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大笑。经记者核实,“冰花”男孩系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当天气温较低,家离学校太远,走路来上学沾染冰霜导致。 据了解,照片是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拍的,拍完发给校长付恒,流传到了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付校长表示,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不透露孩子姓名。孩子家离学校4.5公里,平时都走路一个多小时来上学。 付校长说。当天早上气温是零下九度,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气温是在半个小时内降下来的。他家离得远,因此到教室后,头发都沾满了风霜。小孩子比较可爱,到班级后做了个怪怪的鬼脸,引起同学大笑。 对于这条艰苦的上学路,王福满说,“上学冷,但不辛苦!”他的心愿是长大后“要当警察,因为可以抓坏人”。王福满没有走出过转山包村,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想去看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微校园1月10日消息,在得知“冰花男孩”王福满的心愿是“当警察”和“来北京”后,公安大学师生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期待他能够初心不改,努力拼搏,来到北京这所被誉为“共和国警官摇篮”的学校学习,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实现除暴安良、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公大学生们希望“冰花男孩”能够看到这些鼓励,和他们一同实现内心的梦想。 第1题: 请谈一谈你对“冰花男孩”事件的看法: 第2题: 政府拟组织一次暖冬行动,如果你是工作人员,试阐述开展这次活动重点环节。 第3题: 基础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去核查乡村出现的这种情况,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的社会现象类题型,我们要根据社会现象进行表态,及其带来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社会现实,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本道题目中路途遥远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改革施行之时未能进行可行性的考量,考生可以把目的行为分析法适当运用,从情理利法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便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挖掘。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当天气温较低,家离学校太远,走路来上学沾染冰霜导致” 题目中多次提到环境的恶劣,以及孩子离学校远的问题,可以联想到现今偏远地区教育的各类问题,其背后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等角度考虑: 离学校远一方面可以想到是学校建设数量的不足,进而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另一方面可以想到也有可能是撤点并校导致的缺乏就近上学环境,只能长途跋涉。而撤点并校的一大原因正是因为当地经济水平的滞后,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基础建设落后,只能采取撤点并校的折中办法。 审题点2:“‘冰花男孩’王福满的心愿是‘当警察’和‘来北京’” 尽管条件艰苦,但孩子们在困境中不觉希望,想通过教育圆梦。这不仅说明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更彰显了教育改变命运的重要作用。 审题点3:“公安大学师生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社会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是关注的,更是想进行改变的。公安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肯定,但这种鼓励并不能全面的解决当下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教育缺乏公平性的问题,更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教育体制改革,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审题点4:“谈一谈你对‘冰花男孩’事件的看法” 题目要求谈看法,是综合分析的设问方式。因此需要进行材料的分析,理清“冰花男孩”事件脉络:通读材料,可以发现此次事件说的是偏远山区孩子上学难,条件苦的问题,而后公安大学对于孩子心愿的回应,也属于本次事件的内容范畴,不能忽略。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根据对于冰花男孩和公安大学师生的行为进行表态-问题存在的消极影响-深挖背后存在问题的原因-给出对策解决。 参考答案 在了解冰花男孩事件的始末后,我的心情五味陈杂。我既对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艰苦条件深表同情,又对他在困境中努力奋斗感到欣慰,而公安大学的盛情邀请,也体现出了社会对于孩子们上学难问题的关注,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我也要为之点赞。 尽管这起冰花男孩事件苦中带甜,孩子们能怀抱着梦想去圆梦,但我们也应看到,恶劣的现实条件和教育资源的匮乏,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更使得他们想要用教育去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景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冰花男孩事件不是个例,恰恰是现今偏远地区、落后农村教育问题的一大缩影。除了气候的恶劣,环境的艰苦,更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所在。 第一,教育基础薄弱,缺乏师资力量。近五公里的上学路程折射的是学校数量的不足,孩子们只能选择长途跋涉。不仅是基础设施力量的薄弱,师资人数、水平也限制了学校的扩大与建设,贫困山区文化水平底子薄,一般学校都是民办教师任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