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21年7月11日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

2021年7月11日陕西省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22 09:04:41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选题。共50道,每道1分,共50分
1
第1位在中国教育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学者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杨贤江
D、蔡元培
2
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其颁布的法令为(  )。
A、义务教育法
B、魏玛教育法
C、初等教育法
D、学制令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效率,这表明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人口
4
6岁的小明被妈妈强迫学习高数,妈妈的做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可变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5
教育的目的对学校教育实施具有(  )。
A、终身作用
B、改造作用
C、文化作用
D、评价作用
6
在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政治、科学课程,均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探究课程
D、活动课程
7
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这种课程理论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社会改造
C、存在主义
D、学科中心
8
当我们走进校园,会自动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种现象说明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
教师一边上课,一边观察学生表现,这种注意的品质属于(  )。
A、分心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0
我们游览长城时,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11
学生运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2
某学生既想参加校体操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自己的学习,这属于意志行动中的(  )。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
在学校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够满足学生(  )。
A、生理需要
B、认知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14
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产生了阻碍式干扰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15
认为“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斯金纳
D、班杜拉
16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的,10岁学生思维处在(  )。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
小学生在执行某些任务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能力更强的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帮助下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范围被称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动合作
18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的道德认识处于(  )。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9
教育活动是一项伦理活动,意味着教师必须坚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为(  )。
A、公平公正
B、教书育人
C、廉洁奉公
D、有教无类
20
下列选项中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做法是(  )。
A、家有喜事,接受家长贺礼
B、出于爱心,对学生严厉责骂
C、规定学生购买大量辅导资料
D、教师节接受学生自绘贺卡
21
教师只有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才会感受到职业的乐趣,并在学生的成就中体验愉悦与自豪感,是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信念
B、理想
C、良心
D、幸福
22
教师公正的首要特点是(  )。
A、教育性
B、广泛性
C、制约性
D、影响性
23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常常扪心自问:“这样的行为合适吗?他会受到伤害吗?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吗?”这体现了教师的(  )。
A、廉洁
B、慎独
C、公正
D、良心
24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  )的“四有”教师。
A、创新精神
B、孔颜乐处
C、爱国之心
D、仁爱之心
25
“通过教育,学生一定能够成才”,“通过努力,我一定能教好我的学生”是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  )。
A、教育境界
B、教学效能感
C、道德修养
D、教育理想
26
教师公正的核心为(  )。
A、对领导的公正
B、对家长的公正
C、对同事的公正
D、对学生的公正
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思维创新的引路人,做学生(  )的引路人。
A、奉献祖国
B、实践创新
C、学会生活
D、学会做人
28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关注少部分学生,应照顾到每位同学,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过程中应注意(  )。
A、因材施教原则
B、平等
C、求真务实
D、真善美相统一
29
教学效率的价值依据和最终判断标准是(  )。
A、学生的学业成就
B、教师的幸福
C、师生的幸福
D、学生的幸福
30
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后,应当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帮扶,注重(  )。
A、因材施教
B、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统一
C、公平与关怀相统一
D、惩戒与教育效果相统一
31
教师应具备“四心”,其中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  )。
A、责任心
B、恒心
C、良心
D、用心
3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动作、活动以及身体各部分所呈现的姿态,反映出教师的(  )。
A、礼仪规范
B、教学举止
C、着装打扮
D、仪容仪表
33
教师拒绝精心答谢宴和精美礼品,这种行为(  )。
A、正确,符合言行文雅
B、正确,符合廉洁自律
C、不合适,体现家校合作
D、错,情商太低
34
师德认知水平转化为师德行为的媒介与内驱动力是教师的(  )。
A、职业道德信念
B、职业道德规范
C、职业道德行为
D、职业道德范畴
35
不属于教育单行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6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发生矛盾坚持(  )优先原则。
A、教育政策
B、教育法规
C、折中
D、利益最大化
37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
A、权利
B、义务
C、自然人
D、物
38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人民代表三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9
学生上课迟到,教师适当的做法是(  )。
A、罚款
B、站到教室后反省
C、取消评优资格
D、课后了解原因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
A、知识分子
B、专业人员
C、国家干部
D、准公务员
41
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42
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是(  )。
A、指导学生
B、参加进修和培训
C、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
D、遵守宪法和法律
43
教师受到不公正待遇,采取的法律救助途径是(  )。
A、教师申诉
B、民事诉讼
C、申请仲裁
D、刑事诉讼
44
学生受教育权包括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公正评价权
D、荣誉权
45
九年义务教育的学龄段是(  )。
A、小学与初中
B、小学与中学
C、小学与高中
D、学前与小学
46
我国中小学实行(  )。
A、校长负责制
B、书记责任制
C、校长责任制
D、民主集中制
47
义务阶段的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应给予(  )。
A、开除
B、劝其退学
C、惩罚
D、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8
教师将考试成绩名次靠后的学生安排坐在最后一排,这种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C、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9
学校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给予教师的行政处分,或解聘的情况是(  )。
A、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D、因不可抗力给教育工作造成损失的
50
班主任经常查阅学生日记,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荣誉权
二、多选题。共10道,每道2分,共20分
51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A、学生的学习
B、学生的身心健康
C、学生的课外活动
D、学校的校舍
52
在小学教育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53
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
A、知行统一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和连贯性原则
54
属于人类高级社会情感的是(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应激
D、美感
55
教师以下行为做法属于正强化的是(  )。
A、对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
B、给认真打扫卫生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
C、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
D、对有迟到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
56
受学生外部学习动机支配的行为有(  )。
A、学生因喜爱数学而认真学习数学
B、学生为了获得老师表扬而认真学习
C、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而认真学习
D、学生为了赢得同学尊重而努力学习
57
教师职业良心的主要内涵包括(  )。
A、恪尽职守
B、自觉工作
C、爱护学生
D、团结执教
58
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有(  )。
A、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B、损害国家利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C、在网络中散布虚假信息
D、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自行逃离
59
教师的职业权利包括(  )。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60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分为(  )。
A、初级教师
B、中级教师
