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题 1. 《白鹿洞书院揭示》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中国教育史古代教育家朱熹亲自制定的书院学规。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朱熹亲自制定的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其作为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明确了教育目的,阐明了治学顺序,提出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并且作为实际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准绳。集中体现了书院的精神,形成较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世一般学校的学规范本和办学准则,使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2. 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 3. 自由七艺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外国教育史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和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这七种学科。公元前6世纪的著名学者卡西奥多鲁斯将三艺和四艺合并成七艺,前三艺是由古希腊智者派提出的,后四艺是由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提出得。神学和七艺为中世纪西欧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七艺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欧洲学校传统的课程体系,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以前。 4. 皮格马利翁效应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简答题 1. 简评韩愈的教师思想。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中国教育史唐代韩愈的师道观。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尊师重道是韩愈教育思想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他的教师思想主要体现在《师说》中,主义包括以下内容: (1)尊师的原因 首先,安史之乱后,社会上出现不重师道的现象。 其次,科举重文学轻经学,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最后,“天地君亲师”,师道即君道,尊师即忠君。 (2)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教师要做到三个任务:一是传授儒家的仁义之道,二是讲授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三是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择师的标准 以“道”为择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唯道是求的观点,对促进思想文化交流,有积极意义。 (4)师生的关系 提倡“相师”,确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是一种否定。 (5)评价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这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2.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体现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要求,也体现人自身发展所应达到的水准。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任何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 (1)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指明了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人才,是国家的主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体、智、德、美、行的发展。 体,是指身体的生长发育、机能的成熟,体力、体能、体魄、体质的增强; 智,是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 德,是指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政治态度、遵守法纪、文明行为的养成; 美,是指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的发展; 行,是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这是指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培养独立个性,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超越精神。 总之,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3. 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套计划与设定。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课程的实施文本具体主要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1)课程变革的特征 ①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②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 ③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④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2)学区的特征 ①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 ②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 ③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 ④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度; ⑤课程变革的时间表与评价体制; ⑥学区教育委员会与社区的特征。 (3)学校的特征 ①校长的角色;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③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4)外部环境的特征 ①政府机构的力量; ②社区的支持。 4.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原理和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外国教育史中的近代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含义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重要原则。 教育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是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而道德教育是教学的最高目的。教学的最高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 赫尔巴特将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知识越多,品德才越好。 (2)评价 优点: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不足:赫尔巴特把教学当成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视知识增长和品德提高为无条件的同步运动,忽视了德育和智育的相对独立性,带有机械论的倾向。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德育和教学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德育和教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行全面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的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提高思想,因而弄清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这里讲的提高思想是广义的,泛指全部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认识、品行情操、学习态度、良好学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价值追求与信仰等各个方面。其提高的方法主要通过掌握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经历获取真知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的磨练、体悟与提高。 (2)只有使所学知识激起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让他们的思想真正得到提高 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思想。因为由知识的掌握到思想提高的转化,不仅有认知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情感问题、态度问题、联系个人修身或生活实际的践行问题。因此,要使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影响,不仅要使学生深刻领悟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它的巨大意义或深远后果,引起他们思想情感深处的共鸣、惊讶、敬慕或震撼、激奋或愧疚,形成强烈的爱憎感、荣辱感,在态度和价值追求上发生积极地变化,才能推动他们开始是自我强迫的,然后逐渐转变为自觉地、坚持不懈的践行。 (3)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这种思想忽视了与社会实际尤其是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是片面的。另一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害于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2. 一所中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将学生按照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分开。A教师建议对老师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在分班时,将场独立型的学生分配到场独立型的老师的班上,这样能使学生和老师合拍,便于教学管理。请你从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来谈谈对A老师建议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在学生的认知方式中,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所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是指以主体感觉为参照物,有善于分析的知觉,擅长独立学习,对自然学科比较感兴趣。场依存型则是指习惯以客观事物为参照物,非分析性的知觉方式,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对人文学科比较感兴趣。 个体的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主体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2)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开发内在潜能,找到优势和特长,促使学生学有所长。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只能在创造活动中培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的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行等各方面发展的特点,以便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2)采取灵活多样的举措,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强,都要求学校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