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0.4分,共15.6分。 1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2 根据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社会自我至( )基本成熟。 A、童年期 B、青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 ( )教养模式下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 ,忧愁,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A、放纵型 B、民主型 C、专制型 D、矛盾型 4 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信号学习 B、规则或原理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5 有机体做出此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 )。 A、负强化 B、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6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都认为,形成条件反射时的重要条件是( )。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强化 7 强调学生不是完全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完形顿悟说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8 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同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 )。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概率。 A、50% B、80% C、75% D、100% 10 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11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没有作用 D、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2 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派生学习 13 学习程度在( )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20% C、150% D、180% 1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的关系。 A、学习程度 B、记忆方法 C、记忆材料 D、时间 15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止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低估现象 D、高原现象 16 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A、应用 B、学校教育 C、知识 D、迁移 17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8 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9 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的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交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这是( )。 A、程序化训练模式 B、完形训练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20 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的是(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16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21 (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深层特征的 B、直觉 C、表面特征的 D、形象 22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23 下列对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B、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C、高智商就有高创造性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4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向成分 25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 )作用。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6 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是在( )。 A、初中阶段 B、小学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27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28 矫正强迫症的有效方法是( )。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放松法 C、森田疗法 D、认知行为疗法 29 儿童多动综合症的高峰发病年龄(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2-13岁 30 根据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将心理辅导分为调适性辅导和( )。 A、治疗性辅导 B、发展性辅导 C、主体性辅导 D、个别化辅导 31 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里老师采用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 A、强化法 B、肯定性训练法 C、行为塑造法 D、消退法 32 ( )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但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A、应用 B、综合 C、评价 D、习惯化 3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 A、掌握学习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发现教学 34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35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做出决策 36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二是( )。 A、太过客观性 B、费时费力 C、适用范围窄 D、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可能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 37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道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有能力 38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被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福勒和布朗效应 C、费斯廷格效应 D、马斯洛效应 39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才能 D、教育灵感 二、多项选择题。每道题1.4分,共82.6分。 4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41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D、如何管理学生 4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43 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在(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同龄团体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44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45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46 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及其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47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A、主观主义 B、环境主义 C、客观主义 D、强化 48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尝试律 49 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 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50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认知策略的学习 B、知识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51 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52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有( )。 A、家庭条件 B、自身需要 C、抱负水准 D、教师的榜样作用 53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4 青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社会发展内驱力 55 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56 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的指导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57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学内容达到( )。 A、网络化 B、结构化 C、目标化 D、一体化 58 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哪些问题( )。 A、做什么 B、是什么 C、为什么 D、怎么样 59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 )。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60 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模型 D、教学电影 61 加里培林划分的心智动作形成阶段包括( )。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62 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馈的方式 B、反馈的内容 C、反馈的对象 D、反馈的频率 63 智力技能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 A、发现法 B、指导训练法 C、范例法 D、“纲要信号”图式法 64 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的特征有( )。 A、流畅性 B、迅速性 C、经济性 D、同时性 65 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吹笛子 B、打网球 C、体操 D、计算 66 下列关于学习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67 交互学习模式旨在教学生( )。 A、总结策略 B、提高策略 C、复习策略 D、怀疑策略 68 每个人的工作最佳时间不同,主要存在的变化模式有( )。 A、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中间高两头低 D、白天高晚上低 69 下列属于元认知控制过程的是( )。 A、制定认知计划 B、监视计划的执行 C、对认知过程的调整 D、管理认知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 70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 )。 A、双向表 B、流程表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71 专家具有的特征包括( )。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的组织信息 B、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C、专家记忆容量更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D、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72 发现问题取决于哪些因素( )。 A、主体活动积极性 B、智力 C、主体的知识经验 D、主体的求知欲望 73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哪些条件( )。 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7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A、问题的特征 B、已有的知识经验 C、功能因素 D、认知风格 75 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有( )。 A、具有幽默感 B、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C、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D、喜欢幻想 76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认知失调 C、同伴群体 D、态度定势 77 常用而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 )。 A、有效的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78 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有( )。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79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 )。 A、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B、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 D、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80 认知测验包括( )。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兴趣测验 D、创造力测验 81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 )。 A、自我欣赏 B、请求 C、拒绝 D、真实地表达意见和情感 82 以下属于抑郁症表现的是( )。 A、情绪消极,悲伤,颓废,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B、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C、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度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 D、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83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辅导教师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技术,包括( )。 A、鼓励 B、询问 C、反应 D、澄清 84 教学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A、总体目标 B、具体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 85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力 D、社会互动 86 可以借助哪几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 A、推断 B、转换 C、解释 D、应用 87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88 课堂问题行为多种多样,通常我们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 A、普遍程度 B、发生时间 C、持续时间 D、发生频率 89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 )。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90 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可采取的策略有( )。 A、使用非语言线索 B、表扬学生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 C、表扬其他做出良好行为的学生 D、简单的言语提示 91 命题的一般原则包括( )。 A、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 B、语句要简明,清晰,易懂 C、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D、答案应准确 92 教师评分应注意的事项有( )。 A、客观公正 B、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 C、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 D、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确定分数 93 测验前的计划包括( )。 A、确定测验的目的 B、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94 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谈话 95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B、思维的逻辑 C、渊博的知识 D、口头表达能力 96 教师威信的内容包括( )。 A、人格威信 B、学识威信 C、行为威信 D、情感威信 97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D、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98 可采取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有( )。 A、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B、应付压力 C、社会支持 D、专家的处理