C、讲师
D、高级教师
三、论述题。共2道,每道10分,共20分
61
阐述近年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10分)
62
论述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10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道,每道10分,共10分
(一)
陶行知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一文中说到,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故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无一非为学生也。若无学生,焉有学校?既无学校,焉有教师?然则教师与学生,焉可无同情耶?同情谓何?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
63
结合上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简述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6分)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分)

1、C2、B3、A4、A5、D6、B7、B8、B9、C10、A11、D12、A13、C14、B15、A16、C17、B18、C19、B20、D21、D22、A23、D24、D25、B26、D27、A28、B29、C30、D31、A32、B33、B34、A35、C36、B37、C38、B39、D40、B41、C42、D43、A44、C45、A46、A47、D48、B49、D50、C51、ABC52、BD53、ACD54、ABD55、AB56、BCD57、ABCD58、ABCD59、ABCD60、ABD
1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杨贤江就在国内率先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探寻教育变迁的历史与规律,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解释教育现象、阐明教育理论,从而构建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完整的教育理论新体系。1930年,杨贤江撰写的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出版,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历史地位。C项正确。
A项: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陈独秀同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义务教育始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奉行新教的国家。1619年,德国的《魏玛教育章程》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问世;19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需要以及缓解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实施义务教育。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阶段性、顺序性、互补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发展既不可逆也不可逾越。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题干中“6岁的小明被妈妈强迫学习高数”是超过小明的接受能力的、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A项正确。
B项:可变性是指个体处在不同的环境,身心发展也会有所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能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差异性是指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激励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激励着教育工作者按照教育方针的规定去培养人才。评价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其中,综合课程是指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分科课程而言的。小学的道德与政治、科学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B项正确。
A项: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探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又称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B项正确。
A项:经验主义课程论即儿童中心课程论,也称为活动中心课程论。所谓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围绕儿童个人即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组织教学,而不是按学科内容进行施教。主张课程、教材和教学都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为杜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存在主义课程理论倡导: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②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③提倡学生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④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⑤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代表人物为奈勒。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要素主义理论是其代表理论。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刘俊卿,经柏龙丛书主编;陈紫天,文敏,林玉生本册副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8
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其中,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题干中,我们走进校园,将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并将其与背景区分开来,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B项正确。
A项: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总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题干中,教师一边上课,一边观察学生表现,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活动上,属于注意的分配。C项正确。
A项:分心又称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注意的起伏又称注意的动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会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主要是由生理节律引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的转移是指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对形象记忆的理解。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包括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因此,人们在游览过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的长城形象属于形象记忆。A项正确。
B项: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绪记忆是指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逻辑记忆是指以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题干中,学生运用抽象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属于抽象逻辑思维。D项正确。
A项: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它往往是人们在边做边想时发生的,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一旦离开感知活动或动作,思维就不能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包括:(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其中,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题干中,这位学生既希望参加校体操队,又怕耽误学习。属于典型的趋避冲突。A项正确。
B项:双趋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重趋避冲突也叫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完整表述包括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的需要。人们总是渴望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关心、爱护、信赖,总是希望归属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成为其中一员。题干中,学校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C项正确。
A项: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主要包括对食物、水分、空气、性、排泄、休息等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认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希望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解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完美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题干中,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产生了阻碍式干扰作用,属于负迁移。B项正确。
A项: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上一篇:2021年7月11日陕西省中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
下一篇:2016年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相关资源
  • 2021年7月11日陕西省中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云南省中学地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题(不含学科)
  • 2019年云南省中央特岗计划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试题(不含学科)
  • 2017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 2017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 新疆中小学公开教师招聘(含双语岗位)笔试试卷汉语(A卷)
  • 新疆中小学公开教师招聘(含双语岗位)笔试试卷汉语(B卷)
  • 2019年6月22日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题(精选)
  • 2018年6月9日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真题(精选)
  • 2017年6月3日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题
  • 2016年5月22日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题(精选)
  • 2019年6月1日重庆市“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 2017年重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