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0小题,每题0.5分,共50分。 1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话:( )。 A、建国君民,教育为先 B、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2 中国近代最早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子癸丑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D、癸丑学制 3 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礼记》、《论语》、《中庸》 C、《大学》、《孟子》、《易经》、《孟子》 D、《大学》、《中庸》、《论语》、《荀子》 4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被誉为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爱弥儿》 D、《大教学论》 5 《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内容最丰富的一部教育专著,其中提出的教育学思想是( )。 A、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B、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C、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D、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展开。 A、“学”与“教”的相互关系 B、“学”与“做”的相互关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师的教学过程 7 教育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两条线索,一是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的规律;另一条是( )。 A、在学校中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规律 B、在现实情境中探索社会发展程度规律,并提出解决学习困境的方案 C、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D、在课堂上观察和分析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并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8 苏格拉底的“三步问答法”包括( )三个步骤。 A、讽刺、定义与助产 B、诘难、分析与归纳 C、启发、引导与总结 D、发问、对话与整理 9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裴斯泰洛奇 D、洛克 10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 B、到2020年,基本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 C、到2020年,基本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民国体系 D、到2020年,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11 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一般来说取决于生活条件。”这说明(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D、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2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信息革命后出现了( )的要求。 A、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B、普及高级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大众化 D、高等教育普及化 13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 )。 A、伦理型文化 B、认知型文化 C、知识型文化 D、精神型文化 14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 )。 A、大众化时代 B、民主化时代 C、网络化时代 D、合作学习时代 15 教育的领导权是由( )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文化传统 C、信息技术 D、科学创新 16 按照洛伦茨的观点,能对“关键期”的个体发展起到最大作用的是( )。 A、教育方法 B、教育技术 C、教育环境 D、教师素养 17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0岁的儿童能够( )。 A、用逻辑解决抽象思维 B、对社会问题和身份更加关注 C、思维更具科学性 D、能用逻辑方式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18 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 A、学习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 B、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D、学习是观察与模仿的过程 19 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A、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具有客观性 B、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无法准确表征客观事实 C、知识是具有统一答案的 D、知识是永恒的 20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积极主动与被动适应的区别 B、抽象学习与具体学习的区别 C、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D、创造与模仿的区别 21 个体身心发展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 )。 A、外界刺激 B、社会评价 C、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D、教育者的激励 22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本身发展的( )因素。 A、辅助性 B、决定性 C、支持性 D、影响性 2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的是(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生长 24 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这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5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B、决定因素 C、差异因素 D、外部因素 26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思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这句话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了环境的作用 C、夸大了遗传的作用 D、否认了教育的作用 27 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这种情形叫做(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条件反射 D、刺激强化 28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希望融入班集体、得到同学的关注,这是因为具有( )需要。 A、生理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迁移 D、创新 29 通过特定形式的训练,达到官能的发展,学生能够学到长久性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其他情境中,将会产生( )的能力。 A、巩固 B、反思 C、迁移 D、创新 30 思维定势能够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但也妨碍了( )能力的养成。 A、灵活思考和处理问题 B、自我悦纳 C、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D、合作学习 31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内在的本质特征,如“鸟”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前肢是翼,这种学习的类型是( )。 A、符号学习 B、命题学习 C、组合学习 D、概念学习 32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人的总的( )。 A、价值取向 B、具体措施 C、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D、评价标准 33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学说基础上的。 A、社会本位论 B、民主主义教育 C、自然主义教育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3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 )。”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 C、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 D、具有国际视野的人 35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以下选项中不能体现前者特征的是(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保障教育公平的教育 36 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符合( )。 A、教育者的理想 B、学生家长的需求 C、科技进步的需求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7 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简单总结出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保持匀速 D、越来越快 38 记忆术是指运用( )的方法,给一些无意义的材料附加一定的意义从而有助于记忆。 A、抽象 B、归纳 C、联想 D、发散 39 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运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被称作( )。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语言技能 D、活动技能 40 在学习活动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参与,可以( )。 A、削弱记忆 B、增强记忆 C、混淆记忆 D、产生幻觉 41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讨论,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这种学习模式叫做( )。 A、指导教学 B、完形训练 C、合作学习 D、程序化训练 42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地变换角度、打破常规,思考矿泉水瓶的多种用途,这是为了加强其思维的( )。 