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近日,对2001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在线下社交中有障碍,17.0%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社交时存在障碍,20.5%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线下自己都有问题。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单位组织一次团建活动,要求活动形式更新颖,你怎么组织?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道题属于社会现象题,核心话题“青年‘社交卡顿’”。题干的数据表明大部分青年深陷社交困境,因此,考生可以在开篇表明需要关注该情况,接着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给出针对性建议。具体如何作答,接下来结合题干详细剖析。 审题点:“近日,对2001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在线下社交中有障碍,17.0%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社交时存在障碍,20.5%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线下自己都有问题。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 此处为本题核心现象,即大部分青年存在“社交卡顿”现象。通过后续数据的详细展开,不难了解到,所谓“社交卡顿”就是青年在社交过程中存在障碍困难,包括线上社交和线下社交。通过题干“64.2%”“仅有”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都存在社交障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并且解决的现象。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交卡顿”的形成并不全是青年自身的原因,社交本身可能也存在消极因素。因此,考生可以在开篇表明应该关注并且解决该现象,并利用主体法,从青年主体和客观环境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社交卡顿”的形成原因。在分析部分,由于题干中说明青年的“卡顿”体现在“心理上或行动上”,因此,可以先从青年主体来着手分析,一方面是心理层面,青年对社交的认识可能有偏差,不愿社交;另一方面,是行动层面,青年缺少技巧,所以行动上存在障碍,不会社交。而从客观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时,考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展开思考,一方面,时代发展,生活节奏快,导致社交精力不足,无法参与社交;另一方面,可能是社交活动本身难以让人放松,无法融入社交,从而感觉“卡顿”。 分析清楚原因后,考生可以围绕原因,对应给出建议。首先,疏导青年的心理,可以通过讲座或心理咨询的方式,让青年打开心结,正确认识社交。其次,培养青年的社交能力,不仅可以通过课程指导青年,还可以开展多样有趣的活动让青年“实战”。最后,虽然客观环境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宣传来营造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