着“咔嚓”声,几片叶悠悠飘落下来。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我呆站在原地,看着老爷爷将几条向外伸出的枝条一条条裁去。老爷爷神色是那么严肃认真,把几朵有些凋零的花用剪刀从花柄与茎相连处断开,像是雕刻大师在雕刻美玉。他怎么忍心下手破坏自己的花园啊?我的心沉了下去,为那飘落的枝叶,为那盆不在美艳的海棠。
⑤“看看这样如何?”老爷爷的声音传来,带着些期盼。我不忍抬头去看那“惨状”,但又不想让他伤心,于是扬起脸。出乎意料,我再一次被海棠震惊了。如今的它与修剪前相比更为美丽。多余的枝叶被裁去,嫩绿的枝叶与鲜艳的海棠花朵,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此时阳光倾泻下来,宛如九天仙女,亭亭玉立。
17
问题:请从第③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
问题: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八)
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939年
19
从“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的角度,写出你对《黄河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1、B2、A3、A4、D5、C6、C7、A8、D9、A10、A11、C12、C13、B14、D15、D
1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
A项:《野望》是诗人站在水边纵目远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并非登高之作,故排除;
B项:《望岳》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诗人由远望到近望最终俯望,属于登高之作,故当选;
C项:《渡荆门送别》是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所作,记述了沿途见闻和观感,并非登高之作,故排除;
D项:《饮酒》描写的是诗人在劳动之余,饮酒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并非登高之作,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A项:《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与题干要求“了解党史”不符。当选。
B项:《红岩》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期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实际情况。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3
A项:《出师表》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符合题干要求“选贤与能”的主题,故当选。
B项:《醉翁亭记》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与“选贤与能”的主题不相符,故排除。
C项:《爱莲说》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与“选贤与能”的主题不相符,故排除。
D项:《陈涉世家》文章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与“选贤与能”的主题不相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D项:《再塑生命的人》主要内容是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与题干中“家人亲情”主题不符,故当选。
A项:《背影》主要描写作者和父亲之间的感情,符合“家人亲情”的主题。故排除。
B项:《秋天的怀念》主要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符合“家人亲情”的主题。故排除。
C项:《金色花》主要写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戏嬉的场面。符合“家人亲情”的主题。故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
题干例句“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的“为”是“被”的意思。此句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