A、流畅性 B、独创性 C、变通性 D、严谨性 43 在集体讨论中,先让一个人对某种现象进行发言,然后鼓励更多的人在发言人的启发下产生更多、更新的想法,这种训练方法叫做( )。 A、推测与假设训练法 B、发散性思维训练法 C、头脑风暴训练法 D、自我设计训练法 44 “卓尔不群、特立独行”,是说明具有创造性之人的哪种特征?( ) A、集合性 B、独创性 C、变通性 D、调节性 45 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陶渊明发明桃花源 B、矿工从地下矿井挖出矿石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儿童背会一首古诗 46 所谓品德,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情境汇总表现出来的具有( )的态度。 A、持续性与稳定性 B、持续性与变动性 C、跳跃性与变动性 D、渐进性与间歇性 47 教师笃信“严师出高徒”,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严格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凡是未达到教师要求的学生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学生对老师很是畏服,这是怎样的师生关系?( ) A、依赖型 B、自由放任型 C、民主型 D、对立型 48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渊博的知识 B、深厚的理论 C、崇高的职业道德 D、扎实的教学功力 49 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5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由此赋予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公正评价权 D、学习主体权 51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知识,这就决定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这决定了教师具有哪种角色?( ) A、管理者 B、研究者 C、示范者 D、传道者 5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和( )。 A、通识知识素养 B、管理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师德师风素养 53 师生关系在教育内部的教学上构成的是( )。 A、工作关系 B、合作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授受关系 54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有学生的手机突然发出声音,教师发怒,学生辩解是无意之举,教师认为学生是辩解,更加气愤,师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后导致课堂教学中断。在此事件中,教师处理师生矛盾时所犯的错误是( )。 A、未能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 B、未能帮助学生意识自己的错误 C、未能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D、未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5 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篇古诗时,有意识地运用文学、历史与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把基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这样的课程设计叫做( )。 A、综合课程 B、经验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56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属于( )。 A、潜在课程 B、学科课程 C、学校课程 D、拓展课程 57 教科书又称为课本,是依据( )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A、课时分配 B、学周安排 C、学年编制 D、学科课程标准 58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既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等远距离教学手段开展,这说明( )。 A、教学具有多种形态 B、教学的内容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C、课堂教学将会被网络教学所代替 D、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下降 59 依据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展开教学,遵循的是(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60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遵循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61 父母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教师对学生成绩不良的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都容易导致学生出现( )。 A、强迫症 B、抑郁症 C、性偏差 D、焦虑症 62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讨论猫,然后远远观看笼子里的猫,再让他逐渐接近笼中猫,最后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恐惧反映,这种心理辅导行为是( )。 A、全身松弛训练 B、理性情绪辅导 C、系统脱敏 D、自我控制 63 如果是一个家长想玩游戏作为强化物质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对玩游戏采取惩罚措施 B、根据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奖励学生玩游戏的时间 C、严格制定每周,每天玩游戏的时间 D、先让孩子玩游戏玩痛快,然后督促其写作业 64 消除学生考试焦虑的可取办法是( )。 A、考试前强调考试的重要性 B、考试后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 C、考试后公开成绩 D、单独告知每位同学自己的成绩,并与之前的成绩相比较,不与他人相比较 65 下列行为可能是强迫症的是( )。 A、过分谨慎,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刺激 B、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 C、没有能力体验和同情他人的痛苦 D、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常常注事物消极面 66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常常采用倾听的技术,以下不属于倾听技术的行为是( )。 A、专注而主动地倾听 B、采取开放式态度 C、不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 D、注意观察学生的微表情,获取非言语沟通信息 67 备课程序中的“备学生”指的是( )。 A、准备好给学生的授课内容和方法 B、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 C、制定好教学计划 D、准备好对学生的管理策略 68 一堂好课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有意义 B、提前设计好讲课程序并严格执行 C、有生成性 D、常态性 69 课外辅导的目的不包括( )。 A、减少学生的游戏时间 B、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C、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D、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 70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与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都叫做测验的(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7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师的道德水平与学生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不同学生之间道德水平差异的矛盾 C、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师的道德水平与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 72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被称为(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表扬奖励法 73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A、一致性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4 班级管理的实质是( )。 A、保证班集体的一致性 B、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C、以教师为中心 D、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 75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 )。 A、个性影响力 B、控制能力 C、应变能力 D、管理智慧 76 目前我国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复式教学 77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78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79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 B、部分与整体 C、相互平行 D、互相补充 8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在教学中应当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运用基本方法与技能的能力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81 教师的行为举止能成为学生学习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向师性 B、背师性 C、依赖性 D、不成熟性 82 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 A、示范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管理者角色 83 学生在学习教师和书本所提供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超越教师的认识,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因为学生具有( )。 A、选择性 B、持续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84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领域 D、想象领域 85 亚当斯和柏德尔斯为了说明教室中的座位安排会对教学和学习产生影响,提出的概念是( )。 