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 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冯特 D、桑代克 2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12-16岁主要危机(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怀疑感 3 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型者更感兴趣学科( )。 A、文字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4 当学生遭遇失败或成功,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5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能成为所希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A、安全 B、尊重 C、求知 D、自我实现 6 李刚厌恶抄数学公式,某次数学课上,李刚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让李刚抄写数学公式体现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负惩罚 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体现了哪种学习作用( )。 A、观察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 8 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说明学生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9 任何有目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 )作为先决条件。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10 下列哪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保持( )。 A、仔细缓慢阅读 B、进行过度学习 C、死记硬背 D、学习后立刻休息 11 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较持久变化是(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12 教师上课先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学习,这种做法遵循迁移理论( )。 A、关系转换 B、认知结构 C、形式训练 D、共同要素 13 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称( )。 A、定势 B、变式 C、迁移 D、态度 14 某学生在计算中使用了“如果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那么用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一知识,应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常识性知识 15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是( )。 A、知识 B、动作 C、信念 D、技能 16 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 C、辐合 D、发散 17 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称为(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18 问题解决首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检验假设 C、发现提出问题 D、分析和明确问题 19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功能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0 有的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而有的学生则是害怕老师批评,这是学生对群体规范的( )。 A、内化 B、认同 C、服从 D、自觉 21 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评价成分 D、行为成分 22 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理活动因素中,( )是核心,他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A、认知因素 B、情绪因素 C、个性因素 D、诱发因素 23 对减轻学生对考试表现的恐惧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方法( )。 A、全身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认知疗法 24 有的教学目标表述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其表述符合下列的哪种标准( )。 A、以教学目的来代替教学目标 B、言语准确恰当 C、任务分析正确 D、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 25 结构化的有序材料适宜与使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26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过度兴奋、各行其道、随意插嘴、故意捣乱,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放任的 27 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8 ( )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min),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A、小班教学 B、微格教学 C、反思性教学 D、个别教学 29 只有当教师的焦虑水平( )时,才有利于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充分发挥,从而谋求课堂心理气氛的体现。 A、过低 B、适中 C、过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0 教与学的过程包括(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育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31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 A、群体差异 B、个体差异 C、坏境差异 D、社会差异 32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3 影响学生期待的因素有( )。 A、父母对子女的要求 B、原有的学习成绩 C、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名次 D、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 34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有( )。 A、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B、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C、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D、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35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 )。 A、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水平 B、课题的性质 C、智力活动方式 D、解题时的心理状态 36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 )。 A、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B、超额练习 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7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 )。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认知失调 D、态度定势 38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有( )。 A、积极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39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性质 C、班级规模 D、对学生的期望 40 用以解决短暂性的课堂纪律问题的管理技巧有( )。 A、邻近控制 B、使用幽默 C、安排余暇 D、移除诱因 41 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 )。 A、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 B、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C、合理的运用规则和惩罚 D、同事间的友好协作 42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 )。 A、可靠性 B、客观性 C、计划性 D、可比性 43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 )。 A、内容辅导 B、心理救助 C、生活辅导 D、职业辅导 44 影响性格形式和发展的因素有(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信息和榜样教育 D、自我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5 简述迁移的有效教学策略。 46 简述如何合理的进行复习。 47 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48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9 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一) 在一次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会议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便是回答问题,也是照着书本的知识来。李老师说,我们也很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张老师说,在学校,考试处于指挥棒的地位,如果培养创造力,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很难形成统一。 50 请试着用创造力的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1、B2、C3、B4、B5、D6、C7、A8、B9、B10、B11、D12、B13、A14、B15、D16、D17、B18、C19、D20、C21、D22、C23、C24、D25、A26、C27、B28、B29、B30、ABD31、AB32、ABCD33、ABCD34、ABCD35、ABCD36、ACD37、ABCD38、ABCD39、ABC40、ABCD41、ABC42、BCD43、CD44、ABCD 1 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思想。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把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建立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B项正确。 A项:裴斯泰洛齐是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冯特于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在个人与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6岁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C项正确。 A项:学龄期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前期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儿童早期主要危机是自主感对怀疑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的类型。赫尔曼·威特金把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偏好理科、自然学科。题干中,认知风格中场独立型者更感兴趣学科是数学。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归因指导:当学生遭遇失败或成功,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因素导致的归因观。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题干中,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能成为所希望的人,体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D项正确。 A项: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安全稳定,免于恐惧、危险、伤害或威胁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求知需要是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希望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解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惩罚是指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减少此类反应的过程。题干中,因李刚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让李刚抄写他厌恶的数学公式是想要减少他违反纪律的行为,体现了惩罚的作用。C项正确。 A项: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负惩罚是指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出现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A项正确。 B项: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类型。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有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题干中,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兴趣就属于认知内驱力。B项正确。 A项:成就动机属于社会动机的一种,是指想要成功的愿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的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任何有目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注意作为先决条件。B项正确。 A项: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的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 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150% 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进行过度学习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保持。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较持久变化。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会影响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题干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学习,......
|