1、D2、C3、C4、D5、C6、D7、A8、C9、A10、C11、D12、A13、C14、D15、D16、C17、B18、D19、D20、B21、A22、B23、C24、C25、B26、A27、D28、C29、C30、B31、A32、C33、A34、B35、D36、D37、C38、A39、B40、ABCD41、ABC42、ABC43、AB44、ABCD45、ABD46、ABCD47、BCD48、ABC49、ABD50、BCD51、AC52、BC53、ABCD54、AB55、BC56、ABC57、ABD58、BCD59、ABCD60、ACD61、ABCD62、ABD63、ACD64、ABCD65、ABC66、ACD67、AD68、ABC69、ABC70、ABCD71、ABCD72、ACD73、CD74、ABCD75、ABCD76、BD77、ABCD78、AC79、ABCD80、ABD81、BCD82、ABD83、ABCD84、BCD85、ABCD86、ABC87、ABD88、ABCD89、ABCD90、ABCD91、ABCD92、ABCD93、ABCD94、AD95、ABD96、ABD97、ABCD98、ABCD 1 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他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的儿童面临的冲突主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需要帮助他们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项正确。 A项:1.5-3岁的儿童面临的冲突主要是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需要帮助他们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12-18岁的青少年面临的冲突主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3-6、7岁的儿童面临的冲突主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需要帮助他们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在其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而逐渐产生的。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到少年期基本成熟。C项正确。 A项: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因此,童年期属于生理自我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因此,青春期属于心理自我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养模式。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专制型教养模式又称权威型教养模式;(2)放纵型教养模式;(3)民主型教养模式。其中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孩子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C项正确。 A项: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有时会失控。孩子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唯我独尊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父母与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矛盾型”不属于家庭教养方式,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理论。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划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其中解决问题学习是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因此,解决问题学习是学习水平最高的学习。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属于学习水平最高的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分别为强化、消退和惩罚。其中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C项正确。 A项: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包括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其中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因此,回避条件作用属于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相同点。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D项正确。 A项: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诱因是指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凡是使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需要是指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要求的反映,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它是对认知学习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包括:(1)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2)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息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A项正确。 B项: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1)生理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等的愿望。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地位、名誉等。题干中“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同并获得一定的地位”属于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即尊重的需要。C项正确。 A项: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安全稳定,免于恐惧、危险、伤害或威胁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人们总是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信赖,总是希望归属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成为其中一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挫败感的心理倾向。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理论。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经验类化理论主张对已有经验进行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C项正确。 A项:形式训练说由沃尔夫提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共同要素说以桑代克、伍德沃斯为代表,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关系转化理论由苛勒提出,关系转换理论认为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定势指的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是迁移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但是,这种定势同时又阻碍、限制了其他更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产生,使思维僵化、因循守旧,难以灵活应用其他有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前者有助于认知思维活动的迅速、敏捷而有效地进行;后者则相反,它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受到限制,难以突破旧框框,或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造成认知的歪曲反映。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种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其中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题干中重力场知识与电力场知识之间不存在上位关系也不存在下位关系,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就是将电力场知识与学生原有的重力场知识进行结合,利用重力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并列结合学习。A项正确。 B项: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派生学习属于下位学习的一种,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的是合理组织复习的方法。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应注意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的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时间的关系,遗忘是先快后慢。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但并不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5 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的定义。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新的动作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个进步暂时停顿的时期,这就是高原期。高原现象的出现,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高度的水平线上而不上升,有时还有下降的趋势。当动作改组成功后,曲线则开始上升。D项正确。 A项:抑制是指接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化,导致抑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不是抑制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挫折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不是挫折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低估是指不恰当地、过低地估计。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不是低谷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技能形成的条件。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知识与技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技能是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根据问题目标使认知活动或动作能够有序而顺利进行的一种活动方式,是通过反复动作练习而获得的。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不属于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作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B项正确。 A项: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方式)属于认知策略的一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组织策略(列提纲、表格等方式)属于认知策略的一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复述策略(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画线、圈点批注等方式)属于认知策略的一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考查对精细加工策略的理解。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其方法有: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所以题干中表述的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D项正确。 A项: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组织策略常用方法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复述策略常用方法有: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的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交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而且,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其中主讲者比听讲者获益更大。D项正确。 A项:程序化训练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完形训练模式是指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提高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提出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0 本题考查对无结构问题的理解。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既没有已知条件,也没有明确问题,而且其中各种影响因素较多,不确定性较大。故B项表述属于无结构的问题。B项正确。 A、C、D三项: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数学应用题、《背影》的作者、2016年奥运会主办方这些问题既有已知条件,又目标明确,是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找到答案的。故均属于有结构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从问题解决的过程来看,问题表征的形成是问题提出的第一步,对接下来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与执行有很大的影响。精确地陈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一个源头,问题表征的质量关系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对问题的表征可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而问题的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深层特征的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属于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 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B项正确。 A项: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