A、教学区 B、活动区 C、管理区 D、发展区 86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小组教学 87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哪些要素的相互协调?( ) A、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B、教师、学生与课程设置 C、教师、学生与教学策略 D、教师、学生与教学器材 88 班级规模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规模的增大,会导致班级情感纽带的力量(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变化不确定 89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 )。 A、规范现象 B、背离现象 C、从众现象 D、凝聚现象 90 一般来说,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 )。 A、吸引 B、排斥 C、合作 D、分裂 91 一般来说,最好的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是( )。 A、预防 B、消除 C、忽略 D、凸显 92 课堂气氛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A、争吵 B、合作 C、竞争 D、连锁性感染 93 常规参考评价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 )为参照点,从而分析某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优劣。 A、最低成绩 B、最好成绩 C、平均成绩 D、中位成绩 94 诊断性评价需要了解的是学生的( )。 A、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 B、兴趣爱好 C、发展目标 D、性格弱点 95 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时,教师可能会因为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的评价,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破窗效应 B、短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鲶鱼效应 96 用来测量个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是( )。 A、能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成就测验 D、信念测验 97 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心理特征或水平的测验是( )。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人格测验 D、能力测验 98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 )。 A、对学生潜力的推测 B、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C、富于激励和想象力的倾向性 D、条理性和逻辑性 99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 )。 A、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有限的 B、学生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定位与期待 C、教师的期待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D、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发展能产生影响 100 在处理课堂教学事件时,能够以直觉方式立即反应,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够灵活应对教学情境中的不同事件,这样的教师已达到( )。 A、高级新手水平 B、胜任水平 C、熟练水平 D、专家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01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法 102 教师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是( )。 A、提高职业认知 B、确立科学的教育观 C、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 D、掌握教育基本规律,正确进行教育实践 103 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A、“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 B、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C、“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的教育 104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 )。 A、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B、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手段 D、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性质 10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策略包括(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自我调节学习 D、领悟式学习 10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循序性和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共性与个性 D、互补性与差异性 107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表现为( )。 A、创新作用 B、导向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108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 )。 A、机体某方面技能受损或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进行补偿 B、精神、意志、情绪能对整个机体起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或残缺 C、智商水平与情商水平可以互为补充 D、遗传素质和环境因素可以互为补充 1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 A、满足未成年人的一切需求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包括(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B、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11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社会 B、知识 C、学生 D、教师 112 在理解品德时,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 A、品德是个人的道德面貌 B、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C、品德是认知和行动的统一 D、品德是先天生成的 113 创造性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 )。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C、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D、采取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 114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 A、学生具有独立性 B、学生具有选择性 C、学生具有调控性 D、学生具有创造性 115 教师有下列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16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的要求包括( )。 A、符合课程标准,有代表性 B、分量适当,难易适度 C、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D、经常检查与批改作业 117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有( )。 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管理能力 C、一定的研究能力 D、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 118 在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中,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取代 B、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 C、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成为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D、坚持课程评价的知识本位 119 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 )。 A、基本逻辑 B、基础理论 C、基础知识 D、基本技能 120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121 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有( )。 A、团结与凝聚 B、吸引与排斥 C、合作与竞争 D、协调与统一 122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 A、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 B、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C、通过师范教育提高在职教师 D、通过实践训练培养新教师 123 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教师反思的方法有(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124 德育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B、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C、德育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D、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125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D、稳定性 126 道尔顿制的缺点是( )。 A、否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C、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D、对教学设施及条件要求较高 127 讲授法包括哪些方式?( )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讨论 128 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 )。 