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助学贷款很多人没还,学校把没还的学生的个人信息公布到网上,有人认为个人信息公布在网上不合适,有人认为可以。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单位要组织党政廉洁活动,你怎么组织? 第3题: 你在组织信访维稳活动,发宣传单时有群众激动,抢过你的宣传单并点燃,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题目,我们需要审清题中的现象,题干现象为学校把没还贷款的学生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针对这个现象要先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据此展开分析、提出对策。 审题点1:“助学贷款很多人没还”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支持贫困生完成学业而推行的针对性优惠政策,在学习期间是由国家贴息,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由毕业生自付利息、按期还款。题中的“贷款很多人没还”,指的就是一些学生毕业后因为主观疏忽、主观故意、客观限制等原因,没有按期还款。这可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也会造成信用记录受损的严重后果。 审题点2:“学校把没还的学生的个人信息公布到网上” 学校公开信息,本来可能是想通过亲友协助联系或舆论压力倒逼的方式,催促毕业生尽快还款,可以看到出发点是好的,因此答题可以看到其好处。但是公布信息的做法却是值得商榷的,有的学校或者银行将学生身份证号、住址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也予以了公开,这就会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影响,因此答题也可以分析背后存在的问题。 审题点3:“有人认为个人信息公布在网上不合适,有人认为可以” 群众对此的看法莫衷一是,而我们也从上面的审题中可以看到,学生和学校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似乎进入了一个两难的死胡同。因此我们在的观点不应完全倒向其中的某一方,而是应该全面分析学校这种行为的利与弊,并找到这种“两难”背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故本题答题思路可为:开门见山、权衡利弊、追根溯源、对症下药。 参考答案 学生毕业后不按期还贷款,确实属于失信行为。而学校公示学生的个人信息,也是利与弊兼而有之。 一方面,学校公示信息,可以通过亲友协助联系或舆论压力倒逼的方式,促使毕业生尽快按期还款。但另一方面,一些学校或银行在公示失信学生个人信息时,将其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毫无遮掩的公之于众,这就会对贫困生的心理和实际利益造成损伤,尤其是一些仅仅因主观疏忽忘记极少额度还款的学生。 因此,学校似乎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如果不公开或少公开,贷款很可能无法有效回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