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第一部分 教育学 1 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2 外部环境大致相同,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动机不同对教学态度行为不同,反映了( )。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3 教师劳动成果是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而非显性的物质财富,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长期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4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即( )。 A、课时计划 单元计划 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 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 课时计划 单元计划 5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 强制 义务 B、基础 强制 义务 C、普及 基础 强制 D、基础 普及 义务 6 最先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主张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7 教学过程的三要素( )。 A、学生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B、学生 教育方法 教学环境 C、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D、教师 学生 教育评价 8 克伯屈,1918年提出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复式教学 9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反映了什么德育原则( )。 A、因材施教 B、尊重与信任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D、集体与个人相结合 10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理论 C、生活教育理论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11 素质教育理论要点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面向有特长的学生 C、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D、促进个性发展 E、促进全面发展 12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 )。 A、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B、先进的教育理念 C、一定的研究能力 D、高超的教育能力 E、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13 下列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有( )。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基础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 E、掌握知识就会发展智力 14 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受制于(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E、政治制度 15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有( )。 A、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B、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发扬学生民主 E、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16 组织教学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 17 学生上课听讲,师傅带着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 18 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 ) 19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 20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教学相长的特点。( ) 21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经验。( ) 22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学校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 23 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2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 25 西方第一本教育著作是 。 26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被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27 学生是学习的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8 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是学生的 和 。 29 制约课程的因素。 30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 学生没完成作业的原因很多,以下是两段对话: 教师甲:为什么没完成作业? 学生甲:不会。 教师甲:相同的老师,相同的作业,为什么别人会你不会? 教师乙:为什么没完成作业? 学生乙:作业太多了,昨晚写的很晚没写完。 教师乙:相同的老师,相同的作业,为什么别人能写完你就写不完? 这段对话算是经典对白了,很多教师对回答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在找借口。对话的结果是老师义正严辞,学生哑口无言。 31 (1)你认为老师的反问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请说出作业布置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32 形成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是( )。 A、阅读 B、练习 C、巩固 D、内化 33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期,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4 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和阻碍的称之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正强化 D、负强化 35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了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小白兔时,大声锣鼓,结果使这个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东西产生畏惧心理。这种行为违反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哪项原则(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6 猫、狗、鼠概括为动物属于( )。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和原理学习 D、言语联想学习 37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7-11岁认知发展处于( )。 A、具体运算 B、感知运算 C、前运算 D、形式运算 38 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不被骂,体现操作条件作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39 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 A、集中思维训练 B、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40 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现有水平及个性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性评价 41 教学目标设计首要依据是( )。 A、学生实际 B、社会实际 C、教师实际 D、教学内容实际 42 人际排斥的特征为( )。 A、行为对抗 B、认知失调 C、人际距离 D、情感冲突 E、感情冷淡 43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阶段包括( )。 A、发现问题 B、发挥才能 C、理解问题 D、提出假设 E、检验假设 44 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则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45 影响学习者的成败的不可控因素包括( )。 A、努力 B、任务难度 C、运气 D、身心状态 E、外部环境 46 元认知策略有以下几种( )。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47 精加工策略是组织策略基础上更高等级的信息加工策略。( ) 48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之前,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 49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解放学生的思维,但是接受学习不以学生为主体,限制学生的思维。( ) 5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诊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 51 “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是属于观察学习。( ) 52自我意识 53学习策略 54态度 55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56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二) 小其喜欢数学,经常使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小其遇到问题时,急于给出答案,且常答错。 57 (1)小其属于什么认知风格? (2)根据小其的认知风格应采用怎么样的教育方法?
1、C2、D3、C4、B5、C6、B7、C8、C9、D10、D11、ACDE12、ABCE13、ACD14、AB15、BCDE16、B17、B18、B19、A20、A21、B22、B23、A24、榜样示范法25、《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26、因材施教原则27、主体28、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32、B33、D34、A35、B36、B37、A38、B39、D40、A41、A42、ABD43、ACDE44、ABE45、BCDE46、ACD47、B48、B49、B50、B51、A 1 本题考查依法执教的概念。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题干中,外部环境大致相同,但是学生的需求与动机不同,这里体现的就是主观能动性。D项正确。 A项:遗传又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它主要是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家庭背景属于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条件、机遇、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其中,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题干中,教师劳动成果是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而非显性的物质财富,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间接性。C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其中,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计划(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具有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它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以及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B项正确。 A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他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他提出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他并未提出班级授课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的人才,而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如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C项正确。 A项: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们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分组教学制就是在按年龄编班或者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其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该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的思想。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班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D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此,教师因材施教的对象不是天才儿童、后进生或者特长生,而应该是每个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A、C、D、E四项正确。 B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只面向特长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CDE。 12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道德素养:①热爱教育工作;②热爱学生;③自身的道德修养。(3)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④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⑤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题干中,A、B、C、E四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