A、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 B、面向学生的大多数 C、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 D、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129 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B、重视组织复习 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D、积极预习新知识 130 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引导性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31 赫尔巴特《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 ) 132 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 ) 133 目标评价模式是由有“当代课程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提出的。( ) 134 只要课程设计得好,实施效果就一定好。( ) 135 活动课程也可叫做“经验课程”,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体验为中心的课程。( ) 136 校本课程比较适合以选修课程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 137 教育可以传递文化,可以对文化进行选择,但不能促进文化的更新与创造。( ) 13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大纲。( ) 139 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 140 在人类历史上,人的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发现和认识的。( ) 14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固定化。( ) 142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143 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基础性。( ) 144 直观性原则是以教学过程的认识规律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提出的。( ) 145 交互式学习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突破自我。( ) 146 初中阶段的少年期品德发展进入以自律为主要形式的成熟时期。( ) 147 操作模仿是指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 148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环节。( ) 149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不正常的学生为主。( ) 150 睡眠障碍可以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 )
1、C2、B3、A4、B5、C6、A7、C8、A9、D10、A11、D12、C13、A14、C15、A16、C17、D18、B19、B20、A21、C22、B23、C24、B25、A26、A27、A28、B29、C30、A31、D32、C33、D34、A35、D36、D37、A38、C39、B40、B41、C42、C43、C44、B45、C46、A47、D48、C49、C50、A51、B52、C53、D54、A55、A56、B57、D58、A59、D60、A61、B62、C63、B64、D65、A66、C67、B68、B69、A70、D71、C72、C73、D74、B75、A76、A77、B78、A79、A80、B81、A82、C83、D84、D85、B86、B87、A88、B89、C90、C91、A92、D93、C94、A95、C96、C97、A98、C99、D100、D101、ABCD102、ABD103、BCD104、ABC105、ABC106、ABD107、BCD108、AB109、BCD110、ABCD111、ABC112、ABC113、ABC114、ABCD115、ABCD116、ABCD117、ABC118、ABC119、CD120、ABCD121、BC122、AB123、ABCD124、ABD125、ABC126、BCD127、ABC128、ABCD129、ABC130、ABCD131、B132、B133、A134、B135、A136、A137、B138、A139、A140、A141、B142、A143、A144、A145、B146、B147、A148、B149、B150、A 1 本题考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教”与“育”的合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大意是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C项正确。 A项:“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出自《学记》,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出自韩愈的《师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由此可知,题干为“最早颁布并实施”,这描述的是癸卯学制。B项正确。 A项:壬子癸丑学制是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的,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主要特点是:(1)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3)设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4)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理学在中国古代又称义理之学或道学,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后来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最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这种理学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朝及其后的朝代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宋代以后四书五经被当作学校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A项正确。 B、C、D三项:均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教育杜威的著作。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被看作现代教育的首要代表,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因此,B项正确。 A项:《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该书被认为是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加以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他在书中将儿童按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了与这些教科书相应的教学方法提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体现了教学相长;(2)“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体现了长善救失;(3)“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等体现了循序渐进等等。C项正确。 A项: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学”与“教”的相互关系展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组成一个独特的系统,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主要要素;同时形成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密切联系、相互交织的活动。因此,A项正确。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态度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关注学习的实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内容。学习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几乎涉及全部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过程是指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呈现教学信息,与学生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和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理解、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可谓自古就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依附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形成独立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其主要贡献在于他的“三步问答法”,即“助产术”,三步问答: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步骤;第二步是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是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说法错误,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洛克的著作是《教育漫话》。其教育观点有:(1)提出“白板说”:人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子;(2)倡导“绅士教育”。题干中,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属于洛克的观点。D项正确。 A项: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其教育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然人。《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至今仍散发着绚丽的光芒。本书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杜威被誉为“现代教育代表人”,提出了“新三中心”分别是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点主要包括:(1)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第二章提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一般来说取决于生活条件。”这说明,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D项正确。 A、B两项:均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C项正确。 A项:普及初级中等教育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普及高级中等教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古代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的伦理作用。A项正确。 B、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西方文化是知识型文化,教育目的则强调通过学习达到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对教育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第一次和第二次两次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从幻灯片、录像机到VCD,电脑、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A项正确。 B项: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体现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 本题考查关键期相关知识点。“关键期”的概念是由奥地利习性学家洛伦茨提出的,是从生物心理学领域引入人类行为学习的概念。所谓关键期,即敏感期,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研究发现,处于关键期的个体,对环境的影响较为敏感,往往容易学习新东西,发展也较为迅速。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0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用逻辑方式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够理解客体守恒的规律,能分类和排序;能理解可逆性。D项正确。 A、B、C三项: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的儿童能用逻辑方式解决各种抽象思维;思维更具科学性;对一些社会问题、身份更加关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联结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B项正确。 A项:皮亚杰的思想成为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皮亚杰认为,认识来自于主客体间以动作为中介的相互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完形—顿悟说的提出者是苛勒,他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 本题考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主要包括:(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无法准确表征客观现实。因此,问题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我们所谓的答案只是“暂时”地针对“某个角度”的解释。(2)知识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知识最终都必然被新知识所取代。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克隆、太空探索等都不断得到更深入的研究,相关的知识也不在不断地更新。(3)对知识的理解因人而异。尽管我们平时始终在“理解”“叙述”“探讨”知识,运用语言、文字等符号赋予了知识相对固定的外在形式,但是学习者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体的经验背景,以及学习时的具体经历。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是不同的。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学习内容:动物主要学习行为经验;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学习方式:动物主要依赖本能,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3)学习性质:动物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生存和保存族群的目的;人类学习的目的则较为复杂,不仅是为了继承,更是为了发展。总结而言,动物学习是被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人类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人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美国的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外铄论的主要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本题考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功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在施加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并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这五个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制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中,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体现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题干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大意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接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由此可知,这强调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尤其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确定个体发展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目标;(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4 本题考查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的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几个阶段。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如此这样就形成了每个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因此,B项正确。 A项:顺序性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5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A项正确。 B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也起动力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6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在环境决定论者看来,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是环境的消极产物,片面夸大了环境的作用。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7 本题考查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作用说的基本规律包括:(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泛化和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能使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其中,刺激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A项正确。 B项: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经典性条件反射由巴甫洛夫提出,他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消退和惩罚。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靠强化规律的制约,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 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完整表述包括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的需要。人们总是渴望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关心、爱护、信赖,总是希望归属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成为其中一员。题干中,希望多交朋友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B项正确。 A项: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主要包括对食物、水分、空气、性、排泄、休息等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 本题考查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源于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题干描述的是学习迁移形式训练说的内容。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0 本题考查思维定势。心向与定势指的是同一种状态,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妨碍了学生灵活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养成。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1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其中,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也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内在的本质特征。例如,鸟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前肢是翼,掌握了这个关键特征,也就掌握了这一概念的广泛意义。D项正确。 A项: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所代表的是什么。通俗而言,符号学习就是词汇学习。例如,英语单词学习、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例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其中涉及圆、直径、半径三个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2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3 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理解、实现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4 本题考查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